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东省顺德容山中学高三地理三级排查专题11人口 新人教版
下列表述正确的打“√”号,错误的打“×”号
1.人口的自然增长在空间差异上表现为不平衡,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缓慢,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很快
( )。
2.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出生率的下降开始的,并通过死亡率的下降完成的
( )。
3.总体看来,世界人口增长模式仍处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 )。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基本实现从传统型向现代型的转变,但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 )。
5.19世纪前,国际人口迁移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主要从欧洲迁往美洲、大洋洲
( )。
6.“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人口增多
( )。
7.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人口迁移分别表现为自发迁移和有计划、有组织迁移的特点
( )。
8.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政治因素等,经济因素往往是重要因素,但每一个因素在特定的时期都可能成为决定性因素
( )。
9.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 )。
10.环境人口容量是指一个地区可以承受的最大人口数量
( )。
11.人口合理容量是指一个区域的最佳人口规模
( )。
1.√
2.× 正确答案: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的下降开始的,并通过出生率的下降完成的
3.√ 4.√ 5.√ 6.√
7.× 正确答案: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我国人口迁移分别表现为有计划、有组织迁移和自发迁移的特点
8.√ 9.√ 10.√ 11.√
思考点拓展
下列表述中有两处是错误的,找出并改正
1.如何从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数值特征判断人口增长模式?
答案 出生率、死亡率均在4%以下,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的是原始型;出生率在3%左右,死亡率在1%以上,自然增长率在2%左右的是传统型;出生率、死亡率在1%左右,自然增长率在1%以下的是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是什么?
答案 问题:人口增长过快;问题产生的原因:生产力水平低,社会保险和福利制度不完善,政治上独立、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问题产生的危害:加大对资源、环境、就业、经济等压力,影响经济发展,也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问题的对策: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 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危害和对策是什么?
答案 问题:人口增长缓慢;问题产生的原因:生产力水平高,有良好的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制度,社会经济、文化影响生育观;问题产生的危害:老龄化严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员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问题的对策:鼓励生育,接纳移民
4.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生产力发展的直接结果吗?
答案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为现代型,这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关系密切,但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力发展
5.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 资源、科技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生活消费水平。其中资源、科技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地区开放程度、经济发达程度与环境人口容量是正相关的关系,与生活消费水平是负相关的关系
6.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什么影响?
答案 有利方面:缓解了迁出地的人地矛盾,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迁出地经济得到发展,提高了生活水平,利于家乡建设;不利方面:造成迁出地人才流失,影响迁出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7.人口迁移对迁入地有什么影响?
答案 有利方面:弥补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不利方面:对迁入地生态环境带来压力,也会带来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等压力
8.说明美国老年人口从东北部地区迁往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主要原因。
答案 南部、西部经济发展快
答案
错题
题号
错因分析
改 正
4
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我国人口增长模式已转为现代型,这与生产力的发展关系密切,但起决定作用的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8
美国南部、西部气候适宜,是老年人从东北部迁到这里的原因
南部、西部气候条件好
对接高考
阅读分析,体验真题
(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1982年和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信息反映出
答案 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龄比2009年的低
2.与1982年相比,2009年我国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答案 意味着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2012·全国大纲)下图为示意某地区人口密度。读图完成第3题。
3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答案 ②④
4.(2012·广东地理)老少比=×100。下表是2009年四个国家人口统计数据,其中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
国家
0~14岁人口比重(%)
老少比
波兰
15
87
西班牙
15
113
白俄罗斯
15
93
匈牙利
15
107
答案 西班牙
(2011·广东地理)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移变动情况图”,结合所学知识,完成5~6题。
5. 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中
答案 累计净迁入量逐年增加
6.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可能是
答案 上海
落实巩固1~4题,完成5~6题
下图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完成1~4题。
1.A、B、C、D四国各面临什么样的人口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A国面临人口增长过快,青少年比重过大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经济发展、政治独立、医疗卫生事业进步、婴儿死亡下降。
B国面临本国劳动力不足,外来务工人员过多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是本国矿产等资源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男性劳动力,而本国男性劳动力不足或本国男性劳动力不愿从事类似的工作。
C国主要面临青壮年男性数量较少,女性婚姻问题严重;产生的原因可能是战争导致大量男性死亡。
D国面临人口增长过缓,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出现劳动力不足,兵源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问题;产生的原因是D国经济发达,妇女受教育水平高,生育意愿低,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保障好。
2.若在A国和D国之间发生人口迁移现象,迁移的方向和原因是什么?
答案 方向:从A国迁往D国;原因:D国经济发达,生活环境和生活待遇好。
3.若A、B、C、D四国可能是印度、英国、科威特、伊拉克四国中的某个国家,请分析A、B、C、D四国分别是哪个国家?
答案 印度、科威特、伊拉克、英国
4.若A是四川、B是新疆,试比较两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并分析产生的原因。
答案 环境人口容量较大的是四川,较小的是新疆。四川开发历史悠久,亚热带气候,水热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农业发达;新疆地处我国西北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少,水资源不足,限制了环境人口容量的提高。
下表为据第五次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的江苏省人口及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下图为江苏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年龄结构图。据此回答5~6题。
年份
项目
2000年
2010年
全省总人口(人)
74 382 809
78 659 903
人口比例(%)
苏南
33.71
41.38
苏中
23.12
20.80
苏北
43.17
37.82
5. 江苏三大区域人口占全省人口比例从2000~201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案 苏南占全省人口比例上升,苏中、苏北下降;苏南占全省人口比例由第二位上升为第一位,苏北由第一位下降为第二位,苏中位次没变。
苏南经济发展快,人口迁入量大;苏北、苏中经济发展较缓慢,人口迁出量大。
6.江苏省人口年龄结构从2000~2010年发生了哪些变化?简要分析变化原因。
答案 0~14岁人口比例下降, 15~64岁人口比例上升,65岁以上人口比例上升。
原因: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妇女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医疗卫生事业和社会保障的发展。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近年人口统计图”,回答1~2题。
1.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丙、乙、甲 D.丁、乙、丙、甲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地人口增长模式为“低-高-低”型
B.乙地一定位于发展中国家
C.丙地人口数量最接近人口合理容量
D.丁地城市化水平高,速度快
解析 可以用排除法判断自然增长率高低,图中丁地为负增长,乙地接近零增长,甲丙两地都是正增长,由此即可判断答案。乙地虽然是接近零增长,但要注意其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应该是一个经济发展较落后的国家。
答案 1.B 2.B
下表资料摘自联合国于2000年发布的预测报告,反映了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据此完成3~4题。
迁出国
数量(万人/年)
迁入国
数量(万人/年)
中国
30.3
美国
110.0
墨西哥
26.7
德国
21.1
印度
22.2
加拿大
17.3
印度尼西亚
18.0
英国
13.6
菲律宾
14.4
澳大利亚
8.3
3. 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向是
( )。
A.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
B.从北半球向南半球迁移
C.从西半球向东半球迁移
D.从内陆国家向沿海国家迁移
4.移民外迁的主要原因是寻求
( )。
A.更高的社会地位 B.更多的休闲时间
C.更高的收入 D.更优的自然环境
解析 第3题,分析表格可知人口迁出国全部为发展中国家,而人口迁入国全部为发达国家。分析迁出、迁入数据可进一步明确世界人口迁入国中迁入人口大部分来自发展中国家。第4题,发达国家经济发达,经济规模大,经济收入高,就业机会多,生活环境质量高于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有众多素质较高,渴望更高经济收入、优越生活环境的公民被吸引而迁移到发达国家。
答案 3.A 4.C
5.人口抚养比是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的比值。读右图,关于我国五省市人口抚养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贵州的少儿人口抚养比最大
B.上海的老年人口抚养比最小
C.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大于广东
D.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小于北京
解析 由图知,贵州的少年抚养比例最大,接近50%;老年人口抚养比例最小的是广东,北京的少儿人口抚养比例明显小于广东;江苏的少儿人口抚养比例大于北京。
答案 A
1. 图中A、B表示两类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的人口年龄构成,读图回答。
(20分)
(1)A、B两国人口年龄构成所反映的人口问题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人口问题对两国人口增长及社会产生的影响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针对以上人口问题,两国应采取的主要人口政策是
A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通过对图中信息的提取和分析,比较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口增长上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1)人口严重老龄化 少年儿童比重大
(2)人口死亡率回升,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下降,导致青壮年负担沉重、劳动力不足、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 人口快速增长,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导致资源减少、就业困难、经济发展速度降低和生活水平下降等问题。
(3)采取鼓励生育政策,接纳海外移民 实行计划生育,降低过高的人口增长率
2.读下表,完成相关问题。(30分)
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变动表
年份
1984
1985
1988
1993
1995
流动人
口(万人)
2 000
4 000
5 000
6 000
8 000
(1)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在图中画出1984~1995年我国流动人口的折线统计图。
(2)从图中看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 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的主要方向: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80年代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了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特点、方向、原因,本题属于无图考图题,回答时要结合我国80年代中期以后的人口流动图。绘图时要用折线,不要用平滑的曲线。
答案 (1)略 (2)流动人口大量增加
(3)从农村到城市 从中西部到东部
(4)①农村劳动力大量剩余 ②国家政策允许农民进入城镇落户 ③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是根本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