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及应用习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2196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及应用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及应用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及应用习题解答 第二章 机械精度设计中的基础标准 12. 查表并计算下列三对孔、轴的极限偏差、标准公差、基本偏差、极限尺寸、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说明它们的基准制和配合类别,并且分别用公差带图标示。 (1)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过盈 平均过盈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孔制,过盈配合 (2)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过盈 或过盈 平均过盈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孔制,过渡配合 (3)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间隙 平均间隙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轴制,间隙配合 14 用已知数值,确定下列习题表中各项数值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 -0.015 -0.003 0.015 孔 +0.017 +0.006 0.011 孔 +0.012 -0.009 0.021 轴 -0.050 -0.112 0.062 轴 +0.009 -0.021 0.030 轴 0 -0.022 0.022 15 下列配合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基准制的配合和哪类配合,并确定孔和轴的最大间隙或最小过盈,最小间隙和最大过盈。 (1) 基孔制间隙配合 (3) 基孔制过盈配合 (6) 基孔制过渡配合 19习题图1所示为圆锥齿轮毛坯,下列有关要素为形位公差要求,试按形位公差标准规定将其标注在图样上。 (1) 圆锥面a的圆度公差为0.01mm; (2) 圆锥面a对孔轴线b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2mm; (3) 基准孔b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0.005mm; (4) 孔表面c的圆柱度公差为0.01mm; (5) 端面d对基准孔轴线b的端面全跳动公差0.05mm; (6) 端面e对端面d的平行度公差0.03mm。 20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按国家标准规定标注在习题图2 上。 (1) 圆柱面的圆度公差为0.011mm; (2) 大端为mm的圆锥面对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20mm; (3) 大端为mm 圆锥面的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4)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为上限值为1.25,下限值为0.80,取样长度为0.8mm; (5) mm孔的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0mm; (6) 车端面A,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为6.3,取样长度为2.5mm。 第三章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标准的应用 12.对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45,其中配合间隙为Xmax=+50μm,Xmin=+9μm,试确定其:①选用的基准制,②孔、轴的公差等级,基本偏差代号与配合种类,③孔、轴的尺寸公差,④且画出公差带图。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轴制: 孔取: 13.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0.086mm, =+0.020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孔制: (2)配合的基本尺寸为,=-0.076mm, =-0.035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轴制: (3)配合的基本尺寸为,=-0.032mm, =+0.046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孔制: 15.加工一对习题图1(a)、(b)所示的孔、轴零件,实测数据如下: ①轴直径mm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mm; ②孔径mm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mm。 试确定该孔、轴是否合格? ① 遵守包容要求,轴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此时的直线度误差为,所以零件合格。 ② 遵守包容要求,孔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此时的直线度误差为,所以零件合格。 16. 习题图2所示的零件加工后,测得其孔的实际尺寸为, 孔的同轴度误差为,试回答: (1)遵守什么原则?边界? (2)其(体外)作用尺寸? (3)判断合格性? (1)最大实体实效要求,最大实体实效边界,边界尺寸 (2) (3)孔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实际同轴度误差,合格 23.习题图9所示轴套的四种标注方法,试分析说明它们所表示的要求有何不同(包括采用的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理想边界尺寸、允许的垂直度误度值等)?并填入习题表3内。 图序号 采用的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 孔为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公差值 孔为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值 理想边界名称边界尺寸 a 包容要求 0 0.13 最大实体边界,20 b 最大实体实效要求 0.05 0.18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19.95 c 最小实体实效要求 0.18 0.05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20.18 d 独立原则 0.05 0.05 24.试采用正确的标注方法,改正图10中各图的错误标注 25.试采用正确的标注方法,改正图11中各图的错误标注 26.试将下列要求标注在习题图12上。 (1) 和采用包容原则; (2) 底面F的平面度公差0.02mm; (3) 孔和孔的内端面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4mm; (4) 孔和孔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mm; (5) 对孔的轴线和F面的位置度公差为0.05mm,其基准要素的尺寸和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的关系用最大实体原则。 27.习题图13所示,用分度值为0.02/1000 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节距长度为300 mm,共测量五个节距六个测点,其中,导轨面的六个测点的水平仪读数(单位:格)依次为:0,+1,+4.5,+2.5,-0.5,-1。试问按图示的直线度公差要求,被测导轨面的直线度是否合格? 序号: 0 1 2 3 4 5 测得值(格) 0 +1 +4.5 +2.5 -0.5 -1 绝对值(格) 0 +1 +5.5 +8 +7.5 +6.5 测得值(μm) 0 +6 +33 +48 +45 +39 代入 代入 不合格 第四章 常用典型零件精度设计基础 56.某减速器中.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的圆周速度,两齿轮的齿数分别为:,,模数,基准齿形角。齿轮材料为钢,线膨胀系数,工作温度;箱体材料为铸铁,线膨胀系数,工作温度。试求齿轮副的极限间隙。 解:根据圆周速度 ,查表4-51,取7级精度。 中心距 最小侧隙 齿厚上偏差 查表4-49,,() 查表4-54及表2-2,,() 齿厚公差 齿厚下偏差 齿厚 故小齿轮的齿厚及其极限偏差为: 检验项目及其允许值: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查表4-39 齿距累积总公差,查表4-40 齿廓总公差,查表4-41 螺旋线总公差,查表4-42 (齿宽b=15) 径向综合总公差,查表4-47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查表4-48 57.测量一个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测得数据见习题表5所示。试求出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且作出误差的曲线,并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齿序号(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齿圈径向跳动 0 +1 +3 +6 +11 +7 +4 +2 -1 -3 -6 -9 -14 -10 -7 -3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该误差主要由齿坯的安装误差引起的。 58.用相对测量法测量模数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及齿距偏差,测得数据见习题表6所示。设该齿轮的精度等级为7()6(、),问该齿轮的△和△是否合格? 齿序号(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齿距相对偏差 0 +6 +9 -3 -9 +15 +9 +12 0 +9 +9 -3 齿距相对累积偏差 0 +6 +15 +12 +3 +18 +27 +39 +39 +48 +57 +54 齿距偏差 -4.5 +1.5 +4.5 -7.5 -13.5 +10.5 +4.5 +7.5 -4.5 +4.5 +4.5 -7.5 齿距累积偏差 -4.5 -3 +1.5 -6 -19.5 -9 -4.5 +3 -1.5 +3 +7.5 0 修正值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查表4-39 不合格 齿距累积总公差,查表4-40 合格 第五章 测量技术基础 20.用某一测量方法在等精度的情况下对某一试件测量了四次,其测得值如下(单位为mn):20.001,20.002,20.000,19.999。若已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求测量结果及极限误差。 21.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轴直径分组重复测量10次,读数如下: 30.4170 mm,30.4180 mm,30.4185 mm.30.4180 mm,30.4185 mm. 30.4180 mm,30.4175 mm,30.4180 mm,30.4180 mm.30.4185mm. 试计算测量结果。 N l v 1 30.4170 -0.001 2 30.4180 0 3 30.4185 +0.0005 4 30.4180 0 5 30.4185 +0.0005 6 30.4180 0 7 30.4175 -0.0005 8 30.4180 0 9 30.4180 0 10 30.4184 +0.0005 根据残差观察法,无系统误差。 根据拉依达准则,无粗大误差。 24.加工一批=5000件的衬套,其尺寸要求为mm,加工后经计算得到标准偏差=0.025mm。试确定: (1)加工后产生的不可修复品是多少? (2)为了避免不可修复品的产生,应如何调整设备?调整量是多少?调整后可修复品为多少件? 1)不可修复品 查表得: 废品率: 0.5-0.4953=0.0047 件数: n=5000X0.0047=24件 2) 设调整量为x 所以:x=30.055 调整量: -0.01 调整后可修复品: 查表得: 可修复品: 5000X(0.5-0.4861)=70件 25.已知下列各组孔、轴尺寸均为独立的正态分布,分布范围等于尺寸公差.且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试求间隙和过盈的概率及配合的分布范围。 查表: 取置信概率:P=99.73% 平均间隙: 查表得: 间隙的概率: 过盈的概率: 29.试确定mm的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同时比较与用极限量规检验时各有何特点,若在生产中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如何进行仲裁? 查表5-7 查表5-9 400倍比较仪 1000倍比较仪 第五章 尺寸链在机械精度设计中的应用 10.有一批孔轴配合的零件,装配前轴需镀铬,镀铬层厚度为,要求镀铬后配合尺寸为,试确定镀铬前轴的极限尺寸。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减环: 中间计算 11.习题图1所示为链轮部件及其支架,要求装配后轴向间隙,试按完全互换法决定各零件有关尺寸的公差与极限偏差。 增环: 减环:,, 封闭环: 假设:等精度 查表2-1 取 查表2-2 协调环: 按体内原则: 12.习题图2所示为传动部件中的曲轴零件,表面A要求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为0.5~0.8mm,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1)精车A面,保证尺寸;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 (3)精磨A面,保证尺寸,同时保证渗碳层深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试确定渗碳层深度的数值大小。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13.习题图3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完成外圆、内孔与各端面。现要求在铣床上铣右端的槽口,要求保证尺寸与尺寸,求试切削调整刀具时的测量尺寸H及A 。 A B 解A: 封闭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解B: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