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_范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253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5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_范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_范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_范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04-10基金项目: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技创新团队语言文学与艺术研究团队建设项目(2022TDKY05)作者简介:范悦(1992),女,河南开封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文学理论。第 21 卷第 4 期2023 年 8 月红河学院学报Journal of Honghe UniversityVol.21No.4 Aug.2023DOI:10.13963/ki.hhuxb.2023.04.007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范悦(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基础教学部,安徽芜湖 241002)摘要:赎罪是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代表作之一,自出版以来就备受关注。小说主人公塔利斯

2、布里奥尼在青春期时铸下大错,并倾尽一生的时间进行忏悔。以往国内外学者的研究角度主要集中在叙事艺术、元小说结尾、战争与创伤、成长主题、赎罪主题等方面,而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布里奥尼犯下大错,她又是如何进行自我拯救的。对这一问题,拟采用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结合其荒谬、自欺、自由选择等理论展开论述,以小说主要人物布里奥尼为研究对象,探讨她的生存困境和通过自由选择来摆脱困境的自我拯救过程,旨在揭示麦克尤恩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关注。关键词:赎罪;布里奥尼;生存困境;自我拯救;萨特的存在主义中图分类号:I0-0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9128(2023)04-0033-05小说赎罪被认为是麦克尤恩

3、最优秀的小说之一。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萨里郡的一个乡村别墅里,十三岁的主人公布里奥尼正处在从青少年到成人世界的过渡之中。作为一个早熟且狂热的文学青年,她眼中的世界却是现实的变形。年少的布里奥尼虽然无法真正理解她所看到的世界,但她却在种种复杂情绪的推动下,指认了无辜的罗比是强奸犯,也将自己的余生带入到无限的痛苦当中。以往的学者主要基于创伤、移情、叙事、伦理等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乃至作者本身进行剖析,如奥哈拉1对小说中的自我意识叙事与其伦理情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阐述;邹涛2从叙事认知的角度揭示了作品的主人公如何对待历史错误;郭龙3探究了赎罪中叙述形式在伦理表达方面的效果并深入探究该小说的伦理内涵;周娟4

4、对小说中人物的创伤经历并结合创伤理论视角进行分析;罗媛5在移情视域下对小说中的人物进行解读,揭示出麦克尤恩对人与人之间移情的重视以及对人的伦理存在可能性的憧憬。至于布里奥尼为什么会做出这种错误的选择,本文通过萨特存在主义理论的棱镜,尤其是他参照海德格尔的“存在论”对存在主义推进之理路6,探索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以及为摆脱其困境而进行的自我拯救过程,并揭示麦克尤恩如何通过布里奥尼对于生存困境的反思引导读者形成对人的存在意义之思索。一、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对萨特来说,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他指出“人被偶然地抛入到这个世界之中,人对世界、对自己是陌生的”7747。由于这种普遍偶

5、然性是难以逃脱的,因此萨特表示人的存在是荒谬的。人所生活的世界是荒谬的、不合理的、不和谐的,在这样的世界里,人的情感和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这种冷漠的情境中,人与社会、人与人、甚至人与自身都无法和谐地存在,从而产生了冷漠、孤独、虚无和恐惧的感觉。正是在这种荒诞的世界里,小说中布里奥尼与家人、与自身都无法和谐地相处,才使得她陷入了自己编织的世界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了其生存中的困境。(一)疏离的家庭亨利克皮兹卡尔斯基8认为,情境最直接的定义是指人在某些环境中的位置以及他对特定环境的反应。布里奥尼是在上层家庭中长大的。这看起来似乎是一个理想而温暖的家庭。但是,根据麦克尤恩在小说中的描述,“塔利斯家

6、人之间的和谐只是表面的”926。事实上,这已是一个疏离的家庭。杰克塔利斯是一家之主,但在小说中,他从未出现过。他只存在于其他角色的思想里或他们的对话中。表面上看,杰克是整个庄园的核心,而实际上,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或者说是一个缺席的父亲形象。在布里奥尼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杰克都很少关心她。即使是杰克在家时,他大部分时间也都坐在图书馆里。更糟糕的是,两年前,当布里奥尼 11 岁左右时,她的父亲作为一名高级公务员,消失在伦敦没完没了的公务中,终日不见踪影。布里奥尼的母亲艾米莉塔利斯在她出生后,就患上了偏头痛,逐渐从家务琐碎中淡出并躲到昏34红河学院学报2023.4/文学研究暗的卧室中。尽管她认

7、为布里奥尼可能需要她,但她碍于疾病,并且对女儿非常冷漠,有时甚至于不通情达理。母爱的缺失使母女关系渐渐疏远。连布里奥尼自己后来都认为,在大多数人外出寻找失踪的双胞胎的那晚,如果她和母亲的关系非常亲近,她就会守在母亲身边,或许后来她就不会铸下大错。至于同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也并非那么亲密。布里奥尼的哥哥利昂和她的父亲一样,也消失在了伦敦的工作和自己的社交圈里。得知利昂要回家,她非常兴奋,于是创作了一部话剧作为庆祝。布里奥尼非常渴望一个幸福的家庭,从她戏剧中的女主人公伊莎贝拉收获的家庭大团圆足以得见。而姐姐塞西莉亚曾是布里奥尼唯一能从这个疏离的家庭中得到的安慰,但是,塞西莉亚常年在外求学,同布里奥尼

8、之间已经日渐陌生,以至于后来无法理解布里奥尼对写作的热爱,甚至认为她完全着魔了。通过萨特情境概念的棱镜可以观察到,对存在的澄清也会通过对情境的体验而发生。正是在这种情感疏离的情境中,布里奥尼几乎感觉不到任何爱和关心,才会逐渐发展出她敏感且以自我为中心且自以为是的性格,才会产生出对支配权力的强烈渴望,来证明她在家庭中的存在感和重要性。而这样的成长体验与她之后陷入生存困境不无关系。(二)失控的“控制欲”布里奥尼本身就是一个崇尚秩序和整洁的人,又加上她生活在这样一个缺少关爱的家庭中,更加导致她渴望通过“将她自己的秩序强加给她周围的世界”来掌控外界的秩序1061,以此来博取家人的关注和肯定。起初布里奥

9、尼只是对自己的私人物品表现出“控制欲”:在窗台上横放着的农场模型全都朝着一个方向、一个个玩偶都得规规矩矩,挺直腰杆、拇指大的小人儿们都要整齐地排列成行。后来对物品的“控制欲”逐渐开始外化,演变成对周围人的“控制欲”。为庆祝哥哥莱昂的归来,同时也为纠正其恋爱态度,布里奥尼付诸笔端写下阿拉贝拉的磨难,并决定在莱昂回来后表演。演出者包括她本人以及她所“钦定”的表亲昆西家的孩子们十五岁的罗拉和九岁的双胞胎兄弟。尽管他们刚经历过父母的婚变以及舟车劳顿才抵达这陌生的宅邸,下车伊始布里奥尼便命令他们五分钟内做好准备并开始排练。在角色分配方面,布里奥尼独行其是选择扮演女主角。布里奥尼对剧中角色的选择应证了自由

10、是一个不可避免的现实,而这种自由同样会带来“完全而深刻的责任”7351。最终,女主角被表姐罗拉抢走。在这种情况下,布里奥尼经历了不安全感和焦虑,对她来说,她为自己所创造的未来的存在就是阿拉贝拉。所以,在无法劝说罗拉的情况下,她直面罗拉,并大声称自己要做导演,自己要来读开场白。导演当然是有权利指挥女主角的。对于布里奥尼来说,在她的世界里,她必须掌握话语权和主导权,同罗拉作为导演的宣誓无疑是在证明她的存在。随后布里奥尼认识到一部戏剧要想完整展现,必须要求大家全力配合,而罗拉的挑衅和双胞胎兄弟的不配合令其甚为恼火。她在选择自己的生活项目,以及与这些生活项目相关的价值观时,仅允许本人为自己选择。为他人

11、选择,或不允许他人染指,无疑是在限制他人的生存自由,也破坏了戏剧真实性的潜力。进而无法消解的控制欲使她决心采用另一种方式把剧本改编成故事。对她来说,“在故事里可以真正做到随心所欲,写下便是,全世界都属于自己。”1133当她写故事的时候,仅需要用文字来表达想象中的场景,而不需要考虑现实世界中是否有这样的场景或道具,这些对她来说都是比较可控的。这也意味着在写故事时,她有“扮演上帝角色的感觉”12,因为在故事中,她可以进入不同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角色的价值,控制角色的命运。布里奥尼已然忽视了自由是一种关系,一个人的自由完全取决于他人的自由,因此一个人“有义务在自己的自由的同时,也要尊重他人的自由”7

12、366。写故事所带来的掌控全局的满足感使布里奥尼的“控制欲”彻底失控。在她读了罗比写给塞西莉亚的带有成人字眼的告白信后,自认为塞西莉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罗比这个“色情狂”的威胁。随后发生的事彻底将其推向她为自己所创造的“家庭保护者”的角色。布里奥尼先是在藏书室目睹罗比“欺负”塞西莉亚,随后,她的表姐被人强暴,尽管当时天太黑,无法通过眼睛作出判断并确定那人是谁,但布里奥尼选择相信那个模糊人影就是罗比。这样选择的事实似乎意味着个体无法利用任何外部因素来解释自己的行为7365。为使对罗比的指证更有说服力同时引起周遭的关注,布里奥尼拿出罗比写给塞西莉亚的信,希望让大家认为她正在做一件非凡的事,让大家为她

13、感到震惊,并且颂扬她的行为。最终导致罗比被送进监狱。通过萨特在超越自我中对意识的定义即纯粹的自发性来分析,正是这种纯粹的自发使得小说主人公布里奥尼逐渐陷入生存困境。(三)“自欺”中的布里奥尼萨特解释道:“自欺存在于反思性地否定前反思性地意识到为正确的东西”9156。从本质上讲,“自欺”是关于“隐藏一个令人不快的事实或呈现一个令人愉快的真相”949。“如果我们有任何哪怕是隐含着任何对真实欲望的意识,我们应该就是处于自欺中”13。自欺者不愿承认和面对现实,只愿生活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布里奥尼正是出于对“不愉快的现实生活”的逃避,她选择沉浸在自己的文学35范悦: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世界

14、里,导致自己陷入了“自欺”的境地。布里奥尼喜欢想象和幻想,这促成了她对文学创作的热爱。布莱恩芬尼认为,“在我们了解布里奥尼的个性之前,我们就读到了她所写的一部充满文学想象力的作品。她首先是一个作家,其次是一个即将进入青春期的女孩”1470。诚然,赎罪这部小说以布里奥尼痴迷于剧本的写作开始的。她喜欢用自己的想象力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世界。当她无法解读塞西莉亚和罗比在喷泉边的气氛,无法理解罗比给塞西莉亚的情书的内容,无法看懂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图书馆的亲热,便有了强烈的为之写作的冲动。她无法理解成年人的世界,但她要用想象去诠释她看到的成年人的行为,用想象去解读他们的情感。因为在文学中,她可以暂时逃避那

15、个让她读不懂的成人世界以及让她觉得危险的现实世界。在那个重构的空间中,布里奥尼将自己视作老于世故、超脱的审判长,这使得她的内心得到极大的满足。然而,“年轻的布里奥尼无法分清现实生活和塑造她的生活的文学”1479,渐渐地,真相与想象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现实中,出身底层的罗比即将外出学医,并决定要把握住这次改变命运的机会,但他又不舍得自己心爱的姑娘,所以,在走之前他向塞西莉亚告白了。但是,在布里奥尼的故事中,罗比却是邪恶的化身,成为她家庭秩序的破坏者。此时的布里奥尼只愿相信自己所杜撰的罗比形象,拒绝面对现实。“把幻想的东西当作事实”1034这是“自欺”的表现。布里奥尼更不应该认为小说可以弥补人类

16、存在的所有复杂因素。显然,她并没有意识到“残忍的事实是想象力的失败”153。在指控罗比的审讯中,布里奥尼多次被问及“是否真的看见了罗比”时,她再一次产生了“自欺”行为,她很清楚自己讲述的并非完全亲眼所见,确切地说,不是她“看见”了真相,而是她“知道”真相是什么。出于博取大家的关注,她坚信陈述的是事实,同时可以照顾“自己的虚荣心”。正是这种“自欺”进一步促成其“罪恶”行为。随后,“消失逃避”的罗比出人意料地带回双胞胎兄弟令她很不解。“如果罗比是罪犯,为什么表现出和蔼可亲的模样?为什么没有独自回来?”意识中罗比的形象似乎有些动摇,最终陷入“自欺”的布里奥尼还是成功说服了自己。“自欺”逐渐使其异化成

17、了一个性情乖张的女孩,导致了罗比的入狱和塞西莉亚对家人的失望,也使她自己在往后的日子里充满内疚地活着。二、布里奥尼的自我拯救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中指出:“人只是他企图成为的那样,他只是在实现自己意图上方才存在,所以他除掉自己的行动总和外,什么都不是。”1618人存在的意义由自己决定,并通过积极的选择和行动来实现。为将自己从生存困境中解脱出来,布里奥尼在长大后穷极一切方法,在不断的选择与行动中拯救自我。她放弃了过去的上层生活并选择在新的生活中,重建与他人的关系。亲历他人生死后的布里奥尼最终不再选择逃避,而是正视自己的罪行,承担责任。用奥利弗 温德尔霍姆斯的话说:“人生来就是为了行动。

18、行动就是为了确认目标的价值,而确认目标的价值就是创造理想。”17个体的出生、生活、存在只能意味着在其生命的表现中,在孤独的自我面前,承担着此时此地向其本身提出的自由责任,从这种意义上看,布里奥尼选择的改变以及行动最终将她拉回到自我拯救的轨道。(一)以自我放逐的方式进行忏悔18 岁时,布里奥尼开始意识到自己给罗比和姐姐带来的严重后果。她认为在她毁掉两个“有价值的人”的生活之后,没有什么会比自我放逐让自己更好受。所以,她选择放弃赴剑桥大学学习的机会,然后去塞西莉亚曾经工作的圣托马斯医院做一名战地护士,“作为一种个人的忏悔”18161。她想离开那个总是让她想起自己是个罪人身份的地方,开启一段新的生活

19、。更重要的是,布里奥尼认为当她毁掉别人的生活后,就再也没有资格享受上层人的生活,也必须为此受苦。医院是一个个体身份被剥夺的地方,而“抹去自己的身份是布里奥尼面对内疚的一种方式”19。在圣托马斯医院,每个人都着同样的制服,并且明文规定:护士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告诉病人自己的教名。在这里,布里奥尼只是一个普通的无名小卒,这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她摆脱了以前的自我,或者至少她可以暂时忘记自己曾经的罪行。当其他实习护士热衷给父母写信谈论他们实习生活的严格程序时,布里奥尼却将整个人寄寓在繁重的工作中,试图通过身体的疲惫结束来自精神的折磨。尽管她每天要多次冲洗、擦拭和晾干便盆,使它们像正式宴会的餐具一样闪闪发光,

20、并且要在冰冷刺骨的水中用碳酸氢钠将出血的冻疮手清洗十几次,她甚至希望与家人断绝关系,过着苦修般的生活,以此减轻内心的罪恶感。(二)重建人际关系布里奥尼长期习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并且不会同他人维持正常交往,再加上圣托马斯医院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模式,使其渐渐成为不懂关爱自己和他人的人。后来同护士菲奥娜的知心相处以及照顾伤员的工作经历让布里奥尼逐渐敞开心扉,性格外向的菲奥娜会从自己的床上探过身来同布里奥尼窃窃私语,两人也会在工作之余去公园散步,尤其在共同见证伤员的痛苦和生死后,进一步拉近同菲奥娜内36红河学院学报2023.4/文学研究心之间的距离。此后在面对奄奄一息的伤员吕克时,曾经那个以自我为中心

21、的布里奥尼不见了,尽管吕克误把她当成心爱的那个带着英国口音的姑娘。布里奥尼在和吕克的对话中还是表现出了充分的耐心和真诚的关心,当面对吕克幸福地谈论他们初见的场景、并提出家人希望他们夏天就结婚的那一刻,布里奥尼终于明白为什么护士长会安排她到吕克这里来。正当布里奥尼给吕克擦汗滴拿水的时刻,吕克问她“你爱我吗?”,布里奥尼虽稍作迟疑,但仍旧坚定地说出了“我爱你”。布里奥尼正是不断在与他人的关系中了解自己,同时成长为一个更加敢于面对自己内心和过去的人。萨特认为:通过自我发现,一个人“也会发现所有其他人”7361。正是在战地医院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布里奥尼逐渐体会到曾经在战场上的罗比和自己的姐姐究竟经历

22、过怎样的精神和肉体的折磨,她慢慢意识到由于自己的荒谬,给他们造成了多大的灾难。因此,自我发现的过程必须由其他人(与他人的关系)来实现,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他们。(三)直面自己的罪恶萨特指出,从人被扔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他就要为他所做的一切负责。同时他认为,“当我们说人对自己负责时,我们并不是指他仅仅对自己的个性负责,而是对所有的人负责。”168对布里奥尼而言,除了自我放逐、隐士般的苦修、建立关系促使自我发现之外,更重要的是,她认识到应该正视自己以前的罪恶,并承担起责任。因为存在先于本质,就意味着人永远可以超越“过去的本质”“现在的本质”去追求“未来”7369。布里奥尼同样也没有被固定、被束缚,进

23、而做出选择直面自己的罪行来实现自我。为此她行动的第一步就是去目睹表姐罗拉的婚礼。然而,罗拉嫁的却是曾经侵犯过她的罪犯保罗马歇尔。不管当时的行为是否真实发生,布里奥尼打算通过在他们婚礼上出现做出提醒,毕竟他们也是当年导致罗比含冤入狱不可缺失的因素。布里奥尼行动的第二步,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她通过写作来进行自我忏悔。从表姐的婚礼上回来后,布里奥尼就开始起草小说,她打算将全部真相公之于众。但坦白并非易事。在她写赎罪小说之前,在地平线杂志回复她中篇小说的拒绝信里,编辑追问那个小女孩会以何种方式影响那对年轻人的生活。布里奥尼深知这是在质疑其中的道德问题。在那部小说中,布里奥尼还不够诚实,她没有坦白真相她毁

24、了两个年轻人的生活甚至于生命。所以即或采用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在掩盖她的懦弱方面似乎是苍白无力的,就算是其中的意识流技巧也无法淹没其罪恶感。这种个体焦虑源于意识到人是自由的,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当然自由的事也有残酷的一面:自由选择是沉重的负担17。最后,布里奥尼重新起草了几个版本,即从1940 年 1 月的最早版本到 1999 年 3 月的最新版本。但与之前的几个版本不同的是,在小说的最终版本中,布里奥尼认为她的责任是不掩饰任何东西,不仅仅是姓名和地点,也有其他确切的信息。“布里奥尼的风格转换是由战胜自我欺骗的欲望驱动的”20117。因此,为了精确起见,布里奥尼其中的一些写作材料是从罗比和塞西莉

25、亚的书信中搜集来的。她还写了很多咨询信给罗比在前往敦刻尔克途中的同伴老内特尔先生。不仅如此,她还向一位空军老上校请教关于军队的术语,“她想要历史的准确性,这样她的小说才能在指责和挑战面前站得住脚”2168。在小说的最后一个版本中,除了结局之外,布里奥尼真实地描述了所发生的一切。现实世界中的结局是罗比和塞西莉亚早就不在人世了。罗比没能从法国回来,他在敦刻尔克海滩死于败血症,而塞西莉亚也在巴勒姆地铁站爆炸中丧生,这对情侣最终都未能重逢。这对布里奥尼来说是毕生莫大的痛苦和遗憾,因为这样的现实,她再也不会有机会亲自向他们道歉,并为自己对他们所造成的伤害做出任何补偿。也正是由于这样的现实悲剧,布里奥尼不

26、愿将真相呈现给读者,而宁愿创造一个美好的结局,同时把痛苦的遗憾留在自己的心里。在最后一版的小说中,布里奥尼前往罗比和塞西莉亚的住所为自己的罪行作了补偿。小说中的布里奥尼终于有机会向她伤害过的人道歉。虽然在现实中并未发生,但布里奥尼想让全世界都知道,这是她最想对罗比、她姐姐和全世界说的话。这五十九年的努力对布里奥尼来说是一种自我拯救。“她希望在作家可以主载的小说领域实现她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22。雅各比认为,“她反复起草的草稿可以被视为试图克服她自己的困难,并得到一些情绪和心理上的解脱,并以此作为为罗比正名和治愈自己的一种手段。”2163但是一位女小说家怎么样才能获得赎罪呢?布里奥尼给出的答

27、案是“在她之外什么都没有”,“尝试就是一切”11371。当现实生活中的赎罪是不可能的时候,至少“她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自我接纳,如果不是自我原谅的话”23。它是“与自我和解”或“与自我融为一体”154。布里奥尼在小说中通过重述整个故事和重构结局的忏悔方式,最终找到了一条突破自身生存困境的道路。三、结语在麦克尤恩创造的世界里,没有上帝,只有易犯错误的人,人们都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他们总是为改变困境而做出努力。赎罪是一部为错误和罪行而赎罪的小说,但更多的是一部为改变而行动的小说。萨特的存在主义恰如其分37范悦:赎罪中布里奥尼的生存困境和自我拯救地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出发点来考虑个人在特定情境

28、下的存在方式。陷入生存困境中的布里奥尼,用了一生的时间,通过各种选择和行动,把自己从罪恶中拯救出来。从选择自我放逐到军队医院工作,重建人际关系,到试图面对现实,为自己的罪行承担责任,在五十九年的时间里,她无数次起草并改写小说中的证词,使自己的心灵得到慰藉。正如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所阐释的,生活就是每个人选择的结果。家庭可能是疏离的,生活可能是荒谬的,环境可能是对立的,但人类为改变和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作的努力永远不会停止。参考文献:1 OHARA K D.Brionys being-for:Metafictional narrative ethics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

29、 J.Critique:Studies in Contemporary Fiction,2011(1):8096.2 邹涛.叙事认知中的暴力与救赎:评麦克尤恩的 赎罪J.当代外国文学,2011(09):6869.3 郭龙.赎罪 中的他者叙述伦理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报,2020(4):7990.4 周娟.创伤叙事视角解读麦克尤恩的 赎罪 J.安徽文学,2016(06):4950.5 罗媛.移情视阈下的伊恩 麦克尤恩小说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12.6 闵媛.萨特存在主义之“存在”概念探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6.7 让 萨特存在与虚无M.陈宣良,等,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8 PIS

30、ZKALSKI H.The problem of“border situations”as de-fined by Karl Jaspers J.Analecta Cracoviensia,1978(5),100114.9 ELLAM J.Ian McEwans Atonement M.New York:Con-tinuum,2009.10 FALZON C.“She would rewrite the past”Briony as nar-rator-manipulator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 J.Sympo-sia Melitensia,2015(11):57

31、82.11 MCEWANT I.Atonement M.London:Jonathan Cape,2001.12 PASTOOR C C.Authorial atonement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 and Sweet Tooth J.Christianity&Literature,2019(2):297310.13 SARTRE J P.Sketch for a theory of the emotions M.London:Methuen&Co Ltd,1962.14 FINNEY B.Brionys stand against oblivion:The mak

32、ing of fiction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 J.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2004(3):6882.15 KELLAWAY K.Interview:At home with his worries.(20010915)2021-04-18.https:/bookssepfiction.ianmcewan.16 让 萨特.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M.周煦良,汤勇宽,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17 NORDMEYER H W.An existentialist approach to lit-erature J.The

33、Modern Language Journal,1949(8):585593.18 ABREU D B.Writing as reparation:biographical trauma writing in Ian McEwans Atonement J.Anuari de Filolo-gia.Literatures Contempornies,2014(8):159167.19 PASTOOR C.The absence of atonement in Atonement J.Renascence,2014(3):203230.20 SYKES J D.God and self in t

34、he confessional novel M.London:Palgrave Macmillan,2018.21 JACOBI M.Who killed Robbie and Cecilia?Reading and misreading Ian McEwans Atonement J.Critique,2011(52):5573.22 丁建宁.赎罪如何可能?评伊恩 麦克尤恩的 赎罪 J.外国文学动态,2004(6):2022.23 DHOKER E.Confession and atonement in contemporary fiction:J.M.Coetzee,John Banvil

35、le,and Ian McEwan J.Critique,2006(1):3143.责任编辑刘家亮Brionys Existential Predicament and Self-Salvation in AtonementFAN Yue(Basic Teaching Department,An Hui Business College,Wuhu 241002,Anhui,China)Abstract:The novel Atonement is one of Ian McEwans masterpieces,which has attracted scholars attention sin

36、ce its publication.Tallis Briony,the protagonist in the novel,made a big mistake in her adolescence and devoted her whole life to repentance.Most of the foreign and domestic researches are focused on the perspectives of narrative art,the metafictional ending,the theme of war and trauma,growth and at

37、onement and so on.But what made Briony make such a big mistake,and how did she save herself?This paper,based on Sartres Existentialism theory,will use the ideas of absurdity,bad faith,and free choices to probe into Brionys existence situation and explore the process of her achieving self-salvation,aiming to reveal McEwans concern for human existence and his exploration of the way to self-salvation.Key words:Atonement;Briony;existential predicaments;self-salvation;Sartres Existentialism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