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霍邱二中2016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12 N~14 O~16 S~32 Na~23 Fe~5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每小题3分,共48分.)
1.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你认为下列行为中有悖于这一保证的是( )
A.开发太阳能、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煤、石油等化石燃料
B.研究采煤、采油新技术,提高产量以满足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C.在农村推广使用沼气 D.减少资源消耗、增加资源的重复使用和资源的循环再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ΔH>0表示放热反应,ΔH<0表示吸热反应
B.反应产物的总焓大于反应物的总焓时,ΔH>0
C.ΔH的大小与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无关
D.在化学反应中,发生物质变化的同时不发生能量变化
3.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1mol/L盐酸和0.1mol/L醋酸分别与0.2mol/L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速率相同
B. 0.1mol/L盐酸和0.1mol/L硝酸分别与大小相同的大理石反应的速率相同
C. 铝和铁分别与0.1mol/L硫酸的反应速率相同
D. 大理石块与大理石粉末分别与0.1mol/L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
4.100℃时,将0.1 mol N2O4置于1 L密闭的烧瓶中,然后将烧瓶放入100℃的恒温槽中,烧瓶内的气体逐渐变为红棕色:N2O4(g) 2NO2 (g)。下列结论不能说明上述反应在该条件下已经达到的平衡是( )
①N2O4的消耗速率与NO2的生成速率之比为1∶2;②NO2的生成速率与NO2消耗速率相等;③烧瓶内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④烧瓶内气体的质量不再变化;⑤NO2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⑥烧瓶内气体的颜色不再加深;⑦烧瓶内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⑧烧瓶内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②③⑥⑦ B.①④⑧ C.只有①④ D.只有⑦⑧
5.在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A(g)+3B(g) 3C(g) △H<0
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当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并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下列关系图: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图I研究的可能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B.图Ⅱ研究的可能是压强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压强较高
C.图Ⅱ研究的可能是温度对反应的影响,且甲的温度较高
D.图Ⅲ研究的可能是不同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且乙使用的催化剂效率较高
6.在0.1 mol·L-1 NH3·H2O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NH3·H2O NH4+ + 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降低温度,溶液中c(NH4+)增大
B.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电离平衡常数减小
C.加入少量0.1 mol·L-1 HCl溶液,溶液中c(OH-)增大
D.加入水时,溶液中c(OH-) / c(NH3·H2O) 增大
7.对于可逆反应:2A(g)+B(g) 2C(g) △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
υ(正)
υ
υ(逆)
B
压强P
c(B)
100℃
500℃
时间t
A
A的转化率
D
100℃
10℃
压强P
1 MPa
0.1 MPa
C
温度T
w(C)
8.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为1×10-12mol/L,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Fe2+、Na+、SO42-、NO3- B.Na+、K+、Al3+、NO3-
C.K+、Mg2+、Cl-、SO42- D.NH4+、Cl-、K+、SO42-
9.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CH3COOH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①所示溶液中:2c(Na+)=c(CH3COOH)+ c(CH3COO-)
B.点②所示溶液中:c(Na+)=c(CH3COO-)
C.点③所示溶液中:c(Na+)> c(OH-)> c(CH3COO-)> c(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c(CH3COOH)> c(CH3COO-)> c(H+)> c(Na+)> c(OH-)
10.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pH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精铜,电解过程中CuSO4溶液没有变化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11.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已知某镍镉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其充、放电按下式进行:Cd + 2NiOOH + 2H2OCd(OH)2 + 2Ni(OH)2。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的OH-向正极移动
B.充电过程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C放电时负极附近溶液的碱性不变
D.充电时阳极反应:Ni(OH)2 -e— + OH- == NiOOH + H2O
12.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一种瓦斯分析仪(图甲)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可以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 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 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4O2﹣﹣8e﹣=CO2+2H2O
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原电池的负极和电解池的阴极上都是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
B.用惰性电极精炼铜时,电解质溶液没有变化。
C.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溶液,若有1 mol电子转移,则生成1 molNaOH
D.镀层破损后,镀锡铁板比镀锌铁板更耐腐蚀
14.如图所示,铜片、锌片和石墨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番茄里,
电流表中有电流通过,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两个铜片上都发生氧化反应B.两个番茄都形成原电池
C.石墨是阴极 D.锌片是负极
15.如图两个装置中,液体体积均为200mL,开始工作前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均为0.5mol/L,工作一段时间后,测得有0.02mol电子通过,若忽略溶液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产生气体体积:①=② B.①中阴极质量增加,②中正极质量减小
C. 电极反应式:①中阳极:4OH﹣﹣4e﹣=2H2O+O2↑②中负极:2H++2e﹣=H2↑
D. 溶液的pH变化:①减小,②增大
16.糕点包装中常见的脱氧剂组成为还原性铁粉、氯化钠、炭粉等,其脱氧原理与钢铁的吸氧腐蚀相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脱氧过程是吸热反映,可降低温度,延长糕点保质期
B. 脱氧过程中铁作原电池正极,电极反应为:Fe﹣3e→Fe3+
C. 脱氧过程中碳做原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2H2O+O2+4e→4OH﹣
D. 含有1.12g铁粉的脱氧剂,理论上最多能吸收氧气336mL(标准状况)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9分)为了合理利用化学能,确保安全生产,化工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化学反应的焓变,并采取相应措施。化学反应的焓变通常用实验进行测定,也可进行理论推算。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①.Fe2O3(s)+3CO(g)=2Fe(s)+3CO2(g) △H=-25kJ/mol
②.3Fe2O3(s)+CO(g)=2 Fe3O4(s)+CO2(g) △H=-47kJ/mol
③.Fe3O4(s)+CO(g)=3 FeO(s)+CO2(g) △H=+19kJ/mol
写出FeO(s)被CO(g)还原成Fe(s)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 。
(2).由气态基态原子形成1mol化学键释放的最低能量叫键能。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的化学键的破坏和生成物的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在化学反应过程中,拆开化学键需要消耗能量,形成化学键又会释放能量。
化学键
H-H
N-H
N≡N
键能/kJ·mol-1
436
391
946
已知反应N2 (g)+3H2 (g) 2 NH3(g) △H= a kJ/mol。试根据表中所列键能数据计算a为 。
(3).依据盖斯定律可以对某些难以通过实验直接测定的化学反应的焓变进行推算。
已知:C(s,石墨)+ O2 (g)=CO2 (g) △H1=-393.5 kJ/mol
2H2(g)+ O2 (g)=2H2O (l) △H2= -571.6 kJ/mol
2C2H2(g)+5 O2 (g)=4CO2 (g)+2H2O (l) △H3=-2599 kJ/mol
根据盖斯定律,计算298K时反应2C(s,石墨) + H2(g)= C2H2(g)的焓变:△H=___________。
18.(13分)一定条件下,在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一氧化碳与氢气在催化剂作用反应生成甲醇:CO(g)+2H2(g)CH3OH(g)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各题:
⑴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表达式K= ,降低温度,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⑵根据题图判断,ΔH 0(填“>”、“<”或“=”)
⑶在300℃,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CO)= (用含nA、tA的式子表示)
⑷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处于E点的体系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下列有关该体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B. 重新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C. 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减少 D. 重新平衡时n(H2)/n(CH3OH)减少
19(13分)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分别进行编号为①、②、③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HA物质的量浓度
(mol·L-1)
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1)
混合溶液的pH
①
0.1
0.1
pH=9
②
c
0.2
pH=7
③
0.2
0.1
pH<7
请回答:
(1)根据①组实验情况,分析混合溶液的pH=9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表示),在该溶液中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填序号字母)______。
A.c(Na+)+c(H+)=c(OH-)+c(A-) + c(HA) B.c(Na+)=c(HA)+c(A-)
C.c(HA)+c(H+)=c(OH-)+c(Na+) D.c(Na+)+c(H+)=c(OH-)+c(A-)
(2)②组情况表明,c______ __0.2mol·L-1(选填“>”、“<”或“=”)。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
c(A-)________c(Na+)(选填“>”、“<”或“=”)
(3)从③组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20.(17分)电解原理在化学工业中有广泛应用。右图表示一个电解池,装有电解液w;X、Y是两块电极板,通过导线与直流电源相连。请回答以下问题:
⑴若w是饱和NaCl溶液,X、Y是惰性电极材料,实验开始时,同时在两边各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则:
①电解池中Y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 。
在X极附近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写电解饱和NaCl溶液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 若电解过程中在两极生成22.4L气体(在标准况状下),则经过电流计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
⑵若要用电解方法精炼粗铜,电解质溶液W选用CuSO4 溶液(杂质发生的电极反应不必写出)。
则:①X电极的材料是 ;②电极反应式为 。
⑶若W仍然选用饱和NaCl溶液,X、Y分别是Fe、C棒,将X、Y用导线直接连接,则Y电极是 (填正极或负极) ,电极反应式为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B
B
B
B
C
C
D
A
9
10
11
12
13
14
15
16
C
B
D
C
C
D
D
D
17(9分,各3分) (1) FeO(s+CO(g)=Fe(s)+CO2(g)△H=-11kJ/mol
(2)—92 (3)+226.7 kJ/mol
18.(13分):⑴K=c(CH3OH)/c(CO)·c2(H2) (3分) 增大 (2分)
⑵< (2分)
⑶nA/2tAmol·(L·min)-1 (3分) ⑷ D (3分)
19. (13分) (1)A-+H2OHA+OH- (3分)BD(3分)
(2)> =(各2分) (3)c(A-)>c(Na+)>c(H+)>c(OH-)(3分)
电解
20.(17分)⑴①2Cl––2e– == Cl2↑(2分)冒出气泡,溶液变红(2分)
② 2Cl- + 2H2O ==== H2↑+ Cl2↑ + 2OH- (2分)1mol(3分)
⑵①纯铜或精铜(2分) Cu2+ +2e– == Cu (2分)
⑶正极 (2分)O2+4e– +2H2O== 4OH-(2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