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4448施工图”开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_丁乙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931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817.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4448施工图”开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_丁乙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4448施工图”开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_丁乙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4448施工图”开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_丁乙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上海信息化特别关注ATTENTION近年来,上海将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作为“十四五”时期主攻方向之一,统筹推进“经济、生活、治理”各领域全面数字化转型,面向全球城市竞争,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2023年,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并按照规划,以“4448施工图”为抓手,制定法规、政策、图谱、方案四类文件,实施数字底座桩基、数据要素集聚、数字创新引擎、超级场景绽放四大专项行动,推进四十个重点应用,持续建设杨浦大创智数字创新实践区、临港数字孪生城、张江数字生态园、松江新城G60数字经济创新产业示范区、徐汇滨江数字化转型示范带、嘉定未来智慧出行示范区、市北数智生态园、普陀海纳小镇八个

2、市级示范区。持续厚植城市数字底座在上海洋山港智慧码头,依托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集卡编队可以实现自动驾驶。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即便在较为复杂的作业环境下,车辆“4448施工图”开启,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文 丁乙乙为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上海近期又有大动作:2023 年 5 月,上海印发2023 年上海市城市数字化转型重点工作安排,明确 2023 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超 6000 亿元;推动 40 个生活数字化转型应用场景政企共建、社会共享;持续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城市运行生命体征更加完善;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基本建成城市数字底座“1+1+N”框架随着城市

3、数字化转型全面深化,上海将以“4448 施工图”为抓手,打造数字经济升级版、智慧城市样板地,加快迈向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7上海信息化化运行同样需要一套城市级的操作系统,即数字城市底座。”这一操作系统,既不等同于新基建、城市信息模型,也并非城市大脑,而是物联设备、数据平台及一系列数字规则的融合体,呈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分布式链网架构,拥有大量骨干节点、企业节点和应用节点。那么,数字城市底座的节点是什么样子?目前,上海已出台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的数字化转型规划建设导引,如嘉定新城定位“未来出行”,奉贤新城主打“数字江海”等。与此同时,上海遴选出了市北数智生态园、普陀海纳小

4、镇、临港数字孪生城等首批7个数字化转型市级示范区。这些,均可视作数字城市底座的节点。相比这些应用节点,实体产业被数字赋能后的意义更大,尤其是产业链链主企业。比如,高端船舶工业总装江南造船,其供应链网络遍布全球23个国家、涉及3000余个配套厂商,单船零件规模超过1200万个。为保障大时空跨度的复杂供应链安全稳定运作,江南造船正在融合5G、工业也可在15秒内自动完成货物装卸,同时自主规划路线精准运输到指定地点。洋山港智慧码头是上海应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当前,借助一系列新技术,城市如同有了触觉、嗅觉和听觉,趋势分析、辅助决策的准确性不断提升,城市生活和管理

5、领域更多高效、人性化的应用不断出现。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产业数字化对数字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更加凸显。据统计,目前上海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超过1万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超过40%,已成为驱动上海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引擎。产业数字化快速发展,技术支撑必不可少,数字底座则是这些技术支撑的基础。根据上海市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十四五”规划目标:到2025年,构建1个数字城市底层技术体系,构建1个城市时空智能中枢,建设N类数字城市公共供给,为2035年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奠定坚实基础。在上述目标的具体执行过程中,放在第一条的就是“形成面向未来的数字城市底座支撑”

6、。而根据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最新信息:上海数字城市底座的顶层设计已基本成型,当前正在制定细化的标准体系。上海流程智造创新研究院院长贺仁龙深度参与了上海数字城市底座设计,在他看来:上海电力、燃气等能源基础设施管理领域有申能集团,地铁等公交出行领域有申通地铁,这些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大型基础设施运行平台,“好比手机有安卓系统,电脑有Windows系统等,城市数字8上海信息化特别关注ATTENTION互联、智能制造等技术,构建链主平台,计划实现“2.4万标箱超大型双燃料集装箱船建造周期小于等于16个月、出坞下水完整率达88%并批量交付”的目标。江南造船这一链主平台有望成为上海数字城市底座中的一个

7、企业节点乃至行业节点,而这只是上海诸多央企、国企、行业龙头等链主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缩影。当数亿人集中于消费互联网,由平台制造一个“618”或“双11”,并运用算法进行精准营销时,便能迅速撮合亿级新增交易。同理,实体链主企业与数字经济结合之下的产业互联网能创造更大价值,如传统制造业宁德时代的数字化转型创造了万亿元电池王国,便是典型案例。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城市底座绝不仅限于单点应用场景和企业节点、行业节点,所有节点均生长于底座之上,连点成片,以数据为纽带,实现行业与区域内部纵向打穿、外部横向互联。网络中的节点越多,意味着所能产生的效益越大。因此,城市数字化转型,是对城市

8、社会经济运行机制的重塑,是面向未来构筑上海城市竞争力的关键举措。新型产业体系增能级以科创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上海始终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构建“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上海市市长龚正在回答新型产业体系建设相关问题时指出,产业是高质量发展的顶梁柱,也是上海城市核心竞争力的硬支撑。经过多年努力,上海已经初步构建起“3+6”新型产业体系,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基本形成。下一步,上海将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业态结构、动力结构,加快建设优质高效创新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到三个“大力推动”。首先,大力推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关键是强化技术主导,推动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数

9、字技术深度赋能传统产业,鼓励钢铁、化工、电力等传统高耗能企业实现绿色化技术改造。其次,大力推动新兴产业的培育。重点是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等六大重点产业,打通产业链、供应链的核心环节和技术堵点,引领业态模式创新,加快打造一批世界级的新兴产业集群。三是大力推动新赛道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上海已经着眼抢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出台实施了一批行动方案,还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材料五大方向,前瞻布局了16个领域的未来产业。龚正指出,上海将全力抓好梯次培育、接续发展,构建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努力掌握未来上海产业发展的主

10、动权。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推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形成“2+(3+6)+(4+5)”的完整产业体系,掌握上海发展的主动权。具体而言,“2”是推动传统产业加快向数字化、绿色低碳转型,“3+6”是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电子信息、生命健康、汽车、高端装备、先进材料、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产业。“4+5”是着力培育数字经济、绿色低碳、元宇宙、智能终端四大新赛道产业9上海信息化和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五大未来产业集群。目前上海三大先导产业发展已收获颇丰,产业规模达到1.4万亿元,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在全国占比分别高达40%

11、、20%和34%。对国际化大都市来说,国际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是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上海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水平的关键。如何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必须看大局、想全局,围绕全市乃至全国的产业链、供应链来思考和行动,小齿轮必须挂上大齿轮才能产生更强大的前进动力。”市人大代表、宝山区委书记陈杰表示,宝山积极嵌入全市“3+6”产业版图,重点打造新材料、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当然,这些概念是宽泛的,需要聚焦细分赛道,比如围绕集成电路,深耕特种气体、高性能材料、先进封装;再如围绕生物医药,布局mRNA创新型疫苗、C

12、AR-T干细胞、基因细胞治疗。我们在这些细分赛道做的事,都是着眼全市产业大局来补链、固链、强链。”当前,上海的产业发展面临着深远的数字化、智能化、区块链化、绿色化发展机遇,只有目光看向长远、瞄准未来,才能增强对国际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核心环节的吸引力。作为上海2023年大力发展的四大新赛道之一,元宇宙备受产业界关注。业内人士指出,当下正是上海占据元宇宙发展主动权的最佳时机,应结合市场机遇,尽快加速软硬件核心技术攻关升级,如扩展现实、智能人机交互、数字孪生、虚拟数字人、云原生、新型可穿戴设备等,提前布局6G网络、量子通信、量子计算等前瞻性技术,为发展元宇宙产业夯实底座,同时推动传统影视、电竞、

13、文创、文旅等产业数字化、平台化、智能化进程。重塑数字生活新场景近年来,上海围绕市民生活中最迫切需求、最急难问题、最高频事项,明确用三年时间建成至少50个生活数字化转型标杆场景,打造需求精准响应、服务均衡惠及、潜能有效激发、价值充分实现的数字生活新图景。世界主要国家发展建设经验显示,从交通出行到医疗诊治、从个性化教育到数字商圈、到数字社区到数字养老,大城市的生活“痛点”往往即是机遇。当社会民生的场景被深度、细致地开掘,数字化大量“飞入寻常百姓家”,上海城市生活的模样也在被悄然“重塑”。如何解决“出行难”,是大型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必考题”。上海瞄准城市交通出行中的六大10上海信息化特别关注ATTE

14、NTION场景环节,将超级大都市高度复杂的综合交通体系化繁为“一”。智能出行“一门户”,经两次迭代后已成为三码合一、联动“衣食住娱购”、覆盖长三角的区域级MaaS(出行即服务);公共出行“一块屏”,将上海日均客运量达410万乘次的公交车到站时间、车内拥挤度等即刻展示,使公交出行摆脱了“不靠谱”“盲等”的标签;三码整合“一码通”,让市民出行无缝衔接1560条公交线路、17条浦江轮渡、9条三岛客运线路和20条轨交线路(含磁悬浮)。作为国际化交通枢纽,面对通常耗时较长的机场安检、值机等程序,数字机场“一平台”进行了流程再造:在去机场的高速路上有智能发卡机器人;到了机场,“东东”机器人协助办理值机;过

15、安检时,数字化安检通道可对携带小件行李的乘客进行“人-物”绑定,进行可量化的预测和感知,全面提升运行效率。数字科技助力医疗流程实现“跃迁”,是近年来上海市民最切实可感的改变。上海集聚了35家三甲医院,但每年就诊人数超过9400万人次,资源分配不充分、不均衡,等候时间多于看病时间等问题曾是长期的民生“痛点”。为此,上海连续两年发布“便捷就医服务”年度方案,十多个典型应用在全市400多个医疗机构全面落地。这帮助市民实现了“即来即诊”。在诊前环节,市级医院、区级医院平均候诊时间从一个多小时分别压缩至30分钟以内、45分钟以内。诊中环节,全市医疗机构实现111项检验检查互认,减少重复检查。诊后环节,如

16、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5G+智能穿戴手表平台,助力慢性病患者健康服务延伸到家。数字赋能城市发展,“还城于民”的另一个命题是,如何让城市以更完善的功能成为可以“诗意栖居的大地”。“15分钟社区生活圈”是上海打造“人民城市”的重要一环。在数字科技加持下,包括党群新空间、社区新平台、物业新模式、运动新体验、健康新服务等在内的数字社区生活圈,为社区生活构造了文化、运动、健康的“数字全生态”。数字集市、街巷小店帮扶计划、智慧配送等,则以数字赋能传统的商业业态和配送“最后一百米”,让市民生活更加高效便捷。教育是强国之基,也是城市文明不断提升的重要基点。上海作为全国首个教育数字化转型试点区,近年来,统筹搭建

17、涵盖全市,跨越市、区、校三级的教育数字化基座,形成了政府定标准、搭平台,企业做产品、保运维,学校买服务、建资源11上海信息化的“上海模式”,不仅有效盘活教育数字化资源,也提高了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服务能力。而作为中国城市的文旅地标,数字化也在不断改善城市文旅体验,彰显上海的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底蕴。“建筑可阅读”让人们更深地了解上海大街小巷的优秀历史建筑与上海滩百年风云,“红途”平台用数字传承红色基因,上海音乐厅“光音的故事”用数字演绎文化魅力。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智管家、数字商圈无忧购、数字零售新体验一个宜居宜游的中国现代化大都市,正因数字赋能而更具魅力。数字化治理提高办事效率如果说经济和

18、生活的数字化是目标,那么治理数字化转型就是以上两者的根本保障。上海大数据中心一楼展厅大屏上,一个个跳动的数字代表着市民和企业法定代表人正通过线上线下办理各种事项:5月11日下午2点,当日办件受理量达22万余笔,其中网上受理量超过19万笔,当日办结量约17万笔这些数据,会第一时间汇集到上海“一网通办”平台上。上海大数据中心工作人员透露,目前“一网通办”平台的累计办件总量超过了3.5亿笔,日均数据33.1万笔;平台上实名认证的用户数超过7800万,法人用户数达到了316万。上海早在2018年全国两会期间,就率先提出了“一网通办”改革。改革核心是“业务流程的革命性再造”,即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目标

19、,对各部门内部流程和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办事流程进行重构优化。五年来,上海“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服务能级,个人和法人办事的高频事项都汇集到网络平台,包括个人全生命周期的出生、上学、就业、户籍、婚育、置业、救助、就医、退休、养老、身后事;企业开办、场地获得、员工招聘、生产经营、税费缴纳、惠企政策、权益保护、清算注销等等。未来,上海“一网通办”将走向“泛在可及”,家门口就能“随心办”。目前上海正在打造15分钟政务服务圈,推行个人事项“全市通办、一窗受理、全年无休”。上海220个街镇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提供11个市级部门超190项高频事项办理,2022年办件量超1200万件,其中,打破户籍地限制就近

20、办理的超240万人次。同时,积极拓展自助终端服务渠道,各类自助终端已上线427项事项和654类证照打印服务,累计提供服务超737万次。此外,推动长三角“一网通办”“同城服务”。会同苏浙皖三省共同推进长三角“一网通办”,累计上线148项服务,全程网办超过642.63万件。超大型城市治理是一道世界级难题。超大规模、超高密度、超高速率、高复杂性、不确定性、交互效应是超大城市与生俱来的特质,数字化治理本质上是城市治理的一种范式创新。以近期备受瞩目的“2023上海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为例:赛事举行前,普陀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通过“一网统管”建设,集成了智慧气象、半马苏河数字治理、智能单兵、视频监控等系统,

21、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及时应对赛事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突发状况,全力保障首届苏州河半程马拉松赛事活动安全、顺利举办。“一网统管”建设的源起,要追溯至2019年12上海信息化年初上海提出的“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建设愿景。2020年,为了加快推进“一网统管”建设,上海专门成立了上海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并发布了上海市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2021年,国内首个“实时、动态、鲜活”的超大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1.0版”正式上线,“一网统管”接入全市50多个部门的198个系统、1000多个应用。2022年5月,上海市人大表决通过“一网统管”建设最

22、新决定,要求将“一网统管”和数字治理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一网统管”的核心功能,就是“高效处置一件事”。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介绍,现代城市治理最大的痛点和难点,就是事与权的不匹配,事情往往不是按照部门职能分工的分类逻辑发生,“当一件事涉及多个部门,就可能出现九龙治水的问题,也就需要一网统管去打破传统意义上的职能分工,让城市治理实现从部门化运作向平台化运作的转化。”近年来,企业对上海治理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感受最深。市级、区级、街道政务服务点通过技术驱动,运用大数据和AI等智能化手段,努力为办事人员和办事企业打造“网购式”的服务,推动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提高办事速

23、度和质量。以浦东新区的窗口智能办改革为例,过去,内资企业变更经营范围事项需要填报3份材料51个要素,许多企业对于政府的审查规则不清楚,容易因填写错误或材料不规范而反复修改,来回跑。而使用了窗口“智能帮办”后,企业只需告知变更后的“经营范围”1个要素,其他全部由窗口工作人员完成。很多企业办事人员表示“没有想到还能这样办事”,传统流程中非常繁琐的手续,现在一次就可以办理完成。倡导绿色发展新模式2022年6月,上海出台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围绕数字新产业、数据新要素、数字新基建、智能新终端等重点领域,加快进行数字经济发展布局,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而根据2023年上海政府

24、工作报告,今后五年,上海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将提高到18%。在构建新型产业体系过程中,上海提出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转型为引领。来自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上海在“十三五”期间顺利完成首轮绿色制特别关注ATTENTION13上海信息化碳”,开展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试点示范、推动工业和通信企业建筑屋顶光伏建设、对接绿电交易平台等一揽子举措,推进风、光、氢、储等多能互补示范应用,扩大低碳、零碳、负碳技术装备工艺和产品等要素的新供给,布局绿色低碳新赛道。绿色数字化管理是产业发展到

25、一定阶段的必经之路。上海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助力园区低碳数字化管理,打造了“固废碳管家”平台,对生活垃圾末端处置设施的关键环节运行状况、设备能耗、成本效益等核心指标开展了管控与评估,构建全链条碳排放清单、指标体系和计算方法,动态展示碳排放核算数据。目前,“固废碳管家”平台已入选首批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能源双碳领域重点项目以及数字化转型示范应用场景。2022年10月,天马无废低碳环保产业园作为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典型案例,被纳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上海自愿评估报告2022。天马园区还于2023年1月获批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低碳发展实践区”与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零碳创建园

26、区”,是上海市首个固废处理领域的低碳/零碳园区。未来,正如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相关负责人所强调的,上海将聚焦“3+6”产业,围绕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特色产业园区发展能级和竞争力,把特色产业园区打造成为园区绿色化和数字化转型的创造者、引领者和示范者。造体系建设,创建了100家绿色工厂、20家绿色园区、11家绿色供应链、116项绿色产品,绿色企业在多个方面体现出引领示范作用。到2025年,上海将创建200家以上“四绿”示范企业,同时创建30家零碳示范工厂、5家零碳示范园区。为实现这一目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联合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率先提出并发布上海市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

27、12 02 5 年)上 海 市 工 业 和 通 信 业 节 能 降 碳“百一”行动计划,明确“十四五”期间以“3+6”重点产业为引领,以绿色金融创新为支撑,以龙头企业供应链管理为推手,继续创建200家以上“四绿”示范企业,同时启动创建30家零碳示范工厂、5家零碳示范园区,形成“跟跑效应”。为规范绿色评价与服务市场,引导企业开展零碳创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率先组织一批专业机构开展前瞻性研究,制定了一批绿色与零碳系列团体标准,如零碳工厂创建与评价技术标准零碳园区创建与评价技术标准零碳数据中心创建与评价技术标准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构能力评价方法绿色制造第三方评价机构服务规范等,为全市零碳工厂创建提供标准支撑。目前,已有先行企业、园区启动零碳创建,探索本土化零碳发展路径。上海将打造一批如上海大众、光明乳业、华谊新材料、航天设备制造总厂等的“绿色制造+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形成“绿色数字化”“数字 绿 色 化”融 合 发 展 新 模 式。通 过 低 碳 产 业园 区(孵化基地)建设,物流园区实现“净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