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967124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工程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与保险【作者】朱树英、王盈盈【来源】上海建纬律师事务所第2期刊【编者按】:本文曾分次刊登于7月21日、8月24日的建筑时报,该报刊出的编者按称:“工程竣工交付以后,发生质量问题,责任如何追究认定,如何用市场办法来防止住宅竣工后质量问题发生,多少年来,一直是我国工程建设领域人士在积极探索的难题。其实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对解决这个难题早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和办法。建纬所的两位律师在比较各国在建筑物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制度的几种重要模式的基础上,理解和分析我国相应的法律规定,提出引进和推广建筑工程质量保修的保证保险和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的建议,对完善我国的建筑物质量责任体

2、系有着很好的借鉴意义”。文章发表后,业内反响热烈。现全文刊出,以飨读者。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物质量的盼望值越来越高,国家立法对使用人的这种盼望给予了有效的保护。根据我国最新的法律,不管是房屋买受人,还是房屋的使用人、承租人,都有投诉建筑物质量问题的权利。并且,随着新的建筑技术的不断涌现和新的建筑材料的不断采用,同时带来新的潜在的质量问题和风险,建筑产品质量瑕疵也产生新的类型和新的矛盾。本文所要讨论的是工程竣工交付以后的质量责任问题,涉及质量责任的不同分类和期限、工程建造的各个参与者如何分担建筑物瑕疵的责任、建筑物权利人对建造人的权利等等。这些问题还将引出针对建筑物有质量瑕疵如何设立

3、保险来保护业主,或者有无相关保险可以使负责人免受索赔?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各国法律制度的答案是各不相同的,研究这些答案,对我们不无裨益。本文在比较各国在建筑物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制度的几种重要模式的基础上,理解和分析我国对建筑物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的法律规定,并提出引进和推广建筑工程保修保证保险和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的建议,以完善我国的建筑物质量责任制度。一、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的不同阶段及期限我国建筑法对建筑物竣工交付后质量责任的规定,重要见于第62条和第80条。第62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质量保修制度。建筑工程的保修范围涉及地基基础工程、主体结构工程、屋面防水工程和其他土建工程,以及

4、电气管线、上下水管线的按照工程,供热、供冷系统等项目;保修的期限应当按照保证建筑物合理寿命年限内正常使用,维护使用者合法权益的原则拟定。具体的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由国务院规定”。该条法律规定,确立了我国对建设工程质量保修期的法律制度,即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在合理使用寿命内保证使用,其余部位在最低保修年限内保证使用的法律制度,保证使用的责任局限在施工方。建筑法第80条规定:“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受到损害的,有权向责任者规定补偿。”这条法律规定,则是确立了我国建设工程损害补偿期的法律制度,即在整个合理使用寿命期内,因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损害的,责任者均应补偿的法律制度,但责

5、任者未限定在施工方。可见,我国的建设工程法律框架设定的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重要区分两个阶段,一是工程质量保修期,二是损害补偿责任期。这与其他许多国家的建筑物竣工后质量责任体系不谋而合。以下分述之。(一)质量保修期内的责任质量保修期内的责任是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第一个质量责任期。我国法律规定,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并满足法律规定以及协议约定的条件即可交付。建筑法第61条规定:“交付竣工验收的建筑工程,必须符合规定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和经签署的工程保修书,并具有国家规定的其他竣工条件。”保修书应当明确建设工程的保修范围、保修期限和保修责任等。质量保修期的责任重要落在施工方肩上

6、。国务院2023年1月颁布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下称质量条例)第41条规定:“假如建设工程在保修范围和保修期限内发生质量问题的,施工单位应当履行保修义务,并对导致的损失承担补偿责任。”所以,对保修阶段的质量责任,可以作这样的理解:在保修期内,只要发现质量瑕疵,不管有无损害,施工方均有义务进行修复,假如导致损失,还应承担补偿责任。当然,假如质量瑕疵不是施工方导致的,施工方在履行保修义务后,可以向责任方追偿。只是根据以上一条的规定,对于非施工方导致的质量瑕疵在保修期内引起的损失,施工方是否也应承担补偿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如何追偿的问题尚不明确。同样是建筑物竣工交付以后的第一个质量责任期,各国法律制

7、度下的质量保修期的替代名称是多种多样,且期限也各不相同。在法国,称“质量保修期”为“正式竣工期限”(1978年民法典),期限为自交付之日起一年。比利时和瑞典称之为“保证期”,通常为一年,结束时即为最终交付。荷兰的保修期为312个月,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通常为半年,瑞典为两年,加拿大的魁北克、葡萄牙则更长,为五年,但公用建筑的保修期为2年。英国的JCT协议把从工程实际交付至最后竣工的期限称为“缺陷责任期”。FIDIC文本也是如此。所谓“缺陷责任期”,事实上仅指从工程实际交付至最后竣工之间的期限,由承包方对列入“实际竣工证书”上的缺陷进行修复,并对在此期间显现的瑕疵进行免费维修。但是取名为“缺陷

8、责任期”,往往引起很多人误解,认为一旦该期限届满,承包商即不对工程缺陷承担责任,其实不然。不管取什么名字,这段竣工后的特殊责任期间的期限长短因国而异,并非都是一年。荷兰的保修期为312个月,澳大利亚、新加坡、英国通常为半年,瑞典为两年,加拿大的魁北克、葡萄牙则更长,为五年,但公用建筑的保修期为2年。我国的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40条具体明确了建设工程的最低保修范围和最低保修期限。其中,基础设施工程、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设计文献规定的该工程的合理使用年限;屋面防水工程、卫生间、房间和外墙面的防渗漏的最低保修年限为5年;供热与供冷系统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个采暖期、供

9、冷期;电气管线、给排水管道、设备安装和装修工程的最低保修年限为2年。其余部位的最低保修年限由承发包双方在协议中约定。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建设工程的保修期自竣工验收合格之日起计算。假如竣工验收不合格,则由施工单位进行整修后再行竣工验收,直至合格后交付。但是在很多国家,有四种不同情形的“交付”:1、业主对竣工工程完全满意而接受交付工程;2、非常不满意而不愿接受工程,规定整改后再验收;3、业主接受工程,但对其中不完善之处与承包人达成减低工程价款的约定。假如不完善之处是由第三方引起的,承包人通常可以向该第三方提起索赔;4、最普遍的做法是业主先作有条件的接受,而这个条件是承包人必须自费尽速修复瑕疵部分,

10、达成业主的规定。此时颁发的竣工证书应当载明所有应当修复之瑕疵。比如,在英国,达成“实际竣工”即可交付,建筑师会签发“实际竣工证明”。而在美国,工程达成“实质性竣工”即可交付,在交付后的一定期限内,即“缺陷责任期”内,承包商有义务修复已发现的、和在该期限内发现的任何质量缺陷。但是,不管是何种情况下的“交付”,工程交付即意味着工程施工阶段的结束和使用阶段的开始。工程交付的法律意义表现为:1、交付意味着保修责任的开始;2、交付意味着承包商无权在未得到业主批准的情况下进入该物业;3、在承包商提供履约保函的情况下,在此时开始考虑释放保函;4、工程交付时以下问题一般得以解决:(1)实际交付工程与协议约定的

11、标准之间的明显差异;(2)未决的索赔与反索赔。如在工程交付时未能解决,当事人至少应明确如何解决的立场。在很多国家工程索赔时效从交付之日起算。时效长短由法律规定或者由协议约定。比如在瑞典,建筑协议一般约定业主必须在工程交付之日起30天内提出关于工程延期的索赔。(3)工程款结算安排。法国标准文本规定承包方应在工程交付之日起120天内向业主提交尾款结算的具体金额。瑞典规定为8个月内提交。5、自工程交付后,业主开始承担保护建筑物不受意外损害的责任(如火灾、盗窃等)。比较我国的法律规定和其它国家的相应规定可以发现:我国立法根据决定整个合理使用寿命正常使用的建筑物的重要部位和非重要部位的不同情况,对保修期

12、作了不同的规定,并且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具体保修年限由承发包双方在招投标过程中竞争以及在设定具体协议时约定的做法,是吸取了国外的先进做法并结合我国国情的发明。这些新规定值得承发包双方高度重视,也值得我们广大律师高度重视。(二)损害补偿责任期内的责任质量保修期届满后,意味着另一种责任期间的开始,即进入损害补偿责任期间。在有些国家这种责任为零。如葡萄牙规定在政府作为业主的情况下,质量保证期后不存在损害补偿责任。但是在大多数国家,业主都可以在一段时期内向有关责任者规定损害补偿。保修期的损害补偿责任的期限因法律或协议规定的不同而不同,很多国家的制度自身也在不断变化。以荷兰、法国和加拿大的魁北克为例:荷兰民

13、法典规定了二十年责任期;而法国规定了十年责任期。法国的十年责任期的责任范围为以下缺陷引起的损害:1、影响道路、重要管道、基础、承重结构的坚固,隐蔽工程、与建筑物不可分的设备(其他设计规定有不少于2年的协议保证期)2、工程不符合使用目的。此外,在加拿大的魁北克,非居住房屋和商业建筑的保修期后责任期为5年,而公用建筑则为30年。与保修期内的责任形式不同,保修期内只要发现任何瑕疵,不管有无损害承包商均有义务修复,不修复将承担一定的后果;但在保修期后的损害补偿责任期内,出现的质量问题要有损害才可主张补偿,并且并不是所有的损害都可以获得补偿。在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如意大利、魁北克、西班牙、瑞典和英国,将损

14、害分为微小损害和重大损害,只有重大损害才可追究责任。当然,至于孰是“微小”孰是“重大”,这些国家的法律和实践都没有一个拟定的标准,可以说因事而异。比如在英国,对砖房裂缝限度的分类是根据这些裂缝对结构的影响限度来拟定的,从而判断哪些是严重裂缝,哪些是微小裂缝。尽管没有确切的标准,但各国建筑法律、法规的规定,协议明文或默示条款的规定,以及建筑物所在地特殊文化的需求,都是判断损害大小的一般依据。我国建筑法第80条的规定表白:我国立法对建筑物损害补偿责任期的规定比较严厉,针对建筑物的地基和主体结构以及其他部位,即使在普通部位的保修期届满后,只要因质量不合格导致损害的,均可规定责任者承担补偿责任。这显然

15、加重了建筑物的制造者涉及承发包双方以及勘察、设计等有关各方的质量责任。可以预见,不远的未来,因建筑物质量不合格而请求补偿的案件将会大大增长。当然,区别于保修期的责任主体,法律并未规定由施工方负责,而仅仅规定了“责任者”。那么,哪些主体也许成为建筑法规定的损害补偿责任期内的责任者呢?二、建筑物竣工后质量损害补偿责任的承担主体由于损害补偿的民事责任不一定依据协议而发生,因此按照建筑物在建设期间是否与业主有协议关系,在建筑物竣工后承担质量损害补偿责任的主体可以大体分为以下两类:(一)与业主订有协议者,涉及勘察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按照我国建筑法第24条的规定,业主有也许只与一个项目总承包方

16、签订协议,也也许分别与勘察、设计、施工以及监理和设备采购各方签订协议,建筑法对业主与协议对方的工程质量责任都作了相应的规定。因此,在建筑物竣工交付使用后,按照建筑法第80条规定因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损害的责任者,就也许是与业主有各种协议关系的相应各方。根据有关的法律规定,这些业主的相应方都有也许成为损害补偿的责任者。但国外的规定有例外:意大利的民法典只规定了施工单位对建设单位的责任,这意味着施工单位必须及时发现和纠正其他建设参与者的错漏,否则将承担责任。但在Emilia-Romagna地区这一原则已得到了适当的修订,该地区1990年有一项法律规定:重要设计人、项目经理、承包人、技术监理、竣工检查

17、人等应签署建筑物竣工的技术文献,声明该建筑物已符合建筑规范及使用规定。假如政府监督员发现这一声明是不真实的,这些签字人都将被处以罚金。此外,新加坡有一套截然不同的责任分担体系。1989年新加坡建筑管制法引入了“有资格的人”、“注册检查师”和“现场监理人”的概念。建设单位假如就施工方过错导致的损害规定补偿,他可以直接向施工方索赔,也可以向上述“有资格的人”进行索赔,这样,施工方就可以免于承担责任。(二)与业主没有直接协议关系者,涉及:1、政府建设工程质量监督部门在有些国家,本地政府部门有义务核查所有或部分建筑项目的质量情况。我国目前体制下仍规定政府建筑管理部门对所有竣工建筑物进行验收并出具验收结

18、果说明:合格或者不合格。但我国的质量条例关于“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的新规定将改变政府过去直接参与验收的做法,而将监督力度转移到施工图的审查和竣工验收资料的抽查。在英国,法律规定了对政府部门的责任限制,而在有些国家政府部门的责任几乎为零。如新加坡由于有“资格人”承担责任的机制,明确规定政府不必承担责任。2、质量检测机构我们也许会碰到的一个问题是:假如对建筑材料质量状况的错误鉴定结论导致建筑物质量瑕疵,瑕疵责任由谁来承担?比如在我国,对商品混凝土的检测通常需要委托专门的检测机构进行、水泥制品使用前必须通过检测,按照我国的协议法和建筑法,使用该产品进行施工的一方仍应对建筑物瑕疵承担责任,然后由承担责任

19、方再依据委托检测的协议自质量检测机构索赔。3、分包商按照英、美协议法上“协议相对性原则”,除协议当事人外,任何其别人不得请求享有协议权利,也不必承担协议责任,协议当事人之外的第三方无权规定执行协议中约定的第三方权利。由于业主与分包商没有直接协议关系,业主无法直接向分包商主张权利,受害者(如租户、后继使用人)更是无法向直接责任者追索合批准义上的补偿权利,因而导致众多实质上不公平的结果。为了避免产生这样的结果,在英国盛行一种叫“从属保证”(collateralwarranty)的系列协议,与建筑承包协议配套使用,即业重规定所有的承包商(涉及各类分包商)、专业征询师(涉及结构工程师、造价工程师、设计

20、师等)、设备供应商等向建筑工程的使用人、买受人、承租人和贷款人提供书面保证协议,从而建立由这些设备或服务提供商向建筑物权利人直接承担责任的法律纽带。由于一个建筑项目往往涉及数十个、上百个甚至上千个这样的书面保证协议,一些大的律师事务所的建筑法部门得投入不少人力应付这些保证协议的起草、谈判等的繁琐操作。1996年,英国的“法律委员会”提出关于协议相对性:关于第三人利益的协议的报告,规定英国法对“协议当事人原则”作了重大修改,授予协议中关于第三人权益的执行效力。1998年形成议案交国会讨论,并于1999年11月11日获女皇批准,成为协议(第三方权利)法。可以预见,英国此后的建筑承包协议将增长许多涉

21、及涉及分包商、供应商、建筑物使用人、购买人、建筑项目贷款人等在内的第三人利益条款的起草,并且对这些条款的内容设立采用更加谨慎的态度。在我国,这一问题已在法律的规定上得到解决。建筑法第55条规定:“建筑工程实行总承包的,工程质量由工程总承包单位负责,总承包单位将建筑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的,应当对分包工程的质量与分包单位承担连带责任。分包单位应当接受总承包单位的质量管理。”据此,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对分包工程承担连带责任,有权主张索赔的一方可以依据协议,或者在无直接协议关系的情形下依据侵权理论规定总包方、分包人承担连带补偿责任。4、供应商在国外,业主与供应商一般没有协议关系,供应商供应的材料、设备有质

22、量缺陷时对业主的责任表现为“侵权责任”。在我国,建筑材料有甲供料和乙供料之分,但总的趋势是以乙供料为主。前者由建设单位与供应商订立供货协议,后者由施工单位与供应商订立供货协议。但不管是甲供料、还是乙供料,建筑材料在用于施工以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有责任对该材料进行检查,或核算有关质保书和检测报告。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按照建筑法及配套法规的规定承担建筑物质量瑕疵的责任,而供货单位则按产品质量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承担货品瑕疵的责任,两者并不矛盾。三、质量缺陷的分类建筑法第80条规定的损害补偿责任的前提之一是:该损害是“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而遭受的。什么是“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呢?它的标准是什么?质

23、量不合格与一般的质量问题的界线又是什么?这些问题目前还难以在现有条文中找到答案。按照一般的理解和建筑行业的运作习惯,工程质量问题可以分为工程质量缺陷和工程质量事故。酿成工程质量事故的缺陷一般是对工程结构安全、使用功能和外形观感等影响较大、损失较大的质量损伤。从广义上说,工程质量问题都是限度不一的工程质量缺陷,质量缺陷达成了一定的严重限度,即构成了质量不合格。任何质量缺陷的背后都有导致这一缺陷的行为人的错误和疏忽行为。这种错误和疏忽行为可以发生在整个建筑过程的任何一个阶段,重要涉及:1、设计和技术监理过程;2、现场施工过程;3、移交时关于维护和使用建筑物的指导过程。假如按上述阶段分类,可将质量缺

24、陷提成以下重要几大类:(一)设计缺陷记载在设计图纸和设计文献上的错误或疏漏将从一开始就影响工程建筑的质量。比如对通风的设计考虑不周将引起建筑物通风不良,而结构设计上的错误将带来建筑物沉降、裂缝等结构性缺陷。设计师无疑是承担设计错误的责任主体。但是,在很多情况下,设计错误带来的缺陷责任的承担主体并非仅设计师一方。在美国,工程边设计边施工的现象很普遍,大部分的具体设计工作是在工程进行施工过程中通过独立技术监理的监督和配合完毕的,假如由于监理的过错而导致设计错误,监理也应承担设计缺陷的责任。承包商也会被规定承担设计缺陷的责任。在英国,承包商有义务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时检查设计师的设计。意大利的立法走到

25、了极端,把设计和监理过程中的所有错误和疏忽的责任都压在承包商一方头上。而新加坡走向另一个极端,即有责任的个人直接承担设计错误的责任。但大多数国家都在寻求一种平衡,力求拟定设计师、监理师和承包商、分包商、供应商之间承担设计错误的合理比例。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8条第2款规定:“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设计文献和图纸有差错的,应当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应当理解为施工单位只在发现了差错后方有义务及时提出,但没有规定施工单位有审查设计文献和图纸的义务。因此,除非协议有此外的约定,承包商一般不承担设计缺陷的责任。至于承包商发现设计有差错而不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应承担如何的责任,法律没有作进一步规定。

26、(二)施工缺陷施工过程的缺陷大部分是由于承包商引起的。承包商最重要的义务是按照工程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标准施工,严格执行每道工序,检查建筑材料、构件的质量。这在各国都是同样的。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29条:“施工单位必须按照工程设计规定施工技术材料和协议约定,对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设备和商品混凝土进行检查,检查应当有书面记录和专人签字;未经检查或者检查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由此可见,建筑材料、构配件等使用到施工工程,成为建筑物的一部分之后,由此导致工程质量缺陷的责任应当由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承担,而不管该材料或该产品由谁来采购。但在法国有一项特殊的规定,对于那些称之为“EPERS”的建筑物

27、构配件,比如预制木配件,供应商应当承担因该产品导致工程质量缺陷的责任,从而免去了承包商对此的检查和测试责任。(三)指导缺陷工程交付时建筑师给予业主的维修使用指导说明不充足,也许引起建筑物使用过程中的损害。随着建筑物使用功能的日趋多样和复杂,对建筑物如何使用和维修的告知愈显重要。错误信息或疏忽重要信息的告知都也许导致重大损害。法国有一案例:一个诊所的看房人在灌装临时用电房的汽油箱时,汽油涌出淹没了好几层楼面。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发现,承包商在移交该房给业主时,没有向业主充足告知罐装汽油箱的用法说明,以致管房人误操作而导致损失。因此,法院判令承包商承担损害补偿责任。我国建筑法第61条规定了交付竣工验收

28、建筑工程应具有完整的工程技术经济资料。上海市还实行了住宅建设单位应提供住宅使用说明书的制度。违反了这些规定,受损害方可以依法规定负责人承担损害补偿责任。四、推行工程保修保险和工程质量综合保险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到,各国对于建筑物竣工交付后的质量责任的法律规定是大同小异的,尽管质量保证期和损害补偿责任期的期限各有长短,责任主体不尽相同,但业主、使用人、承租人对因建筑物质量瑕疵及其导致的损害都有追究责任的特定对象。问题是,一些责任主体,特别是承包商、设计商,在通过几年的营运后也许资不抵债、破产,或者不复存在,或者他们购买的执业责任保险期限太短或保险金额局限性,一旦发生建筑物质量缺陷的损害补偿也许无力承

29、担责任,或者主线找不到责任承担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些法语国家政府通过强制承包商投保质量责任险,有效地解决了这一现实问题。法国是一个典型的实行强制性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国家。法国民法典第2270条规定:“建筑人及承揽人,通过十年后,即免去其对于建筑或指导的巨大工程担保的义务。”法国建筑职责与保险法进一步规定:凡涉及工程建设活动的所有单位,涉及业主、设计商、承包商、专业分包商、建筑产品制造商、质量监理公司等,均须向保险公司进行投保。建筑职责与保险法还规定,工程项目竣工后,承包商应对该项工程的主体部分,在十年内承担缺陷保证责任;对建筑设备在两年内承担功能保证责任。保险费率根据建筑物的风险限度、承

30、包商的公司声誉、质量检查的深度等加以综合考虑,一般要承担相称于工程总造价1.5%4的保险费。工程交付使用后,若第一年内发生质量问题,承包商负责进行维修并承担维修费用;若在其余九年内发生质量问题,承包商负责维修,而维修费用则由保险公司承担。在我国,建筑法规定了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勘察单位、监理单位的责任,对损害补偿不再有限额的规定,有关责任单位的义务、风险进一步加大,工程建设当事人假如不通过工程担保或保险分散、转移风险,一旦发生违约或重大责任事故,责任单位无力承担,必然影响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责任单位也将难以生存。再加上第60条规定:建筑物在合理使用寿命内,必须保证地基基础工程和主体结构的质

31、量。也就是说,基础工程的保修年限最低为“合理使用寿命”,即设计年限,一般为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第80条又规定了损害补偿责任的期限为“在建筑物的合理使用寿命内”。在这样一段漫长的时限内,要真正贯彻责任的承担,必须通过保险来解决。鉴此,为真正贯彻建筑物交付后在其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建筑工程质量责任,建议以建筑工程保修保证保险贯彻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保修责任;以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贯彻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损害的民事补偿责任。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是由保险人承保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建筑物自身和以外的财产及人身的损害的民事补

32、偿责任的险种。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是由保险人承保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导致建筑物自身和以外的财产及人身的损害的民事补偿责任的险种。建筑工程保修保证保险和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都属于财产保险,由于其保险的标的都是权益。据此,我们完全可以依照财产保险的基本原理,借鉴国内外已有的保证保险、责任保险的法律规定和实践经验,以及市场经济的需要,对建筑物合理使用寿命内的地基基础和主体结构工程的保修确立保证保险;对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引发的民事损害补偿责任确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以建立建设工程交付使用后至合理使用寿命内的保险机制。我国目前已经实行的“产品质量责任综合保险”,承保的是产品负责人对因产品的缺陷导致产品自身、产品以外的财产及人身的损害的民事补偿责任。这与“十年责任险”相比,不仅保险人要对缺陷产品自身的损失承担补偿责任,并且要对产品以外的别人财产及人身的损害承担民事补偿责任。产品责任综合保险所指的产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规定的产品,这虽与建筑法中规定的建筑工程是不同的产品,并受不同的法律调整,但是,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即建筑工程,完全可以参照“产品质量责任综合保险”,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责任综合保险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财经 > 金融保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