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及应用习题解答
第二章 机械精度设计中的基础标准
12. 查表并计算下列三对孔、轴的极限偏差、标准公差、基本偏差、极限尺寸、极限间隙或过盈、平均间隙或过盈以及配合公差,说明它们的基准制和配合类别,并且分别用公差带图标示。
(1)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过盈
平均过盈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孔制,过盈配合
(2)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过盈
或过盈
平均过盈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孔制,过渡配合
(3)
孔: 轴:
标准公差
基本偏差
极限偏差
极限尺寸
极限间隙
平均间隙
配合公差
基准制和配合类别 基轴制,间隙配合
14 用已知数值,确定下列习题表中各项数值
孔或轴
最大极限尺寸
最小极限尺寸
上偏差
下偏差
公差
尺寸标注
孔
-0.015
-0.003
0.015
孔
+0.017
+0.006
0.011
孔
+0.012
-0.009
0.021
轴
-0.050
-0.112
0.062
轴
+0.009
-0.021
0.030
轴
0
-0.022
0.022
15 下列配合中,它们分别属于哪种基准制的配合和哪类配合,并确定孔和轴的最大间隙或最小过盈,最小间隙和最大过盈。
(1)
基孔制间隙配合
(3)
基孔制过盈配合
(6)
基孔制过渡配合
19习题图1所示为圆锥齿轮毛坯,下列有关要素为形位公差要求,试按形位公差标准规定将其标注在图样上。
(1) 圆锥面a的圆度公差为0.01mm;
(2) 圆锥面a对孔轴线b的斜向圆跳动公差为0.02mm;
(3) 基准孔b的轴线直线度公差为0.005mm;
(4) 孔表面c的圆柱度公差为0.01mm;
(5) 端面d对基准孔轴线b的端面全跳动公差0.05mm;
(6) 端面e对端面d的平行度公差0.03mm。
20将下列形位公差要求,按国家标准规定标注在习题图2 上。
(1) 圆柱面的圆度公差为0.011mm;
(2) 大端为mm的圆锥面对基准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20mm;
(3) 大端为mm 圆锥面的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
(4) 圆柱面的表面粗糙度为上限值为1.25,下限值为0.80,取样长度为0.8mm;
(5) mm孔的轴线对基准轴线的垂直度公差为0.010mm;
(6) 车端面A,要求表面粗糙度的最大值为6.3,取样长度为2.5mm。
第三章 机械精度设计基础标准的应用
12.对孔轴配合,基本尺寸为¢45,其中配合间隙为Xmax=+50μm,Xmin=+9μm,试确定其:①选用的基准制,②孔、轴的公差等级,基本偏差代号与配合种类,③孔、轴的尺寸公差,④且画出公差带图。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轴制:
孔取:
13.有下列三组孔与轴相配合,根据给定的数值,试分别确定它们的公差等级,并选用适当的配合。
(1)配合的基本尺寸为 ,=+0.086mm, =+0.020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孔制:
(2)配合的基本尺寸为,=-0.076mm, =-0.035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轴制:
(3)配合的基本尺寸为,=-0.032mm, =+0.046mm
设:
查表取公差等级:
取基孔制:
15.加工一对习题图1(a)、(b)所示的孔、轴零件,实测数据如下:
①轴直径mm轴的轴线直线度误差mm;
②孔径mm孔的轴线直线度误差mm。
试确定该孔、轴是否合格?
① 遵守包容要求,轴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此时的直线度误差为,所以零件合格。
② 遵守包容要求,孔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此时的直线度误差为,所以零件合格。
16. 习题图2所示的零件加工后,测得其孔的实际尺寸为, 孔的同轴度误差为,试回答: (1)遵守什么原则?边界?
(2)其(体外)作用尺寸?
(3)判断合格性?
(1)最大实体实效要求,最大实体实效边界,边界尺寸
(2)
(3)孔直径在时允许的轴线直线度误差为
实际同轴度误差,合格
23.习题图9所示轴套的四种标注方法,试分析说明它们所表示的要求有何不同(包括采用的公差原则、公差要求、理想边界尺寸、允许的垂直度误度值等)?并填入习题表3内。
图序号
采用的公差原则或公差要求
孔为最大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公差值
孔为最小实体尺寸时允许的形位误差值
理想边界名称边界尺寸
a
包容要求
0
0.13
最大实体边界,20
b
最大实体实效要求
0.05
0.18
最大实体实效边界,19.95
c
最小实体实效要求
0.18
0.05
最小实体实效边界,20.18
d
独立原则
0.05
0.05
24.试采用正确的标注方法,改正图10中各图的错误标注
25.试采用正确的标注方法,改正图11中各图的错误标注
26.试将下列要求标注在习题图12上。
(1) 和采用包容原则;
(2) 底面F的平面度公差0.02mm;
(3) 孔和孔的内端面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圆跳动公差为0.04mm;
(4) 孔和孔对它们的公共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mm;
(5) 对孔的轴线和F面的位置度公差为0.05mm,其基准要素的尺寸和被测要素的位置度公差的关系用最大实体原则。
27.习题图13所示,用分度值为0.02/1000 mm的水平仪,按“节距法”测量床身导轨在垂直平面内的直线度误差,节距长度为300 mm,共测量五个节距六个测点,其中,导轨面的六个测点的水平仪读数(单位:格)依次为:0,+1,+4.5,+2.5,-0.5,-1。试问按图示的直线度公差要求,被测导轨面的直线度是否合格?
序号: 0 1 2 3 4 5
测得值(格) 0 +1 +4.5 +2.5 -0.5 -1
绝对值(格) 0 +1 +5.5 +8 +7.5 +6.5
测得值(μm) 0 +6 +33 +48 +45 +39
代入
代入
不合格
第四章 常用典型零件精度设计基础
56.某减速器中.一对直齿圆柱齿轮副的圆周速度,两齿轮的齿数分别为:,,模数,基准齿形角。齿轮材料为钢,线膨胀系数,工作温度;箱体材料为铸铁,线膨胀系数,工作温度。试求齿轮副的极限间隙。
解:根据圆周速度 ,查表4-51,取7级精度。
中心距
最小侧隙
齿厚上偏差
查表4-49,,()
查表4-54及表2-2,,()
齿厚公差
齿厚下偏差
齿厚
故小齿轮的齿厚及其极限偏差为:
检验项目及其允许值: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查表4-39
齿距累积总公差,查表4-40
齿廓总公差,查表4-41
螺旋线总公差,查表4-42
(齿宽b=15)
径向综合总公差,查表4-47
一齿径向综合公差,查表4-48
57.测量一个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测得数据见习题表5所示。试求出该齿轮的齿圈径向跳动误差且作出误差的曲线,并分析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
齿序号(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齿圈径向跳动
0
+1
+3
+6
+11
+7
+4
+2
-1
-3
-6
-9
-14
-10
-7
-3
齿圈径向跳动误差,该误差主要由齿坯的安装误差引起的。
58.用相对测量法测量模数齿数,的直齿圆柱齿轮的齿距累积误差及齿距偏差,测得数据见习题表6所示。设该齿轮的精度等级为7()6(、),问该齿轮的△和△是否合格?
齿序号(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齿距相对偏差
0
+6
+9
-3
-9
+15
+9
+12
0
+9
+9
-3
齿距相对累积偏差
0
+6
+15
+12
+3
+18
+27
+39
+39
+48
+57
+54
齿距偏差
-4.5
+1.5
+4.5
-7.5
-13.5
+10.5
+4.5
+7.5
-4.5
+4.5
+4.5
-7.5
齿距累积偏差
-4.5
-3
+1.5
-6
-19.5
-9
-4.5
+3
-1.5
+3
+7.5
0
修正值
单个齿距极限偏差,查表4-39
不合格
齿距累积总公差,查表4-40
合格
第五章 测量技术基础
20.用某一测量方法在等精度的情况下对某一试件测量了四次,其测得值如下(单位为mn):20.001,20.002,20.000,19.999。若已知单次测量的标准偏差为,求测量结果及极限误差。
21.在立式光学比较仪上对轴直径分组重复测量10次,读数如下:
30.4170 mm,30.4180 mm,30.4185 mm.30.4180 mm,30.4185 mm.
30.4180 mm,30.4175 mm,30.4180 mm,30.4180 mm.30.4185mm.
试计算测量结果。
N l v
1 30.4170 -0.001
2 30.4180 0
3 30.4185 +0.0005
4 30.4180 0
5 30.4185 +0.0005
6 30.4180 0
7 30.4175 -0.0005
8 30.4180 0
9 30.4180 0
10 30.4184 +0.0005
根据残差观察法,无系统误差。
根据拉依达准则,无粗大误差。
24.加工一批=5000件的衬套,其尺寸要求为mm,加工后经计算得到标准偏差=0.025mm。试确定:
(1)加工后产生的不可修复品是多少?
(2)为了避免不可修复品的产生,应如何调整设备?调整量是多少?调整后可修复品为多少件?
1)不可修复品
查表得:
废品率: 0.5-0.4953=0.0047
件数: n=5000X0.0047=24件
2)
设调整量为x
所以:x=30.055 调整量: -0.01
调整后可修复品:
查表得:
可修复品: 5000X(0.5-0.4861)=70件
25.已知下列各组孔、轴尺寸均为独立的正态分布,分布范围等于尺寸公差.且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试求间隙和过盈的概率及配合的分布范围。
查表:
取置信概率:P=99.73%
平均间隙:
查表得:
间隙的概率:
过盈的概率:
29.试确定mm的验收极限.并选择合适的计量器具。同时比较与用极限量规检验时各有何特点,若在生产中对检验结果有争议时,如何进行仲裁?
查表5-7
查表5-9 400倍比较仪 1000倍比较仪
第五章 尺寸链在机械精度设计中的应用
10.有一批孔轴配合的零件,装配前轴需镀铬,镀铬层厚度为,要求镀铬后配合尺寸为,试确定镀铬前轴的极限尺寸。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减环: 中间计算
11.习题图1所示为链轮部件及其支架,要求装配后轴向间隙,试按完全互换法决定各零件有关尺寸的公差与极限偏差。
增环: 减环:,,
封闭环:
假设:等精度
查表2-1 取
查表2-2
协调环:
按体内原则:
12.习题图2所示为传动部件中的曲轴零件,表面A要求渗碳处理,渗碳层深度为0.5~0.8mm,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如下:
(1)精车A面,保证尺寸;
(2)渗碳处理,控制渗碳层深度;
(3)精磨A面,保证尺寸,同时保证渗碳层深度达到规定的要求。
试确定渗碳层深度的数值大小。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13.习题图3为轴套零件,在车床上已加工完成外圆、内孔与各端面。现要求在铣床上铣右端的槽口,要求保证尺寸与尺寸,求试切削调整刀具时的测量尺寸H及A 。
A
B
解A:
封闭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解B:
封闭环:
增环:
减环:
求增环: 中间计算
专业文档供参考,如有帮助请下载。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