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60766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9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谈梦窗诗的艺术技巧毕业论文 摘要:在中国的文学发展史上,宋词的出现可谓是空前绝后,它的地位也是毋庸置疑的。在宋代,词人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名家辈出。在南宋词坛上就相继涌现出姜夔、史达祖、吴文英、张炎、周密等词人,其中,吴梦窗便是南宋后期的一位大词人。就梦窗所作之词来看,其艺术技巧的运用在两宋词坛上可谓卓尔不群,尽管其存词数量大,但却不被人们所推崇欣赏,更多的是受到讥议和诋毁。本论文试图通过对梦窗词的文本进行探究和解读,浅析梦窗词在艺术手法方面上的表现,寻找梦窗词的价值所在。在文本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论文从梦窗词的艺术技巧方面去展开论述。 第一章从审美艺术思维的角度出发,透过梦窗所表现出来的丰富

2、的想象力和使用的幻化手段来挖掘词中所构建的梦幻境界以及词中所蕴含的艺术魅力。 第二章通过分析梦窗多变的笔势和与众不同的意识流手法来感受其词的章法结构所凸显出来的突变性。第三章列举大量的例子,通过吴梦窗在语言层面上所追求的字面的讲究,蕴意深远,柔婉含蓄等特点,论证梦窗词是如何灵活巧妙地运用修辞、典故、色彩等方面的技巧来表达语言的隐晦、意境深远、工力精致的词风。第四章探讨吴梦窗沉郁感伤的词风与其自身的人生遭遇,分析其艺术技巧产生的原因。关键词:吴梦窗;词;艺术技巧 Abstract:In the history of Chinese literature, the emergence of Son

3、g Poetry was unprecedented and its position was also undoubted.In the Song Dynasty,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Song Poets . Many famous Song masters appeared in Southern Song Dynasty, among whom were Jiang Kui,Shi Dazu,Wu Wenying,Zhang Yan, Zhou Mi, and especially,Wu Mengchuang, who was one of the mos

4、t outstanding Song masters in the later period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Looking from the works of Mengchuang, we can see the utilization of its artistry could be called remarkable in Song Poetry Dynasty. Although he had a large vocabulary, he had been looked down upon by other people. What he r

5、eceived was satirizing and defaming.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hat though exploring and analyzing the Mengs works, a simple thesis analyzing on his artistic expression would be made, the value in Mengs works would be found.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zing , this paper will be divided into four par

6、ts. In the first chapter, the paper, goes on one hand, from the respect of aesthetic art thinking, and on the other hand, it goes from the fertile imagination and the usage of conjuring imagery expressed in Mengs works, to analyse fascinating realm and artistic charm.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rough

7、the analysis of Mengs works changeable writing and distinctive skill of stream of consciousness, it shows its mutability exposed to the composition structure. In the third chapter, through mass exampies of striving for literal accuracy, the style of profound and implied meaning, this paper shows how

8、 Meng used rhetoric, allusion and tint to express his style of vague language, profound imagination and exquisite skills. In the last chapter, the paper discusses Mengs sad and gloomy writting style and analyses the reason of such artistry.Keywords: Wu Mengchuang; Poetry; artistic thought; compositi

9、on structure引 言吴文英(约1200年-约1260年),取字君特,自号梦窗,晚年时又号觉翁,浙江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根据相关的资料,吴文英本出翁姓,和翁逢龙、翁元龙为亲兄弟,后来出嗣吴氏。吴文英以布衣的身份终其一生,不曾入科举,曾依附于权贵之门。其交游既有达官贵人又有文人墨客,足迹以今江苏、浙江为主,以苏、杭为中心。吴文英(以下为梦窗)主要生活在南宋时期,经历宁宗、理宗两世。这一时期的南宋朝廷朝政黑暗混乱,贾似道等权相擅权,国家常常处于弱势被动挨打这一地位;但随着印刷业的发展,这一时期的社会在经济上却得到发展,呈现出城市繁荣的景象。理学的地位渐趋稳固,文人具有更加丰富的知识,以

10、至其后涌现出继中兴四大诗人后的“永嘉四灵”和以刘克庄为代表的江湖派文人墨客。这一时期的舞蹈、音乐和书法等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发展,吴梦窗就是南宋后期的一位大词人,受周邦彦、姜夔的影响,讲究音律,能自度曲,他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可以说是一朵奇葩。少年时期的吴梦窗在浙江有过一段难以忘怀的恋情,后来多次重游故地,并写下了不少忆旧之作。在青年时期,也就是从嘉定十五年(1222)至绍定五年(1232)这十年间,吴梦窗主要生活在杭州,并和一女子相识相恋,共度一段浪漫的爱情时光。在绍定五年,梦窗因赴任苏州仓台幕僚而离开了杭州女子。在苏州期间,他先后在阊门以及盘门外等地居住过,并且纳有一妾。他在苏州停留了前后大约有

11、十年,离开苏州的时候已经是容颜渐衰的年龄了。梦窗再次回到杭州寓居先后又长达十余年之久,面对长期沉沦幕僚的人生深感悲慨,内心极为烦闷,到了晚年其际遇更为困苦,最终困踬以死。关于词作方面,吴梦窗今存词三百余首,就其数量而言,在两宋时期他是仅次于辛弃疾、刘辰翁、苏轼的词人,所以梦窗词在两宋词人中也应该占有一席相当重要的地位。吴梦窗还是南宋最具个性和最富创造力的词人之一,其词意境深远、工力精致,常有异于常人的独特之处,素来都以语言的隐晦和词风的密丽为大家所了解。他在词的创作中另觅幽隐密丽一格,其词运意用笔幽深,炼字炼句,以绵丽为尚,常出人意料。细细咀嚼,便觉其神韵流露,旨趣深远,在当时以及对后世产生过

12、及其重要的影响。但历来人们对吴梦窗及其词的评价褒贬不一,有天壤之别。几百年来,人们对梦窗词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其范围的广、历时的长、起伏的大,恐怕在词学史上也很难找到有哪位词人能与之齐名的了。其中最为著名的评语,流传最久也最广泛的,乃是宋末张炎所说的:“吴文英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 引自 沈义父:词源注乐府指迷笺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版,第6页。自此,张炎的评语成为品评梦窗词的主要理论基础。王国维也曾在人间词话中对梦窗词作一评价:“梦窗之词,吾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 王国维:人间词话李维新注译,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08.3版,第

13、43页。但另一方面,对梦窗词极为推崇赞美的人也是有的,有如周济在宋四家词选序论中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梦窗立意高,取径远,皆非余子所及。”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二册),中华书局,第1644页。往后在清末民初时期掀起了一股梦窗词的热潮,研究其词的人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更为深入地去研究梦窗词的内在魅力。一、幽幻的审美艺术思维 吴梦窗是两宋词人当中颇有争议的一位词人,几乎自南宋以来,梦窗的词就一直处于不为人理解和误解之中。然而梦窗词往往以感性作为其词连贯的脉络,很少以理性作界划和说明。梦窗词中之所以会表现出这种特色,原因在于吴梦窗擅长触发以及联想的艺术思维所独具的,梦窗词的艺术创作凸显他具备既丰富又敏

14、锐的审美感受和他那独特的审美追求。梦窗词给予人的是发自内心底处的感受,意味活泼又深切,因其中的文字意境并不很容易领会,若只从字面上去解读其词,则会认为其词是堆砌起来的,故觉得读起来晦涩难懂。梦窗的这种审美艺术思维主要体现在梦窗词中亦幻亦真的境界、神奇幽怪的想象以及幻化的手段三方面。 (一)亦幻亦真的境界 1.“梦窗”的蕴意论及梦幻境界,我们首先可以感受到的是“梦窗”二字。“梦窗”是吴文英为自己所取的号,但就姓氏名称的意义上看,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民族,人们取名都是既有意义又有所指的,人们的名字往往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意。中国人的姓氏名号无不彰显着中华民族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特色,在古代,中国人都有名

15、、字、号,三者之间又有着各自的意义。在中国传统中,“名”通常是在孩子出生后由父母所赋予的,带有一定蕴意的祝福、美好愿望以及寄托等,有如取一个“健”字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拥有强壮的身体;“康”是希望孩子能身体健康;“忠”是希望孩子为人诚恳厚道、虔诚无私、忠于别人、忠于国家以及君主等。“字”是人们成年后在日常生活中对外使用较多的一个称谓,是一个人在社会上身份尊卑的标志。“号”是一种美称或尊称,由自己而定。名、字、号三者的最大区别在于,名、字通常情况下只有一个,由亲人长辈所取,号则是有多个并且是由自己来定,所取的号具有一定的个性意蕴。如王安石“半山”、李清照“易安居士”、苏轼“东坡居士”、姜夔“白石

16、道人”、秦观“淮海居士”、陆游“放翁”等都体现出这些文人的个性和内在修养,这些自号具有明志寄怀、超然物外的警示作用,也体现出文人对世俗有所不满的强烈感情。吴文英给自己取号为“梦窗”,其中的蕴意在不同的层面上去理解也有着不同的意蕴。我们可以先理解它的表面上的词语义:梦: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梦,寐而有觉也。” 许慎撰,臧克和 、王平等编:说文解字全文检索,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260页。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梦”的定义是指“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2012年 北京商务印书馆,第890页。因

17、此可以说梦是一种主体经验,是人在睡觉时产生想像的声音、影像、感觉或思考。是睡觉时各种内部和外部的刺激或残留在大脑里的外界刺激引起的景象活动,本义是指睡眠中的幻觉。弗洛伊德具体形象地指出“梦,它们不像是某种外力代替音乐家的手指在乐器上弄出的毫无节奏的声响;它们不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不是荒谬的;它们也不意味着我们一部分观念正在休眠而另一部分开始苏醒。相反,它们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愿望的满足。它们与可理解的清醒时的心理活动是相互接续的,由高度复杂的精神活动所构成。” 弗洛伊德:梦的解释,北京中华书局,2013.4版,第123页。根据弗洛伊德对梦的分析,我们可以把梦理解为是欲望的一种满足,是睡眠状态下

18、的一种潜意识活动,是具有心理特性的一种生理现象。自古以来,人们即有“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的说法,梦文化是华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人们在生活中往往有很多的忌讳,文人在文学创作中的避讳尤为明显。一些文人墨客的内在情感得不到宣泄,他们便借梦的虚幻和不现实来抒发自身的情感,来达到欲望的满足。正是这种如幻似真的特性得到文人的青睐,梦便成为了感情宣泄的媒介、诗词意象的载体,从而成为了文学的一部分。窗:“窗”本来指作“囱”,即是在墙壁上留个洞,使之不仅能够透光,还可以出烟,是指使房屋能够通风透气的设备,后加上“穴”字头构成形声字。说文囱部中说“在墙曰牖,在屋曰囱。窗,或从穴。” 许慎撰,臧

19、克和、王平等编:说文解字全文检索, 广州南方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365页。由此可知,在古代,窗和牖是具有不同定义的两个字。在中国传统中,古人少远游,由其是女性,忌讳抛头露面。这时候,“窗”除了是房屋的眼睛之外,更是人们窥视外界的渠道,“窗”便成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的媒介,这就使“窗”具有了美学的意蕴。今天我们有“心灵之窗”的说法,其含义是指眼睛是人们心灵的窗口,眼睛具有审美功能,也是人们交流的中介。“梦”、“窗”在被文学家使用的过程中也得到了一定的延伸,在不同的字词结构、组合搭配中有着不同的意义,或象征或联想或隐喻。吴文英自号“梦窗”,而又创作出大量的梦词,这与他的情感世界有一定的关

20、系。我们认为梦窗是借他内心的那扇“窗”,通过“梦”这一媒介来表达他那难以言状的感情。2.亦幻亦真的艺术境界 读梦窗的词,我们可以感受到其所作之词不是在梦里之中就是在梦里之外,很多的词作往往都直接把梦境呈现出来,有些词作直接明了的带有“梦”字,有些词作虽未在词中提及“梦”字,但在字里行间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他在词中构建的梦幻境界。读梦窗的词,我们可以看到“梦”字在词中反复出现,虽写梦境但实际上在把梦意象化的同时也把自身内在的情感外化了,既有其魂牵梦萦的爱情幽怨也有其如梦似幻的人生感叹,体现了梦窗的审美理想的感召力和内心的幽邃情思。通过审美艺术的思维,梦窗在词中构造出亦幻亦真的境界,表现为两个特点:

21、暗写和实写。幻境是一种特殊的境界,它往往是超越现实的世界而浮现于眼前的虚境;与之相对的是实境。在中国文学史上,若要论及善于创造幻境的作家为数不少,以诗来说,当然首推李商隐;若以词来说,那么则首推吴梦窗了。梦窗转换正常的思维定势,通过艺术的想象,把实景的化为虚幻的,把虚无的化为现实的,创造出梦幻般的艺术境界。梦窗词中的幻境尤其的多,常见于忆旧、悼亡、怀古等作品题材。其中宏大壮阔的幻境以其名篇八声甘州尤为突出:八声甘州陪庾幕诸公游灵岩 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箭径酸风射眼,腻水染花腥。时靸双鸳响,廊叶秋声。 宫里吴王沉醉,倩五湖倦客,独钓醒醒。问苍波无语,华

22、发奈山青。水涵空、阑干高处,送乱鸦、斜日落渔汀。连呼酒,上琴台去,秋与云平。这首词奇情壮采而又婉转深曲,是吊古伤今的名篇,全篇以“幻”字为关键,而后借吴越争霸的历史事实写其满眼兴亡的悲慨之感。“渺空烟四远,是何年、青天坠长星”一韵,起笔就幻想这灵岩山似乎是从天外飞来,词人用长句来发问,灵岩山从何而来?立意高远,意象开阔,想象奇特,化实为虚,把灵岩山写得极空灵又阔大。“幻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承上写虚幻的境界,在“幻”字的统领下,引出后面的四字句:所写的“苍厓云树”、“名娃金屋”、“残霸宫城”,这不仅仅幻映出自然,也幻化出吴越盛衰兴亡的整个历史,因此有了西施那样貌美倾城的女子,也有了金屋

23、藏娇的馆娃宫这样的建筑,把层层幻境呈现在我们眼前。在艺术上,这首词虚实结合,以空灵之笔把怀古伤今的感情写得恍惚缥缈、波谲云诡,将历史与眼前的实境幻而为一,幻境深思跃然纸上,表现出词人在塑造高远境界方面的艺术魅力。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夕阳无语燕归愁。玉纤香动小帘钩。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东风临夜冷于秋。此词为忆姬感梦之作。词的首韵就把人带进一个迷离的梦幻之境,整个上片写梦境,在梦境中,有相会的喜悦,有别离的悲哀。“玉纤香动小帘钩”一韵,词人在夕阳之下仿佛看见伊人的纤纤玉手在搴动帘钩,仿佛闻到伊人纤手散发出的香气。词中所写的“小帘钩”是词人他在梦境中所见到的实境,“玉纤香动”是词人在

24、看到了小帘钩后而引起的幻觉。于幻觉中带真实,如真似幻。下片侧重怀人,写的是月夜。“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写飞絮在月色朦胧的春夜中飞扬,词人把飞絮幻化成好像是春天的泪水在无声地堕落。写云彩舒卷,时而遮月有影,使月色似在含羞,将月比拟成恋人的含羞之态,用写景法逆入梦境,含蓄地表达出怀人之情深。“落絮无声”、“行云有影”,“春堕泪”、“月含羞”对仗工整,形象生动而又意蕴深厚、情意绵绵,营造出极为凄美的梦幻境界。 梦窗词的境界,多半表现为凄迷朦胧,有的则表现为幽邃奇幻,别具一格。如下面一词:燕莎行润玉龙绡,檀樱倚扇。绣圈犹带脂香浅。榴心空叠舞裙红,艾枝应压愁鬟乱。午梦千山,窗阴一箭。香瘢新褪

25、红丝腕。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从词中我们可以知道此时应为端午节,词人在端午佳节这个节令里怀念去妾,导致其相思成梦。这首词的上阕写的是梦境,没有直接提到一个梦字,也没有点破是梦,给人一种犹见其人的真实感。把一个女子的姿态外貌、神态服饰写的细致入微,不但没有朦胧恍惚,反而十分清晰真实。开头八字极力描写女子柔润似玉的肌肤,一个“倚”字,点出女子羞涩的情态,似乎这女子就在眼前。紧接着的三句点破了这是词人的想象,女子并不在眼前。“午梦千山,窗阴一箭”点名上阕所写的都是梦境,梦醒之后,梦中的一切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与上句联系起来理解,可以揣摩出梦窗的心理活动:梦中踏遍万水千山,其实只是片刻光景。这

26、巨大的心理落差让词人午梦初醒时所产生的对时间与空间的迷惘之感无处可藏。“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词人通过对大自然“雨声”、“晚风”、“菰叶”的描绘构建出一个迷离的境界,三者构成的“怨”既可说是实境又可以说是幻境。端午节是在夏季所特有的节日,进而不会出现“秋怨”,故说其是不真实的存在,但三者又是发出“秋怨”的中介,故是真实的存在。午梦醒来发出“秋怨”的悲凉如秋之感,写雨和风以及落叶的声音,意境空灵,以景托情却又如梦那般的飘忽。用虚幻之笔来写出梦幻之感,把梦幻的与真实的错杂合糅,在梦境的笼罩下,上阕写梦但又感到真实清晰,下阕写感但不真实,并且缥缈迷离。从首句写梦到不说是梦,后来又点破这是梦

27、,从梦境回到现实,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香瘢新褪红丝腕”一句似梦非梦的描写,使词境显得深刻又恍惚。“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一韵把词人的缥缈思绪和傍晚的凄凉景色融在一起,把梦幻和现实相结合,使得整首词精妙极致,俨然给人一个梦境与现实糅合的艺术境界,极具艺术韵味,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全词以实笔写梦幻,虚实相生,创造亦幻亦真的境界,可见梦窗的审美情趣和幽微的心境。 (二)神奇幽怪的想象和幻化的手段梦窗词中常常有异于常人的想象逻辑,表面上是与常理相悖的、不合逻辑的,但实际上是他在艺术手法上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丰富的想象力和幻化的手段是梦窗所擅长的,梦窗一生未仕,有才学而又不甘寂寞,他感受敏锐,

28、有着丰富的情感,并且富于幻想。1.神奇幽怪的想象在词的创作上,他不是平铺直叙地写,而是常带有一些极其神奇幽怪的想象。如下面的一首词:齐乐天与冯深居登禹陵 三千年事残鸦外,无言倦凭秋树。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 寂寥西窗久坐,故人悭会遇,同剪灯语。积藓残碑,零圭断璧,重拂人间尘土。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岸锁春船,画旗喧赛鼓。此为怀古词,写登禹陵时的感想,缅怀大禹功绩的同时又感慨江山之零落人生之短暂。首句“三千年事残鸦外”一韵,从眼前的禹陵引出从禹到宋末这三千年的历史,一种古远苍茫之感油然而生。“事”是指大禹治水、治国之

29、事;“残鸦”是登临所见之境;一“外”字更是点明这三千年的往事似乎就消逝在残鸦孤影之外,在这里,词人把时间的渺邈和空间的辽远融为一体,壮阔苍凉之感笼罩全词。“无言倦凭秋树”,怀古之情含蓄深切,登禹陵思禹王之功绩以及千古的兴亡之事,但都在缥缈苍茫之中,忧患之感随之而来,故“无言”。“逝水移川,高陵变谷,那识当时神禹”此处以景物暗含了历史人事无限沧桑、社会的变迁、暗示了江山危殆北宋灭亡,对时政的针砭。接着“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带给人一种幽怪恍惚的感觉和渺茫的怀古之思,非常真实,读者可以感受到词人在描绘充满神话色彩的古庙时生无穷的想象。据嘉泰会稽志所载:“梁朝修禹王庙时,缺一梁,俄而风雨大

30、作,湖中得一木,取以为梁。夜又有大雷雨,梁忽去,飞入湖中,后复归。水草复其上,原来此梁乃龙所化。”嘉泰会稽志全一册,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第6244页。此处写了禹庙梁上的神龙在风雨中“飞入镜湖与龙斗”,“比复归,水草被其上”的神话传说。所谓“幽云怪雨。翠蓱湿空梁,夜深飞去。雁起青天,数行书似旧藏处”极其跌宕起伏、奇幻高渺,运笔神奇变幻。“幽云怪雨”,着重在“幽”和“怪”二字上,造成神秘的气氛。用天光云影之笔,将神话传说与幻想、想象结合起来,表现大禹的神异。“雁起青天”一韵,由眼前所见碧空秋雁之景引起了联想,青天上的大雁行似大禹当时埋于地下的金简玉文。“翠蓱湿空梁”一韵,本应是神梁化龙飞返后的

31、现象,而后一句“夜深飞去”是发生这现象的原因;但梦窗把时间因果颠倒过来了,先说“翠蓱湿空梁”,构造突兀怪异的现象,极言恍惚幽怪之事。又用“蓱”这个险僻之字来增加幽怪之感,再让人联想到楚辞天问中“蓱号起雨,何以兴之?”一句。又注:“蓱号:神话中雨师的名字。”楚辞赵新评注,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00.6版,第57-58页。此三句是为梦窗的悬空想象,正是其运笔之所以出之以如许幻变神奇之故。“霜红罢舞。漫山色青青,雾朝烟暮”一韵把写所思所感之笔转向写山景,红叶坠地不再飞舞。由此展开一连贯的联想:红叶飘零,人生的短暂,岁月如烟似雾,但即使在雾朝烟暮中,春天的山峦也会在秋后变得清脆蓊郁的。一个“漫”字点名

32、范围的广大,颇有深意的想象表达了词人在面临国家逆势之际仍抱有希望。其情义之深广,乃有包容千古兴亡之悲又有千古兴亡之外之感,由此可见,梦窗运笔之妙。词人最后以“岸锁春船”一韵结尾,进一步地设想春日的繁荣,把旗之色和鼓之声结合起来,增加其盛美之感。以景结情色彩鲜明,激昂的情调与全篇凄怆的情调形成对比反衬。此词构思新颖,灵动变幻,意义深沉,虽写登禹陵,但并非是结构平顺,按照时间和空间的顺序来写,而是按照感情的发展为线索,虚实结合。整篇不以铺叙直写,而是以现实、回忆、幻想、联想、想象交插作为一大特色,看似凌乱,实际上却是一气贯通。梦窗作为一位才情超逸的词人,他的艺术构思极为奇特,常出人意表。如:瑞鹤仙

33、赠丝鞋庄生 藕心抽莹茧。引翠针行处,冰花成片。金门从回辇。两玉凫飞上,绣绒尘软。思絇伺晏。曳天香、春风宛转。傍星辰、直上无声,缓蹑素云归晚。 奇践。平康得意,醉踏香泥,润红沾线。良工诧见。吴蚕唾,海沉楦。任真珠装缀,春申客履,今日风流雾散。待宣供、禹步宸游,退朝燕殿。此词既为酬赠词又为咏物词,全词围绕着御制丝鞋展开笔墨。发端紧扣词题“丝鞋”、“藕心抽莹茧”二韵。从御制丝鞋的针线不凡说起。不但从针线、鞋楦、装饰等方面称赞鞋匠制鞋之工巧精美,而且想象帝后脚着丝履后可乘龙车凤辇来往于宫殿之间,可以飞入青天,依傍星辰,可以蹑步缓行,乘云驾雾。笔触丰富,勾勒出丝鞋的绝妙超群。词人以奇异丰富的想象来赞美御

34、用丝鞋的轻巧精美与超凡脱俗。“奇践”二字总结上片又引出下片,“吴蚕唾”一韵,又从制鞋的原材料、工具描写其不凡。“任真珠装缀”一韵,又从丝鞋的装饰来赞美。引用春申君招待上等食客皆让其著珠履的典故来比拟鞋的超俗,可谓奇思异想,尽态极妍,充分显示出词人的丰富想象,使其词作充满神奇的韵味。2.幻化的手段梦窗善于把抽象的情感和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将其情感通过客观的联系而有所体现。在追求寄托以及表达上,梦窗取意表现为比他人更为深隐,手法更为曲折,其留给人的想象空间凸显出其词具有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沈义父在乐府指迷中就曾对梦窗词作出过此评价:“梦窗深得清真之妙。其失在用事下语太晦处,人不可晓。”

35、沈义父:(乐府指迷见 词话丛编第一册),中华书局,第278页。下面我们来看一首词:夜游宫竹窗听雨,坐久隐几就睡,既觉,见水仙娟娟于灯影中窗外捎溪雨响。映窗里、嚼花灯冷。浑似潇湘系孤艇。见幽山,步凌波,月边影。 香苦欺寒劲。牵梦绕、沧涛千顷。梦觉新愁旧风景。绀云攲,玉搔斜,酒初醒。此词艺术构思独特,全词并非是有头有尾的加以叙述,而是用感情贯穿全词,塑造既凄然又傲岸高洁的梅花、湘水女神凌波微步的孤寂幽然的形象以及发如青云,玉簪斜鬓的凌波仙子美好的形象。这三个形象既有差异又有联系,醒来时以梅花正衬水仙这个凌波仙子,梦中又以湘水女神烘托凌波仙子。“浑似潇湘系孤艇”用“浑似”二字,点出下面所写的是虚境,

36、把三个形象联系起来,不仅具有精神相通的内在的联系,还体现出凄然高洁的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恰是词人所追求的。“潇湘”此处是化用了有关湘夫人的传闻,根据西晋时期张华在博物志中记录:“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曰湘夫人。舜崩苍梧,二妃追至,哭帝极哀,泪染于竹,故斑斑如泪痕” (晋)张华 :博物志(外七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8版,第34页。后湘夫人为湘水女神。“见幽仙”三句,点出湘水女神步态轻盈在水波之上,在月光之下的忧郁凄然的形象,这种虚构的美,正是词人内心的怅惘以及对美的倾慕与追求的反映。杨铁夫在梦窗词选笺释中笺释:“一二韵,窗外雨窗里灯,二者本部相涉。妙用一冷字则交融。三韵,虚拟一境,以隐

37、几比系艇。四韵,以水仙比幽仙,以灯影比月影、五韵,寒劲有雨在。六韵,沧涛承潇湘。七韵,梦之前后,水仙如故,故曰旧风景但梦前无愁,梦后则有愁,故曰新愁。愁何自生?生于水仙之似人欹绀云插玉搔,心有所触,物则似之,绀云六字,写娟娟二字之神。八韵,初醒完足觉字。此词疑亦有忆姬之意。” 引自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 中国书店,2007.1,第348页。又如:齐乐天齐云楼凌朝一片阳台影,飞来太空不去。栋宇参横,帘钩斗曲,西北城高几许。天声似语。便阊阖轻排,虹河平溯。问几阴晴,霸吴平地漫今古。 西山横黛瞰碧,眼明应不到,烟际沉鹭。卧笛长吟,层霾乍裂,寒月溟濛千里。凭虚醉舞。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净洗青红,骤飞

38、沧海雨。此词发端一韵,出笔惊人,给齐云楼抹上一层奇幻色彩。“天声似语”一韵,词人用奇特幻想之笔写齐云楼的高,更言登上此楼似乎可以听到天籁之声,又似乎可以听到天帝的声音。此处用笔灵便莫测,幻想入天门闻帝语。“梦凝白阑干,化为飞雾”用一个颇有深意的“梦”字引出幻境,为结尾句做铺垫。“净洗青红,骤飞沧海雨”续写梦幻之境,将云雾于梦幻之中化为雨,洗出一个晴空清净的天地之境,于景物描写之中寄寓了词人对现实世界所抱有的理想,即希望现实世界是一个朗朗乾坤。全词富有想象力,用笔空灵奇幻,寓意深沉含蓄,立意深远,围绕着“齐云”二字展开,使人生出凌空缥缈的幻想。 可见,梦窗词具有“意深笔曲”的表现方式,这种表现方

39、式既表现出梦窗在文学创作的过程中的审美心理,又凸显其词具有凄迷朦胧的艺术魅力。二、突变的章法结构词在其发展初期,词的创作并没有特别讲究章法结构。随着词的发展,词作内容的增多,词人在创作过程中对章法结构的变化开始有了讲究。在章法结构的变化上,首先要提起的人物是柳永慢词创作的鼻祖。在创作慢词的过程中,柳永虽然开始讲究章法结构的变化,但其表现还是比较单一的;然而到了周邦彦,其词则达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峰,梦窗在词的创作上受周邦彦的影响,不守成法,勇于探究,在章法结上构力求变化,使词的结构跌宕起伏,具有绵密曲折的特色。对梦窗词备至推崇赞美的周济在其介存斋论杂著中称:“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大神力不能。其佳者

40、,天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斁,追寻已远” 周济:介存斋论杂著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5,第7页。就是对梦窗词章法结构很好的评价。本章节试从两个方面论述梦窗词突变的章法结构,一是笔势多变“神力”的体现,二是别开生面的意识流手法。 (一)笔势多变“神力”的体现若要论及梦窗所作之词,备受关注的无疑是其令人目眩心迷的、回环穿插以及时空交错的章法结构。正如本文前面所提到的张炎在词源中“碎拆下来不成片段”的“七宝楼台”之讥,认为梦窗词仅是靠华丽的辞藻去堆砌起来的,没有脉络结构,此“七宝楼台”的批论更成为学术界研究梦窗词的一大定论。而清代的冯煦在蒿庵论词中说:“梦窗之词,丽而则,幽邃而绵密,脉络井

41、井” (清)冯煦:(蒿庵论词见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四册 )中华书局,第3594页。面对前人张炎和冯煦两人的观点,作为初学梦窗词的读者,不禁会抛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呢?笔者认为关键是在于梦窗作词的运笔之力,在词意转折的地方使用实词或静态的言语,作为转接提顿,即是使作品的潜气内转的方法。1.绵密曲折的结构梦窗词结构的跌宕起伏,在情、景、事的频转中体现出绵密曲折之致,而这种绵密曲折体现在其具体笔法的灵活多变上和严谨的整体结构上。上文提到的“梦窗每于空际转身,非具大神力不能”,即是认为梦窗词的“空际转身”并不是仅靠虚字来转折词意的,如:塞翁吟赠宏庵草色新宫绶,还跨紫陌娇骢。

42、好花是,晚开红。冷菊最香浓。黄帘绿幕萧萧梦,灯外换几秋风?叙往约,桂花宫。为别剪珍丛。 雕栊。行人去、秦腰褪玉,心事称、吴妆晕浓。向春夜、闲情赋就,想初寄、上国书时,唱入眉峰。归来共酒,窈窕纹窗,莲卸新蓬。开章写友人当前仕途得意之状,但纵观全词便知此韵并非是全词的主旨,只是为主旨起了反衬烘托的作用而已。因此在接下来的“好花是,晚开红。冷菊最香浓。”三韵,笔锋一转,另换一境,转写秋景之美。过片以设想之笔来写赴约叙旧之事。如此空际转身,叙述的事情多,几乎是写一句述一事,而且都是构想之笔,在叙述各事情之间也没有用来表示转折提顿的虚字。陈匪石如是说:“吴文英极沉博绝丽之观,擅潜气内转之妙”* 陈匪石:

43、(声执见 唐圭璋词话丛编第五册)中华书局,第4968页。因其结构在转折提顿的地方不用虚字以显明,而是用实词直接转折,这种转折常被讥为“质实”或“晦涩”。此词的上片在写请宏庵赴约;下片即转写到赴约后谈及的内容和活动,此处的转折提顿,梦窗一改常人用虚词连接的惯性思维而用实词直接写“雕栊”、“行人去”、“心事称”、“向春夜”等,并且一句一事,连接紧密,这样的内转,没有虚字的提顿转折,使读者难以辨识,若是不知其内在的联系,则容易看成是“七宝楼台”般的堆砌。梦窗词有着幽邃密丽的风格,这样的风格多存在于其所作的中长调当中,也正得益于这样的篇幅,梦窗在词的创作过程中有足够的空间去铺叙展示词的境界,把叙事、抒

44、情、描写三者结合起来,尽显其词法结构特点。如: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该词是一首节日里感慨自己人生的词,全词章法严谨,围绕着“除夜立春”展开笔墨。该词的上部分描述节日中人们守岁的欢乐,以他人的快乐暗写自己的悲凉;下部分以描写往昔的温馨来反衬如今守岁的凄苦。过片“旧尊俎”三句,追忆昔日与伊人的欢聚之情,全由一“旧”字转笔引出,“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是由眼前之景引发的想象,是虚写。“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

45、对、落梅如雨”转笔写到眼前,借“千点吴霜”坦言自己已是年迈之人;“落梅如雨”与上片首句的“花信”遥相呼应;“寒销不尽”又回应题词“除夜立春”,结尾三韵巧妙收束,抒情点题,含蓄之笔之言外之意写出词人的孤独心境和寂寞之感。此一开一阖的笔法,在铺叙中层层曲折回环,虚实相间,吞吐婉曲,含蓄空灵,设想微妙,使词的全篇绵密质实,让人看起来目不暇接。可见梦窗词布局严谨,用笔多变,结构奇妙 2.灵活多变的笔法梦窗词的“神力”,不仅体现在其词结构的严谨,还体现在其灵活多变的笔法。如:梦芙蓉赵昌芙蓉图,梅津所藏 西风摇步绮。记长堤骤过,紫骝十里。断桥南岸,人在晚霞外。锦温花共醉。当时曾共秋被。自别霓裳,应红销翠冷

46、,霜枕正慵起。 惨淡西湖柳底。摇荡秋魂,夜月归环佩。画图重展,惊认旧梳洗,去来双翡翠。难传眼恨眉意。梦断琼娘,仙云深路杳,城影蘸流水。此为咏物怀人之作,“西风摇步绮”一韵,从眼前景物写起,西风吹拂着芙蓉。下一韵由一“记”字领起下文,皆为逆转,回忆当年的景色,“自别霓裳,应红销翠冷,霜枕正慵起”三句写荷花秋后凋零之状,好比美人拥枕懒起的慵怠惆怅之态,这样的描写不仅富有形象美,还将物人合一,于婉曲中寄托了词人的情思。过片写画中芙蓉,结句“梦断琼娘”三韵,又从眼前的画中芙蓉,转回到上片所写的真芙蓉。承“自别霓裳”之意,此时的词境已由“红销翠冷”的悲哀转到“仙云深路杳”的空灵。此词在结构上“前阕全写真

47、花。记长堤逆入。当时平出。自别转,慵起结。然后以秋魂起,环佩落,千回百折以出。” 引自吴文英词新释辑评(上) 中国书店,2007.1,第427页。上片由眼前之景转到昔日所见之芙蓉,再转到想象别后的芙蓉;下片写图上之芙蓉,最后由转笔承上片“自别霓裳”,虽写芙蓉,却将怀姬之情融为一体,突出了词人的主观情感,这种在写景中插入叙事,又在叙事中转换笔势使其情感一触即发,景中蕴含着词人的情感,无尽无休。况周颐评梦窗以灵活的笔法“令无数丽字,一一生动飞舞,如万花为春。” 况周颐:蕙风词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8,第51页。也即与周济评梦窗词“空际转身”的观点相符,梦窗词的“空际转身”往往给读者带来情

48、感的陡转。如:六幺令夷则宫七夕露蛩初响,机杼还催织。婺星为情慵懒,伫立眀河侧。不见津头艇子,望绝南飞翼。云梁千尺。尘缘一点,回首西风又陈迹。 那知天上计拙,乞巧楼南北。瓜果几度凄凉,寂寞罗池客。人事回廓缥缈,谁见金钗擘?今夕何夕?杯残月堕,但耿银河漫天碧。此词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之事,从中寄寓了梦窗的忆姬怀人之情。上片以奇幻的想象写牛郎织女之事,采用实写的手法,描写织女为相思而慵懒,一会儿写其伫立银河畔,等待舟船来接而不见,又望断南飞鹊,把痴情之态勾画得细致入微。“云梁千尺”一韵,空际转身,笔锋转至乌鹊忽来架桥,让人心情为之而愉悦。然而“尘缘一点”笔锋又一转,感慨虽有鹊桥可以相会,但奈何尘缘太短。因为传说中牛郎织女每年只在七夕这天相会,故“回首西风”又成“陈迹”。换头“那知天上计拙”另出一意,说牛郎织女的“尘缘”如此之短,而人们却在乞巧楼乞巧,因此说“那知”,“那知”二字劈空提出。“乞巧楼南北”则是倒钩。“今夕何夕”二韵,笔锋又一转,词人想自我宽慰,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