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二节第二课时环节动物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类群
第二节第二课时环节动物
学习目标:1、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2、举例说明环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进行蚯蚓观察的实验。
重点:概述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难点:观察蚯蚓实验
自主学习
対学
群学
展示
学法
指导
认真阅读课本并结合生活常识,课前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教师巡堂,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知识点一: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活动一】观察蚯蚓实验
1.蚯蚓的身体呈 形,由许多相似的环形_______构成,以土壤中的_____为食。有环带的是它的 端,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躯体运动更加灵活。
2.用手触摸蚯蚓会有湿润和 的感觉,蚯蚓的运动是靠 的收缩和
的配合完成的。
3.蚯蚓的呼吸是靠________完成的,_____中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______可以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氧气就溶解湿润的体表中,然后再进入 的毛细血管里,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体外。
4.仔细阅读课本P9-P10页“观察与思考”的实验要求及实验步骤,分小组完成实验
2人一组相互解决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一】1.完成课本P10页讨论题。
2.蚯蚓身体也细长,为什么不属于线形动物?
3.蚯蚓生活在什么环境中(土壤湿度、板结度、食物情况),有什么样的生活习性(活动时间规律)?
4.总结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不懂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解决
知识点二:环节动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探究蚯蚓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除蚯蚓外,沙蚕和也属于线形动物,沙蚕的运动器官是足。
2.大雨过后蚯蚓为何爬出地面?如果农田里的蚯蚓消失了,农作物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吗?为什么?
3.举例说说其他环节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人一组相互解决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小组合作完成【活动二】
1.蚯蚓对人类有哪些益处?
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不懂的问题提出全班讨论解决
随堂练习
1.蚯蚓的生存环境是( )
A.潮湿、疏松、富含有机质的土壤 B.干燥、疏松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2.判断蚯蚓前后端的简便方法是()
A.观察蚯蚓的反应,反应快的一端是前端 B.长有口的一端是前端
C.观察蚯蚓的运动 D.靠近环带的一端是蚯蚓的前端
3.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爬行,其原因是()。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蚯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的地方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配合 D.玻璃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4.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完成气体交换的结构是( )。
A.体表 B.口 C.肺 D.体壁
5.在观察蚯蚓运动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其目的是( )
A.有利于蚯蚓的运动 B.有利于蚯蚓正常呼吸
C.便于蚯蚓留下运动痕迹 D.保持蚯蚓身体的柔软性
6.蚯蚓的体节上长有许多刚毛,请你预测刚毛的作用( )
A.感觉声音 B.参与生殖 C.协助运动 D.参与呼吸
7.蚯蚓、蛭等没有发达的骨骼,但也能灵活运动,主要原因是( )
A.身体分节 B.体表有黏液 C.体壁有刚毛 D.肌肉发达
8.蚯蚓、沙蚕、蛭三种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都是穴居生活B.身体都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构成
C.都是昼伏夜出D.都是陆地生活的动物
9.下图是蚯蚓的外形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是 ,[2]端是蚯蚓的 端。
(2)蚯蚓的身体由许多 构成,这样的动物叫 。
(3)用手触摸蚯蚓的体壁,感觉体表有 ,具有辅助 的作用。空气中的氧气首先溶解在 中,然后渗进 ,再进入 中,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
收获和感想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