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_辛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300034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_辛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_辛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_辛芳.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第 32 卷 第 3 期2023 年 6 月Vol.32 No.3Jun.2023辛 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合肥 230026)摘 要: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需要从实践应用着手,不能只停留在简单的课堂理论传授上。为实现这一点,工学结合式的人才培养机制被提出,给高等教育带来了新思路。工学结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和企业信息与资源的充分融合,通过各自优势发挥,共同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整个落

2、实过程就是围绕学校与企业这两大主体的办学理念,实现双方共同提升,最终形成特色化的育人模式。对此,从工学结合的常见模式分析着手,分析工学结合应用的必要性,并通过研究工学结合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提出了相应培养体系的构建策略。关键词:工学结合;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基金项目:2022年度安徽省教育厅高校优秀人才拔尖培育项目(gxgnfx2022137)收稿日期:2022-10-26 文章编号:1674-7852(2023)03-0022-06作者简介:辛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管理学。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System o

3、f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the View of Work-Study CombinationXIN Fang(School of Management,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efei 230026)Abstract:Management majors have strong applicability,which needs to start from practical application and shouldnt just stay in the simple theory teaching in the

4、 class.In order to achieve this goal,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of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has been put forward,which has brought new ideas to higher education.The purpose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 is to achieve the full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and resources of schools and ent

5、erprises,and to jointly cultivate high-quality talents required by society through the exertion of their respective advantages.Therefore,the whol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is to focus on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the two main bodies,namely,schools and enterprises,so as to achieve mutual promotion

6、and finally form a characteristic education mode.In this regard,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common mode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this paper understands the necessity of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and 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for th

7、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system by studying the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by the training of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under the 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Key words:combination of work and study;management specialty;talent training system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实现内涵式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模式开始被广泛运用到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

8、。工学结合是运用学校与社会两种重要教育环境和资源,基于课堂教学与岗位实操,在互利共赢的原则下全面提升学生的工作素养与就业能力,使其成长为企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对于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由于高校和企业分属两个不同类型的管理体制,无论是运行模式,还是组织目标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只有通过借鉴各自的优势,实现深入合作,才能更好地强化人才综合素质,满足岗位需求。所以工学结合的开展,必须在保证双方利益的前提下建立一套可以使双方都能实现有效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进而在该体系作用下促使工学结合模式实现可持续良性发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 工学结合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1.1 基本模式1.2 工学结合的必

9、要性1.3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特点2.1 缺少实践机会展。因此,重点围绕工学结合探究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1.1 基本模式1.1.1 订单式 即学校与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关系,约定企业应给学校提供岗位名额,并指出各方的基本责任与义务。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由校企双方共同拟定,并把培养过程分为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两大部分,分别由专业教师和企业导师进行教授,分别评定成绩。该模式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与市场环境更符合,且具有更为明确的培养目标,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获得工作。1.1.2 项目式 即学校和企业根据具体项目建立合作关系,并以项目需求为核心进行课程设置,确

10、定培养目标。在此作用下,学生可以明确自身职业规划需要的相关技能,找出自己的不足,获得一定项目经验,以便未来进入岗位后更好地着手工作。另外,由于该模式是校企双方共同进行教学目标和安排规划,所以能更好地对教学质量进行改进,在促进学生技能掌握的同时,减少项目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保证企业收益。1.1.3 顶岗实习式 顶岗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在企业参加一段时间的实际工作,与企业正式员工相当,实现学习与工作的同步进行。在此期间,学生是企业的一员,应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义务,有利于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能获得更多的企业文化教育,更易使学生形成爱岗敬业的精神。1.2 工学结合的必要性1.2.1 完善教学体系的需要 高校

11、进行人才培养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未来可以更加顺利地和企业进行对1接,所以在校理论和实践学习都应该尽可能建立在岗位需求之上。通过工学结合,能真正促使教育场域和社会生产场域进行对接,帮助学校实施教学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并向着市场需求发展,使人才培养质量能通过市场考验。1.2.2 学生岗位对接的需要 将工学结合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促使学生在校期间就可以直接进入所属岗位实操,确保所学理论知识及时应用在岗位当中。另外,在双师型的教学体系下,学生还可以得到更为专业化的实操指导,给未来毕业后正式工作打下基础。1.2.3 社会就业压力的驱动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了1 076万人,无论是

12、规模还是数量已是历史最高,给学生就业带来了极大考验。为此,大部分学校开始通过强化学生专业特长去获得竞争优势。工学结合本质上就是针对这一问题,通过将其应用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能更好地强化学生岗位技能,从而获得更多企业的青睐。1.3 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特点1.3.1 工学一体化 企业导师教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言传身教,学与行相结合,手与脑相结合。导师主要通过案例教学和实践培训来带领学生。这种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很高的要求,且可操作性强。学生的学习经验、实践质量和生产效率不会输给在传统机制下工作三年的普通员工。这种影响在现代西方国家的职业体系中十分常见。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美

13、国的职业教育体系等。1.3.2 产品导向 企业导师专注于教授学生专业技能。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学到了实践要领,其参与制作的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对劳动技术要求严格,操作规范。否则,劳动产品将是劣质产品,而操作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决定了制造产品的价值和质量。因此,整个操作过程就是对学生的操作技能水平进行考核。这种模式下,学生具有高度的自律性,学习效率普遍较高。2 工学结合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困境2.1 缺少实践机会在大部分高校中,和理工类专业的学生相比,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实训条件整体比较差,两者有所不同。一方面,工学结合的本质是为了解决学校实训条件不足、企业缺乏一线操作工人的问题,从而实现校企共赢。但在现

14、实情况中,管理类专业对于实训设备的要求并不高,导致大部分高校忽视了进一步投入,容易引起实训条件无法满足要求的现象,从而难以保证学生的基本实操需求。另一方面,理工类专业实训基本是在生产一线进行操作,重复性劳动特征比较显著。但管理类专业实训往往更具第 3 期23辛芳: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2.2 考核难度较大2.3 模式选择困难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 工学结合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创造力,绝大多数企业都无法确保岗位的充足性,也难以将影响企业发展或关系企业机密的管2理岗交给学生进行实践。2.2 考核难度较大管理本身是一门“软”学科,各方面的成果衡量更加灵活,更具主观性

15、,因此其工学结合成果的检验较为困难。以会计专业为例,学生在成本核算实践中,即便企业可以完全放心让其实操,但对于最终计算结果的正确与否却难以进行有效验证与复核,如果要重新进行验证,就需要再开展一次会计核算,这与企业的成本效益原则相背离,会给企业效益带来损害。在这样的情境下,管理类学生的实践训练难以有效考核,企业也无法站在为学生负责的视角上给其提供实践岗位和机会,从而影响工学结合的进一步推进。2.3 模式选择困难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目前最常见的有订单式、项目驱动式、顶岗实习式、“2+1”式、合作式等,模式的合理选择会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效果。以理工类专业为例,其理论与实践的学时分配一般更注重实践,且

16、在理论教学中也会将校内实践融入进去,给未来进入真实岗位奠定基础,这种就比较适合采用订单式以及“2+1”式的培养模式。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可以对其进行借鉴,也就是在理论教授过程中将实训教学融入进去,由理论给实践提供支撑。但鉴于管理类专业的特殊性,在模式选择方面不能完全和理工类保持一致,还需有所区别,这在无形中加大了教育教学模式的选择难度。3 工学结合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3.1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3.1.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由学校与企业共同参与管理人才的培养方案制定,具体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或者业内人士对目前管理领域急需的人才规格进行深度探究,以岗位情况明确各管理专业需要具备的管理才能,给学生

17、专业知识掌握、技能与素质结构提出相应的要求,最终建立一套与当前和未来管理岗位需求相符合的人才培养方案。3.1.2 优化实践教学方案 (1)注重校内实训条件建设。优良的实训条件是开展工学结合、进一步提升学生管理技能和素养的重大保障。对于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来说,必须加大对已有实习设备利用潜力的挖掘,每年都确保充足的经费投入,以实现设备的更新,不断提升校内实训容量。同时加强实验基地建设,如设置管理信息系统实验基地、经济运行管理实验基地、创业情景模拟实验基地等,以满足学生校内实验实践的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一些创业基地,鼓励管理专业学生在校展开真实的经营管理业务,从中学习和积累管理知识,应

18、用和内化管理技能。(2)落实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具体可以与企业联合起来,构建交流通道,共同在实践教学、项目研究、人才培养等层面发挥各自的优势,实施深度合作,如构建MBA双创基地、MPAAA实习基地等管理实践基地,构建校企共5同育人的专项平台。(3)完善学生外出实践组织协调。为确保每个学生的实践学时,在组织其外出实践的过程中可以每学期都建立实训周,以开展集中性的课程实训与专业综合实践;或利用寒暑假以及小长假引导学生参与短期顶岗实习;或者和有关企业加强合作,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勤工俭学;或者以班级为单位,以23个月为周期,各班轮流进行校外实践;或者基于课程开设的具体状况,应用弹性学期制度展开教学,从而

19、最大程度上确保学生都能达到工学的有效结合。(4)建立应用技术实践中心。基于管理人才培养需求,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完善计算机网络设备、集群管理设备、云计算存储器等,同时建立云计算管理系统等现代化的管理应用系统,以满足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相关管理专业实践活动和试验项目开展的基本需求,进一步提升学生创新技能。3.1.3 完善教学管理 (1)鼓励学生根据自身需求工学交替,提前进行创业或就业,实施弹性学制。如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半工半读,延长毕业年限等。对于在规定学制之内无法达到毕业要求的,经过申请批准后,可以先办理结业证书,然后在一定学习期限内要求参加各类考试与培训实践,当成绩完全合格经学校认定学

20、分之后,再换发为毕业证书。(2)加强学分制管理。即打破传统模式,从原先的共性管理改为个性管理。如建立学分互认系统,对专业、学校、区域之间的学分互认标准与方式进行认真研究,为学生跨专业和跨校选修创造优良条件。(3)优化考核模式。一方面,使用与学分制相联系的考核方式及制度,构建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机制,重视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管理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 32 卷243.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力,尤其要加大实践技能考核。比如实施双导师认定制,针对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表现进行专项跟踪,除了要进行学校课程评价外,还要对校外实践中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判。另一方面,鉴于和理工类学生考核的区别,管

21、理类学生实践考核还需将实训企业作为核心,学校作为辅助,建立多层次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首项考核指标可以将基本的职业素养包含进去,如爱岗敬业、遵守企业纪律、上手速度快等;次项指标可以将工作业绩以及任务完成度作为要点,划分为优秀、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由带岗人员确定;最终项指标以学习业绩为主,如实践周记、实习报告、专题报告等,由教师确定成绩。三大指标分值占比各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确定。3.2 优化专业课程体系在学校教育中,课程体系属于课程指导思想、基础结构、设置以及目标等要素的集中体现,也属于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的综合表现,因此它是一种将特定功能和知识与技能相互组合起来的系统。管理类

22、专业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能使用速成模式,也必须摆脱传统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因此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必须确保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均衡性,始终坚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3作为核心,基于市场需求建立弹性、多样、柔性的课程体系。3.2.1 课程开发要求 (1)拓展课程建设宽度。管理领域对于人才的要求始终处在动态变化中,相关职业岗位工作内容更新速度快,就业流动率比较高,再加上管理专业本身职业范围广,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十分宽泛,所以必须拓展课程建设的宽度,强化学生的知识体系。(2)确保课程内容可用性和实用性。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管理岗位上的实践知识,并注重经验和策略知识,对过程性知识进行

23、深度强化,即便是理论内容也要尽可能务实,以有效促进实操实战。(3)实现课程教学行动化。即课程教学必须利用行动展开,也就是要确保学习过程行动化,推进实践性学习,能让学生在实操实践的过程中理解知识,强化技能,融会贯通。(4)课程设置要以岗位为核心。即课程必须基于岗位实际和工作流程进行开发,也就是通过职业任务对课程内容的教学顺序进行引导,促使教学环境实现情境化,真正达到学习和真实岗位相统一。(5)确保课程开发的完整性。即课程训练要基于自身应完成的业务工作项目进行;应基于问题发现、分析和解决的过程进行;也要基于信息收集、计划制定、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的学习行动过程进行。3.2.2 课程体系结构 具体来说

24、,包含公共基础课以及学科基础课两大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必修课、选修课、实践课三项子系统,同时各子系统又由一定模块组成(见图1)。公共基础课平台主要是学校为提升学生基础知识和能力设置的通识课程,有基础素质课、应用基础课、文化素质课与社会实践课等模块;学科基础平台包含了管理类课程、人文社会类课程以及数学课程等模块。这两大平台都是注重基础性和广泛性。在其子系统中,专业必修课部分包含管理专业课程、管理技术类课程、相关法律课程等,主要是使学生明确掌握管理领域内的基础性知识;实践教学部分,主要围绕校内和校外的实践基地进行。其中校内包含了专业实践基地和综合实践基地,开展诸如ERP沙盘演绎、管理实训等与管理相

25、关的仿真训练;校外则是以合作企业为对象,由学生通过替岗不断提升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专业选修课部分主要有专业技能、专业方向以及任选部分,其中技能模块重点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进行养成,如 引 导 学 生 参 加 学 科 竞 赛 等 活动;专业方向模块主要是基于就业 导 向 以 及 市 场 需 求 的 实 际 变化,再以学科特点为核心及时进第 3 期25辛芳: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图1 管理类专业课程体系公共基础课平台学科基础课平台专业教学系统实践教学子系统专业选修课子系统专业技能模块专业必修课子系统专业方向动态模块专业任选模块技术技能模块创新能力模块计算机应用模块综合

26、性知识模块学科前沿专业讲座模块3.3 完善课程教学流程3.4 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参考文献:4 结 语行课程设置调整;任选部分由计算机技能、综合知识和学科前沿讲座等构成,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持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强化综合素质的目的。3.3 完善课程教学流程在工学结合下,课程教学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基本模式,即将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根本,将项目课程作为核心,重点对学生学习进行引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模拟到岗位实操,真正4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体包含以下流程。3.3.1 感性认知 在正式对管理理论学习之前,先基于专业领域利用各类沙盘导入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进行模拟,承担起

27、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任务进行模拟感受,从而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获得一定的经验性知识,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基础。3.3.2 理性深化 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体验的沙盘活动作为素材或背景。这是由于前期的模拟体验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基本的感性印象,进而将教师讲授的理论、方法等建立起联系,并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学习,最终分析并解决问题,进一步夯实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策略性知识。3.3.3 实践深入 在对课程理论知识、业务开展流程等初步了解后,再次回到实践体验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沙盘或者相关教学软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模拟,甚至可以对专业相关的经营管理服

28、务进行体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前期积累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更好地模拟企业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进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实操策略,达到提升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目的。3.3.4 综合提升 在完成基本的内容学习后,再以专业实训课程为主,将企业直接“搬进”课堂,对企业中的工作情境进行真实模仿,包含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软硬件内容、业务内容、制度内容、业务流程等,使学生对职能岗位进行真正模拟,了解具体的管理过程,从而全面地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运作中的基本过程,全方位把握各个部门与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好地掌握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岗位的基本职责,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以及相关规范和细节。3.3.5 顶岗就业 在

29、学校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之后,再继续引导学生通过企业见习员工的身份进入对口岗位进行实习,以此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应用与反思,逐渐将自己从学生身份转化成职工,达到理论与实践、业务与管理等相关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为后续正式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实际岗位上感受到成败与挫折,理解管理的核心要义,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进而不断提升管理意识。3.4 扩充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培养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责任感。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顶岗实习。实验教学要求学校建立专业实验室、实践培训中心和专业教学设施,包括现

30、代教学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顶岗实习要求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扩展认知、丰富实践经验的需求。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在企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有一些教学经验后到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学校,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改进理论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4 结 语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工”属于教学手段,“学”是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分配的均衡性,真正明确理论属于实践基础,实训则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再次认知。尤其是

31、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更应该明确实践在教学中的实际目的。对此,应该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手,保证课程所涉宽度,满足内容的可用性和实用性等要求,然后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深化,再从实践深入到综合提升,最后进行顶岗就业,由浅入深,逐步完善教学。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实践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管理的完善,以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参考文献:行课程设置调整;任选部分由计算机技能、综合知识和学科前沿讲座等构成,目的是开阔学生视野,持续丰富教学内容,达到强化综合素质的目的。3.3 完善课程教学流程在工学结合下,课程教学形成了以实践为导向的基本模式,即将实际工作过程作为根本,将项目课程作为核心,重点对学生学习进行引

32、导,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从基础模拟到岗位实操,真正4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具体包含以下流程。3.3.1 感性认知 在正式对管理理论学习之前,先基于专业领域利用各类沙盘导入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对企业员工工作流程进行模拟,承担起部门与岗位的工作职责,并基于企业经营管理流程和相关工作任务进行模拟感受,从而在体验过程中学习和获得一定的经验性知识,为后续理论学习奠定基础。3.3.2 理性深化 在课程理论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体验的沙盘活动作为素材或背景。这是由于前期的模拟体验能帮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基本的感性印象,进而将教师讲授的理论、方法等建立起联系,并带着问题继续深入学习,最终分析并解决问题,

33、进一步夯实所学知识,掌握一定策略性知识。3.3.3 实践深入 在对课程理论知识、业务开展流程等初步了解后,再次回到实践体验环节,引导学生通过沙盘或者相关教学软件,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基本流程进行模拟,甚至可以对专业相关的经营管理服务进行体验。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前期积累的理论知识指导下,更好地模拟企业管理工作与业务活动,进而在实践中获得更好的实操策略,达到提升实践能力、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目的。3.3.4 综合提升 在完成基本的内容学习后,再以专业实训课程为主,将企业直接“搬进”课堂,对企业中的工作情境进行真实模仿,包含企业的实际工作场景、软硬件内容、业务内容、制度内容、业务流程等,使学生对职能

34、岗位进行真正模拟,了解具体的管理过程,从而全面地理解企业在经营管理运作中的基本过程,全方位把握各个部门与岗位之间的业务联系,更好地掌握部门的实际工作内容、岗位的基本职责,明确业务操作流程以及相关规范和细节。3.3.5 顶岗就业 在学校完成基本的理论学习和模拟实践之后,再继续引导学生通过企业见习员工的身份进入对口岗位进行实习,以此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应用与反思,逐渐将自己从学生身份转化成职工,达到理论与实践、业务与管理等相关能力的进一步深化,为后续正式就业夯实基础。同时,在体验过程中,学生往往能在实际岗位上感受到成败与挫折,理解管理的核心要义,掌握一定的管理技巧,进而不断提升管理意识。3.4 扩

35、充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是培养管理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责任感。实践教学包括实验教学和顶岗实习。实验教学要求学校建立专业实验室、实践培训中心和专业教学设施,包括现代教学方法和相关理论知识。顶岗实习要求高校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以满足学生扩展认知、丰富实践经验的需求。学生也可以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在企业从事相关岗位工作。实践教学要求教师既要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又要有实践操作经验。因此,学校应注重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教师可以在有一些教学经验后到公司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回到学校,形成良性循环。教师不仅可以获得实践经验,还可以改进理

36、论教学,更好地引导学生。4 结 语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工”属于教学手段,“学”是教学目的,因此在实际落实过程中,应尽可能确保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分配的均衡性,真正明确理论属于实践基础,实训则能促进理论知识的补充与再次认知。尤其是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更应该明确实践在教学中的实际目的。对此,应该从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着手,保证课程所涉宽度,满足内容的可用性和实用性等要求,然后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深化,再从实践深入到综合提升,最后进行顶岗就业,由浅入深,逐步完善教学。同时,还要特别注重对实践教学方案以及教学管理的完善,以确保人才培养体系的完整性与科学性。参考文献: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第 32 卷261 卢

37、育红,黄海端,任莉.高职院校“政行企校”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华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8(4):101-104.第 3 期27辛芳:工学结合视域下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研究参考文献:体现,同时也是参与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14趣,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第三,健全组织结构,增强服务信心。现阶段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只负责招募志愿者却忽略了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培训,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理性的行为,他们会考虑自身能否胜任志愿服务工作,而减轻学生志愿服务前的“畏难”情绪行之有效

38、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因此,学校应当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结构,注重对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增强参与者的服务信心。参考文献:体现,同时也是参与者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学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人兴14趣,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组织活动,充分调动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积极性。第三,健全组织结构,增强服务信心。现阶段很多志愿服务组织只负责招募志愿者却忽略了对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培训,研究发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是理性的行为,他们会考虑自身能否胜任志愿服务工作,而减轻学生志愿服务前的“畏难”情绪行之有效的方法是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培训。因此,学校应当健全志愿服务组织结构,注重对志愿服务能力的培养,

39、增强参与者的服务信心。参考文献:1 陈志远.志愿者服务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33-34.2 Shantz A,Saksida T,Alfes K.Dedicating time to volunteering:Values,engagement,and commitment to beneficiariesJ.Applied Psychology,2014,63(4):671-697.3 Kragt D,Holtrop D.Volunteering research in Australia:A narrative reviewJ.Austra

40、lian Journal of Psychology,2019,71(4):342-360.4 章曼娜,王佳桐,陈瑞洋.社会支持视角下的青年志愿服务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2):104-112.5 周媛,梅强.基于TPB理论的旅游志愿服务意愿影响因素研究J.旅游科学,2018,32(3):63-79,95.6 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1991,50(2):179-211.7 段文婷,江光荣.计划行为理论述评J

41、.心理科学进展,2008(2):315-320.8 Marta E,Manzi C,Pozzi M,et al.Identity and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Predicting maintenance of volunteering after three yearsJ.T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14,154(3):198-207.9 张宝生,李鑫,李新野,等.主观规范对大学生志愿者志愿工作投入的影响机制研究一个链式双重中介模型J.心理发展与教育,2022,38(5):658-666.10 Cialdini

42、 R B,Kallgren C A,Reno R R.A focus theory of normative conduct:A theoretical refinement and reevaluation of the role of norms in human behaviorJ.Advance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1991,24(1):201-234.11 Cao Y,Yue X G,Hu X,et al.Research on college Studentstourism volunteer service intention b

43、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C.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Business,Information Management and Computer Science,2021:33-43.12 熊智伟,王征兵.农民工返乡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基于江西省262名返乡创业农民工的调查数据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1,26(11):103-108.13 杨月坤,查椰.乡村振兴背景下农业科技人才参与培训行为影响因素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42(4):629-639.14 蒋秋双,丁朝阳.高等农业院校学生情

44、绪智力领导力发展调查以安徽农业大学为例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22,31(6):12-17.责任编辑:韩 雪(上接第 12 页)2 李春.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职院校发展之路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3):57-60.3 谭维奇.契合“工业4.0”发展机遇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8,27(3):52-55.4 曾艳.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93-96.5 朱玲.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及对策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29(2):50-53.责任编辑:吴艳玲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工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