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9940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239.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DB 5107∕T 120.3-2023 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绵阳市).pdf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65.020.20CCS B 215107四 川 省(绵 阳 市)地 方 标 准DB 5107/T 120.32023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 3 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2023-05-29 发布2023-06-01 实施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 5107/T 120.32023I目次前言.II引言.I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产地环境条件.15良种繁育技术.16出圃.3DB 5107/T 120.32023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5107/T 120地理标志产品 涪

2、城麦冬的第3部分。DB5107/T 12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通用要求;第2部分:种苗分级;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第6部分:采收加工技术规程;第7部分:检验方法;第8部分:多效唑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第9部分:克百威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第10部分:重金属(镉)快速检测操作规程。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三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本文件由绵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绵阳大地麦冬产业技术研究院、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三台县麦冬产业化办公室、三台县农业

3、农村局、三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三台县卫生健康局、三台县科学技术局、三台县涪城麦冬产业协会、四川省川麦冬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代代为本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敏、蔡晓洋、李红彦、陈杰、邓红梅、李文静、戴维、叶坤浩、王浩涵。DB 5107/T 120.32023III引言涪城麦冬名字的由来,是因西蜀古都涪城县曾建于今涪江流域三台县境内花园河一带,元末明初,当地人民培育野生麦冬为家麦冬,故得名“涪城麦冬”,又名“川麦冬”、“绵麦冬”,为著名川产道地药材之一。三台县境内涪江沿岸的地理气候条件十分适宜麦冬的生产,所产的麦冬品质优良,有效成分含量丰富,药用价值极高。原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4、以2006年第73号公告批准对涪城麦冬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DB5107/T 120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相关标准旨在制定符合产品特色、能支撑产业健康发展的系列技术规范。DB5107/T 120拟由10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通用要求。目的在于提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通用要求。第2部分:种苗分级。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种苗分级提供指导。第3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良种繁育提供指导。第4部分:种植技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植提供指导。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种植投入品的使用提供指导。第6部分:采收加工技

5、术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采收加工提供技术指导。第7部分:检验方法。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检验检测提供指导。第8部分:多效唑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多效唑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第9部分:克百威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克百威残留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第10部分:重金属(镉)快速检测操作规程。目的在于为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安全性指标重金属镉含量的快速检测提供指导。本文件对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种苗的种质与种苗选择、良种栽种、田间管理、种苗出圃等提出指导和建议,有利于涪城麦冬种苗质量的提升,促进涪城麦冬产业

6、高质量可持续发展。DB 5107/T 120.320231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第 3 部分:良种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良种繁育技术。本文件适用于地理标志产品涪城麦冬的种苗繁育。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5063复合肥料NY/T 525有机肥料DB5107/T 120.1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1部分:通用要求DB5107/T 120.2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2部分:种苗分级D

7、B5107/T 120.5地理标志产品 涪城麦冬 第5部分:种植投入品使用要求3术语和定义DB5107/T 120.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良种 quality seed原种繁殖若干代后符合质量标准、供应大田生产播种用的质量达到标准的种苗。用苗量seeding quantity单位面积用于繁殖涪城麦冬种苗的种苗数量。单蘖single tiller植株在接近地面处所发生的分枝,其中一枝称为单蘖。返青turning green种苗栽种后10d15d后,苗色转青、日晒不萎。4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DB5107/T 120.1中规定的产地环境条件。5良种繁育技术DB 5107/T 120.

8、320232种质选择使用百合科植物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L.f.)Ker-Gawl.,物种须经过鉴定,使用的品种应经过审定或认定。种苗选择繁育用种苗应符合DB5107/T 120.2中一、二级种苗的要求。选地应选灌排方便、疏松湿润、土质肥沃、土层深厚、中性至微碱性的潮沙泥土。前茬宜禾本科作物,以水稻最佳。整地耕地深度以20cm30cm为宜,翻耕土壤,除净田间杂草、石块和前作根茎,耙细整平。栽种5.5.1栽种时间3月下旬至4月下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宜阴天栽种。5.5.2栽种密度用苗量为8万株/667m210万株/667m2。5.5.3栽种方式单蘖平地栽植。栽植深度3c

9、m4cm,苗应垂直紧靠窝壁或沟壁,窝栽或排栽于沟内,覆盖细土,使苗直立稳固,做到地平苗正。田间管理5.6.1查苗补苗灌水后至种苗返青期间,检查有无缺窝和枯死种苗,选择阴天及时补植,确保全苗。5.6.2中耕除草根据田间杂草生长情况及时除草,多结合施肥进行除草。5.6.3间作与轮作宜与玉米、大蒜间作,也可与禾本科作物轮作,其中水旱轮作最佳。5.6.4水肥管理5.6.4.1施肥根据土壤肥力和植株长势进行施肥,麦冬主要施肥时间及施肥方法按照DB5107/T 120.5中的技术要求执行,肥料应符合GB/T 15063、NY/T 525的要求。5.6.4.2灌溉DB 5107/T 120.320233栽种

10、后应当日灌水,水深5cm左右为宜,漫灌时间不宜超过2d。生产过程中遇干旱应及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雨水较多时,应及时开沟排水,避免土壤湿度过大,导致根系腐烂。5.6.5病虫害防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按照DB5107/T 120.5中病虫害防治的技术要求执行。农药使用农药使用按照DB5107/T 120.5中的规定执行,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禁止使用多效唑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提纯复壮去除良种繁育中的混杂植株、变异植株、生长不良植株和遭受病虫害植株。6出圃出圃期次年3月中旬至4月下旬,选择晴天采收。采收方法人工或机械采挖。采收处理采收后的麦冬植株剪去块根,切去下部根状茎和须根,保留1cm以下的茎节,切好的种苗分级、保存与运输按DB5107/T 120.2中的规定执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产品/包装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