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西藏日喀则区第一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把答案填在表格中,每小题3分,共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 .MnO2 B.CO2 C.H2O2 D.空气
2.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寒冷的干冰 B.清清的海水 C.清新的空气 D.坚硬的大理石
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活性炭吸附冰箱中的异味
C.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D.海水晒盐
4.下列物质存放在烧杯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变大且变质的是
①浓盐酸 ②浓硫酸 ③烧碱 ④食盐 ⑤生石灰 ⑥稀硫酸
A.①⑥ B.②③⑤ C.③⑤ D.②③④
5.由Na+,Ca2+,OH-,Cl-,SO42-五种离子两两构成的物质中,属于盐的共有
A 2种 B. 3种 C. 4种 D.5种
6. 对下列符号意义的表述正确的是
A.N2:两个氮原子 B.2H:两个氢元素
C.2H2O:两个水分子 D.Ca2+: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7.下列各组物质能相互反应且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镁与稀硫酸 B.氧化钙与水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硝酸钾溶液 D.氢氧化钙与硫酸
8.实验室在蒸发NaCl溶液时一般有以下操作过程:
①固定铁圈位置 ②加热蒸发 ③放置酒青灯 ④将蒸发皿放置在铁圈上
⑤停止加热,利用余热蒸干
其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①
C.③①④②⑤ D.①③④② ⑤
9.下列各组混合物中,能用分液漏斗进行分离的是
A.水和CCl4 B.液溴和CCl4
C.酒精和水 D.汽油和菜籽油
10.通过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可将下列各组混合物分离的是
A.硝酸钠,氢氧化钠 B.氯化钾,二氧化锰
C.氧化铜,二氧化锰 D.硫酸铜,氢氧化钙
11.下列仪器可以用酒青灯直接加热的是
A.试管,烧杯 B.烧瓶,烧杯 C.试管,蒸发皿 D.蒸发皿,量筒
12.实验室进行过滤和蒸发操作时,都要用到的仪器是
A.烧杯 B.酒青灯 C.蒸发皿 D.玻璃棒
13.某溶液可能含有SO42-,CO32-,Cl-等,为了检验其中是否含有SO42-,除BaCl2溶液外,还需要的溶液是
A.硫酸 B.盐酸 C.NaOH D.NaNO3
14.现有下列三组溶液:(1)汽油和氯化钠溶液;(2)39%的乙醇溶液;(3)氯化钠和单质溴的水溶液,分离以上各组混合物的正确方法依次是
A.分液,萃取,蒸馏 B.萃取,蒸馏,分液
C.分液,蒸馏,萃取 D.蒸馏,萃取,分液
15.某学生发现某试剂瓶中的溶液有浑浊物,
用如图所示操作进行,此操作中错误的地方有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姓名----------------------------
------------------------------
---------------------------------------------密---------------------------------------------------封---------------------
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16-17学年度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化学答卷
出卷人:杜家刚 卷面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题号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二.非选择题(共计55分)
16.(10分)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铁离子_______ (2) 硝酸根离子_______
(3)两个氧分子_______(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
(5)硫酸铝_______
17.(10)书写下列反应的方程式
(1)铁与稀盐酸:
(2)氢氧化铜与硫酸:
(3)氯化钡与硝酸银:
(4)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
(5)硫酸与氧化钡:
18(18分).现有A,B,C,D,E,F六种装置,如图所示。(胶塞,导管可自由选用)
(1)写出①--④的仪器名称:① ② ③ ④ 。
(2)实验实制取并收集氧气(原料:KClO3和MnO2)时,应选用 和 相连接;制取并收集氢气时,应选用 和 相连接。
(3)B装置中,除②和导管外,还有一种玻璃仪器是 。
(4)制取集氢气并做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应选用 和 装置,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 ,再停止 ,其原因是
19.(17分)工业上通常用工业酒精和生石灰混合蒸馏法制取无水乙醇。如图是实验室中模拟工业原理制取无水乙醇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中仪器A,B,C的名称分别是A: B: C:
.
(2)指出图中三处错误: ;
; 。
(3)仪器B中加入碎瓷片的作用 。
(4)除去工业酒精中的水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过滤 B.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蒸馏
C.加入过量的生石灰后分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