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_孙征.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992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_孙征.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_孙征.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_孙征.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收稿日期:2022-12-12基金项目:2021年河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调研课题“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点、难点与应对策略研究”(SKL-2021-1699)。作者简介:孙征(1987),男,河南南阳人,助理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课理论教学研究。杨兆迪(1987),女,河南南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体育理论教学研究。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高层次人才的关键课程,是保障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途径,引领着大学生思想的形成、发展和确立。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正经历着一系列

2、的冲击和挑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思政课教学工作实际,深入剖析了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关键词:大学生;思政课;八个相统一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7-1532(2023)03-0011-06一、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出发,立足高校思政课的客观实际,先后召开了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等重要会议,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论述,阐明了思政课建设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要意义。在2019年

3、的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关于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相统一”,为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和创新指明了发展方向,实际上也深刻回答了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八个相统一体现了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点,即确保高校思政课的方向性、科学性、时代性、实效性,其中方向性是根本,科学性是保障,时代性是要求,实效性是归宿。(一)确保高校思政课的方向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中,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把政治性和价值性摆在两句话的首位,实际上指出了高校思政课方向性的问题,即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方向。高校思政课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的主渠道和主阵地

4、,肩负的是大学生意识形态领域教育的重任。引导大学生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引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高校思政课鲜明的政治方向和价值方向。政治方向和价值方向的引领是高校思政课最基本的功能,也是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中之重,涉及到“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质上是新的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国家竞争、制度竞争、文化竞争等的新巨变。在这种大变局下,西方敌对势力抓住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的双重历史条件,从未有一刻停止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和侵蚀。通过思想、文化、资本、网络等手段,披上科普、讲座、论

5、坛、新媒体的隐蔽外衣,抹黑党和国家的形象,推销错误的思想理念和价值观念。同时,高校作为思想文化交流和研究的主要阵地,大学生作为自主意识不断增强的主体,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一些错误思潮影响,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正面临着一系列的冲击和挑战。因此,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者,必须保持清醒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孙征,杨兆迪(南阳科技职业学院,河南 南阳474150)第33卷第3期2023年6月甘肃开放大学学报Journal of Gansu Open UniversityVol.33No.3Jun.2023甘肃开放大学学报第 33卷第3期的头脑,充分认识到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现状以及大学生思想发展的特

6、殊性,必须充分发挥思政课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作用,确保思政课的正确方向。(二)确保高校思政课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中,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实际上指出了高校思政课的科学性。即高校思政课既要有创造精神,又要有批判精神;既要注重理论学习,又要兼顾实践活动。这就对高校思政课本身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课程实施、教学方法、课程评价等,都要具备完整的、严密的科学体系。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传导主流意识形态,直面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1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实际上直接点明了

7、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目标。即在批判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的错误思潮和价值观念基础上,对比主流意识形态的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洞察力,通过历史、案例、实践活动不断验证,引导学生自主地获得对党和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制度等的科学认识,从而形成对党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高度认同。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质。马克思主义正是在不断的批判中,创立了自己的科学体系。对费尔巴哈和黑格尔哲学思想的批判和吸收,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亚当 斯密和大卫 李嘉图劳动价值论等思想的批判和继承,创立政治经济学;对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吸收,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自马克思

8、主义传入中国,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形成了一系列更加严密、更加科学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同时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进程中不断得到验证的科学理论体系,成为了高校思政课的主要内容。(三)确保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中,由注重统一性向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转变、由注重主导性向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的转变,这是高校思政课近来年具有时代意义的改革创新,实际上是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性。关于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习近平总书

9、记指出:“既要落实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又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1作为引领大学生思想主阵地和主渠道的思政课,第一属性即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这就必然要求了思政课在课程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管理等方面必须接受统一的安排和规定。但当统一性占绝对优势、多样性缺乏时,学生客观上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等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率,这也是长期以来思政课“抬头率”不高的原因之一。而具有时代特点的多样性的融入,可以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期待多样性的融入,融入具有时代特性的社会需求、文化需求、生活需求、就业需求、情感需求等,这就要求高校思政课在

10、统一性的统领下,不仅要满足学生的多样性的特点和需求,而且要求思政课教师的多样性与学生的多样性相适应,促进思政课在统一性的基础上取得百花齐放的成效。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是确保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取得突破的关键。思政课鲜明政治导向的特殊属性,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地位更加明确,作用更加突出。如何解决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的能动性,是高校思政课一直以来努力解决的难题。教育理念的革新、新课程标准的改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时代变化,使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体现成为了必然趋势,使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成为可能。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设置本身也可看作是一种教师主导性的体现。以教师的主导性为前

11、提,学生主体性为归宿,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方向性和科学性,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实效性。(四)确保高校思政课的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的要求中,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实际上体现了要确保高思政课的实效性,即通过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不仅确保学生是真学、真信、真懂,而且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学生自发、自觉、自律,切实提高高校思政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实效性。灌输性和显性教育是高校思政课一直以来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是确保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12孙征等: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2023年6月导地位、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及大学生思想底色的根本途径。但强调灌

12、输性的政治立场和显性教育的主导地位,并不代表着要以“硬灌输”的教学方法和“纯授业”的教学形式进行思政教育。在坚持灌输性政治地位的同时,注重启发性教学,重视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问题导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才能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获得政治和价值认同。在坚持显性教育主导地位的同时,注重隐性教育,将思想、政治、文化、道德等元素融入到学生日常的生活实践中,才能使教师将“授业”与“传道”“解惑”相结合,从根本上实现立德树人的效果。二、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难点(一)坚持高校思政课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

13、改变世界。”2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论的起点。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认为,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知识源于实践活动,科学的理论可以积极地指导实践。习近平在关于八个相统一的论述中,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1重理论而轻实践,或者重实践而轻理论,都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是造成高校思政课效果差、效率低的主要问题。如何把握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正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难点之一。1.高校思政课本身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从高校思政课课程的内容来看,不仅包括了具有思辨的、具体的、

14、科学的理论性知识,也涵盖了与国家、社会、个人息息相关的实践性内容。因此,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细数高校目前开设的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思想道德与法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中国近代史纲要 形势与政策 以及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等,课程本身都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体系。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次飞跃,都是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它作为我们党的重大理论成果,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现实意义,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2.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求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大

15、学生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关键阶段,具有着许多这个阶段的特殊特质。大学生心理发展基本成熟但尚未成熟,独立性思维、创造性思维、逻辑性思维逐渐增强,灌输性的理论讲解会受到大学生本能的排斥和反感,无法实现思政课教学的初衷和目标。这个时期,大学生需要的是用学到的知识和理论来解决自身现实生活和成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如何看待国际、国内、社会的热点问题?如何处理国家、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如何发展自我、实现自我?如何处理个人情绪问题这都要求高校思政课要找准定位,把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社会问题结合起来,特别是把理论学习同生活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按照知、情、意、行的

16、发展过程,使思政课的教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通过理论阐释实践,引发学生的情感认同。通过案例讲解来证明理论,加强学生的理解和认同,形成内化顺应。最后,理论与实践交融,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使学生形成外化的行为规范。(二)坚持高校思政课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这是马克思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任务的回答。历史性和时代性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时代性本身不仅是属于历史性的范畴,也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3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运用马

17、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时代观,在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和党情深刻变化的基础上,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重大科学论断。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待时代问题,正是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难点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思政课教师视野要广,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从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上来看,高校13甘肃开放大学学报第 33卷第3期思政课是理论性内容、历史性内容和时代性内容的统一。让学生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和时代观,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眼光去发现、分析和解决时代问题,是高校思政课的主要任务。讲好时代课题,必须讲好历史。无论是 中国

18、近代史纲要,还是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或者是 形势与政策 的专题教学,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在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指出:“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4这是对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时代地位的充分表达。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哪里来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实践充分说明,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是不可能实现的”。5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和时代观的辩证统一。再如,气候变化和碳排放问题毫无疑问是当今世界各国和时代的主要课题。如何正确看待全球气候怀疑论者?

19、如何正确区分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如何正确看待“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中国主张?要正确分析和理解这个重大时代课题,也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看待。不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的严峻形势,就不能正确对待全球气候变化;不了解发达国家在工业城镇化过程中无序排放造成的历史原因,就不能正确区分全球气候变化的责任,进而也无法理解中国的气候立场和气候主张。(三)坚持高校思政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在守正创新、学生个性发展、三全育人等方面,都要求要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1.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要求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

20、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高校思政课在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使用、教学管理等方面的统一要求”,即体现了高校思政课鲜明的政治方向和统一的意识形态的本质属性,这是高校思政课普遍性、统一性的体现。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又要注重“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不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即体现了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的方向和方式,这是高校思政课的特殊性、多样性的体现。高校思政课的守正创新,要求既要遵循统一的顶层设计,又要进行多样化内容的创新发展;既要以统一性引领多样性的创新发展,又要以多样性服务统一性的要求,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2.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坚持

21、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既要满足普遍性,即国家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的统一要求,也要满足特殊性,即学生在全面发展过程中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坚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材施教,已经指明了在坚持普遍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地区差异、时代差异、个体差异的特殊性。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各民族都有着历史文化、生活习惯、语言文字,甚至是地区基础教育的差异,这都要求思政课的教育要尊重这些地区的特性,并且融入这些地区资源、地区特色,因地制宜才更好地为普遍性服务。因时制宜主要是思政课的教学要符合时代特征和学生年龄。此外,时代的变化使思政老师的观念与学生的观念存在着差异,甚至是代

22、沟。使教师的知识与教学更加接地气,让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更加合时代,才能促进“教”“学”融合。学生的性格、习惯、需要、兴趣、能力以及专业等个体差异因素,也都需要思政课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和实现的需要。3.课程思政建设要求坚持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课程思政建设是近年来高校思政课创新发展探索的新路径,其一经出现,便成为了思政教育工作的热点。在时间上,课程思政后于思政课程出现,属于思政教育工作的延伸,但课程思政出现后,所形成的大思政、三全育人体系却体现着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统一。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

23、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6总体来看,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目标和任务是完全一致的,地位和方向是协同并进、同向同行的,内容和要求上是互补契合的。从辩证关系上来看,课程思政是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开展思想政14孙征等: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重难点研究2023年6月治教育,思政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程是课程思政的一种特殊形式,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课程思政的建设,不仅对各门课程提出了要融入思政教育元素的要求,更包括了对思政课程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

24、能和地位,突出思政课程在课程思政中的引领作用。(四)坚持高校思政课德育和心育的辩证统一“德育”即是思想、政治、道德的教育,旨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育”即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的心理机能、健全的人格。从目标上来看,两者都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从不角度促进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两者具有天然的统一性,没有正确的三观,则不可能拥有良好心理素质;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则更谈不上树立正确的三观。因此,在高校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思想的同时,必须坚持德育与心育的辩证统一。1.高校思政课的目标要求德育与心育的辩证统一高校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

25、目标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从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了高校思政课培养的人不仅是又红又专、德才兼备的人才,更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自然人。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16号文)明确提出“高校要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大学生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6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中,将“心理育人”纳入高校“十大”育人

26、体系。2018年,教育部印发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上指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教育与咨询相结合、发展与预防相结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72.德育是心育的基础和前提思政课是德育的主要形式。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学校思政教育工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形成了由多门理论和实践课程所构成的比较完备的课程体系,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法律法治、理想信念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

27、观。这些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与心理健康的培育都有着紧密的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于世界本身、人与世界关系、人与社会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它决定了人的思想、思维、行为的养成,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是拥有良好心理状态的前提。人生观是人们对于人生目的、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看法和态度,正确的人生观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根本要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人、事、物以及行为结果的定义、判断和评价,对于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对的根本看法,是个体心理结构的核心因素,直接影响着人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思政课对于大学生三观的培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心育是对德育的补充和完善坚持大学生心理健

28、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统一,发挥高校心育的补充效应是高校思政课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情感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逐年增大,大学生心理问题日益突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从课程设置、教育理念、教育管理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跟上时代变化,适应新的挑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将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系,突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治未病”作用,与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全面育人的合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德育和心育的有机结合,坚持心育对德育的补充和完善,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协同协作、同向同行。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强调心育的前置

29、作用,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根据学生的个性思想、心理特征和个体需要以及不同阶段的思想困惑,进行有针对性的、有亲和力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三、结论根据当代大学生思想的新动态、新特点,结合思政课教学实际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以习近平总书记“八个相统一”为指导,对高校思政课引领大15甘肃开放大学学报第 33卷第3期学生思想的重难点进行深入剖析,即以确保高校思政课的方向性、科学性、时代性、实效性为重点,以解决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辩证统一、历史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德育和心育的辩证统一为难点,并融入到思政课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等教学实际当中,大胆探索创新教学模式,才能真正体现高校思

30、政课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地位和引领作用,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参考文献: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01).2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M.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7.3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 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N.人民日报,2017-10-25(02).4 习近平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1-10-10(02).5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

31、人民日报,2021-11-17(01).6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负责人就 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 答记者问EB/OL.(2018-07-06)2021-12-25.http:/ 龚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场域中的学生话语权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1):30-33.14 邹小军.传播视域下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21(2):81-87.15 温美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32、教学话语范式的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5):66-69.16 袁芳.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论的马克思主义审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8:184-185.17 何理.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生成和发展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194.18 马娇,刘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内容的转换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6):142-144.19 林为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创新探讨J.广西教育,2020(27):4-5.20 吴海江.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2014(1):60-64.21 吴宏亮.论高校思

33、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三个转换”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6):76-78.22 李维昌,汪大本.三重转变:高校思政课话语实效性提升路径的利益维度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8(5):22-28.23 覃事太,马俊,金鑫.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建设的实践逻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116-118.24 何理,宋洁琳.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发展的对策思考基于对“05 方案”思想政治理论话语体系的探讨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98-103,128.25 简臻锐.全媒体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体系的创新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2019(11):72-76

34、.26 邱开玉,廖梦雅.大学生思政课教学话语有效性研究基于浙江省7所高校的调研J.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9(5):39-46.27 叶荣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接受面临的问题与应对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9(1):104-107.28 路丙辉.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扫清学生思想上的“小障碍”J.思想政治教育导刊,2021(4):110-115.29 欧庭宇.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再思考J.湖北社会科学,2020(10):145-151.30 邓伯军.大众文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体系创新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12(13):56-60.31 范湘涛.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话语能力刍议J.教育教学论坛,2018(19):273-274.责任编辑杨晓帆16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