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 我国一元硬币的直径最接近于( )
A、2um B、2mm C、2cm D、2dm
2. 甲、乙两列火车都在运动中,若以甲为参照物,会得出乙车在向东运动的结论,那么,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乙车的运动情况是( )
A、向东运动 B、向西运动 C、向东向西都有可能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
3.《龟兔赛跑》新篇:兔子和乌龟自从上次赛跑后,成为了好朋友,于是在以后的旅行中,陆地上兔子背着乌龟跑,在水中乌龟驮着兔子游,兔子和乌龟因此都走得更快更远了,实现了共赢。当兔子背着乌龟在陆地上奔跑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兔子为参照物,乌龟是运动的
B.以乌龟为参照物,兔子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是静止的,兔子是运动的
D.以地面为参照物,乌龟和兔子都是运动的
4.一件俄制宇航服曾被丢弃在太空,空间站内的宇航员透过舷窗盯着窗外的宇航服看,感觉自己在向后运动,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A.宇航服 B.自己 C.舷窗 D.舱内把手
5.妈妈用电动自行车送小明上学。途中妈妈提醒小明“坐好,别动!”这个“别动”的参照物是
A.电动自行车上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
C.迎面走来的行人 D.从身旁超越的汽车
6.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的是
A.小红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 m/s B.初中生掷实心球的距离约为30 m
C.一支普通圆珠笔的长度约40cm D.正常人步行的速度约10m/s
7.甲、乙是两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若甲、乙通过的路程之比为2∶3,所用的时间之比是1∶2,则甲、乙的速度之比是( )
A.3∶2 B.3∶1 C.3∶4 D.4∶3
8.小明利用最小分度值为1mm的刻度尺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三次测量的数据分别为2.35cm、2.36cm、2.36cm,则测量结果应记为
A.2.36cm B.2.357cm C.2.35cm D.2.4cm
9.有关误差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只能减小,而不能消除
B.测量可以做到没有误差
C.测量中采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测量中的误差是由于错误而造成的,因此是可以避免的
10.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共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前2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30 km/h,后40 min内的平均速度是60 km/h,则该汽车在这1h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内的平均速度是( )
A.35 km/h B.40 km/h C.45 km/h D.50 km/h
1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固体、气体、液体都能传声
B.声波能使结石粉碎,说明声波能传递信息
C.次声波的强度足够大时人耳能听到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是相同的
12.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必须在看到发令枪冒白烟时就开始计时,而不能听到枪声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 )
A.离起跑线太远,怕听不清枪声 B.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偏低
C.看烟计时比较方便 D.听枪声计时不准确,使运动员成绩偏高
13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D.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14.通常我们听人说话的声音就知道其人,是根据人( )不同
A音色 B音调 C 响度 D音量
15.用不同的力敲打同一个鼔,听起来声音不同,是因为鼔发出来声音的( )不同
A音色 B音调 C 响度 D频率
二.填空题和作图题( 每空1分 ,图2分 , 共20分)
16.课本内一张纸的厚度是60____;乒乓球的直径大约是44____ ;人们走两步大约
是1___;某同学身高15.8_______。
17. 甲、乙两地长度是1.2×109cm=_______km=_______μm______nm。
18.下图中(a)、(b)两图分别表示比较运动员百米赛跑快慢的两种方法,其中图(a)表明_________ ;图(b)表明__________ 。
a
b
19.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放声歌唱,他手摸喉头,感觉到喉头在 ;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表明声音可以通过 传播;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娟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 (填“乐音”或“噪声”),指出反映声音的哪种特征:震耳欲聋:___________,闻其声便知其人:_______________
20.噪声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的城市把控制噪声列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项目之一.如图所示,甲、乙分别是从 和 控制噪声.
21.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 ,合 km/h ,如果从某处海面竖直向海底发出的超声波经4s 返回海面,则该处海洋的深度是 m。
22. 根据下图路程s与时间t的图像在右图画出速度v与t时间的关系图像
S/m
t/s
2
4
6
0
0.4
0.8
1.2
三.简答题(3分)
23 观察如图 所示的小旗,判断船相对岸
上楼房的运动状态有哪几种可能?并简单说明。
S1
S2
四.实验题( 除注明外,每空1分 ,共27分)
24、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1)本实验的
原理是______。(2)在实验中除如图 所示的实
验器材外,还缺少________;(3)某次实验的
过程如图所示,图中的秒表分别表示小车在斜
面顶端、中点和低端的不同时刻(秒表每格为1s)用
刻度尺测出S1=160cm,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
均速度V1=______m/s,(4)小车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_______m/s,
(5)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3=_______m/s,
25.小敏和小倩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中用到两个测量仪器________ 和 ________
⑵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较___(填“大”或“小”);
⑶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____cm,tB C =_____s,VA C =_____m/s;
⑷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 C偏______(填“大”或“小”)。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2
13
11
14
15
16
17
18
19
200
21
cm
cm
图1-3
26.如图 中,两把尺子测木块的长度,甲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乙尺的测量结果为________,造成测量值不同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
27.以下各图是我们学习过的有关声现象的小实验,其中:
(1)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有关;
(2) 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 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观察图,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8.如右上图所示,当敲响音叉后用悬吊着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叉股时,乒乓球会被________,这个实验说明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该装置还能探究声音
的 _和_____ __的关系。
五.计算题(6分,6分,8分,共20分 )
29、200m 长的列车通过长2km的隧道共用了3min钟时间,列车的速度是多少km/h?
km/h
0
40
80
120
160
200
240
120km
距南京
30、一辆汽车在上海到南京的高速
公路上行使,如图 ,则汽车从图
中位驶到南京,还需多少小时。
(设速度不变)
31.喜羊羊发现后方100m处的灰太狼正以15m/s的速度向自己猛扑过来,此时喜羊羊与前方的羊村相距200m.问:喜羊羊至少要用多大的速度才能安全跑进羊村?
2016年春季郊尾、枫亭五校教研小片区
第一次联考八年级物理科目答案卷
(总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C
D
A
A
A
D
A
A
D
A
D
B
A
C
二、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6 um 、mm、 m、 dm 17 1.2×104 、1.2×1013、1.2×1016
18(a) 时间一样,路程长,运动快(b)路程一样,时间短运动快
19、 振动、空气、噪声、响度、音色
20、声源处、传播过程 21、5400 、3000
22、作图题(2分)
三、简答题(3分)
23、静止,向右运动,向左运动而且比风速慢
四、实验题( 除注明外每空1分,共27分)
24、(1)v=s/t(2)刻度尺 (3)0.32 (4)0.27(5)0.40
25、(1)刻度尺 、 秒表 (2)小(3)4.00、1、0.03(4)偏大
26、( 1)5.40(2)5.4(30)分度值
27(1)高、振动频率(2)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分)(3)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2分)(4)真空不能传播(2分)
28、 弹开、振动、响度 、振幅
五计算
29 、30 公式2分 数字代入 2分结果2分
31求出时间4分 在求出速度4分(每步公式2分 数字1分 结果1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