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_洪松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11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_洪松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_洪松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_洪松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教育管理2023 年第 3 期(总第 315 期)FORUM ON CONTEMPORARY EDUCATION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教育先行,教育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还提到 2035 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我国农村教育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全面且快速实现,为此系统开展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在当前具有重要意义。一、问题

2、提出关于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基本包含三种视角。一是制度化推进。管办评分离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1。农村教育现代化应积极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努力解决普遍存在的“以县唯一”的问题2。政府必须加强对农村教育治理的监管力度,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走向正确轨道3。二是现代教育理念转变。现代教育治理是民主、参与、共享、责任、法治*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2018 年度教育学重大招标课题“振兴乡村战略中的农村教育现代化研究”(编号:VHA180004)和赣南师范大学 2022 年度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江西省县域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研究”(编号:BSJJ202239)的阶段性研究

3、成果。“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研究*洪松松郝文武摘要 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的全面快速实现。当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面临以下现实困境:一是行政本位阻滞,即农村教育治理效率不高;二是理念指导乏力,即农村教育实践非专业化;三是联系纽带缺失,即农村教育主体关系疏离。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应把握“制度-理念-关系”的内在逻辑关系,三位一体协同推进。制度保障是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大规模推进的核心力量,多方主体理念现代化是支撑农村教育治理深入落实的精神内核,多方主体关系紧密是支持农村教育治理可持续进行的内生动力。为此,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改进

4、,首先是要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保障能力,实现农村教育有效治理;其次是推动理念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实践探索,助力农村教育专业化治理;最后是定位和建设多方主体的关系,形成农村教育合作治理。关键词 农村教育;教育治理;教育现代化;乡村教育振兴作者简介 洪松松,赣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讲师,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农村教育、教育基本理论(赣州341000);郝文武,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西安710062)19DOI:10.13694/ki.ddjylt.20230418.001等诸多理念的综合体现4。建立问题友好型农村教育治理模式,实施理念创新驱动

5、战略,力推理念引领型农村教育实践探索5,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思维,用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多元共生性特质的大数据思维主导农村教育治理变革6。三是多方主体合作治理。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深化国家、社会、学校三级联盟治理体系7。教育公益组织参与乡村教育发展,能够推动政府部门职能转变,弥补公共教育资源不足8。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主体可以发挥独特治理作用,实现“1+1+13”的效果,合力推动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上述三种视角为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提供了诸多路径启示,具有重要的价值,也启发了本研究。其实这三种视角本身存在逻辑关系:制度保障作为“硬条件”,是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大规模推进的核心力量;多方主体理念

6、现代化是支撑农村教育治理深入落实的“精神内核”,也是重要衡量指标;多方主体紧密关系是“软环境”,是支持农村教育治理内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度、理念、关系三者缺一不可,否则治理很可能就会陷入形式化、低效化、浅层化等困境。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制度-理念-关系”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从任何一个单一视角出发研究都有失偏颇,难以科学透视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问题,也难以有效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因此,本文从“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进视角出发,开展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旨在提供一种新思路与方法,推动我国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教育振兴。二、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的现实困境

7、当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管理层面的行政本位,政府难以科学有效地识别、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以及预判未来发展走向;二是教育实践层面缺乏理念指导,农村教育实践长期陷入非专业化、形式化;三是教育生态层面多方主体的关系不紧密,缺乏对农村教育事务的共同关心与合作参与。三个不利方面长期相互作用和交织影响,导致农村教育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恶性循环,阻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一)行政本位阻滞:农村教育治理效率不高行政本位是指政府“行政唯一”的管理理念及其行为,教育管理主要是为了顺利完成上级部门交付的任务,运作方式主要是通过上传下达的行政命令推动。具体而言,一是治理主

8、体唯一。县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中以教体局(教育局)为代表的行政主体是农村教育治理的唯一主体,而乡镇、村、学校和社会主体等多方主体的治理主体地位及作用未被重视和激发,利益相关者参与不够或者没有参与,是当前的一个突出问题9。共治教育的制度框架和教育生态格局尚未形成,导致多方主体参与教育治理的活力和积极性不高。二是资源投入主体唯一。受治理主体唯一影响,当前主要是政府对农村教育进行单方面的人、财、物投入,尽管上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农村教育专项经费等的投入较多,但主要还是依赖县级财政投入。而对于我国大多数中西部县域而言,县级财政较少,长期大力度投入农村教育经费较为困难,在此背景下,缺乏多方主体必要的关心和帮

9、助,将使得原本资源缺乏的农村教育难以快速发展。三是单一行政化思维管理教育。对教育事业的管理一直比较强调政府对教育的控制,表现为一种以命令与服从为主要特征的高度集权方式10。传统行政本位的路径依赖使得教育管理部门长期通过行政化思维管理教育,忽视农村教育本身的规律,存在越位、缺位、错位现象,导致“都要管、管不过来、管不好”,产生治理的形式化、官僚化。总之,当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行政本位阻滞的困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从行政管理转向行政治理,建立多方主体共治教育的体制机制,提升农村教育治理能力,有效识别、解决农村教育问题,并预判农村教育未来的发展走向,做好发展规划及其政策设计。(二)理念指导

10、乏力:农村教育实践非专业化农村教育实践包括政府与学校管理教育实践、社会主体参与教育实践等。一方面,教育管理20人员以理念创新驱动农村教育发展的动力、能力不足。受行政本位影响,政府过度管理教育,学校过度教育、教师非教学性事务任务过重、学生学业过剩等问题滋生,本质是教育管理未能根植于“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和尊重人才成长等教育规律,教育的向度被遗忘和搁置。更深层次而言,是教育管理人员缺乏教育理念,而教育理念来源于教育管理人员在长期专业生活中的教育反思和不倦耕耘。然而,“把教育局长的行政性看得过重,专业性看得过轻,甚至根本无视其专业性,是出现教育局长非专业化的观念基础”11。同时,农村小学校长行政责任多

11、于专业权力12。种种现实反映了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性不足,教育理念生成困难,推动区域农村教育专业化发展乏力。另一方面,农村家校社主体尚未普遍习得现代教育生活的理念与行为。现代农村教育需要多方主体围绕共同关注的教育议题进行民主协商、跨界合作,努力实现教育公共利益最大化。然而,农村学校面向家长、村民等主体开展教育合作,以及基于乡村文化、产业等特色资源开发校本课程、主题式与大概念教学等的教育理念与能力都较为薄弱。家长、村民等社会主体也尚未习得参与教育公共事务的现代生活理念与方式,加之社会主体的教育素养不高、教育共同利益认识不足,部分还存在教育偏见,未能较好地理解、支持乡村学校,当然学校也存在对教育合作

12、的认识不准确和行为不妥当,如给家长安排作业,认为“家访是明日黄花”13。整体而言,多方主体对教育合作的角色与责任不清晰,合作的科学边界、目的以及可持续性等共识未能取得,合作的生态也未有效建立,导致农村家校社的教育合作目前还不是很顺畅,甚至还存在矛盾,严重制约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三)联系纽带缺失:农村教育主体关系疏离学校、家庭、社会共治教育俨然成为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其也必然要求多方主体之间形成紧密关系。然而,当前农村教育主体关系疏离,一是行政主体对其他主体缺乏强有力的组织和引导。行政主体对区域农村教育发展负有管理责任,是农村教育治理的核心领导主体。然而,囿于行政本位,当前行政主体不

13、仅对于农村教育生态构建、教育共同治理机制等问题认识与研究不够,未能发挥家庭、社会参与教育的价值,甚至还认为其他主体参与教育会干扰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涉及校园安全、教育维稳等敏感问题。在政策上,家校合作工作的战略地位与家校合作工作的薄弱,形成鲜明的反差14。行政主体缺乏对社会主体的引导和组织必将影响家校社良性互动。二是多方主体常态化沟通机制缺失。教体局(教育局)与学校、社会等主体缺少对话沟通的渠道,所有的教育信息主要经由教体局(教育局)自上而下传递,缺乏自下而上的教育问题反馈路径,体现为常态化沟通机制的缺失,“我们与学校、教师、家长往往只能通过行政渠道联系,所有信息交流都要通过窄小的巷口少数

14、行政管理者”15。长此以往,一方面导致政府教育行政效率低,对一线教育问题的响应慢,教育治理成效差;另一方面容易发生信息解读错误,滋生社会主体对学校、政府的不信任与不满情绪。正是多方主体联系纽带缺失,农村社会主体与政府、学校缺乏对话渠道,不能增进理解,导致多方主体之间关系疏离,无法形成共治农村教育的紧密合作关系。三、“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理论分析面对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科学把握“制度-理念-关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制度保障是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大规模推进的核心力量,多方主体理念现代化是支撑农村教育治理深入落实的精神内核,多方主体关系

15、紧密是支持农村教育治理可持续进行的内生动力,三个方面协同推进,相互发力和共同影响,是研究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理论视角。(一)制度保障:核心力量行政主体通过体制机制赋予的教育管理权力,承担地方教育治理的责任,能够调动、争取一切可利用的人、财、物等资源发展农村教育,这是21其他主体所不具备的制度力量。制度不仅可以有效调整不同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够克服个体行动的不足,为公共行动指明方向与道路,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正是由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农村教育快速实现了脱贫和基本均衡,并迈向优质均衡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制度保障是发动引领其他主体参与农村教育公共事

16、务,推动农村教育大规模建设和健康发展的核心力量。生产关系以及由此而衍生出来的社会关系、社会制度不仅是社会主体的生存条件,而且直接成为影响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调动,以及社会主体能动性发挥的决定性因素16。一个好的农村教育制度能够调动多方主体参与农村教育公共事务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图 1 中号线是行政主体引领构建多方主体的紧密关系,这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明确治理目标,在履行好教育管理职能的同时,做好“放管服”改革,管办评分离,有效推动学校自主办学、社会依法参与教育,合理定位和建设学校、家庭、社会的紧密教育关系。号线是行政主体引领多方主体习得现代教育生活理念。理念具有内隐、深层的特征,不

17、容易被外界改变,因此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需要提高治理能力与健全治理机制,如主动邀请其他主体参与教育活动、开展教育主题学习交流等常态化活动,从而让其他主体逐渐理解、支持政府的教育政策与学校的教育理念。制度作为一种硬条件,虽然能够约束多方主体参与农村教育治理,但是这种制度理念如果不被主体理解与接受,就容易产生形式化的被迫参与。不能盲目迷信现有制度而取代人在其中的监督、完善作用,因为人的能动性是确保制度秩序运行的必要保障17。因此,一个好的农村教育治理制度不仅要做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提升农村教育公共利益,同时也要看到制度力量有效发挥的前提是多方主体理解教育制度的理念,且具有紧密治理关系的支撑。(二)理

18、念支撑:精神内核多方农村教育主体理念现代化是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中最缓慢,也是最困难的部分,其与农村教育物质现代化、制度现代化紧密相关。存在三种认识:一是在完成物质、制度的现代化后,理念现代化自然而然实现,属于“理念自然生成型”;二是优先推进理念现代化,进而实现物质和制度的现代化,属于“理念优先建设型”;三是理念现代化与物质、制度的现代化同时推进,属于“理念同步推进型”。不同类型体现了行政主体对理念现代化的不同认识。在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不能忽视多方主体理念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在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核心,现代人准备和乐于接受他未经历过的新的生活经验、新的思想观念、新的行为方

19、式。”18教育现代化是一个涉及制度、政策、课程、技术乃至理念、精神特质等多种维度且相互影响的复杂过程19。理念现代化是多方主体精神世界、生活方式等内在系统转变,其不仅是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组成部分,而且发挥“精神内核”的重要作用。图 1 中号线是现代化理念为紧密关系建设提供精神支持,催生利益共识。号线是现代化理念促进行政保障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多方主体的现代化理念包括社会参与、法治精神、学会学习等。概括而言,一是社会参与要求多方主体提升公民素质,以客观、科学、中立的原则表达个人意见和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治理,提升公共利益。二是法治精神要求多方主体首先要学习法律,依法参与、监督农村教育治理,化

20、解争论,凝聚共识;同时,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消除人超越法律之上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教育公平正义。三是多方主体要不断学习教育科学知识,提升教育素养。大多数中国人至今还在以自在的和重复性的日常生活方式来从事现代的创造性的非日常的社会活动20。多方主体以具有自在性、重复性的日常生活理念行为来理解和治理科学生活世界中具有专业性、创新性的教育活动,是农村教育实践浅层化与非专业化的深层次原因。(三)关系紧密:内生动力多方主体关系紧密是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内生动力。图 1号线是多方主体关系紧密提升制度保障的精准性、有效性;号线是关系紧密加22速推动多方主体习得现代化理念,切身理解与推动理念落地。多方主体的关系

21、紧密表现为对共同利益的共识、基于共同利益的行动、共享教育共同利益。首先,在认识层面明确教育是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共同事务。农村教育发展的好坏不仅事关政府、学校的利益,也影响家庭、社区等社会主体的利益,这是由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其次,能够走出各自领域,开展教育跨界合作行动。最后,多方主体创生出新利益,实现利益共享,彼此依赖度更大,关系更加紧密,具有参与农村教育治理更高的主体性。共同利益是通过集体努力紧密团结的社会成员关系中的固有因素21。建设教育共同利益成为全球共识。农村教育作为共同利益,一方面表现为关注农村学生成人成才,需要农村家庭、社会配合学校创造良好的社会支持环境;另一

22、方面,农村学校地处农村社区之中,与农村经济产业、乡土文化等资源有着紧密的联系,是农村学校地方课程开发、综合素质教育、乡土特色发展等的重要教育资源。不仅如此,未来城乡教育特色融合发展对农村教育与城镇教育的连接有更大的需要。跳脱出农村地区,农村教育主体与城镇教育主体将会产生出新的共同利益,农村教育发展会成为整个区域教育主体的共同利益来源。因此,建设农村教育是一种“公共性”的社会活动。公共性的原初意义是一个人不仅能与他人合作共事,而且能为他人着想22。“公共”一词表示世界本身,就世界对我们所有人来说是共同的23。个体不仅无法离开他人而单独存在,而且还有必要投入到具有共同利益的社会活动中,彰显存在价值

23、,提升生命境界。据此,多方主体参与教育治理不再是行政主体约束的被动参与,而是基于寻求教育共同利益的主动参与,主体之间能够自主达成契约、理想,产生出一种比制度力量更为强大的自我约束机制,主体依靠自律以及他律约束持续参与农村教育治理,最终形成一个共治、共建、共享农村教育的良好教育生态。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针对农村教育治理效率不高、农村教育实践非专业化、农村教育主体关系疏离的现存问题,根据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是“制度-理念-关系”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动态发展过程的本质内涵要求,当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首先是要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保障能力,实现农村教育有效治理;其次是推动理念引领农村

24、教育治理实践探索,助力农村教育专业化治理;图 1“制度-理念-关系”协同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系图农村教育公共事务社会参与法治精神学会学习理念支撑关系紧密利益共识利益行动利益共享治理目标明确治理能力较高治理机制健全制度保障核心力量精神内核内生驱力23最后是定位和建设多方主体的关系,形成农村教育合作治理。(一)有效治理: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度保障能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保障要做到治理目标明确、治理能力较高、治理机制健全,需做好农村教育的发展规划、过程治理和保障机制。具体而言,第一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推进农村教育治理。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通过调研精准识别当前农村教育问题,结合乡村振兴战略、

25、区域教育整体,有效规划农村教育发展的方向、愿景、阶段目标,进而科学制定出台系列教育政策文件,实现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特色融合发展。第二是提升有效完成教育治理目标与任务的行政治理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内部行政治理能力,行政管理人员不仅要能精准把握上级文件精神,熟练行政业务,行政效率高,而且内部凝聚力高,能够有力支撑行政部门的各项工作,如江西省弋阳县教体局从 2013年开始制订“以良好的校风影响家风改变民风”的教育发展愿景,同时提出“让弋阳县的教育走专业化发展道路,让弋阳县孩子在家门口接受良好的教育,让弋阳县的教育成为弋阳人的骄傲”的工作目标,推动教育行政人员形成共同的教育价值观及治理方法。另一方面

26、是提高外部行政治理能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有效协调好多方面复杂关系,如上下级与同级行政部门间关系、多方主体关系。同时配置好多元化教育资源,可以向上级、高校智库等主体寻求解决本地农村教育复杂问题的政策、经费、专业理念等支持,做到治理有成效。第三是以制度创新激活本地农村教育主体的治理活力。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推动落实管办评分离、“放管服”改革,开展教育放权与授权,创新多方主体参与机制,为多方主体赋能、增能,搭建多方主体对话交流平台,具体可以广泛设置家校合作委员会、社区教育促进会、民间协会等民间机构,提供多元化的对话合作机会,也可以将服务外包,甚至委托专业团队管理学校,如杭州市淳安县教育局与 21 世纪

27、教育研究院合作治理富文乡中心小学,探索乡村学校“小而美”的新发展模式24。(二)专业化治理:推动理念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实践探索后均衡时代的农村教育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再是缺钱,而是缺乏科学系统的教育理念指导,以及先进的教育管理技术支持。理念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实践的关键是让更多专业的人治理农村教育,实现农村教育的专业化发展。具体而言,首先是实施“农村教育家成长计划”。农村教育家一是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二是在丰富的教育实践中生成教育理念与实践智慧,三是以教育理念影响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学校管理、家校合作等教育实践,带动区域教育变革。为此,重点关注培育有专业能力、教育情怀的农村教师、校长,给其机会施展

28、才华。其次,打通优秀教育人员晋升管理岗位通道。一方面,选拔本土优秀教师作为名师的预备人选,提供平台让本土优秀教育人员担任农村校长管理岗位,选拔优秀农村校长作为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储备干部;另一方面,引进外部优秀教育人员挂职教育管理岗位,如高校学者担任乡村学校校长,推动地方乡村教育发展。进而,建立教体局(教育局)领导与农村学校的挂点联系机制。一是教体局(教育局)工作人员定期驻校调研,以实地观察、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学校发展的现存问题与农村学校校长展开研讨,寻找破解方案;二是教体局工作人员在挂点学校开讲座、进课堂、做教研,帮助农村校长、教师改进教育专业工作。最后,全方位支持农村教师教研、交流学习等专业

29、发展需要,让农村教师走向前台,帮助农村家长提升亲子教育素养,在家校合作活动等工作中发挥更多的专业作用,提升农村教师的专业话语权。(三)合作治理:定位和建设多方农村教育主体的关系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要准确定位不同农村教育主体的功能,主动邀请多方主体关注与参与农村教育,广泛开展教育合作活动,增进利益共识,建设多方主体合作治理的伙伴关系。首先是开展丰富多样的家校活动。2021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 的出台,使得父母提升亲子教育能力与素养有法可依,学校与家庭应当形成一种24相互信任的紧密关系。一是学校加大家访活动力度,根据农村家长工作与生活特点,农忙时可以到田间地头,农闲时可以去家里,与家

30、长面对面交流。二是丰富校内家校活动。邀请家长进班级听课、进食堂观看做饭、进教师办公室观看教师办公等,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校日常教育状况,打破彼此隔阂甚至冲突的不良状态。在家校关系良好的情况下甚至可以邀请家长志愿者来校讲授综合素质课程、帮助教师监考、担任安保员等,提升家校互动水平与深度。三是广泛开展家长培训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家校夜话、专家讲座等形式,帮助家长改进教育理念,提升亲子教育能力和教育素养,增进家校教育共识。其次,广泛建立农村社会民间组织。切实增强村民主人翁意识,推动形成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增强乡村教育吸引力,有效拓展新时代的教育资源25。鼓励地方成立教育促进会等民间组织,呼吁本地村民

31、、“走出”本村的外地经商人士和关心教育的社会贤达、爱心人士捐赠资金,实现捐助行为常态化、机制化,同时邀请社会人士共同探讨乡村教育问题,凝聚发展共识。如江西省弋阳县相继成立了 43 个教育促进会,筹款2000余万元用于改善教学环境,家校社共育也成为改善当地教育生态的重要突破口26。最后是建立农村教育研究基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乡村学校与高校智库等科研机构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通过项目调研、撰写政策咨询报告等方式,为破解地区农村教育问题提供专业力量的支持。五、总结与展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作为一项复杂系统的工作,需要从多角度进行透视,仅从一个方面往往很难科学准确地把握其本质。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需要“制度

32、-理念-关系”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科学把握其内在逻辑关系,制度保障是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大规模推进的核心力量,多方主体理念现代化是支撑农村教育治理深入落实的精神内核,多方主体关系紧密是支持农村教育治理可持续进行的内生动力,推动三方面共同发力和相互影响。在具体实践层面,农村教育治理千头万绪,是困扰区域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个难题,但乡村振兴和农村教育现代化往往需要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承担起发展的责任,推进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因此,当前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实践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强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保障能力,实现农村教育有效治理;二是推动理念引领农村教育治理实践探索,助力农村教育专业化治理;三是定位和建

33、设多方农村教育主体的关系,形成农村教育合作治理,三个方面共同发力推动农村教育快速健康发展。相比于依靠大量投入经费的治理路径,从“制度-理念-关系”三个方面来激活本地教育人员治理农村教育的主体性,其可持续、可推广、低成本等优势更加明显。未来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应重点关注的内容:一是凸显多方主体的独特治理作用,完善多方主体协同治理农村教育的制度、文化,提高多方主体的主体性程度,释放农村教育发展的活力与生命力;二是激活地方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治理农村教育的主动探索创新精神,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治理技术,挖掘利用本地教育人员等潜在资源,有效化解农村教育难题,生发出更多具有本地特色的在地化农村教育治理路径,提

34、升农村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实现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注释:农村教育主体,也称“多方主体”,具体包括行政主体、学校主体、社会主体。行政主体是政府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其中县域教育专门管理部门主要是教体局(教育局);学校主体主要是乡村学校中的校长、教师;社会主体是指家长、村民等与农村教育有共同利益的主体。参考文献:1张志勇.管办评分离是建立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关键J.人民教育,2014(3):1.2郝文武.农村教育现代化“以县为主”应充分发挥乡镇乡村的作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39(31):30-34.3赵垣可,刘善槐.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科学内涵、形态变迁及实践路径J.教育学术月刊,2019(1

35、1):40-48.4何金辉.现代教育治理的核心内涵N.中国教育报,2017-25Coordinated Promotion of“System,Concept and Relationship”:Study on the Practice Path of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HongSongsong&HaoWenwu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level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 directly affects the comprehensive and rapidr

36、ealization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rur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At present,the practice of modernization of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 faces the following practical dilemmas,first,administrative block:rural educationgovernance efficiency is not high;second,the concept guidance is weak:rural educ

37、ation practice is not specialized;third,the lack of connection link:the rural education subject relationship is alienated.The modernization of ruraleducation governance should grasp the internal logical relationship of“System,Concept and Relationship”,andpromote in a trinity.System guarantee is the

38、core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the modernization of multi-subjectidea is the spiritual core of the in-depth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the close relationshipbetween multiple subjects is the endogenous driving force of sustainable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Therefore,toimprove t

39、he practice of modernization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first of all,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thesystem guarantee ability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realize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ruraleducation;secondly,promote the idea to lead the practice of rural education governance e

40、xploration,help ruraleducation professional governance;finally,it is to position and construct the multi-subject relationship to form thecooperativegovernanceofruraleducation.Keywords:rural education,educational governance,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rural education,revi-talizationAuthors:Hong Songso

41、ng,GannanNormalUniversity(Ganz hou 341000);HaoWenwu,ShaanxiNormalUniversity(Xi an 710062)责任编辑:龙卫东7-30(3).5秦玉友,曾文婧.新时代我国农村教育主要矛盾与战略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18(8):47-53.6易兰,陈恩伦.大数据思维下的农村教育治理变革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7(4):172-177.7刘鹂,孟雪.农村教育治理现代化:原点、困厄及实践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20(12):15-21.8王正青,陈臣.教育公益组织“嵌入式”参与乡村教育振兴的逻辑理路与实现路径J.现

42、代教育管理,2022(10):41-49.9褚宏启,贾继娥.教育治理中的多元主体及其作用互补J.教育发展研究,2014,34(19):1-7.10劳凯声.教育市场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15-22.11储朝晖.教育局长专业化是个真问题N.中国教育报,2014-08-28(2).12周晔,张文斌.农村小学校长责权失衡与优化方略J.中国教育学刊,2020(4):62-67.13石中英.重申教师家访的教育意义J.人民教育,2018(12):36-38.14乔伊丝 L.爱普斯坦.学校、家庭和社区合作伙伴:行动手册(第三版)M.吴重涵,薛惠娟,译.南昌:江西教

43、育出版社,2012:序 5.15方华.做有温度的教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21.16陈建兵.制度的力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9.17唐坚.制度学导论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7:7-8.18阿历克斯 英格尔斯.人的现代化:心理 思想 态度 行为M.殷陆君,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5:4.19杨小微.教育现代化的再理解与再出发J.教育发展研究,2014(6):3.20衣俊卿.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人自身现代化的文化透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346.2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69.22谭清华.哲学语境中的公共性:概念、问题与理论J.学海,2013(2):163-167.23汉娜 阿伦特.人的境况M.王寅丽,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7:34.24上观新闻.这所“网红村小”凭什么吸引城里学生来择校?除了山清水秀,还有这些秘诀EB/OL.(2021-03-20)2023-04-11.https:/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