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3016438 上传时间:2024-06-1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八年级生物上册-515-两栖动物教案-新版济南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两栖动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 2、明确概况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一些常见的两栖动物。 3、通过学习树立爱护动物的意识,了解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对比,让学生树立生物进化论的观点。3.通过对保护青蛙意义的了解,让学生树立生态学的观点及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教学重点: 1.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2.掌握两栖动物的概念及两栖类的特征。教学难点:理解青蛙的外部形态结构与其生活相适应的特点。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教学

2、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结合实际,采用观察、比较、归纳概况的教学思路来讲,课文可分为两部分。教具准备:教学课件、电脑、多媒体投影仪、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教材以及多媒体展示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青蛙外部形态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青蛙的外部形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3通过对两栖类有关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过程:温故知新 复习上节课所学知识:鱼类的特征1.生活在 中;2.体表常被有 ;3.用 呼吸;4.通过 和 的摆动以及 的协调作用游泳。导入新课继鱼类之后,地球上出现了两栖动物。第五节 两栖动物(板书)教学过程:两栖动物是怎样发展来的

3、? 观看视频后学生回答:鱼类进化来的。讲述:古代鱼类由于环境的变迁,有一部分逐渐到陆地上活动,经过漫长的岁月,慢慢进化为两栖动物。接下来让学生谈谈对以下问题的理解:两栖动物中的“两栖”的含义是什么?你认为哪些动物是两栖动物?(学生解释后举例如青蛙、蟾蜍、龟、鳖、鳄鱼等。)学生的回答一般有误,稍作启发后,以两栖动物代表青蛙为例学习后探索正确答案。一、代表动物-青蛙1简单描述青蛙的生殖过程后,引出其幼体蝌蚪(幻灯片图示)让学生观察后回答: 蝌蚪无论是外部形态还是内部结构都像 ,只能在 生活。有 ,无 ,用 呼吸。结合幻灯片图示从蝌蚪的发育到成蛙的过程,引出成蛙让学生重点认识。2观察并思考成蛙(1)

4、青蛙身体表面是什么颜色?这与它的生活 环境有什么关系?(2)青蛙的皮肤有什么特点? (3)观察青蛙的身体分为哪几个部分?(4)仔细观察青蛙的头部有哪些器官?分别有什么作用?(5)比较青蛙前后肢的差别,想一想,这与前后肢的功能有什么关系?学生思考讨论后播放视频(青蛙形态解说),而后对以上问题进行填空式回答,后讨论:青蛙为什么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由青蛙概括总结两栖动物的特征。二、 两栖动物的特征(引导学生填空)幼体生活在 ,用 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 ,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 呼吸, 可以辅助呼吸。 学生讨论:龟、鳄鱼等属于两栖动物吗?试说明理由。学生发表见解后观看视频帮其加深理解。三、其

5、他的两栖动物:蟾蜍、大鲵、蝾螈 四、两栖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食用、药用、科研用(2)农田害虫的天敌(青蛙,蟾蜍),生态保护。结合图片简单了解两栖动物的现状及保护本节小结:教师启发学生,将本节的重点内容总结归纳出来,不完善之处由教师做补充,这样长期训练,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教师也可将重点内容做精彩回放,学生观察后,再归纳总结。练习 1. 下列动物不属于两栖动物的是()。A. 蟾蜍 B. 蝾螈 C. 龟 D. 大鲵2青蛙的生殖发育在哪里进行 ( ) A陆地 B水中 C.水中和陆地 D.母体内3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 A卵细胞蝌蚪成蛙 B卵细胞蝌蚪幼蛙成蛙 C受精卵蝌蚪成蛙 D受精卵蝌蚪幼蛙

6、成蛙4青蛙及幼体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 A鳃、肺 B肺、鳃 C肺和皮肤 D气囊 5.有关两栖动物的叙述正中,错误的是 ( ) A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一 定是两栖动物 B变态发育,幼体呈蝌蚪形,成体有四肢 C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 D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一般生活在陆地上六、课后拓展:通过互联网搜索,以作业的形式完成两栖动物的历史。板书设计第五节 两栖动物 (第一课时) 一、代表动物- 青蛙 二、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三、其他的两栖动物 四、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的一次较成功的体验。1、 双主体的作用凸显无疑(1)学生定位:整个教学始终把

7、学生定位在课堂主体的地位,通过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参与,这样的知识学生才会感到有趣味、有价值。(2)教师定位:在教学的各环节中,教师所扮演的是引导者的角色,精心设计了一系列的情景,创设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氛围,引领学生有效地建构生物学概念。2、开放的课堂重视课内外的衔接通过探究活动任务的设计链接了书本外的知识和社会焦点,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同时在情感体验、价值观、科学探究的素养等多方面都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如期地达到了目标。当然,纵观整个教学过程,也不乏不足之处。在“两栖动物和人类关系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教学环节中,我设计由教师提出问题,而没有放手让学生提出想要了解的问题,这是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备注:多媒体展示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思考观看视频了解两栖动物的来历学生观察、思考问题并回答让学生先结合书本图片讨论问题答案再看多媒体视频展示活体青蛙介绍小组合作讨论(幻灯片展示图片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