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9540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92024年4月(总第262期)英语广场回归人性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解读 雷梓璇 张 弛摘 要 塞林格在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塑造了异化青年霍尔顿这一经典角色。在战后的美国社会中,异化存在于经济、教育、家庭等多个方面。本文结合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阐释,通过回溯霍尔顿在迷茫中“守望”的经历,反思异化的负面影响,并从物质和精神领域解读小说中的异化元素,发掘异化在这两个领域间的关联和互动,以期纾解社会的“异化之痛”。关键词 异化;弗洛姆;马克思;人的本质;麦田里的守望者 中图分类号 I10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9-6167(2024)10-0069-05美国作家杰罗

2、姆大卫塞林格(J.D.Salinger)在麦田里的守望者(The Catcher in the Rye)中描述了二战后美国青年霍尔顿逃学游荡的经历,并以其思想变化为中心发散式地刻画了社会中的异化现象。异化是文学作品中的常见主题,具有深厚的哲学渊源。黑格尔(G.W.F.Hegel)认为绝对精神在异化理论中占主体地位,而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持相反观点,认为异化应从唯物主义出发,其主体是人这一存在物本身。马克思和弗洛姆对异化理论的阐释为缓解异化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对人的双重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一方面,畸形的社会经济制度将生产劳动和劳动者异化,并衍生出错误的消费

3、观念和价收稿日期:2024-3-1118 MIAE P.On the acquisition of English stress in disyllabic nouns and verbs:focusing on Korean childrenJ.English teaching,2008,63(1):131-152.19 MODESTO F,BARBOSA P A.Unravelling foreign accent prosody:production and perception of lexical stress in English by Brazilian Portuguese s

4、peakersJ.Revista de estudos da linguagem,2019,27(1):165-189.20 ROACH P.English phonetics and phonology:a practical course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2008.21 TREMBLAY A.Is second language lexical access prosodically constrained?processing of word stress by French Canadian

5、second language learners of EnglishJ.Applied psycholinguistics,2008,29(4),553-584.22 WAYLAND R,GUION S G,LANDFAIR D,et al.Native Thai speakers acquisition of English word stress patternsJ.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2006,35(3):285-304.23 秦小怡.英语重音、节奏、语调的话语信息传递特征研究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1):94

6、-99.(特约编辑:张媛媛)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值认知;另一方面,庸俗的社会文化荼毒人的精神世界,造成人际关系的冷漠和人生方向的迷失,人的存在和人性本质因此分离。1 物质领域:畸形的社会基石弗洛姆(Fromm,2002:117)在健全的社会(The Sane Society)中对异化进行了定义,他认为异化是“一种经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体验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我们可以说,他同自己离异了”。在与自身疏远的过程中,人被机器控制,甚至变成机器,被物欲吞噬进而陷入异化。本质上说,异化是过度泛滥的物质文明和理性文明给人带来的内心迷茫和精神创伤。其中,物质文明包

7、括消费、劳动和人际交换价值。社会的严重“物化”作为加深异化程度的一大因素耸立于社会结构之上,成为无形中逐级向下渗透的力量。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二战后的美国社会现状为背景,剖析了异化现象产生的两个原因:第一,美国在战后盲目追求工业进步和生产力增长速度,交换价值与经济价值成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普通劳动者被当成没有感情的生产机器,“在工业界,人成了一个经济原子,按照管理原子的调子运动着。你的位置就在这儿,你就坐在这儿”(Fromm,2002:121)。工人沦为最廉价的劳动力,甚至是最便宜的商品。小说中,在潘西念了四年书后,霍尔顿发现学校培养出来的是数不清的“伪君子”和“势利鬼”,就连校长哈斯先生也是“

8、生平见到的最最假仁假义的杂种”(塞林格,1992:15)。作为学校的组织者和引领者,哈斯先生不愿接待模样古怪、无权无势的劳动阶级家长,却唯利是图地与开车接送孩子的家长相谈甚欢,家长对哈斯先生来说只是互换利益的对象。由此可见,扭曲的价值观和畸形的经济发展使家校之间只剩下冷漠的交易。人们忽略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人的基本情感能力亦不再是人格的组成部分,而沦为外部世界可以肆意拿取的物品。第二,在资本主义社会,强制性的异化娱乐产品悄无声息地影响民众意识、麻痹社会文化。像霍尔顿一样的青年或许不似成年人一般沉沦于社会庸俗的娱乐文化中,可他们仍无法逃离恶劣的社会环境,“无力对抗潮流而健康地活下去”(Fr

9、omm,2002:18)。小说中不乏对这种空虚、庸俗、糜烂的社会状况的描述:“外面又是那么寂静那么孤独,虽说是在星期六晚上。街上我几乎没看见什么人。偶尔只见一男一女穿过街心,彼此搂着腰全都像恶魔似的哈哈大笑着。”(塞林格,1992:89)人们沉迷于资本家为麻痹人心所构建出的虚假娱乐产品,成为与社会脱节的孤立个体,并沦为异化的、脱离人性本质的“物”。在外游荡的几天,霍尔顿在爱德蒙宾馆看见的大多是穿着怪异、举止变态的人;在“紫丁香厅”他遇到了三个只关心娱乐明星和庸俗电影的姑娘;在出租车上他遇见了脾气古怪暴躁的司机,一切都令人作呕。霍尔顿对这种社会环境感到厌恶,当他转向自己所向往的自然世界时却发现,

10、“异化劳动使人自己的身体,以及在他之外的自然界,他的精神本质,他的人的本质同人相异化了”(马克思 等,1979:97)。极具麻痹性的娱乐产品及其营造的浅薄的社会文化不光将人与社会割裂开,也将人与自然的关系扭曲了。当霍尔顿将对自然世界的憧憬表露出来时他关心到冬天湖里鸭子的去向出租车司机却认为这是极荒谬、无厘头的问题,没人会关注这种事情。在庞大的异化社会体系下,个人的微小力量与抵抗实在难作者简介:雷梓璇,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张弛,通讯作者,南京林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文学批评理论、英美文学。712024年4月(总第262期)英语广场基金项目:2023年度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实践

11、创新训练计划项目“挣脱自由困境,寻找精神还乡20世纪美国小说中的非人异化研究”(项目编号:2023NFUSPITP0292)。以在这块巨石上留下痕迹。以霍尔顿为代表的青年仅剩的选择便是放弃自我,纵容异化的娱乐产品吞噬自己。2 精神世界:迷失的人性本质异化理论讨论了物质领域与精神领域的异化之间的关系,即随着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社会私有制下的异化劳动成为物质领域异化的根本原因,进而决定了人的精神世界必将遭到异化力量的入侵,人性的本质也将因此迷失;同时,精神领域的异化引起社会价值观的扭曲,潜移默化地影响生产创造。异化的上层建筑无法为经济基础提供正向指引,二者由此陷入恶性循环,束缚社会的进步。弗洛

12、姆从心理层面聚焦异化现象,分析人们精神世界的异化病症,寻求相应疗法,促使人的本性回归。在家庭中,本该与霍尔顿最亲密的父母却是最不了解他的人,只有妹妹菲比才能让他敞开心扉;霍尔顿被退学时,第一时间给予他安慰和建议的不是父母,而是在公交车上偶遇的陌生女性。书中鲜少描述霍尔顿的父亲以及霍尔顿对他的看法,在霍尔顿的成长中,父亲这一角色是缺失的。“创造性的爱总是伴生着各种态度:关心、响应、尊重与了解只有创造性的联系爱构成了使人既保持了自己的自由与完整,同时又与同胞相结合的条件。”(Fromm,2002:35)亲子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温床,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互动应是主动积极的,这种创造性的爱使得他们能够真

13、正认识自我,进而接纳、理解他人。缺少了创造性和主动性,霍尔顿与父母之间的亲情被异化了,这使得他对自己的身份愈发迷茫,与同龄人的交往也变得更为冷漠与疏离。他出身中产阶级家庭,喜欢阅读古典文学作品,而学校里的其他学生却只关注性与娱乐。在他眼中,同学们都呈现出令人反感的形象,同校的学生阿克莱那副牙齿“像是长着苔藓似的,真是脏得可怕。此外他还长着满脸的粉刺。他为人也近于下流”(塞林格,1992:21)。在异化力量的作用下,霍尔顿对虚伪势利的同龄人不屑一顾,从精神本源上厌恶、排斥他们。随着物质异化现象的日益严重,“人并没有把自己当作是自身行为的主体,当作是一个能思考、有感情、有爱情的人,人成了客体,这个

14、客体正是人自身力量外化的体现”(弗洛姆,1986:45)。人就此沦为客体,与自我分离,游离在精神世界之外,丧失目标感和对未来的期盼。面对庞大的社会体系、偏轨的教育思想、冷漠的人际关系,霍尔顿发觉自己是无法创造价值的普通人,是扭曲的教育体制中的牺牲品,是精神上的独行者,却唯独不是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如霍尔顿一般,人们纷纷陷入与自我本质无休止的周旋中。“人的本质概念也无法被肯定地给出,它既是自然的,也是精神的,而且是在相互冲突中和解的。”(王晓升,2022:17)传统的本质主义认为人需要同自我达成绝对同一性,而马克思对人的本质提出了新的理解,他认为尽管人的肉体和精神间存在矛盾性,但二者仍可以相互结

15、合。这是传统本质主义和人道主义相结合的创新性结论,也是塞林格期望通过霍尔顿这一矛盾的人物形象所传达的中心思想。霍尔顿与妹妹菲比交谈后慢慢打开了心门,他对人生感到迷茫,没有明确的规划,总是想象自己站在悬崖边守护一大群孩子在麦田里游戏的场景,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这种外在表现与潜在心愿的矛盾现象是人自我异 Tel:027-87158992ENGLISH SQUARE化的表现之一。塞林格通过描绘霍尔顿的美好愿景,向读者传达了一种忧患意识,“将个体与社会相对立的忧患推向极端人的生存价值的忧患,这是自在存在到自为存在的忧患”(孔秋梅,2006:79)。塞林格通过塑造霍尔顿这一异化青年的形象,警示人们提高

16、忧患意识,在异化社会中寻找出路,寻回真正的生存价值。3 缓解异化之“痛”异化是每个时代的难以言说之痛,也是哲学、心理学和文学研究中的热门话题。马克思和弗洛姆二人分别从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阐释了异化的症状与根源。前者对异化劳动进行剖析,深入讨论了人的本质;后者则从道德和心理层面阐述异化现象,将人的精神世界困境视为人重获生存自由的最大障碍。二者都以人的生存问题为中心,关注现实社会问题,寻求缓解异化之痛的具体对策。马克思的异化理论经历了一系列演化过程。首先,他证明自我意识存在的重要性,并表达了对公民的个性和本质被社会磨灭的担忧;其次,他从社会经济层面点明劳动异化是社会异化的根源;最后,他赋予异化新的内

17、涵,提出要扬弃资本主义私有制。“异化劳动把自主活动、自由活动贬低为手段,也就把人的类生活变成维持人的肉体生存的手段。”(马克思,2018:54)畸形的资本主义制度让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出现矛盾,因此物质生活像是一面无形的镜子,映射出人类扭曲的内心。在弗洛姆看来,人的本质是人的心理活动构成的精神世界,精神领域的异化对人的影响更深远,人无法找到自己在自我内心的中心地位,不再是自我情感和行为的主宰者。在小说中,人们的心理状况正如弗洛姆所说的那样,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与弗洛姆一样,塞林格的文学创作也以缓解异化病症为目的,试图诊断社会异化病因、警示人们提高忧患意识。然而,要由外而内、循序渐进地缓和“异化

18、之痛”,就需要从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两方面入手,摒弃极端的消费主义和物质主义,净化社会文化并真切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首先,马克思以承认异化劳动为前提,认为物质领域的畸形发展是社会各领域异化的根源。人们在劳动的过程中总是希望“占有”物质,并根据其经济价值评判社会上每个个体的价值。弗洛姆(1988:166)在占有还是生存中提出,“占有”的目的并非拥有劳动中产生的财富和奢侈品,反而应以“解放内在的精神财富”为先决条件,以消除上述罪恶。霍尔顿就读的高中的教育教学理念深受拜金主义和物质主义荼毒,对塑造青少年健康的人格具有负面作用。在消费主义语境中,单纯的物质消费已不复存在,人与人的关系仅依靠经济价值维持

19、。霍尔顿的校友奥森贝格家里经营殡葬生意,“在全国各地都开有殡仪馆,你只要付五块钱,就可以把你的家属埋葬掉”(塞林格,1992:18)。麻木的消费方式和无限的物欲使人变成为利益苟活、毫无底线的冰冷机器。事实上,“在消费中我们应该是一个具体的有感觉的、有情感的、有判断力的人;消费的行为应该是充满意义的、人本的创造性体验”(唐艳梅,2012:3)。校长哈斯先生、家境富裕的家长和同学都是畸形消费主义社会中的典型代表,人只有从根源上削弱生产和消费的固有对抗性,改变盲目奢靡的消费行为和谋生方式,才能摒弃自身实际价值的相互攀比,回归人性本质,实现精神世界的自由和富足。其次,异化的社会文化是阻碍人们重获精神自

20、由的外部力量,也是人际障壁愈加坚固732024年4月(总第262期)英语广场的原因之一。弗洛姆认为健全的社会才能培养出健全的人性,健康的社会文化才能促进人心理的健康发展。而霍尔顿周围的人无一例外地都沉浸在庸俗不堪的娱乐中,甘愿被禁锢在扭曲狭隘的社会文化之中。“作品以主人公被送往精神病院治疗收场,体现了在异己力量的作用下,人类丧失自我和本质、丧失精神自由、丧失主体性和个性、人格趋于分裂的状态。”(孔秋梅,2006:78)霍尔顿的结局体现了“非人”异化的彻底性和令人恐惧的杀伤力。异化的社会文化通过如低俗电影、竞技比赛赌博等具体的传播形式,持续影响着大众的审美和思想。此外,落后的社会文化环境使霍尔顿

21、对自我和他人都只停留在物质层面的狭隘认知上,无法建立完善的情感体系。他隐藏本性,把自己当作物品推销出去,在认清现实后被迫向扭曲灰暗的社会屈服,融入低俗的文化潮流以减缓对未来的恐惧和迷茫。由此可见,社会文化不仅要滋养人的丰富感情和内心世界,更要引起人类多元情感间的共鸣、促进健全人性的塑造。重塑社会文化形象,利用积极的娱乐文化来减缓焦虑,是应对异化危机的关键。4 结语人性本质中存在的矛盾和物质领域以及精神领域的异化是紧密结合的。马克思和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在此之间建立联系,不仅是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中异化主题的深刻阐释,也是缓解异化之痛,使人回归人的本质的坚实基础。塞林格在小说中将霍尔顿这一生动的异化青年

22、形象推到读者眼前,层层剖析他的生活变迁和心理变化。他虽经历许多痛苦挣扎,但最终实现了内心意识的觉醒,将捍卫童真、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作为自己的坚守。异化主题是小说中普遍讨论的话题,更作为人人关注的社会问题逐渐登上时代舞台。异化现象客观长久地存在于社会中,而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重建和良性互动是纾解社会异化问题的关键。麦田里的守望者从异化的个体放眼至青年群体乃至当时战后的整个异化社会,意在警示人们异化力量的庞大和难以抵御,呼吁人们提高忧患意识,逃出异化牢笼。参考文献1FROMM E.The sane societyM.London:Routledge,2002.2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M.湘潭:

23、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3弗洛姆.占有还是生存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4孔秋梅.忧患意识:探析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异化主题J.外语研究,2006(5):78-79.5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7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M.施咸荣,译.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8唐艳梅.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比较J.学术探索,2012(11):1-4.9王晓升.“异化”“物化”“人道主义”概念辨析从肉体和精神矛盾的视角看J.学术研究,2022(7):14-20.(特约编辑:王梦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