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文献编号
LYD-PIE-SOP-104
文献名称
组装工作规范及平常注意事项
文献版本
A0
组装代码
/
产品描述
组装箱体
修订记录
初次发行
制作人
生效日期
彭飞
2023/9/25
文献审核与发放
部门
审核
审核人/日期
发放
质量部
P
制造一部
P
P
编制人/日期
彭飞 2023/9/27
批准人/日期
第1页 共1页
一 打模组
(一)操作环节
1. 从周转盘中取模组检查电源线和防水胶圈有无脱落,插头有无破损,电子元件有无碰伤,面罩有无损坏等不良现象;
2. 将良品模组面罩向下摆放在流水线上的平板上,并注意每块模组上丝印的白色箭头方向一致,将不良品置于不良品周转盘中;
3. 在模快锁紧至箱体时务必先锁紧每个模组两对边的中间两颗螺丝后方可锁紧其它螺丝,注意电批扭力在9.5+/-0.5kgfcm保持不变
4 箱体内因箱体结构导致有障碍的每一个螺钉在锁紧后务必用手动内六角重新加力锁紧,后续会将所有因箱体结构对锁螺钉作业导致障碍的现象进行改善
5 在组装IV/EV箱体时,在模组与模组之间需使用不锈钢薄片隔开组装来保持模组间隙,其横向模组间使用厚度为0.4mm的薄片,竖向模组间使用厚度为0.35mm的薄片,放好不锈钢薄片隔开后锁紧模组,然后取出不锈钢薄片,锁紧后检查装好的模块是否平整
6 RV箱体组装时要使用工装夹具,把模组放置工装夹具后在模组间加0.35MM(纵向)与0.4MM(横向)的垫片隔开,然后锁紧至箱体,模组固定好后取出垫片
7 锁紧螺钉后务必对箱体外周边与模块接边处进行检查,其接边处是否间隙均匀,如有不均匀现象,可对相应处螺钉进行检查并作解决
(二) 注意事项
1 电批扭力在9.5+/-0.5kgfcm
2 模组与模组之间隙与段差要在品质规定规范之内
3 锁内六角螺钉时注意不可滑牙或锁不到位。
4 作业过程中不可漏掉内六角螺钉在模组上,同时不可碰伤电子元器件。
二 打电源
(一)操作环节
1. 检查电源是否贴有新电压值标签贴纸,将电源底部向上置于工作台上;
2. 检查电源连接板其外观无变形,弯屈等不良,将电源连接板装在电源上锁紧
3 将电源装入所需位置时,在螺纹上沾一点乐泰222螺纹胶,然后锁紧
4 装电源线时检查其外观有无裂痕,、破损等不良,电批扭力在5.0+/-0.5kgfcm,拟定后将电源线U端子头锁紧至电源,并注意接线位置和方向,锁紧后电源盖上端子盖
5 检查风扇外观有无变形、风扇电源线有无破损等不良,将其装入箱体结构设计的位置,风扇电源线连接至扫描板
(二)注意事项
1 锁不锈钢螺钉时注意不可滑牙或锁不到位
2 注意各电源线接线位置不可接错
3 检查是否有U形端子头松动和电源线漏打的现象并及时纠正
4 电批扭力在5.0+/-0.5kgfcm,不可随意更改
三 扎线
(一)操作环节
1 将模组信号线级连/模组电源线级连/电源线连至扫描板/风扇电源线连至扫描板/开关盒电源线连至箱体电源/信号线连至扫描板
2 对级连好的各线条进行整理
3 取扎带和线扣将各线条进行扎扣,将多余的扎线剪去并检查箱体内不要有杂物
4 工艺/生产组长共同制作首件扎线样品(工艺主导),对有过长的线条可提意研发进行更改
5 工艺/生产组长督导员工扎线依照首件严格作业,保持项目箱体扎线的一至性
(二)注意事项
1 注意各线源接线位置不可接错。
2 作业过程中注意不要有杂物遗落在机箱内
3 扎线后检查是否有U形端子头松动现象
四 测试
(一)操作环节
1 用万用表测试拟定航空头与端子排的火线/零线/地线
2 测试员连接相关设备,打开相关电源,启动系统,电源线连接
3 用DVI数据连接电脑和控制器/网线连接/控制线连接/启动电脑
4 用领袖控制器对箱体进行控制,将箱体显示分为红/绿/蓝三种颜色并观看箱体分别在各单色情况下是否存在死灯/暗灯/缺色和部分模块亮度与其它不一致等现象
5 用领袖控制器控制箱体显示各单色的灰度级变化,仔细观看在灰度级变化过程中模块是否有不一致和不同步的现象,整箱体是否有底色/暗亮等现象
6 用生产工具软件对箱体模块进行IC测试,无端障的箱体将时间码写入各模块
(二)注意事项
1 操作员一定要配带经测试合格的静电环
2 注意用电安全
2 如发现箱体或模块有异常请及时告知相关工程师进行解决
检查方法和判断依据:
检查项目
检查工具
检查标准
鉴定
MIN
MAJ
CRI
1.组装模组
目视
a.所有模组按箭头方向一致排好,不允许放反。
△
b.模组防水胶圈不允许有没套上及没套到位现象。
△
c.箱体与模组向上方向一致.
△
d.安装模成员工是否佩戴有绳静电手腕.
△
e.箱体不允许有漏打螺丝及螺丝没打到位现象.
△
塞尺
f.箱体整体平整度应小于1mm.
△
g.模组垂直、水平错位尺寸应小于0.3mm.
△
2.淋水测试
目视
a.箱体把手、吊销及箱体周边不允许漏水现象。
b.箱体模组不允许有漏水现象。
c.箱体不允许有生锈现象。
△
3.组装电源
目视
a.电源线不允许接错。(火零地区分)
b.电源线不允许出现没打紧,漏打现象
4.箱体内部
目视
a.箱体电源线扎线方式必须与工艺拟定首件一致。(尽也许走直线)
b.模组及箱体内不允许有杂物及无用的标签纸.
△
c.连接器类(电源/排线/网线等)不允许有松脱现象.
△
d.扫描板不可以漏装,功能必须正常且要合理/安全.
△
e.灯板上必须有油印或丝印模组序列号和订单号
△
f.扎线必须整齐/合理(前维护的除外).
△
g.开关不允许出现压线的现象,扎线扣和螺母不允许漏打现象。
h.箱体内不允许有散落螺丝等其他杂物漏掉。
i.灯板,扫描板必须喷三防漆且不可以漏喷(户内的不需刷三防漆,除非客户有规定).
5.屏箱体和后盖
目视
a.箱体上的编号丝印和LOGO必须完整清楚且输进/出连接头位置的标记必须明确(如客户有规定).
△
b.输进/出连接头必须按规定规定安装.
△
c.锁必须灵活且不可以有坏锁现象,门不允许变形或关不合缝现象.
△
d.防水海棉不允许漏贴/缺料及脱落现象
△
e.未满焊位置必须打中性玻璃胶.
△
6.箱体测试
万用表
a.不允许箱体电源线火、零、地接错的现象发生.
△
目视
b.用生产工具测试软件,每个模组I2C测试不允许没通过的。
c.扫描板测试都能正常工作。
d.整个箱体通上信号测试,不允许出现断信号现象以及画面显示不完全现象。
e.箱体播放红,绿、蓝、白、网格时,不允许出现信号错位现象。
f.箱体灰度测试时,箱体显示不允许有瞎点,亮点,暗点、分层、暗影现象。
7.防尘
目视
a.风扇必须装防尘网且风扇不允许装反.
△
b.进风口必须装防尘网.
△
c.防尘网口径与防尘窗口必须匹配.
△
8.标记
目视
a.电源、信号线进/出必须有标记;高压电必须有警告标签.
△
b.所有的电源标签,箱体丝印编号(客户有规定期)必须完整且符合规定.
△
9.螺丝
目视
a.螺丝不允许松脱,滑牙,头打花等现象.
△
目视
b.螺丝需要配置弹/平垫的必须配置,不允许漏打螺丝.
△
目视
c.螺丝规格必须与产品的规定必须一致.
△
10.风扇
目视
a.风扇必须能正常转动且不可反转.
△
耳听
b.风扇转动时不允许有异音.
△
目视
c.风扇不可以装反.
△
目视
d.风扇必须装安全网,不允许漏接或接错.
△
11.电源
耳听
a.电源工作不允许有异音.
△
目视
b.电源的规格/品牌与产品的规定必须一致.
△
目视
c.电源安装必须合理对的.
△
12.电源线/排线
目视
a.排/电源线不允许有扦错、扦反、松脱现象.
△
b.排/电源线规格必须与产品的规定一致.
△
c.排/电源线不允许有长短不一现象.
△
d.排/电源线不允许压/焊错,接触不良.
△
13.面罩/后体
目视
a.面罩与后体装配必须对的,不可装反.
△
b.哑光面罩不允许有反光现象.
△
c.面罩,后体规格必须对的且不可漏装.
△
d.面罩,后体颜色必须一致,且表面必须平整.
△
14.安全
安规测试仪
a.箱体及电源必须有安全接地措施.
△
b.所有电源线接线必须对的且接线方式要保持一致,如两个功率相同电源串接时输入口火线接火线,零线接零线,地线接地线,其输入正极接正极,有特殊电压要标记,以防烧坏电源.
△
c.所有箱体之电源线、信号线使用必须一致,要符合使用承受之电流电压等能力,尺寸必须符合规定.
△
d.检查时用手拉动,所有的压线不允许有松动现象,使用之端子类型必须一致,每个接线不准超过3个叉仔.
△
e.1.5KV额定电压60S内无击穿或飞弧现象
△
f.外壳对接地线阻抗小于≤0.1Ω
△
g. I<3.5mA, 1.1倍的额定电压/60S
△
15.震动测试
目视
每个项目抽取2PCS做震动实验,震动后,产品的电气性能正常,无零件松脱,出现故障为零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