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致云雀致云雀雪莱雪莱第1页教学目标与关键素养诵读诗歌,把握情感,感受诗歌韵律美。分析关键意象“云雀”,掌握象征手法利用。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示效果,了解浪漫主义表现手法。第2页教学重难点1.经过鉴赏“云雀“这一形象,感悟整首诗歌所要表示精神理想。第3页教学过程a)“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相信这句话大家都不陌生,这句话出自英国诗人雪莱西风颂。这句诗给了处于寒冬人一个美好希望,尽管现在是寒气棱冽、寒风萧瑟冬天,但冬天过去了,春天就会到来,到时大地复苏、春风和煦、春光明媚,充满了阳光与希望。b)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雪莱另外一首诗歌致云雀。第4页第1617小节表现了作者怎样主张?诗人都把
2、云雀比作什么?第15小节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为何诗人能够把大自然中最普遍存在云雀描写得如此可爱?最终3节利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诗中云雀仅仅是自然界中云雀吗?教学过程第5页写作背景诗人在写这首诗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处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恨工人所以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所以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当初人们这一迫切愿望。第6页作者介绍雪
3、菜(1792-1822),英国诗人。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贵族家庭。少年时在皇家伊顿公学就读。1810 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开始踏上其追求民主自由道路。18,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挚友。代表作有西风颂致云雀等。第7页题目讲解“致云雀”中“致”是“送给”意思;云雀是丹麦、法国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歌颂对象。第8页教学过程层次结构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节)描绘云雀外在特征和内在品格,表示诗人对爱与生死观点和对艺术创作看法。对云雀及其歌声总评价和赞美。第二部分(第220节)第三部分(第21节)第9页为何诗人能够把大自然中最普遍
4、存在云雀描写得如此可爱?明确:因为诗人雪莱不但热爱大自然,而且有渊博自然科学知识,他诗几乎是与大自然景物息息相关,难以分割。第10页诗人都把云雀比作什么?明确:诗人灵活利用比喻,把云雀比作“火云”“星辰”。云雀自由翱翔,四处挥洒着希望,即使自在欢乐不过又将人间疾苦尽收眼中。云雀像诗人同情着他未曾注意忧患和希望;像名门闺秀,使深闺荡漾着甜蜜音乐;又像萤火虫,在人们看不见地方扩散着光亮;像一朵让自己绿叶荫蔽着玫瑰,以过浓香甜使鲁莽飞贼沉醉。第11页第15小节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确:在第15节中诗人用了设问修辞,写了艺术与自然关系,诗人认为艺术与自然是息息相关,田野、波涛、山峦,这些都
5、是激发艺术创作源泉。第12页第1617小节表现了作者怎样主张?明确:这两节中诗人描写了云雀对爱和死亡态度,诗人歌颂爱,他写云雀“你爱,但永不知道令人厌腻爱悲伤”,而对死亡了解比凡人愈加透彻和真切,诗人歌颂爱,爱是世上最为美好东西,只有心中有爱才能创作出令人感动作品,而诗人对待死亡又是及其豁达,在生死之事上,诗人主张爱是生真谛,而豁达则是对待死亡正确态度。第13页最终3节利用了什么样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1.明确:在最终3个小节中诗人利用了对比修辞,将凡人和云雀,也能够说是现实自己和理想中自我做了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所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所以在现实中生活我们永远被外物所累永不可能超出云雀。在最终一节诗人抒发了自己愿望和感叹,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二分之一欢欣,也是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二分之一自己。第14页诗中云雀仅仅是自然界中云雀吗?a)明确: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粹是自然界中云雀,还是诗人理想中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同:都追求光明,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世界。所不一样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间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诗人虽感到痛苦,但仍以主动态度去化解感伤。第15页布置作业选一个自己喜欢物象做中心,写一篇200字小短文。第16页谢谢观看谢谢观看第1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