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99838 上传时间:2023-07-25 格式:PDF 页数:106 大小:5.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6页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6页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6页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06页
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0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精编资料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大纲对本教材的要求1,能利用汉 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学会180个生字,会认 75个生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第八册四年级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大纲对本教材的要求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学会180个生字,会认75 个生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有一定的识字能 力。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 表达中运用。3、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4、能把握课文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能分清文章的层次,读后提出问题并 讨论解决。5、养成

2、有礼貌地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想,了解主要内容。坚持 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6、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 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 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二、教材分析(一)教材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情,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 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材精选课文,减少课文 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在训练项目上,本册教材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

3、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 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每篇精读课文前面 设“预习”,后面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面设“阅读提示”。本册教材还设有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分别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和分清文章的主次,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还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 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 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2、围绕目标扎实训练:着重进行分段训练,但字

4、、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 予足够的重视。朗读、默读是阅读教学的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课堂中要保证全 班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 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 分析,忽视训练重点。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作文教学一般也要让学生从说到写,阅读教 学中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学写。(三)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继续学习分段的方法,并能说出段落的意思。”从内容中体会 思想”(第二组)和“分清文章的主次”(第五组)。三、教学进度本学期所需教学

5、时间初步估计如下:看图学文2篇46课时讲读课文15篇6065课时略读课文15篇1517课时读写例话2则2课时积累运用8组4043课时第八册语文教学计划一、大纲对本教材的要求1、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学会180个生字,会认75 个生字。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有一定的识字能 力。2、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 表达中运用。3、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不同的语气。4、能把握课文内容,从内容中体会思想;能分清文章的层次,读后提出问题并 讨论解决。5、养成有礼貌地认真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能边听边想,了

6、解主要内容。坚持 说普通话,能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6、留心周围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不拘形式,自由地 把自己的见闻和想象写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完整通顺。学会使用逗 号、句号、问号、感叹号、冒号和引号。二、教材分析(-)教材编排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情,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 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教材精选课文,减少课文 类型,将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看图学文2篇,精读课文15篇,略读课文15篇。在训练项目上,本册教材既注意围绕重点设计一个大体的序,又注意训练的整合 以及训练重点的循环往复,

7、螺旋上升。教材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4篇课文,每组课文之前设“导读”,之后设“积累、运用”。每篇精读课文前面 设“预习”,后面设“思考、练习”。略读课文前面设“阅读提 示”。本册教材还设有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分别是从内容中体会思想 和分清文章的主次,被安排在第二组和第五组。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教材还编绘了多幅图画。这些图画是 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陶冶 爱美的情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二)教学要求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明确、适当、集中、有层次。2、围绕目标扎实训练:着重进行分段训练,但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仍要给 予足够的重视。朗

8、读、默读是阅读教学的最经常最基本的训练,课堂中要保证全 班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要设计有效的方法,努力让全班学生人人参与训练。3、落实各单元训练重点:要着重考虑怎样让学生掌握本单元训练点规定的那项 阅读基本技能,避免字、词、句篇都走一遍,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要只抓住内容 分析,忽视训练重点。4、注意听说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作文教学一般也要让学生从说到写,阅读教 学中让学生注意表达的方法,从读学写。(三)教学重点加强词句训练,继续学习分段的方法,并能说出段落的意思。”从内容中体会 思想”(第二组)和“分清文章的主次”(第五组)。三、教学进度本学期所需教学时间初步估计如下:看图学文2篇46课时讲读课

9、文15篇6065课时略读课文15篇1517课时读写例话2则2课时积累-运用8组4043课时1、的突泉教学目标1.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济南名胜的突泉的特点,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和爱美的情趣。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难点了解人泉、小泉的位置和特点,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述的方法。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结合图画明确作者观察的顺序和重点,初步学习课文,学习作者抓住

10、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三)正确划分文章的结构段。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三、教学过程(-)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查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理解新出现的词语。1.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济(j!)南”的“济”,是多音字,在这里不要读成“济(j)南”,当读“j”时,可以 组成“不济于事”、“劫富济贫”等。“往上蹿(culn)”的“蹿”,不要读成“cu4n”。“千佛(f*)山”的“佛”,是多音字,不要读成“千佛(f$)山”,当读“佛(f$)”时,可以组成“佛教”。“倒(d4o)映”的“倒”不要读成“d3。”0“往(w3ng)上涌”的“往”是多音字,这里不耍读

11、成“w4ng”。“数(sh()不清”的“数”是多音字,不要读成“sh)”。“妩(w()媚”的“妩”,不要读成“f(”。“活泼(P#)”的“泼”,不要读成“b#。“清清楚楚(ch()”的“楚”不要读成“ch)”。“比较(ji4o)”的“较”不要读成“ji3o”。2.注意区别以下字的字形、字义:佛一一拂 洁结 泼拨 秘一一密摇遥 妩抚 扁偏 倦蜷3.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语:幽(y#u)静:幽雅寂静。妩(w()媚(m8i):(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开阔(kuD:(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见方:用在表长度的数量词后,表示以该长度为边的正方形。水藻(z3o):生长在水里的藻类植物的总称,如水绵、褐藻

12、植物。泉眼:流出泉水的窟窿。没昼没夜:没有白天和夜晚。形容不分白天夜晚,连续不断。腾起:升起。摇曳(y8):摇动。五光十色:比喻色彩鲜艳,式样繁多。(-)仔细观察图画,再认真读课文,在图画中试着找一找大泉眼,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划分结构段。1.概括自然段段意:第1自然段:星勺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第2自然段:的突泉泉水清浅、鲜洁,它为济南增添了美。第3自然段:大泉日夜翻滚,冬天会有一番神秘的景象。第4自然段:小泉多姿多态,活泼、有趣。2.划分结构段,归纳段意:提示: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按照去跑突泉公园游览的路线从不同方面介绍了跑突泉。第一段(第1自然段):的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

13、胜之一。第二段(第24自然段):题突泉泉水清浅,大泉口夜翻滚,小泉姿态优美动人,为济南增添了 美。3.朗读课文。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理解、表达能力。(-)仿照课文中的句子,用“那么那么”写句子。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段。二、教学重点、难点学习作者把观察到的事物,再具体形象地加以描写的方法。三、教学过程(-)第一段只一句话,上半句讲的突泉是济南的三大名胜之一,下半句“单讲”的突泉。那么,这 一段在文章里起了什么作用?(文章开门见山,语言简洁,起到了“引起下文”的作用。)(-)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作者还没有来

14、到的突泉公园,就已经感受到了的突泉的美了,那是为什么呢?(那是在桥上看到的跖突泉流出的泉水和泉水流过岸边“幽静”的环境。)那泉水的特点是什么?(清浅”“鲜洁”)怎么理解“清浅”“鲜洁”?(“清浅”的意思是干净、清澈见底。“鲜洁”的意思是水质鲜活,没有杂质。)“假如没有的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妩媚”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这样说?(“妩媚”一般形容女子、花木等姿态美好可爱。作者感到在济南美丽的山光水色之中,的突泉 的美丽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假如没有的突泉,就大大逊色了。)(三)看图画,阅读学习第三段。1.教学过渡:作者说“假如没有的突泉,济南会失去一半的妩媚。”接下来,我们就看看的突泉到

15、 底是怎样的“妩媚”。2.指名读这段。这段哪几句具体写大泉?(36句)作者笔下描绘的大泉是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特点?(看到水从三个大泉眼里往上冒,不断地翻滚。)写“不断地翻滚”是怎样具体写的?(“像煮沸了似的,不断地翻滚。”没昼没夜地冒,冒,冒,永远那么晶莹,那么活泼,好像永远不知疲倦。”)3.作者一边描绘大泉,一边写出了自己的感受。想象水“翻滚”的样子,联系课文内容,说说翻滚 的大泉给作者和我们的感觉是什么?(自然的伟大)4.反复读这三句话,从中体会作者深深的感受。5.在这一段里,作者除了写人泉的景象,还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泉池的形状、泉口的位置和水的 流向)6.如果说,平时的的突泉那么“翻

16、滚”,“好像永远不知疲倦”,那么,冬天的的突泉怎样呢?(更好)怎么“更好”?是一个怎样“更好”的景象?平时的泉“伟大”,冬天的泉给我们留下什么印象?(“神秘的境界”)7.小结:这一段描写的突泉大泉的美丽景色,突出表现了大泉“昼夜不息”地“翻滚”的自然的伟 大,以及冬天的突泉的神秘感。使我们和作者一样感受了自然的震撼。8.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四)阅读学习第三段。1.齐读这一段,作者怎样从描写大泉过渡到描写小泉的?(过渡句:”池边还有数不清的小泉眼”)2.小泉有什么特点?(多姿多态)怎么“多姿多态”?作者采用什么句式列举了泉水往上冒的样子?(“有的有的有的”抓住小泉的种种姿态和变化莫测来表现小泉

17、的“多姿多态”。)3.反复读这一段,抓住表现小泉不同姿态的词句,仔细品味小泉的各个特点,体会作者赋予的感情。4.作者写小泉,采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比喻)5.有感情地朗读这段。(五)总结:跑突泉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语句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 狗突泉的美丽景色,抒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教后反思:2、长城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对照插图,理解“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陡峭”,“凝结”等字。教学难点,重点i.指导看图。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根据事物的特点选取不同观察点进 行观察的方法。2.图文对照,理解课文内容,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

18、义的情感。课前准备1.录音机。2.长城远景和近景的彩色幻灯片。教学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自学为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看图,了解图意。1、介绍长城。长城始建于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公元前476)时期,那时各诸侯国为了互相防御,都在自己 的境内地势险要的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防御北方匈奴贵族的入侵,将各个诸侯国的长 城连接起来并将其延长,号称万里长城。以后各个朝代,都对长城进行拉修建。因此可以说长城是我国古 代人民在兵器还不发达的情况下,为拉抵御外族入侵而建筑的军事建筑。2、观察彩图。(打出幻灯片)(1)这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麽不同?(上面一幅是远景,下面一幅是近景。

19、)(2)长城修筑在什麽地方?(崇山峻岭之间)(3)从画面上可以看出长城有什麽特点?(长和高大)(4)作者为什麽要选择远,近两个观察点?(不从远处观察,就看不出他的“长”这个雄伟的全貌;不从近处观察,就看不出它高大坚固的构造特点。只有从不同的观察点介绍长城,才能更显出其气魄雄伟的特点)二.初读课文,了解文意。1.自学生字新词。2.想一想,课文各节分别讲拉什麽内容三.图文结合,说一说。1、说说生字新词。崇(chong)山峻(jun)岭拍摄(she)嘉(jia)峪(yu)关扶(fu)智慧(hui)气魄(po)2、理解字词。(1)教师讲解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是长城的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嘉

20、峪关:明初的建筑物,再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嘉峪山东南边脚下,是长城的终点。八达岭:军都山的一个山峰,在北京市的西北,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全国中点文物保护单位(2)看图理解崇山峻岭:指高而险峻的山岭。蜿蜒盘旋:指弯弯曲曲的延伸。条石:长方形的石块。方砖:正方形的砖块。垛口:指墙外侧向上突出的部分,是一种掩蔽物。了望口:指用来了望的口子。了望:从高处监视敌人。射口:射击用的口子。城台:城墙上一整块平坦的方形建筑,是屯兵的堡垒。互相呼应:本课指打仗时之间可以进行联系,互相支援。3、说说课文各节的内容。(第一节讲长城的长;第二节讲长城的高大坚固;第三节讲长城是劳动人 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第四节讲长城是世

21、界历史上的奇迹。)4、说说怎样给各节编一小标题。(启发学生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定出小标题:(1)条“龙”(2)“高大坚固”;(3)结晶;(4)奇迹。或启发学生以课文结构为线索列出小标题:总貌;构造;联想;地位)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图文对照,逐段学习。1、观察远景图。(打出幻灯。)(1).远景怎样?(像一条龙)(2).课文怎样写长城的(位置、宇航员所拍照片)(3).蜿蜒盘旋和长龙有什麽内在联系(前者为静,后者为动,以动喻静)(4).长字突出怎样的特点2、看近景图学第二节(1)读后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表现拉作者的观察点(来到长城脚下)(2)这一节有几句话?介绍长城的那些建筑?(六分别写作者来到长城脚

22、下;长城的高大坚固;城墙顶上;外侧的垛子;城台)(3)图文对照,指出图上垛子、射口、了望口、和城台的样子,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4)小节这一节近看长城,先整体后部分,构造科学,利于防守。3、综合两图第三节。(1)人民为什麽会想起古代修长城的劳动人民?(围绕站、踏、扶、自然)(2)从那里可以看出修筑长城的艰难?(条石多重)(3)为什麽说长城是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4)想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发挥自己的智慧完成的。4、读第四段。(1)长城为什麽在世界上是一个奇迹(从长城的长和大想象到建筑的困难,表现拉古代劳动人民 的智慧和力量,所以说是一个伟大的奇迹)(2)表达拉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喜爱、赞

23、美)二、总结全文。1.画出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句话。2.总结谈话: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 合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的秦代。学 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回荡。板书设计长城远景观察长城近景血汗联想人民智慧雄伟赞美工程 奇迹教后反思:3、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 能力。4、

2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 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二、难点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1.简介惠崇。惠崇

25、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3.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 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1)认识萎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点击实物或图片)篓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

26、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边吟诵,边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篓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四、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篓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 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

27、、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篓蒿满 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对照画面朗读。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1.指名背诵第一首诗。2.指名描述诗意。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二、揭示课题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2.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 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28、。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4.检查学习效果(1)指名朗读。(2)解释词语:“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 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 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9.背诵古诗四、延伸拓展

29、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五、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2.默写江南春3.为课后生字扩词。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六、板书设计教后反思:4、西湖的“绿”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美景的思想感情。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解决;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 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能力要求:想像文字所描写的画面;有感情朗读课文;摘录喜欢的词句。重点难点:知道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有感情朗读课文;想像文字 所

30、描写的画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具准备:西湖的风光录像或图片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话吧!什么意思呢?天堂是天上最美好的地方,而人间呢?苏州和杭州就像天堂一样美好。杭州的美,当然离不开西湖了。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西湖的绿。二、简单介绍西湖1、请同学先介绍。2、教师补充。三、初读课文,理解词语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好词,自学理解意思。2、全班讨论,自由发言,谈学习收获。3、肯定学生的学习收获。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1、标注有几个自然段。2、分段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地方,然后大家一起讨论解决。a、“这九年中我竟没有说过西湖一句好话。”

31、这是为什么呢?西湖不是很美吗?b、苏东坡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是哪首诗中的句子?C、教师用语言描述诗的意境衬托西湖的美。3、请三个学生读后三个自然段,想想作者抓住了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a、先在小组内讨论。b、各组派代表发言。4、教师围绕绿点题五、读句子,展开想像1、“黄龙洞里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2、“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的山水画。”六、选择喜欢的内容进行摘抄教后反思:积累-运用一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理解巫峡的壮美,激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知识要求:理解古诗的意思;知道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巫峡的壮美;

32、以假如我是为题写作文。能力要求:会背诵如梦令想像河山的内容;提高阅读短文的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 达能力;展开想像,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重点难点:阅读和理解短文,提高阅读能力。;写好作文,做到有顺序,内容具体,想像丰富、大胆;对巫 峡短文的内容的理解;展开丰富想像,写好作文。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三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古诗四时田园杂兴1、教师简单介绍作者。2、自己读读这首词,注意不丢字、加字,读准字音。3、不理解的词自己查字典、词典,独立解决。4、汇报自学生字情况。5、小组内讨论这首词的意思,然后派代表发言。6、在大家发言的基础上,老师讲词的意思。7、请大家谈谈读了这首词后的感想。二

33、、阅读短文巫峡1、自由读短文,弄清词语的意思。2、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写巫峡的壮美的?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3、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出示图。4、反复读短文,体会巫峡的壮美。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训练前准备1、回忆自己曾经到过哪些地方旅游?附近的,离开家去外地的等。2、想想旅游中曾经碰到过什么情况?买票、乘车、住宿、购物等自己是怎样处理的?3、对“小学生结伴出门去旅游行不行”你有什么看法?想想你的理由是什么?二、分好小组,集体准备把相同看法的同学分到一组,然后组内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准备,要摆事实,讲理由。三、开始训练1、布置好会场,意见相同的座一边,可以列好发言提纲。2、开始口语交际,先确定发言方

34、,开始发言,另一方接着发言。要求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四、总结情况1、发言是否积极,讲话声音是否洪亮,语速是否适中。2、发言是否有条理。3、理由是否充足。教师不要评判哪方正确,哪方错误,要以鼓励为主。五、学生听后可以补充发言。教后反思:5、古井一、教学要求1、学习课文,理解古井作了贡献而不求报酬的精神,体会故乡人民对别人无所求、无私奉献自己力 量的高尚品格。2、学习生字新词,理解“哺育”“报酬”“陶冶”“晨光嘉微”络绎不绝”等词语,会用“哺育”“络绎不绝”造句。3、给课文分段,概括小标题。4、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描写古井和乡亲们高尚品格的

35、部分三、教学难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于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你们见过井吗?喝过井水吗?今天我们来学习第5课古井。二、范读课文,谈感受下面听老师把课文朗读一遍,听后回答:你们过去对井怎么看?听了课文你们觉得并怎样?三、读通课文,指导分段1、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两遍。2、出示容易读错的生字词练读。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检查能否读正确。4、默读课丈,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讨论并归纳。村东头有一口古井,村里人都到这儿取水。每天到古井取水的人络绎不绝。村里的人长牢给一对挑不动水的老人送水。者两口对乡亲们送水不肯要报酬深表歉意。乡亲们以井作比劝说老人。说说古

36、井的作用。5、看看这6个自然段讲了几方面的内容,把意思相近的自然段归到一起,组成大段,再归纳小标题。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古井位置和作用。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众人取水。第三段(三一五自然段):乡亲助人。第四段(第六自然段):古井教人做人。6、按段落分读课文。四、讲读第一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活,每句话讲了什么,句与句之间是什么关系?讨论归纳。共4句话。第1句交待古并位置,第2句讲井水清凉可口,第3句说乡亲都来取水,第4句赞美 古井哺育之恩,句子之间一环扣一环,联系紧密。2、这一段中哪句话含义最深刻?(第4句)在这一句中作者把古井和井水比作什么?(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

37、亲,把井水比作甜美的乳汁。)3、“温情”是什么意思?(指温柔的性格,温和的态度,)作者把古井比作温情的母亲,把井水比 作甜美的乳什,好在哪里?(母亲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高尚的、伟大的,为培育儿女可以献出自己毕生 的精力,古并就像慈爱的母亲,敞开胸怀无私地用生命的泉水养育着人们,而对人们却毫无所求。这种品 格与母亲的高尚品德是多么相似,)4、有感情地朗读第 段,提醒学生注意突出“温情”“甜美”等词。五、识记、抄写哺育“温情甜美等词语。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讲读第二段1.作者把古井比作母亲,那么这位“母亲堤怎样哺育儿女的呢,请同学们轻声地读第二自然段。2、

38、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取水的人多)在这一段有没有用一个“多”字呢?(没有)请你们将这 一段中表示取水人多的有关词句找出来。3.结合学生的回答解释下列词语。“熹微”形容清晨阳光不强。“络绎不绝”在这里指取水的人连续不断。4、春雨有什么特点?5、齐读第二自然段。三、讲读第三段1、指名读3至5自然段。2、老两口用水有什么困难?乡亲们是怎么帮助他们的?3、当老两口表示歉意时,乡亲们是怎么回答的?4、讲解那F 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过报酬”一句的含义。齐读乡亲们的话,想想“那口古井给人们出了多少力气广中的“多少”是指多还是少?(指多)应该用疑问还是肯定的语气未读?(肯定1具体说说古井

39、有哪些贡献?“可”字在句中表示什么,起什么作闭?(表示转折,进一步赞美古升无所求、无私贡献的精 神)说说这句话的含义。5、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四、讲读第四段1、齐读第六自然段。2、这段讲了几个意思?3、理解“它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应该怎样做人”一句的含义。在这句话中作者强调的是哪个意思?。后一个意思。“陶冶”是什么意思?(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等以有益的影响J从课文哪儿可以看出古井陶 冶了乡亲们的品格,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第三段)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作者赞美了古井不仅提供了清凉可口的泉水供人们饮用,而且以自己高尚的品格影响着人们,使人们从中受到

40、良发,懂得做人要像古并那样,无私地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五、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歌颂了什么?(课文叙述了古井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赞扬了古井对人们无所求、无私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的高尚品俗,同时赞美了故乡人民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精神,)2、读了古井,你有什么感受?懂得了什么道理?六、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七、课下练笔围绕某一物品(如:路灯、煤炭、火柴、粉笔等)写一个片段,要求写出物品的特点,赞扬它的 一种精神。教后反思:5、峨眉道上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错路人为他人欢乐默默付出辛劳的高尚品格。2、学习主字新词,理解“葱茏”“傀疚”“仰望”等词的意思。3、练习给课文分段,概括

41、段落大意。4、能回答裸后问题,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二、教学重点课文中描写与赞美铺路人的部分。三、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四、教学时间:两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简介峨眉山1、同学们游览过哪些大山?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写的是作者游峨眉山途中看到的事,题目是峨 眉道上。2、简介峨眉山。峨眉山在四川省峨眉县城西南7公里,耸立在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山势巍峨,层峦迭翠,一向有“天下峨眉秀”之称。山间有很多古迹,是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课文中提到 的洪椿坪是地名,是峨眉山上的一处景点。二、范读课文那么,作者在

42、峨眉道上看到了什么事呢?听教师把课文朗读一遍。三、读课文,指导分段1、出示下列生字词练读。2、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3、指名朗读,思考:课文着重写了什么人?是从课文的哪儿开始写的?那么课文可以分为几段?讨论归纳。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我们在石板铺成的山路上攀登感到非常吃力。第二段(二一六自然段)”途中“我”和一位峨盾山上的铺路人谈话。第三段(第七、八自然段):讲销路工作的艰辛,赞美销路人默默奉献、计当无名英雄的高尚品 格。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2、作者在峨眉道上攀登的是怎样的路”有什么特点?(攀登的是用一块块两尺见方的、石板接连起 来的阶梯,非常陡。)3、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

43、山路的陡峭?(仰望、天梯、竖、陡坡)4、结合理解有关词语。“仰望”是怎样的看?谁来做个仰望的样子?五、识记生字,书写生字词六、作业抄写词语,朗读课文。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齐读第一段二、讲读第二段1、默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分几层意思来写的?讨论归纳第一层(第二自然段):讲登山途中我们遇到十几个装着石板上山的人。第二层(三一六自然段):通过询问“我”才知道他们是给峨眉山铺路的人并了解到铺路的艰辛。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在登山时遇上了十多个什么人?他们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为什 么“我”会觉得他们真了不起?3、轻声读三至六自然段,看看通过询问“我”知道了什么?哪些地方体现了铺路人的辛劳?(

44、十多 里外开山取石,凿成石板。背上山去灿路,)三、讲读第三段1、默读,思考:由铺路人作者想到什么?画出第七自然段中表示铺路人辛劳的词语。2、归纳铺路人的辛劳之处。游览路线:二百多里石板数量:几十万、几百万、数不清运送方法:靠人工工作时间:年复一年3、我想到这里,我内心感到一阵愧疚。“愧疚”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伤愧不安)“我”为什么愧 疚?(我们走在别人伯设好的道路上还嫌吃力,而销路人长年累月背着大石板上山铺络,吃了那么多的苦,流了那么多的汗,都依然默默无闻付出着卒劳,与他们相比,作者感到愧疚)4、铺路人这么辛劳地工作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作者把他们称为真正的无名英雄?(铺路人一心只想 让游人方便,

45、给滁人欢乐,他门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地选石铺路)四、总结全文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五、练习背诵七、八两个自然段六、识记其余生字,书写生字词。七、作业完成“思考练习”3。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教后反思:7、尊严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哈默坚持劳动后再接受食物的事,让学生懂得一个人(一个国 家)必须有尊严,懂得尊严对做人的重要性。知识要求:不认识的字词通过查字典、词典自己解决;能找出文中描写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的 句子,体会人物的品质。能力要求:能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像,体会那个年轻人为什么把尊严看得那么重要;有感情的朗读 课文

46、。重点难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朗读课文;认识尊严对于做人的重要性;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讲故事导入2、板书课题:尊严二、什么叫尊严,请大家讨论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理解词语款待、疲惫不堪、惬意、狼吞虎咽、羡慕五、学习课文内容1、请学生读课文,每人一段,你知道文章讲了什么事吗?2、读第一自然段,从哪看出这群逃难的人非常饥饿?3、读二至五自然段,画出描写年轻人神态、动态和语言的句子,想想你体会到了什么?4、小组内讨论5、全班讨论,把握两个方面:年轻人的饥渴和一定要劳动后才吃饭的原因。6、哈默把尊严看得非常重要结合理解句子:别看他现在什

47、么都没有,可他是个百分之百的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句子的理解从前后半句进行。得出结论:尊严比任何财富都重要,都宝贵,告诉我们只要有尊 严,就会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成功。7、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六、有感情读全文教后反思:8、父亲的菜园教学目标:1、认识课文中的6的生字;2、熟读课文,通过语言和行动体会父亲坚韧的优良品质;3、感情朗读课文,感受父亲对劳动、对土地深厚的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识铺垫与导入1、你们谁见过菜园?用你的语言描述一下:在哪儿见过?菜园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讲完,出示菜园图片)2、那你们见过在铺满石块荒坡上的菜园吗?(出示荒坡图片,揭示荒坡种菜需要土壤和肥料,很艰难)二、初读课

48、文1、今天我们学习父亲的菜园,快速阅读,说出对你印象最深的感受,或者疑惑问题;要求:读准字音,语句流利,边读边想;2、教师板书学生问题和感受;三、细读课文1、教师归纳学生感想和问题:看来同学们对父亲很敬佩。下面我们仔细阅读课文思考:阅读要求:推敲重点语句和词语,语速匀畅,语调抑扬。边读边打记号和写注释。通过一件什么事情让你对父亲很敬佩?(解决开荒的原因,菜园对父亲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开垦菜园?找出具体的语句体会父亲哪些方面值得你敬佩?(解决开荒的过程和艰辛)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找出父亲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勤劳、自信、坚韧,热爱你觉得父亲是怎样的人?(系统归纳,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父亲的形象)四

49、、拓展出示荒凉的山坡和父亲的菜园图片这是被破坏的土地,这是父亲的菜园;对破坏土地人的行为你有什么评价?父亲和他们比起来你有新感受?教后反思:积累-运用二教学要求:思想品德要求:学习格言警句,认识立志的重要性;理解毛遂自荐的故事,学习毛遂敢于推荐自己 的精神。知识要求:背诵格言警句,理解他的意思;理解成语毛遂自荐的意思;以我家的一个星期天为 题目作文能力要求:阅读短文毛遂自荐能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体会所表现的人物品质,会讲故事,提 高阅读短文的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写出内容具体的作文。重点难点:对毛遂自荐短文的内容的理解;写好作文,做到有顺序,内容具体。教具准备:常规教学时间:三

50、课时第一课时一、学习“读读背背”1、自己度题中的格言警句,不理解的词查字典。2、全班讨论格言警句的含义。3、采用多种形式背诵。二、阅读短文毛遂自荐1、理解题目的意思。2、自己读短文,有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3、共同讨论几个问题(1)平原君为什么阻止毛遂随他去楚国?(2)毛遂是怎样据理力争的?你体会到了什么?(3)毛遂在楚王面前的表现如何?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4、说说毛遂自荐的意思。5、在小组内讲故事。教后反思:第二课时一、课前谈话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毛遂自荐的故事,什么是毛遂自荐?你对毛遂自荐有什么看法?一两个学生说二、交待这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读交际的要求三、分组讨论四、两大组各选出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