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21900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PPTX 页数:20 大小:1.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课件:第十八课-科学技术的成就-省公开课一等奖新名师优质课比赛一等奖.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下册第18课科学技术成就第1页新 课 导 入蛟龙载人潜水器月球探测器高铁列车宇宙飞船第2页新 课 导 入当今中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便利,也极大增强了我国综合实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对社会进步推进是不可小视。你能举例说明,科学技术发展给你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哪些改变吗?第3页自 主 预 习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原子弹:_年,第一颗_爆炸成功。影响: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_,也打破了_,对_含有主要意义。2、人造卫星:_年,我国用_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_”成为世界上第_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国家。(“一箭多星”技术和发射返回式卫星)第4页3

2、、_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_”;_年,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_”往返成功。二、杂交水稻和青蒿素:4、_经过屡次杂交试验和筛选,于_年在世界上首次育成_,被称为“_”被国际农学界誉为“_”。5、为寻找治疗疟疾新型有效药品,中国药学家_从中医古典文件中取得灵感,终于在70年代初发觉了能够有效治疗疟疾_,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取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自 主 预 习第5页目录漫步太空成就 意义“两弹一星”成就 意义杂交水稻培育 意义青蒿素 研制 精神 第6页重点:“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意义难点:我国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原因重 难 点第7页合作学习:“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

3、爆炸成功进入国防当代化新阶段氢弹:1967年爆炸成功中国核武器又一次飞跃人造卫星:1970年4月,“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有了良好开端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中国人实施了飞向太空历史性跨越,是继前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完整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国家第8页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两弹一星两弹一星第9页互动探究反应了我国科技实力,表达了我国在世界科技发展时尚中前沿地位显著提升了我国国防实力及综合国力,尤其是在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破裂,美国加紧反华背景下,对打破超级大国核勒索、维护中国国家安全,意义深远。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意义第10页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时间:1970年4月意义:?“两弹

4、一星”研制成功第11页10月1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首次载人航天飞行。“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杨利伟第12页 神舟六号发射成功费俊龙聂海胜第13页9月27日16时43分,中国“神七”载人飞船航天员翟志刚顺利出舱,实施中国首次空间出舱活动,完成了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太空行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第14页合作学习: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培育20世纪6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开始进行杂交水稻研究成功1973年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亩产比普通水稻增加20%,被誉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世界粮食基金会授予袁隆平世界粮食奖第15页合作学习:袁隆平与籼型杂交水稻第16页互动探究现实意义:

5、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13亿人口吃饭问题是主要问题。民以食为天,杂交水稻增产效果显著,对处理中国粮食需求问题发挥了及其主要作用。世界意义:联合国把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杂交水稻在处理世界饥饿问题上正日益显示其强大生命力。“籼型杂交水稻”培育和推广意义第17页【1】当前许多国家和地域出现了严重粮食短缺,而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国家,在全国各地市场上却粮食供给充分。以下人物为保障我国充分粮食供给而作出了重大贡献科学家是()A邓稼先 B袁隆平 C侯德榜 D詹天佑 当堂达标第18页合作学习:屠呦呦与青蒿素第19页【2】疟疾,中国民间俗称“打摆子”,是由疟原虫侵入人体后引发一个恶性疾病,已经在全球肆虐了几千年,患者得病后高烧不退、满身发抖,重者几天内就会死亡.为处理这一难题,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创造了()A青蒿素B抗生素C青霉素D头孢 当堂达标第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