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296067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83 大小:4.0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本科毕业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安徽建筑大学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分析 学 院 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 11地质班 学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提交日期 2015年6月4日 摘 要 本文针对“4.20”雅安地震时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阐明了滑坡区域地质环境,并详细研究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区域地质条件,对地层岩性进行分析,对滑坡的岩体结构和己经产生的变形破坏现象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确定滑坡的基本变形特征,初步判断木吉滑坡为牵引式滑坡。分析了滑坡的滑动面以及滑床的特征,同时分析了滑坡的形成机制,以及各种因素对滑坡形成的影响。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有地层岩性、地

2、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气象、地震活动、人类活动等。根据木吉滑坡主要受降水和地震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分工况进行研究,运用slide软件,采用库伦-摩尔模型,通过简化Bishop法对滑坡的几种工况进行分析,确定其稳定性系数。随后运用传递系数法对滑体进行条分,然后算出各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结果表明由于暴雨工况下洪水水位的变化以及雅安地区地震的影响对滑坡的稳定性影响很大。通过对木吉滑坡稳定性进行分析之后,对滑坡的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对滑坡提出了裂缝封填+抗滑桩、裂缝封填+桩板墙(抗滑桩+挡土板)两种防治性意见。关键词:木吉滑坡;影响因素 ;滑坡特征 ;稳定性分析与评价I安徽建筑大学

3、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ABSTRACT According to 4.20 earthquake Ganluo when Tian Ya dig Nanba rammed village two groups Muji background landslide, This article explains the landslide regional ge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a detailed study of landslide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regional geology, the formation

4、 lithology analysis of rock mass structure and has produced the phenomenon of deformation landslide destroyed a detailed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Landslides basic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initial judge Muji traction landslide landslide analyzed landslide sliding surface and the sliding be

5、d features. Simultaneous analysis of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landslide, and the influence of various factors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landslide, landslide stability factors are lithology, topography, geological structure, hydrogeological conditions, weather, seismic activity, human activity. A

6、ccording to Muji landslide and earthquake mainly affected precipi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the division conducted a case study using slide software, using the Coulomb - Moore model is analyzed by Bishop method landslide several conditions to determine its stability factor. Then transfer coefficient

7、method using slider body is slice, and then calculate the coefficient of conditions of sta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due to changes in flood levels and the impact of heavy rain conditions Yaan seismic great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landslide. After landslide by Muji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8、 development trends of landslide and landslide dangers predicted landslide raised seal cracks fill + pile, crack sealing fill + Piles (anti-slide pile and retaining plate) two kinds of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observations.Keywords: Muji landslide ,Factors Landslide ,Sliding feature ,Analysis and

9、 Evaluation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第1章 绪论1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1.2 国内外滑坡稳定性研究的现状21.3滑坡防治工程的研究现状31.4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51.4.1主要内容及成果5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5第2章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基本工程地质条件72.1工程概况72.2地质环境82.2.1地形地貌82.2.2地层岩性92.2.3 地质构造、新地质运动与地震102.2.4水文地质条件102.2.5人类工程活动11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123.1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123.2滑坡变性特征123.3滑坡基本特征153.3.1滑体特征153.

10、3.2 滑面(带)特征173.3.3 滑床特征173.4滑坡影响因素与破坏机制分析183.5前缘深沟对滑坡的作用影响203.5.1沟水上升对滑坡体的影响203.5.2沟水位骤降对滑坡体的影响213.6滑坡是否产生堵沟及次生灾害影响的评价22第4章 滑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244.1计算工况与剖面选取244.2 计算方法264.3 计算参数的选取284.4稳定性计算结果284.5 slide软件计算滑坡稳定性374.5.1计算模型选取374.6 计算参数的选取384.7 稳定性计算结果评述43第5章 滑坡防治方案建议455.1滑坡防治的必要性455.2滑坡防治工程方案建议455.2.1防治目标原则4

11、55.2.2防治方案46结论与建议48致谢49参考文献50附录:521 英语原文及翻译:52IV第1章 绪论1.1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地质灾害泛指与地质有关的各种自然与人为灾害,种类繁多,如滑坡、崩塌、泥石流、火山爆发、地裂缝、地压、瓦斯、煤田自燃、热害、塌陷与冻融等。而滑坡作为最严重的一类地质灾害,由于其对人类生命财产危害巨大、灾变过程复杂、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而备受关注。 我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上滑坡灾害最为严重的灾区之一,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自然因素的影响,滑坡灾害呈逐年加重趋势。目前,全国范围内除山东没有发现危害严重的滑坡灾害外,其余各地均有发生,其中

12、以西部地区的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区最为严重1,据初步统计,全国至少有400多个市县区镇,10000多个村庄受到滑坡灾害的严重侵害,有迹可查的滑坡灾害点达到41万多处。因此,根据人们对自然条件下的各类地质灾害进行检测、分析研究,利用现有的科技成果,对各类灾害进行分析研究,使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控制到最小,是人们迫切需要的2。地震滑坡作为一种严重的地震次生灾害,其危害程度绝不亚于地震的直接破坏。1933年8 月25日15:53,叠溪发生震中烈度 X 度的 7.5 级强烈地震,在广大范围内诱发强烈的河流岸坡及沟谷斜坡的崩塌与滑坡,造成6 865人死亡,1 925 人受伤3。2008 年 5 月

13、12 日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灾区出现了大范围的山体滑坡和崩塌。据统计,此次地震共造成 15000 余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已发生的滑坡和不稳定斜坡占到了其中的 58%4。甘肃通渭 7.5 级地震诱发 300 多处大滑坡,死伤 40000于人5。1920 年海原 8.5 级地震共诱发了 675 处规模较大的黄土滑坡,滑坡分布面积达 4000-5000km,死于滑坡的人数高达 10 多万人6。 目前,国内外针对滑坡的防治及治理,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对滑坡发生的机理、发展规律也进行了深入研究。可是,对滑坡的预测、预报问题一直是国内外专家学者尚未解决的难题,所以开展该滑坡的分析,以及在分析的基础上进

14、行滑坡预测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1.2 国内外滑坡稳定性研究的现状国际上边坡稳定的研究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7。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在减灾、防灾和抗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促使滑坡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且在工程建设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滑坡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滑坡分布规律研究;(2)滑坡变形破坏机制研究;(3)滑坡诱发因素研究;(4)滑坡稳定性评价研究;(5)滑坡治理防治措施研究;(6)滑坡稳定性监测技术研究;(7)滑坡失稳破坏预测预报研究。 20世纪50年代,我国学者引进前苏联工程地质的体系,继承和发展了“地质历史分析”法,并将其应用于滑坡的分析

15、和研究中,对边坡稳定性研究起到了推动作用。60年代,世界上几起灾难性的滑坡失稳事件的发生(如:意大利的瓦依昂滑坡造成近3千人的死亡和巨大经济损失8,使人们逐渐认识到了结构面对边坡稳定性的控制作用以及边坡失稳的时效特征(L Miner,1965),初步形成了岩体结构的观点910(谷德振、孙玉科等,1965)并在应用赤平极射投影的基础上,提出了实体比例投影方法,用以进行边坡块体破坏的计算,定性判断滑坡的稳定性1112。70年代,边坡研究工作者从大量的工程实践和斜坡失稳事件中,逐渐认识到边坡稳定性研究必须重视其变形破坏过程和机制的研究,提出了累进性破坏的观点以及边坡变形破坏的机制模式(张悼元、王兰生

16、等,1970s),使滑坡稳定问题的研究工作步入了地质分析和岩石力学分析相结合的时代。80年代,滑坡稳定性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在举行国际地质会议期间,国际工程地质协会(IAEG)成立,同时成立了 “滑坡及其他块体运动委员会”,在系统科学方法论的指导下,对边坡岩体的赋存环境、坡体结构、内部应力状态、变形破坏机制、影响稳定性的因素等进行系统研究,形成了较为系统的边坡稳定性研究思路;边坡变形破坏的地质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90年代以来,人类工程活动在发展中国家迅速增长,人工边坡的规模和高度不断增大,边坡稳定问题越来越突出。同时,非线性科学理论、非连续介质理论、可靠性分析理论以及

17、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边坡稳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方法,多学科、多专业的交叉渗透研究己成为边坡研究的发展方向。可靠性分析理论、模糊数学、块体理论、灰色系统理论、神经网络理论、分形理论、突变理论、自组织理论以及各种复杂的数值计算方法广泛地应用子边坡研究中13。在国外,K.Terzaghi是从土力学方面研究滑坡机理的开拓者,他主要从滑带土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来揭示滑坡的机理,同时也注意到地质条件的控制作用14,斋滕迪孝研究了粘性土的螺变破坏规律,划分出减速螺变、等速螺变和加速螺变三个阶段15。A.W.Skempton提出了粘性土的残余强度理论。L.Bjerrum等研究了土的渐进破坏过程。Ter-

18、Stepanian研究了土体的螺变过程和滑坡发生的关系16。还有许多学者从地质学方面对滑坡的形成机理进行了研究。1.3滑坡防治工程的研究现状 边坡治理工程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排除滑坡产生的诱因,或者恢复滑坡平衡状态的工程方法,即所谓控制滑坡产生的防治工程;另一类是通过设置阻止滑坡作用的构筑物,阻止滑坡移动,即所谓直接治理滑坡运动的工程17。 欧美国家,从19世纪中叶就开始了对滑坡灾害的防治研究18,由于早期人们对滑坡的性质和变化规律认识不深,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所限,对那些大中型滑坡只能绕避,只对小型滑坡采取削坡减载、反压,以及抗滑挡墙等进行治理,排水工程更是优先考虑的措施。直到二次世界

19、大战后随着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遇到的滑坡越来越多,大规模运用支挡工程治理滑坡才真正开始,50年来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19。我国对滑坡灾害的系统研究和治理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才开始。最初的滑坡治理主要采用地表排水、清方减载、填土反压、抗滑挡墙等措施。60年代末期,我国在铁路建设中首次采用抗滑桩技术并获得成功。随后在成昆线、宝成线等铁路建设中推广使用。抗滑柱技术的诞生,使一些难度较大的边坡工程问题的处理成为现实,由于它具有布置灵活、施工简单、对边坡扰动小、开挖断面小、污工体积小、承载能力大、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受到工程师们的施工单位的欢迎,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得到推广应用,并

20、从70年代开始逐步形成以抗滑桩支挡为主、结合清方减载、地表排水的综合治理技术。80年代末期,由于锚固技术理论研究和凿岩机械突破性的发展,我国幵始使用锚喷防护技术。锚喷技术的采用对高边坡提供了一种施工快速、简便、安全的处置防护手段,因此很快得到广泛应用。对于排水,人们也有了新的认识,主张以排水为主、结合抗滑桩、预应力错索支挡综合整治。南昆铁路八渡车站巨型滑坡,采用地面、地下、立体排水、锚和铺索桩支挡、建立滑坡地质环境保护区的综合治理措施获得成功,并被誉为20世纪90年代治理巨型滑坡的成功典范。90年代,压力注聚加固手段及框架锚固结构越来越多的用于边坡处治,尤其是用于高边坡的处治防护工程中。它是一

21、种边坡的深层加固处治技术,能解决边坡的深层加固及稳定性问题,达到根治边坡的目的,因而是一种极具广泛应用前景的高边坡处治技术20。 综上所述,滑坡防治应当贯彻早期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对症下药,综合整治、有主又从,治早治小、贵在及时,力求根治、以防后患,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安全经济、正确施工的原则21,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如表1-1所示:表1-1滑坡防治工程措施22方案防治目的方法工程措施1绕避、处理绕避改移线路和建筑物,用隧道或明洞避开,架桥跨越滑坡等清除对小型滑坡体可全部或部分挖除,对大型滑坡体可局部爆破防御修建明硐,御塌棚,开挖壕沟等改变滑向修建导滑工程,改变滑

22、坡滑动方向2消减诱活因素排地表水修建地表截水沟、排水沟、急流槽、疏通自然沟等排地下水截水渗沟、盲沟、盲硐、支撑渗沟、集水井、扇状辐射射排水钻孔、虹吸排水等防水冲刷防冲挡水墙、防波堤、砌石护坡、抛石护坡、导流堤、丁坝、导水边墙等3改变坡体几何形态减重消减推动滑坡产生区的物质(或以轻材料置换)反压增加维持滑坡稳定区的物质减缓坡度减缀斜坡(滑坡体)的总坡度4阻碍滑坡发育抗滑支挡重力式挡墙、抗滑石垛、抗滑石竹(铁)笼、抗滑墩、预应力锚固抗滑挡墙、抗滑桩、预应力锚固抗滑桩、刚架抗滑桩、抗滑明洞、拦砂坝工程等内部加固注浆加固、锚杆加固、土锚钉、加筋土、预应力锚索等5改善滑带土力学指标固结灌浆灌注石灰浆,石

23、灰砂浆,水泥浆等加固坡体焙烧处理在滑坡前部利用导洞焙烧滑带土电渗排水利用电极作用排除滑带土的水化学处理利用化学反应增加滑带土的强度6防护植物防护在坡面种植树木植被、草皮等植物工程防护砌体封闭、素混凝土护面、刚性拦石格栅、挂网锚喷等1.4本文研究的内容及技术路线1.4.1主要内容及成果 (1)查明滑坡所在地的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条件、气象水文、地层岩性分布、水文地质条件、新构造运动与地震等工程地质条件,以及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因素。 (2)在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滑坡体钻探,物探和变形监测资料分析滑坡变形迹象,滑体特征、滑面带特征等,然后再根据影响滑坡的因素及变形机制分析,以此研究

24、滑坡可能的变形模式和稳定性。 (3)结合滑坡岩土物理力学参数,然后设计滑坡模型与工况,应用slide软件,利用条分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参数计算,然后根据规范,对滑坡稳定性进行计算,确定滑坡的稳定性。 (4)对其当时推测地面线模型稳定性进行参数反演,按原计算的稳定系数进行反演分析结果,同时也对剖面在各种工况条件下进行参数敏感性分析,以此来确定其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最后对滑坡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进行预测,提出合理解决方法。1.4.2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本论文的总体思路为:在充分收集前人工作成果和研究区水文、气象、地质灾害、勘察成果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地面调查、采样岩土室内试验、动态监测及勘探等手段,

25、应用工程地质稳定性分析理论和方法,研究区内滑坡的稳定性,探索在复杂地质条件的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经验,提出在此类地区进行工程建设的建议。技术路线如图1-2所示:木吉滑坡稳定性评价与分析滑坡区自然地理及工程地质环境条件jijian件滑坡的基本特征滑带特征滑坡变形特征形成机制滑床特征滑体特征滑坡形态特征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暴雨+骤降水位自重+地震暴雨+涨水位自重各种条件影响程度滑坡治理工程方案建议结论 图1-2 木吉滑坡研究技术路线图第2章 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基本工程地质条件2.1工程概况甘洛县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凉山彝族自治州北部,素有凉山州北大门之称。北隔大渡河与汉源县相望、东临峨边县、金口河工

26、农区;南连美姑、越西两县;西与石棉县、越西县接壤,地理坐标位于北纬283824291832,与东经10227381030145之间,县域东西宽47km,南北长73km,面积2153.85km2。 其交通位置参见图2-1。图2-1 甘洛县地理位置图 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位于田坝镇挖夯村二组,坡体上为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村民。据现场调查发现该滑坡体影响坡上居民15户40人,一旦灾害体出现大范围变形,将对以上建筑物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潜在经济损失在600万元以上。 依据滑坡特征及其危害性,按滑坡防治工程勘察规范相关规定,田坝镇挖夯村木吉滑坡危害程度属三级,滑坡区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属简

27、单类型,综合确定该滑坡防治工程级别为级。2.2地质环境2.2.1地形地貌甘洛县地处四川西南部边区,位于大凉山北部,小相岭东麓,为四川盆地西缘向青藏高原地势过渡的高山峡谷地带,地势东、西、南三面高,北部和中部较低。东部有从北至南由60多个3000m以上高峰组成的特克哄哄山,其中马鞍山顶峰海拔4288m,为全县最高峰。西南部有碧鸡山,海拔3992m,西部小相岭的小药山海拔4000m和连五海包包峰海拔4287m,仅次于马鞍山峰。北部乌史大桥乡的大渡河谷与宝水溪交汇处,海拔仅570m,大渡河谷为650m。全县海拔相对高差达3718m。图2-2 地形地貌特征照片 滑坡区域内斜坡体处于东高西低,自西向东倾

28、斜特征,地形坡度1520,后侧较陡,斜坡体后缘有多处、不连续的基岩出露。斜坡坡向100120,岩层产状14035,各个滑坡边界明确、变形特征明显,平均厚度为15m。滑坡区地形地貌特征见图2-2。2.2.2地层岩性滑坡区出露地层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和三叠系上统、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组(T3-J1bg)地层,现由新至老分述如下:1.第四系松散堆积层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dl+el)粉质粘土:黄、灰黄色,稍湿,可塑状,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砂岩角砾及碎石,主要分布于滑坡两侧山顶地带,估计厚度0.52m。滑坡堆积层(Q4del)粉质粘土:黄褐、灰褐色,稍湿湿,可塑,粘性较好;结构不均,局部含粉粒较

29、重,且夹少量碎块石,粘性较差。碎(块)石土:灰黄色、灰色,松散,稍湿湿,碎块石成分主要为砂岩及泥岩,强弱风化,棱角状,块径一般100200mm,最大可达5m以上,碎块石含量占5065%,且从滑坡后缘往前块石含量逐渐减少,块径由大变小,粉质粘土及少量砂粒充填,透水性较好。2.三叠系上统至侏罗系下统白果湾组(T3-J1bg)基岩岩性为灰色、浅灰色砂岩、泥岩,薄中层状,节理裂隙较发育。区域上厚度大于500m,主岩层产状:27130,如图2-3。图2-3 滑坡右侧山脊下方基岩出露2.2.3 地质构造、新地质运动与地震(1)地质构造甘洛县大地构造属康滇古陆的一部分,处于著名的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和青藏滇缅印

30、尼巨型“歹”字型构造的交接、上并部位,两者贯穿全县,华夏系龙门山构造带南端与金河一箐河构造带南端之残余部分也影响了本县的大部地区,还受筠连赤水纬向构造体系与新华夏系川西构造带的波及,地质构造复杂。因强烈的地壳运动、褶皱、断层十分发育。形成大的背斜和向斜,岭谷相间的深切峡谷地貌。勘查区内位于徐家山向斜东南翼,区内无大的断层通过。(2)新构造运动与地震 滑坡区断裂构造不发育,有历史记载以来,未发生较强烈的地震,但有感地震频频发生,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本区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0.4S,相当于区划图地震基本烈度度区。根据建筑抗

31、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和2008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修正后的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区内抗震设防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g为重力加速度)。2.2.4水文地质条件本区地下水按水介质、埋藏条件及水动力特征,可分为第四系松散土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两种类型。区内土层厚度一般后部较薄,中前部较厚,密实性差,孔隙发育,局部低洼处雨季常有浅层滞水或潜水型孔隙水,但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水位及水量随季节性变化很大,旱季常干枯无水。基岩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赋存在构造裂隙和风化裂隙中,赋水性强弱受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控制。场区整体位于斜坡地

32、带,地表径流较好,有利于地表水的排泄,而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区内基岩以砂、泥岩为主,构造裂隙中等发育,风化裂隙发育。因此,基岩裂隙具有一定的赋水性。 木吉滑坡区附近,在滑坡的中后部发现一常出水泉眼,流量随季节性变化明显,地下水相对较为贫乏,浅层地下水对工程建设一般无大的影响,但暴雨季节,土层和基岩裂隙常成为临时性含水层,附近地下水由高向低渗透、运移,对岩土层起侵蚀软化及加载作用,是诱发岩土层变形的主要因素之一。2.2.5人类工程活动木吉滑坡区附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包括开挖建房和农田耕作。开挖建房多位于斜坡后缘;农田耕作使得土地台阶化,促进了地表水的入渗,总体人类工程经济活动规模来讲,对地质环境的

33、影响与改变较弱,不构成影响该滑坡稳定性的重要条件。第3章 滑坡的基本特征3.1滑坡区地貌形态及边界特征 滑坡位于沟道右岸,后缘以环形裂缝为界,左右侧均以基岩出露的山脊为界,前缘以坡脚陡坎为界,滑坡平均宽约140m,平均长约55m,平均厚度约8.5m,体积约6.54万m3,属小型土质滑坡。滑坡主滑方向为285,坡度20-30,平面形态呈“圈椅状”。滑坡区从微地貌形态看呈微凹状,后因农耕及建房改造成逐级台坎状地貌,台坎高1-3m,台坎宽度5-15m,整体坡形大体呈缓陡的形态。右侧以山脊为界前缘以坡脚陡坎为界左侧以山脊为界后缘以拉张裂缝为界图3-1 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全景3.2滑坡变性特

34、征 甘洛县田坝镇挖夯村二组木吉滑坡是一个较老的地质灾害点,据当地老乡介绍,该滑坡已活动约10余年,每年暴雨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滑动迹象。十几年前,前缘有棵大树,树根在沟底,现已被下切约2m深。2010年前后滑坡开始活动加剧,每年在雨季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滑。2013年9月,由于持续强降雨,滑坡体出现较大面积的变形破坏迹象,滑坡前缘由于两侧沟道的冲刷切割作用而发生较大面积的溜滑垮塌,中部田坎开裂并部分发生下错变形,后缘土体下错变形以及房屋开裂破坏。目前,滑坡处于变形加剧阶段,随时可能急剧下滑。根据本次踏勘情况分析,木吉滑坡变形主要体现为滑坡前缘土体垮塌溜滑,滑坡中后部的拉张裂缝,以及滑坡后缘房屋

35、变形开裂。按变形迹象所处滑坡平面位置分述如下:图3-2 滑坡变形特征图(1)滑坡前缘变形迹象滑坡前缘受沟道冲刷切割作用,发育多处溜滑、垮塌, 其中最大处垮塌宽约20m,纵向长15m,厚度35m,下滑体积初步估算约0.15万m3。其滑坡前缘变形如图3-3,3-4。滑坡前缘垮塌严重滑坡前缘垮塌严重 图3-3 前缘垮塌典型照片 图3-4 前缘垮塌典型照片 由于滑坡前缘较大面积的垮塌,致使垮塌区后部发育较长较宽的拉陷裂缝L3,主要沿地面开裂,并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错变形。目前,L3裂缝走向为193,长约20-30m,宽约5-15cm,下错高度约6-10cm。(2)滑坡中后部变形迹象滑坡中部的变形主要体现在

36、,拉张裂缝L2的发育,地面及农田开裂,并发生一定程度的下错变形。该裂缝位于滑坡中部,据当地老乡介绍,该裂缝最初发育于2010年,在暴雨作用下,裂缝逐渐变形,致使路面田地等多处发生变形。在2013年7月的暴雨期间,该裂缝急剧变形,加之前缘大面积溜滑,牵引滑坡中部向前缘变形扩展,致使该处破坏较严重。目前,L2裂缝走向为180-210,长约20-40m,宽约3-10cm,下错高度约3-5cm。 图3-5 滑坡中后部L2裂缝(1) 图3-6 滑坡中后部L2裂缝(2) 图3-7 滑坡中后部L2裂缝(3) 图3-8 滑坡中后部L2裂缝(4)(3)滑坡后缘变形迹象 2013年9月暴雨期间,滑坡后缘发育裂缝L

37、1,致使滑坡后部居民房屋拉裂破坏,裂缝L1为滑坡后缘边界。L1裂缝走向为220,长约10-20m,宽约5cm,有轻微的下错迹象。 根据本次现场调查情况看,滑坡共发育三组裂缝,分别为L1、L2、L3。这三组裂隙的特征及发育历史如表3-1所示:表3-1 滑坡体裂缝发育历史、特征一览表最早发育时间名称走向长度(m)宽度(cm)下错高度(cm)分布位置2008年5.12地震开始发育,目前进一步加剧L119520-305-156-10滑坡前缘2010年开始发育L2180-21020-403-103-5滑坡中部2013年7.10暴雨之后开始发育L322010-203-51-4滑坡后缘 滑坡裂隙发育时序性分

38、析显示:滑坡前缘裂隙首先发育,然后当滑坡前缘裂缝发育到一定程度,就向中后部扩展发育出更多的裂隙。从裂缝变形强度看,从滑坡坡脚向后缘裂缝变形强度逐步减弱,综合滑坡体上的各种变形迹象分析,初步判断木吉滑坡为牵引式滑坡。从变形历史看,十几年前滑坡就开始产生变形,发育拉张裂缝,在以后的每次降雨后,坡体均会有不同程度的破坏,初步可判断目前木吉滑坡处于缓慢蠕动变形至加速变形阶段。3.3滑坡基本特征通过现场调查发现,滑坡地处1个大的斜坡体上,其坡体性质具有的共性致使滑坡的变形特征、滑动模式相同,属于浅层土质滑坡,以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基覆界面)为潜在软弱带滑动。3.3.1滑体特征地表以第四系中上更新统崩坡积

39、层(Q4el+dl)成因的含碎石、块石粉砂质粘土为主,这种成因的物质构成了滑体物质的多元化,造成了滑体物质的不均匀性和差异性。含碎块石粉砂质粘土:粉砂质粘土呈灰紫褐色褐黄色,孔隙度小,湿稍湿,一般呈软塑状。土质较均匀,砂粒的感觉较少,近地表部分一般都含有少量植物根茎或有机物,一般无摇震反应。在陡立土坎部位粉质粘土柱状节理较为发育,浸水后易垮塌、松散,土块易被压碎、散开;所含碎石土粒径大部分在3cm5cm,磨圆度差,呈棱角形,排列较混乱,分选性差,少部分被粉质粘土所包裹,颗粒分散,母岩成分以砂岩为主,间或有为完全分化的泥岩等,碎石含量10%-15%,块石含量较少,块石粒径在0.6m1.3m,磨圆

40、度差,分选性差,呈棱角形次棱角形,排列较混乱,少部分被粉质粘土所包裹,颗粒分散,母岩成分以泥岩、砂岩为主。在主滑剖面上钻探揭露厚度为1-12m不等。 图3-9 ZK01孔岩心滑体特征照片 图3-10 ZK05孔岩心滑体特征照片 此外,为了查明上下部碎块土的土粒组成,采取样土样6组送试验室进行颗粒分析试验,并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及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提供的统计方法及公式进行统计,结果见表3-2所示。取样编号定名物 理 性 质界 限 含 水 率快剪试验残剪试验天然饱和天然饱和含水率饱和密度干密度土粒比重孔隙比孔隙率饱和度液限塑限塑性指数液性指

41、数粘聚力内聚摩擦角粘聚力内聚摩擦角粘聚力内聚摩擦角粘聚力内聚摩擦角WosdGsenSrWLWpIpILCCCC%kPa()kPa()kPa()kPa()01滑带土23.10 1.96 1.59 2.71 0.702 41.00 89.00 31.50 18.60 12.90 0.35 26.00 14.00 11.00 7.00 1711750222.40 2.02 1.65 2.70 0.636 39.00 95.00 31.20 18.50 12.70 0.31 24.00 12.00 18.00 5.00 18111430322.40 1.98 1.62 2.70 0.669 40.00

42、 90.00 31.40 18.60 12.80 0.30 26.00 13.00 11.00 6.00 2110740419.60 1.86 1.56 2.69 0.730 42.00 72.00 27.20 16.90 10.30 0.26 22.00 11.00 10.00 6.00 1610750520.50 1.98 1.64 2.69 0.637 39.00 87.00 28.40 17.40 11.00 0.28 28.00 15.00 14.00 8.00 2413960620.30 1.98 1.65 2.70 0.640 39.00 86.00 28.60 17.40 11

43、.20 0.26 29.00 15.00 8.00 10.00 251357统计个数6.00 6.00 6.00 6.00 6.000 6.00 6.00 6.00 6.00 6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6.00 平均值21.38 1.96 1.62 2.70 0.67 40.00 86.50 29.72 17.90 11.82 0.29 25.83 13.33 12.00 7.00 20.17 11.33 8.17 5.00 标准差1.42 0.05 0.04 0.01 0.04 1.26 7.77 1.87 0.75 1.12 0.03 2.56 1.63 3.52 1.79 3.76 1.37 3.13 1.41 变异系数0.07 0.03 0.02 0.00 0.06 0.03 0.09 0.06 0.04 0.09 0.12 0.10 0.12 0.29 0.26 0.19 0.12 0.38 0.28 修正系数1.06 0.98 0.98 1.00 0.95 0.97 0.93 0.95 0.97 0.98 1.10 0.92 0.90 0.76 0.79 0.85 0.90 0.68 0.77 标准值22.56 1.92 1.59 2.69 0.64 38.96 80.09 28.17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