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加大稻谷产业扶持力度.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88747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3.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大稻谷产业扶持力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加大稻谷产业扶持力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加大稻谷产业扶持力度.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720244产业发展名言一分事业心能抵十分特权。弗马文普洱市土地面积4.5万km2,山区占比98.3%,属典型的山区农业市。海拔在1 400 m以下的热区面积2.32万km2,占全市土地面积的52.2%,是云南省热区面积最大的州市。年平均气温18.3,大部分地区常年无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稻谷、玉米、小麦,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咖啡、甘蔗、烤烟、橡胶、水果等。近年来,普洱市经济作物种植快速发展,粮经争地现象日益突出,稻谷种植面积呈逐年下降趋势。为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普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要求扩大稻谷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和品质,确保口粮自给自足。

2、一、产业萎缩(一)稻谷种植面积逐年下降2009年普洱市粮食播种面积30.12万hm2,产量88.12万t。其中稻谷种植面积9.16万hm2,产量41.64万t,分别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30.42%、47.25%。2022年普洱市粮食播种面积34.42万hm2,产量123.08万t。其中稻谷种植面积5.68万hm2,产量27.37万t,分别占粮食总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6.5%、22.24%。2022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比2009年增加4.3万hm2,产量增加34.96万t,而稻谷播种面积比2009年减少3.48万hm2,减少37.99%,产量减少14.27万t,减少34.27%,稻谷种植面积和产

3、量呈逐年下降趋势。稻谷是普洱市的口粮作物,统筹推进稻谷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全市口粮安全,而且对保持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普洱市稻谷生产存在种植收益低、劳动力缺乏、水田多被改为旱地、灌溉设施损坏严重、病虫害频发等问题,提出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加强技术培训、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稻谷品种等建议,以期尽快扩大稻谷种植面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加大稻谷产业扶持力度李家良(普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普洱 665000)(二)种植多在边远山区全市稻谷种植主要分布在边远山区,其中陆稻面积占11%左右,生产条件较好的坝区主要种植经济作物,稻谷种植面积较少。边远山区由于水

4、田为山地梯田,灌溉条件差,土壤肥力较低,种植管理技术落后,受当年降雨影响大,产量较低。(三)生产机械化率较低由于全市稻谷种植主要分布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种植田坡度大、地块小,大型机械无法操作,稻谷生产环节除用小型翻耕机机耕机耙外,其他工序基本靠人工完成,机械化率较低,生产成本高,经济效益低。(四)商品化率不高由于从事稻谷种植的人员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其种植稻谷主要是因为山区交通不便,不利于外出购买大米,种植稻谷的主要目的是满足自家口粮需求,基本不对外销售,商品化率较低,全市无较大规模的稻谷加工企业。二、种植收益低等因素制约产业发展(一)种植收益低 从每亩水稻和玉米种植所需劳力、费用、净

5、收益分析。劳动力投入方面:由于普洱市水稻种植机械化率低,每亩水稻种植比玉米需多投入劳动力35个工。产量方面:水稻平均每亩产量450 kg,而在相同的水稻田种植玉米平均每亩产量550 kg。2820244产业发展农事百科种植是甘蔗生产的重要环节,种植质量直接关系到甘蔗产量和糖分。费用方面:种植水稻和玉米每亩投入肥料费用相近,种子费用水稻比玉米略高,而农药费用玉米比水稻略高,水稻和玉米所需种子、肥料、农药费用相加,二者基本持平。市场价格方面:2022年普洱市水稻和玉米市场价格都在3.5元/kg左右(除常规优质稻外)。因此,种植水稻比种植玉米净收益低。(二)农村劳动力缺乏普洱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趋势严

6、重,外出打工经商人员较多,在家务农人员较少,且农村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全市有70%左右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务农的多为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加之普洱市稻谷种植机械化率低,需投入劳动力多,劳动强度大,农村现有劳动力无法满足大面积稻谷种植需求。(三)水田多被改为旱地普洱市热区资源丰富,适宜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由于水稻种植效益相对低,劳动强度大,许多农户把种植水稻的农田改为旱地,改种经济效益较高的作物增加收入,或种植玉米发展养殖业。以前的水田现已完全失去水田的功能,要恢复成水田种植水稻难度较大。(四)灌溉设施损坏严重,病虫害频发由于许多地方长期未种植水稻,以前用于水稻生产灌溉的水利设施损

7、坏严重,修复难度大,无法满足水稻种植灌溉需求。加之近年来云南雨季推迟,降雨较少,连年干旱,极端异常天气增多,导致稻瘟病等病害频发,鸟害、鼠害严重,影响稻谷产业发展。三、扶持稻谷生产,确保口粮自给(一)加强领导,出台扶持政策加强领导,提高恢复稻谷生产对保障全市口粮安全重要性的认识,积极争取广大人民群众对加强稻谷生产的支持和参与,引导扶持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积极开展稻谷种植,确保全市口粮自给。发展稻谷种植是提高普洱市口粮自给水平的重要措施。政府应出台扶持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认真落实粮食生产行政首长负责制。(二)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普洱市耕地多为15以上的坡地,

8、且单块耕地面积较小,农业生产机械化率较低。各级政府要充分利用国家大力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机会,加快基本农田建设,多建高产稳产永久基本农田,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提升耕地质量。要引进新型适用农业机械,并引导鼓励种植户购置适用农机,提高机耕、机播、机防、机收等农业生产机械化率,降低稻谷生产整体用工需求,增加种稻收益。(三)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科技进步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土地、资本及其他所有要素的总和1。开展农业技术培训能提高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是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有效手段;是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

9、途径;是“稳粮增收、提质增效、创新驱动”的重要措施。要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稻谷种植技术,加强稻谷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培训。(四)推广种植高产优质稻谷品种“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品种的优劣、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关乎农民切身利益2。在农业生产中,种子是提高产量、品质、抗病性、抗逆性的关键。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稻谷品种展示、示范,筛选出适宜全市不同区域种植且产量高、品质优、抗性好的优良品种大力推广,提升种稻经济效益。同时加强种子市场管理,对市场中存在的假劣品种进行严厉打击,确保种植户能购买到高产、优质、抗性好的优良稻谷品种。(五)积极推广水稻旱作模式普洱市种植陆稻历史

10、悠久,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陆稻种植面积占全市稻谷种植面积的11%左右。2021年以来,云南省把推广水稻旱作作为开辟稻谷生产新途径给予立项扶持,并下达普洱市实施国家、省级水稻旱作示范种植面积1 126.7 hm2。2022年全市推广水稻旱作5 740 hm2,平均亩产350.4 kg。但水稻旱作是雨养农业,受当年降雨量、雨季到来的早晚影响较大,难以确保高产稳产。因此,必须认真探索研究,提高水稻旱作种植技术水平,首先是确保种后出苗齐苗;其次是要改善山地灌溉设施,确保水稻旱作幼苗期浇灌;最后是要选育出耐旱优良品种,向广大种植户推广,提高产量和品质,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2920244产业发展名言

11、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司空曙(六)发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围绕稻谷生产过程中的育秧、耕耙、播种、施肥、施药、收获、烘干等环节发展社会化服务,降低种植户稻谷生产的整体用工需求,解决因农村劳动力缺乏而无法大面积种植稻谷的困难。政府应引导推行合作式、订单式、托管式社会化服务,支持发展土地流转型、服务带动型等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粮食生产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实现农业增产增效和绿色生产3。参考文献1王萌.深入把握粮食安全形势强化科技支撑藏粮于技 J.中国农技推广,2019(12):13-14.2胡晓金,石卯昌,胡帮开.靖州县杂交稻制种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J.中国农技推广,2022(8):18-22.3王延效,徐佰鸽,王雪芹,等.枣庄市台儿庄区保障粮食安全做法成效和问题及对策建议 J.中国农技推广,2022(3):17-19.收稿日期:2022-12-23围绕滇池沿线生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晋宁沙堤村以农旅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走出一条“生态种植+特色乡村旅游”的发展之路。在二街镇响水村,每年一度的菜花节为游人呈现的是一场以春之约的乡村文化生态之旅,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种植业,让响水优质菜籽油、生态大米等品牌农产品走出大山,飘香四方,美了乡村,富了群众,实现了“山乡美丽 生活富裕”。(杨 峥)油菜花开 春色正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