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_熊凯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1147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_熊凯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_熊凯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_熊凯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战略与决策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收稿日期:作者简介:熊凯军(),男,江西宜春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收入分配等;张柳钦(),男,江西上饶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居民福利、发展经济学等(通讯作者)。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 以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熊凯军,张柳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摘要:基于 年地级市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对产业转移、收入分配与共同富裕的影响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承接地农村、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约 个百分点,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基本结论依然成立。(

2、)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非省会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其对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有更高的收入提升效应,说明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实现了包容性增长。()产业转移示范区能通过增加资本流入和优化就业结构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关键词: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居民收入;共同富裕;资本流入;就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c a a a a c c ,a a a c c ,;c c c ,a a c a c c ,):,-(),-,:;-引言共同富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自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得到了显著提高,

3、人均可支配收入从 年的 元迅速增加至 年的 元,增幅近 倍(见图 )。就城乡地区而言,随着城镇化的推行,产业经济在城市中集聚发展,促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迅速,平均每年增加 元,而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则主要依靠外出到城镇地区务工就业所得,平均每年增加 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的差异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如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地区的高贫困发生率和“金字塔”形收入结构等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推算,年约有 的农村居民处于贫困线边缘,且仅有约 的农村居民达到了中等收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战略与决策入以上水平,其余均处于较低收入水平,而城镇地区则有近 的居民达到了中等

4、收入水平,最低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也达到了 元。这些数据表明,虽然我国目前已经彻底摆脱绝对贫困、实现了全面脱贫,但仍然面临着巨大的返贫压力和提升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村地区)等现实挑战。因此,如何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实现可持续脱贫?如何进一步地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巩固共同富裕的“基本盘”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居民收入五等份分组后的收入数据显示:年城镇低收入组(最低 )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中间偏下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大于中等收入的绝对标准下限(元 人),由此推算可知,目前我国近 的城镇居民已达到了中等收入以上水平。就农村居民而言,年农村低收入组家庭的

5、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中间偏上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高收入组()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元。由此推测,约有 农村居民仍处于贫困线边缘,以上农村居民仍未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属于较低收入群体。543210人均可支配收入(万元)20052020201520102000年份全国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图 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趋势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传统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了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产业链完备和技术革新支撑了中国经济实现近三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近年来,随着传统增长动能逐渐乏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压力骤升和区域发展差距逐渐扩大,我国推出并实施了产业转移战略,通

6、过将东部沿海传统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内陆地区,以优化生产力空间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在产业转移的进程中,早期主要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之后也将部分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陆续转移至内陆地区 。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不仅能给承接地区带来大量的资本投资、生产技术和企业,推动地区经济增长 ,还能给承接地区创造大量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在此背景下,为了加快东部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区域产业分工格局 ,我国先后在中、西部地区多个城市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简称产业转移示范区),现今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当前,学术界关于产业转

7、移示范区建设产生经济效应的研究众多,主要聚焦于宏观层面,如生态环境 ,、资源配置效率 ,和产业结构调整 等领域。此外,也有少部分学者关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承接地居民的影响,如就业 ,、城乡收入差距 等。不过,现有研究仍较少关注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承接地居民收入产生何种效应,以及通过何种渠道对居民收入产生影响。因此,本文关注的是:大规模产业转移能否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尤其是农村居民(低收入群体)的可持续增收。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加深理解现今“发展产业促增收”在助力可持续脱贫、推动低收入群体向中等收入群体的转变和实现共同富裕中的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将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一个准自然试验,

8、利用中国 年地级市层面数据,应用双重差分法实证分析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为:()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承接地农村、城镇居民收入以及城乡平均收入约 个百分点,这一基本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显示,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非省会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其对低收入水平的居民有更高的收入提升效应,说明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实现了包容性增长;()在影响机制方面,产业转移示范区能通过增加资本流入和优化就业结构来促进居民收入增长。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在因果识别的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全面评估大规模产业转移对承接地居民收入

9、的影响,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细致分析产业转移示范区对贫困地区、周边邻近地区和不同收入水平居民收入的影响,论证了产业转移对实现包容性增长,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意义,丰富了现有文献研究结论;()通过资本流入和就业结构的视角,探究了影响承接地居民收入的具体机制,有助于进一步深入理解产业转移促收效应的各种作用渠道。政策背景与理论分析 政策背景近年来,伴随着东部沿海地区传统生产要素成本的逐渐升高,环境约束趋紧以及出口需求不足的加深,产业转移和结构升级已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缩小区域间发展差异的必然选择 。在此背景下,国务院和国家发改委于 年在我国中西部地区设立了一系列国家产业转移示范

10、区,并在承接地区出台了相关土地、税收等优惠政策,以将东部沿海地区的传统产业企业吸引到中西部产业承接地区,旨在促进东部地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强化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的集聚水平,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目标。自 年国务院首次批复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战略与决策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转移示范区规划 以来,先后共设立了 个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覆盖了我国中、西部地区 个城市(见表 )。产业转移示范区重点在经济禀赋基础、配套条件以及要素资源上具有一定比较优势的产业,并同时优先承接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旨在加速构建产业结构优化、行政服务高效、示范效应明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经过近十年

11、的发展,产业转移示范区已成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平台。表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示范区名称设立时间涵盖城市重点产业安徽皖江城市带 年 月合肥市、六安市、芜湖市、马鞍山市、铜陵市、池州市、滁州市、宣城市、安庆市、巢湖市装备制造、原材料、轻纺、高技术、现代服务和现代农业广西桂东 年 月贺州市、贵港市、玉林市、梧州市装备制造、原材料、轻纺化工、高技术、现代农业、现代服务重庆沿江地区 年 月重庆市先进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化工、轻工、现代服务湖南湘南 年 月衡阳市、永州市、郴州市装备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轻工纺织、矿产开发和加工、现代物流、健康养老、文化旅游和现代

12、农业湖北荆州 年 月荆州市、荆门市、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加工、化工、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现代服务晋陕豫黄河金三角 年 月临汾市、渭南市、三门峡市、运城市有色金属加工、机械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宁夏银川石嘴山 年 月银川市、石嘴山市高端(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制药、能源化工四川广安 年 月广安市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生物、现代农业、资源开发加工、现代服务甘肃兰白兰州市、白银市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农产品加工江西赣南 年 月赣州市稀有金属、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特色农产品生产和深加工辽西北 年 月阜新市、朝阳市

13、装备制造、原材料、新能源、农产品加工、通用航空等资料来源: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以及各地级市政府公开文件 理论分析产业转移是指生产要素由某一地区向另一地区迁移,是对地区间要素资源的一种空间再配置 。通过梳理已有文献发现,产业转移对承接地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影响还尚未形成一致观点,促进论和抑制论并存。持促进论的学者认为,产业转移有利于优化地区间的资源配置效率,能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优化、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在实施产业转移战略的背景下,东部地区产业纷纷向内陆地区转移,企业能够在要素价格、生产成本和制度法规等方面获得利益 。所以产业转移能在地理上产生集聚效益,加快推动承接地的经济增长,促进

14、就业 。魏后凯也认为产业转移能提高转入地的产业竞争力,增加就业机会和产业配套能力,进而形成集聚经济效益 。然而,抑制论学者却指出,无论国际或国内区域间的产业转移,都不可避免地会给承接地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也并不会促进承接地企业生产率的增长 ,。并且在产业政策的实施过程中,由于会受到复杂现实因素的干扰,不仅会产生严重的政策依赖效应,造成“养懒汉”和“高不成、低不就”等现象,还会对生产要素产生严重的挤出效应,抑制地区自身发展,从而出现产业转移梯度陷阱和产业升级阻滞效应 ,。就产业转移示范区而言,已有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目前所实行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主要是针对发展较为落后的劳动密集型和环境污染型等产业,

15、虽然这使得产业转移示范区并未能很好地促进当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发展,但能够显著提高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水平,促进地区经济增长 ,。同时,产业转移示范区能够通过引进外部产业、提升地区金融信贷资源和增加投资来促进本地产业的集聚发展,从而缩小了城乡之间的收入差异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本地的产业经济会得到快速发展,促进居民收入提高。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显著提高承接地居民收入。作为一种产业政策,产业转移示范区配套了优惠财政转移、土地、税收和金融信贷政策,不仅有助于区域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还能增强承接地的比较优势,吸引外部资本流入 。从理论上看,一

16、个地区投资的增加会带动产业的发展,改善地区的营商环境,吸引更多企业为居民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从而实现更高的收入。在学术界,张良等认为固定资产投资能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郑小三和李小克更是发现固定资产投资还能够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 。-等研究表明国际投资对本土企业职工工资具有一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战略与决策定的促进作用 。等也指出外商直接投资能通过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来促进东道主国家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此外,通过增加投资、引进资本和企业,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建设还有助于本地企业改进生产技术和扩大生产规模,能加快当地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非农业部门转移和带动外

17、出务工劳动力回流 ,从而促进承接地的就业结构升级和居民收入提升。基于此,提出以下研究假设: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通过资本流入和就业结构调整来增加居民收入。研究设计 实证模型产业转移表现为地区间产业活动的时空分布变化,通常可用产业份额、区位熵、产业梯度指数等指标来度量或用外部事件冲击影响来体现。本文以设立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视为一个准自然试验,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政策效应,并以此说明产业转移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作用。考虑到不同批次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批准设立时间存在差异,本文则建立多期双重差分模型来评估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具体模型为:()式()中,为被解释变量,表示 城

18、市在第 年的居民收入,采用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数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数值以及城乡平均收入对数值来衡量。为核心解释变量,表示第 年 城市是否受到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冲击,若实验组 城市在第 年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则在 年及之后年份均为 ,在 年之前的年份为 ,同时控制组在样本期间均取值为 。为一系列控制变量,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人口增长率、平均工资、财政预算、教育支出和金融贷款。是常数项,代表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城市居民收入影响的净效应,是控制变量对地区居民收入的影响系数,是地区固定效应,是时间固定效应,为随机扰动项。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数据源于我国历年 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和

19、 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则利用线性插值法补齐。此外,由于县级市、副省级、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在行政级别和城市规模较为特殊,本文均予以删除。通过以上处理,最终获得 个城市 年面板数据。本文的被解释变量为居民收入,分别采用城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来衡量。核心解释变量为城市是否为产业转移示范区,研究样本中共有 个城市先后设立了产业转移示范区。此外,考虑到其他因素也会影响到居民收入,选取了以下控制变量:()经济发展水平,用城市人均 衡量;()人口密度,用城市年末总人口与城市行政面积的比值衡量;()人口增长率,用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衡量;()工资水平,

20、用城市职工平均工资衡量;()政府干预,用城市一般财政预算内支出衡量;()教育投入,用城市财政教育支出 总人口衡量;()金融贷款,用城市金融机构年末存贷款余额衡量。表 报告了主要变量的设置说明和描述性统计结果。表 变量设置与描述性统计变量类型变量名称简称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最大值最小值农村居民收入 被解释变量城镇居民收入 城乡平均收入 解释变量产业转移示范区 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密度 人口增长率 控制变量平均工资 财政预算 教育支出 金融贷款 实证分析结果 基准回归表 报告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居民收入影响的回归分析结果。其中第()至第()列、第()至第()列以及第()和第()列的被解释变量分别为农村居民

21、可支配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城乡平均收入。从表中可知,在分别加入控制变量后,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系数均在 的水平下显著为正。具体地,在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后,承接地的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分别增长了.和.,城乡平均收入增长了.,说明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显著提高承接地城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验证了假设 。战略与决策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表 基准回归分析结果()()()()()()*()()()()()()()()()()()()*()()()()()()*()()()()()()*()()()*()()()()()()注:*、*和*分别表示 、和 的显著水平

22、;括号内为 值;和 分别表示地区固定效应、时间固定效应,在城市层面进行聚类标准误调整。下表同 平行趋势检验在使用双重差分法()模型时,需要满足对照组和实验组之间“共同趋势”假设,即在实施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之前,所采用的对照组与处理组的居民收入应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因此采用以下计量模型进行平行趋势检验:,a ,()式()中,表示地级市 获批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前后 年,本文以设立前 年()作为基准期,通过式()即可得到前后共 期的回归系数。图 和图 分别展示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农村、城镇居民收入影响的动态效应。由图可知,在产业转移示范区设立之前,系数 均分布在零值附近且不显著,表明产业转移示范区与非

23、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居民收入变化趋势相近,不存在显著差异,满足共同趋势假设。在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系数 逐年增大,且显著性也不断提升,说明相对于非产业转移示范区,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居民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影响效应不断增强。这不仅验证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对居民收入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这一效应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得到增强,更加凸显“以产业促增收”的效应。稳健性检验为了得到更稳健的研究结论,解决研究中可能存在遗漏变量与样本选取偏误等问题,本文通过更换基准回归模型的变量与样本进一步进行稳健性检验,限于篇幅,此后不再展示控制变量和常数项的回归结果。一方面,考虑到省会城市与其他地级市之间存在规模和行

24、政级别上的差异,因此剔除样本中的各省会城市,所得结果见表第()至第()列。另一方面,在选取非省会地级市样本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地级市所属省份当年的农村家庭可支配、城镇家庭可支配和居民可支配收入替换原被解释变量,研究结果见表第()至第()列。可以发现,不论更换变量与否,所得结果仍然支持基准回归结果,即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能显著提高受政策冲击地区的居民收入。异质性分析()城市异质性。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的禀赋特征、经济结构和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各个产业转移示范区所产生的经济效应无疑也会有所不同。由此,本文从城市特征角度出发,分析产业转移示范区提升居民收入的异质性。首先,考虑到近年来我国一直重视贫困落

25、后地区的经济发展,努力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脱贫,因此有必要考察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减贫效应。本文依据 年公布的全国 个贫困县名单,设定贫困县地级市()哑变量,若地级市辖内有贫困县,赋值为 ;否则为 。其次,考虑到省会城市存在要素集聚过于集中,行政级别和经济规模也比其他城市要大得多,本文继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战略与决策续考察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普通城市居民收入的影响。在此将非省会城市设定为,省会城市则设定为 ,构建了非省会地级市()哑变量。最后,为进一步评估产业转移示范区对整个西部地区的影响,生成了西部地区()哑变量,将西部地区城市赋值为,其他城市则为。表 报告了相关的异

26、质性分析结果。在第()至第()列中,产业转移示范区与贫困县地级市哑变量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表明产业转移示范区更能提高贫困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在第()至第()列中,转移示范区与非省会城市哑变量的交乘项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相对于省会城市,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提高普通地级市的居民收入水平,具有一定的包容性增长。最后,在第()至第()列中,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提升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简而言之,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不仅能显著提高含有贫困县的地区,还能提高非省会和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说明产业转移有助于缩小我国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0.150.100.050-0.05回归系数0

27、.100.050-0.05回归系数t-3t-2tt+1t+2t+3t+4t+5t+6t-3t-2tt+1t+2t+3t+4t+5t+6政策实施相对时间政策实施相对时间b城镇居民收入a农村居民收入图 平行趋势检验表 稳健性检验结果更换样本更换样本与变量()()()()()()*()()()()()()表 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居民收入的城市异质性分析结果贫困县地级市非省会地级市西部地级市()()()()()()()()()*()()()*()()()*()()()战略与决策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0.250.200.150.100.050.000.200.150.100.05

28、0.00-0.05政策冲击影响系数政策冲击影响系数00.20.40.60.81.0分位点00.20.40.60.81.0分位点b城镇居民收入a农村居民收入图 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居民收入的收入异质性分析结果()收入异质性。前面的分析发现产业转移示范区能够显著提升居民收入水平,那么这样的产业增收效应是否在初始收入不同的群体中存在差异呢?为回答这一问题,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在不同收入水平下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居民收入影响效应的异同。图 和图 分别展示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农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分位数回归结果,从系数分布和置信区间可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不同收入分位点的居民收入均存在显著正向影响。具体在各

29、个分位点上,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收效应在低分位点处的表现较强,并随着分位点的降低,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增收效应呈逐渐增强趋势。这说明相对于高收入的居民而言,产业转移示范区更能够促进低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增长,凸显出产业转移不仅具有显著的增收效应,还有助于促进居民收入平衡增长,实现共同富裕。机制分析前面从资本流入和就业结构两个角度切入,详细论述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高的理论逻辑。在此,本文将继续考察理论机制的存在性。在资本流入方面,分别采用地级市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额的 占比作为机制变量,探究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会增加地区内、外部的资本流入,并检验说明资本流入在产业转移示范区与居

30、民收入之间所产生的作用。在就业结构方面,以城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的对数值()、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的对数值()以及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对数值()来衡量该地区各个产业的就业水平,以此说明地区就业结构的变化。表报告了机制分析的回归结果,从第()和第()列可知,在设立产业转移示范区之后,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出现了明显增长。这说明产业转移示范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的确能为承接地带来更多的资本投资,改善地区的营商环境,促进本地企业的发展和吸引外地企业的进入,有助于提升居民的就业和收入水平。进一步地,第()至第()列结果显示,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第二产业就业水平,而对第一、第三产业就业水平影响则不显著

31、。这说明在产业转移示范区为承接地带来大量的工业企业的背景下,承接地的居民为追求更高的收入,会从劳动报酬较低的农业部门转向第二产业就业,进而显著地提高承接地居民收入水平,假设 得以验证。表 机制分析结果()()()()()*()()()()()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将国家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析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居民收入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农村、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幅度分别为 .和 .,对城乡平均收入增长幅度为 .,并在采取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基本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产业转移示范区能显著提高贫困地区、非省会城市和西部地区的居民

32、收入水平,并且其对低收入水平居民具有更高的收入提升效应,更明显的平衡增长效应和减贫效软科学2023年6月第37卷第6期(总第282期)战略与决策应;()进一步对影响机制分析后发现,产业转移示范区显著地促进了地区的资本流入和就业结构升级,使得资本和劳动要素得到了更高效率的配置,从而提升了地区的居民收入水平。由此提出以下政策建议:()政府应该大力实施区域产业转移战略,尤其需要将一些低技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内陆发展滞后地区再“消化”,有助于促进发展滞后地区居民就业和收入水平的提高;()加大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便利区域间的市场联通,使得企业在产业转移之后还能在承接地继续稳定的发展,从而实现居民收

33、入的可持续增长;()政府在实行产业转移战略的同时,应充分挖掘产业联动作用,尽可能在区域间形成完整有效的产业链,以产业联动发展来进一步放大产业促收效应。参考文献:范从来 益贫式增长与中国共同富裕道路的探索 经济研究,():陈斌开,林毅夫 发展战略、城市化与中国城乡收入差距 中国社会科学,():李实,朱梦冰 中国经济转型 年中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 管理世界,():刘培林,钱滔,黄先海,等 共同富裕的内涵、实现路径与测度方法 管理世界,():李实 共同富裕的目标和实现路径选择 经济研究,():孙雷,崔育宝,刘桂建 产业转移区域经济 社会 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以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为例 电子科技大

34、学学报(社科版),():孙晓华,郭旭,王昀 产业转移、要素集聚与地区经济发展 管理世界,():张龙鹏,周立群 产业转移缩小了区域经济差距吗 来自中国西部地区的经验数据 财经科学,():杜威剑,李梦洁 经济新常态下出口增长动力机制研究 基于企业偏年度效应的分析 经济评论,():陈凡,周民良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加剧了地区环境污染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许南,李建军 产品内分工、产业转移与中国产业结构升级 管理世界,():贺胜兵,刘友金,段昌梅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具有更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吗?财经研究,():潘文卿,刘庆 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 基于中

35、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郭丽娟,邓玲 产业承接、技术外溢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 经济问题探索,():韦鸿,陈凡 承接产业转移中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以荆州承接产业转移为例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曾祥炎,刘友金 基于地域产业承载系统适配性的“产 城”互动规律研究 兼论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策 区域经济评论,():王珍珍 产业转移、农村居民收入对城镇化水平的影响 城市问题,():怀洋洋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山东大学,蔡昉,王德文,曲玥 中国产业升级的大国雁阵模型分析 经济研究,():关爱萍,李娜 金融发展、区际产业转移与承接地技术进

36、步 基于西部地区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经济学家,():杨亚平,周泳宏 成本上升、产业转移与结构升级 基于全国大中城市的实证研究 中国工业经济,():,:,:,:-,():魏后凯 产业转移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竞争力的影响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韦鸿,王凯,陈凡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的经济效应评价 统计与决策,():刘友金,吕政 梯度陷阱、升级阻滞与承接产业转移模式创新 经济学动态,():陈凡,周民良 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否推动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云南社会科学,():胡元东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外向型经济发展对安徽省经济的影响 安徽大学,袁灵芝 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政策效果评估 湖南科技大学,张良,韦开蕾,许能锐,等 农业固定投资与 能否促进我国农民收入 基于地区差异视角的面板数据 当代经济科学,():郑小三,李小克 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 基于中部地区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经济与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