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PPT1)1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2描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3说出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重点:运动系统的组成及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难点:骨、关节和肌肉协调配合完成运动的过程。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各种动物行为的图片,讨论交流动物行为的概念。(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
2、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探究点一观察与思考:观察剖开的哺乳动物的关节,对照关节示意图,观察关节的结构。讨论:(PPT46)(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有什么关系?(2)关节对骨的运动有什么意义?(3)蚯蚓体内有肌肉,但是没有骨骼,这是它不能快速运动的原因吗?探究点二骨、关节和肌肉是怎样配合完成运动的?(PPT79)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运动产生的过程是怎么样的?运动只靠运动系统就能完成吗?(PPT10、11)教师点拨:(1)骨、关节和肌肉在结构上是相连的,骨与骨通过关节相连。关节使骨的运动更加灵活。(2)骨的运动
3、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控制,需要能量的供应,以及其他系统的配合。神经系统:控制运动,提供运动的指令。消化系统:提供肌肉收缩所需的能量。呼吸系统:提供能量利用和转化时需要的氧。循环系统:运输氧和养料,排除废物。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2)达标检测巩固提升1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13、14)2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
4、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PPT1)1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说出某种动物行为的成因。3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重点:区别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难点:进行“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小故事:一只刚出生不久的小狗,来到陌生的主人家,刚开始有点怕人,只会乖乖的吃饭、睡觉。后来经过主人的训练以后,它学会了到指定的地方去拉屎、拉尿,还学会了简单的加减法,它还经常在客人面前表演
5、节目呢!于是,这家的主人对它很是疼爱有加,每顿饭都有好吃的,还直夸它聪明呢。(PPT2)想一想、议一议:1小狗生下来就会吃饭、睡觉么?2小狗生下来就会到指定地点去拉屎、拉尿么?3小狗生下来就会简单的加减法么?4这三种行为一样么?有哪些种行为是一样的?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探究点一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阅读教材资料分析,讨
6、论:(PPT411)(1)对比分析资料1和资料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有什么不同?(2)分析资料3,说说先天性行为有没有局限性。探究点二通过探究小鼠走迷宫的实验,想一想:不同动物的学习能力有差别吗?(PPT12)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你认为先天性行为对动物有什么意义?哪一种行为更有利于动物适应变化的环境?(PPT13)教师点拨:(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是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地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先天性行为具有一定局限性。虽然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是由于本能,但对它来说是一种浪费,对本物种
7、的延续没有意义。(2)动物越低等,学习能力也就越差。对于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或不同种动物来说,即使学习条件相同,学习的速度也会有差别,这是因为学习行为也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先天性行为有利于动物生存繁衍。先天性行为有局限性,不能够适应环境的改变。其实有些动物的行为,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不能绝对化。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4)达标检测巩固提升1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15、16)2巩固训练
8、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3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第三节社会行为(PPT1)1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特点。2阐明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3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重点:社会行为的特点,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难点:进行“探究蚂蚁的通讯”的活动。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小故事,传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在楚汉战争中,为刘邦击败。项羽逃到乌江边,刘邦生计,派张良用蜜糖写下“霸王必死于此”,项羽逃到乌江边,看到蚂蚁排成的字,大呼“天欲亡我!”于是就拔剑在乌江边自刎了。讨论交流:大家观察过蚂蚁、狗、猫等
9、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吗?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PPT2)教材导学自主学习1学生活动一:阅读分析教材,结合教材示意图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2教师巡回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对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及时做好记录)3对学生学习的效果展示和交流。(PPT3)4学生自我矫正错误、增强对知识的认识与记忆。合作探究点拨升华学生活动二:学生探究问题。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的问题。探究点一想一想,议一议:火蚁是一种营群体生活的蚂蚁。在洪水来临时工蚁会用身体搭建筏子,将蚁后、雄蚁和幼蚁运到陆地。工蚁为什么宁愿牺牲自己呢?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
10、别是什么?狒狒群体中是否有“首领”?“首领”享有哪些特权?这些图片说明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哪些特征?(PPT413)教师点拨:火蚁是营群体生活的,组成筏子的工蚁虽然牺牲了,但是群体中的其他成员得以生存下来,继续本物种的生存和繁衍。因此,这种行为虽然对个体是不利的,但对群体乃至物种却是有利的。“首领”享有的特权: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对它会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他的攻击不敢反击。“首领”应尽的义务: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为,并且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探究点二通过
11、对蚂蚁的通讯的探究,讨论:(1)蚂蚁的通讯是依靠气味,还是依靠触角?还是两者都有呢?(2)蚂蚁的通讯对它们获取食物有什么意义?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答案,教师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信息交流的意义是什么?(PPT1418)教师点拨:蚂蚁的通讯方式之一是依靠气味,即利用嗅觉,嗅觉感受器分布在触角上。此外,蚂蚁也能利用触角的触觉功能相互沟通。蚂蚁是进行群体生活的,没有通迅,蚂蚁的个体间就无法取得联系,无法交流食物信息,无法协作将大型食物搬回蚁穴,从而严重影响蚂蚁的生存。信息交流的意义:如果没有信息交流,群体成员间将无法取得联系,孤立的个体取食和御敌会很困难,不同性别交配也将受影响,信息交流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12、繁衍。对探究活动中的学生给出恰当的评价。(包括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教师评价)知识梳理归纳整合1学习本节课后,学生回顾:你知道了什么?会解决什么问题?还想了解什么?2根据学生回答,梳理本节知识。板书:(PPT19)达标检测巩固提升1课后P59的练习。(答案见课件PPT2022)2巩固训练一。(见课件PPT23、24)3巩固训练二:学生完成学生用书中针对性练习题。学生回答,教师及时反馈校正、点评。4巩固训练三:完成学生用书中有关题目。第二章复习课运动和行为对动物的生存和繁衍至关重要。学生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已经对各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以及取食、防御和繁殖等行为有了许多具体的了解,但是对动物运动的结构基
13、础还缺少深入的探讨,也未从总体上认识动物行为的类型和意义。本章内容是在第一章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更高认知层次上深入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从总体上了解动物如何通过各种行为来适应环境,在生物圈中生存和繁衍。关于动物的运动一节的教学,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重点以哺乳动物为例,引导学生结合自身肢体运动的体验,探讨骨、关节和骨骼肌的关系,进而认识运动的结构基础和基本原理;(2)应强调运动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和其他系统的配合;(3)应指出不同类群动物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其结构基础也不尽相同,有的并不具备骨和关节等结构,因此动物运动能力也有强弱之分。这三点依次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
14、适应、生物体的整体性和生物界的多样性,是对学生进行生物学基本观点教育的好素材。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节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理解二者产生的途径及适应意义。社会行为一节包括“社会行为的特征”和“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两部分内容,后者其实也是社会行为的具体实例,在动物行为学上也称为“通讯行为”,是社会行为的一种。通讯行为的本质就是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信息交流通过通讯来实现。通过本章的教学,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动物因逃避敌害、争夺食物和栖息地、完成繁殖所进行的运动,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由骨骼和肌肉共同完成的。大多数动物的运动是通过骨骼肌的收缩,牵拉骨围绕关节运动而实现的。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大致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种类型。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不同个体间分工合作,具有一系列的群体中的信息交流有利于动物适应环境的变化,从而更好地存活和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