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下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要求建设
贾阳
(南京理工大学 江苏南京 210094)
摘 要: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当今中国高校工科专业发展肯定趋势,是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有效路径。本文结合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发展特点,围绕《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关键介绍在毕业达成标准、评价内容、评价机制等方面所开展工作和体会,这将有利于改善和完善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建设和发展。
关键词:工程教育认证;材料科学和工程;毕业要求
作 者:贾阳(1981.3—),男,南京理工大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副院长。
20世纪末,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联合签署“华盛顿协议”,以后,“华盛顿协议”影响力不停扩大,逐步成为国际工程互认协议中体系相对最完整、权威性和国际化程度最高协议[1]。为了加紧和国际工程教育体系接轨,中国在开启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研究和认证试点工作,在成功申请成为“华盛顿协议”临时签约组织,并在成立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2]。工程教育认证就是由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定中心和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联合提议一项关键工作,目标是推进工程教育改革,提升工程教育质量,促进工程教育和行业企业联络,增强工程人才培养对经济社会发展适应性,进而促进工程教育国际互认,提升工程教育国际竞争力,这将对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产生关键影响[3-4]。
-,南京理工大学开展了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并顺利经过,以下将介绍我校在本科学生毕业要求方面开展建设工作。
一、毕业要求标准
《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提出认证专业必需有明确、公开毕业要求,毕业要求应能支撑培养目标达成,同时完全覆盖工程知识、问题分析、设计/开发处理方案、研究、使用现代工具、工程和社会、环境和可连续发展、职业规范、个人和团体、沟通、项目管理、终生学习等12项内容[5-6]。
结合我校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和特点,学生应含有以下能力:
(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处理复杂材料工程问题;
(2)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原理,并经过文件研究,识别、表示、分析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以取得有效结论;
(3)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处理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步骤,并能够在设计步骤中表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和环境原因;
(4)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取科学方法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含设计试验、分析和解释数据、并经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5)能够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开发、选择和使用合适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含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估计和模拟,并能够了解其不足;
(6)能够基于材料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处理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并了解应负担责任;
(7)能够了解和评价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连续发展影响;
(8)含有些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材料工程实践中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推行责任;
(9)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团体中负担个体、团体组员和责任人角色;
(10)能够就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和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含撰写汇报和设计文稿、陈说讲话、清楚表示或回应指令。并含有一定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议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含有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意识,有不停学习和适应发展能力。
二、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内容
我校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立足毕业要求,经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方法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培养;经过老师评价、教学委员会评价、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对达成要求反馈信息等多个手段对毕业生能力达成度进行评定;依据反馈信息综合分析,提出改善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连续改善,连续提升毕业生能力达成度。
对照标准,专业进行了具体评价和实施,如表1所表示。
表1 毕业要求达成评价内容及过程
毕业要求
指标点
相关教学活动
学生考评方法
最近两次评价结果及形成统计文档
工程知识
1、掌握处理复杂材料工程问题数学基础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建立复杂工程模型并求解
2、掌握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建立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物理模型并提出处理思绪
3、掌握基础工程基础知识,并利用相关知识模拟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并提出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处理方案
4、掌握扎实专业基础知识,能够利用相关知识处理模拟复杂材料工程问题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大学物理、分析化学、材料物理化学、材料物理基础、工程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传输原理、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力学行为、材料科学基础、材料成型原理
考试、日常考评、作业、考勤、提问、试验成绩
1、毕业生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近2年毕业生成绩单
3、相关课程纲领、任课老师名单和最近3届学生成绩分布
问题分析
1、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基础原理剖析复杂工程问题,将复杂工程问题有效分解,并和相关知识点和数学模型进行关联
2、利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基础原理分解描述复杂工程问题,采取文字和数学模型表述分解后复杂工程问题
3、利用所学知识,建立合适数学模型,合理分析并求解,归纳得到有效结论
4、经过文件研究并结合工程实践,分析经过数学模型所得到结论正确性,并对求解过程进行改善
工程力学、电工学、材料科学基础、材料物理基础、材料物理化学、传输原理、固体相变、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工程训练、失效分析、有色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基础、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考试、日常考评、作业、考勤、提问、试验成绩
1、毕业生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近2年毕业生成绩单
3、汇报、考评统计
4、外文文件翻译、开题汇报、中期检验、毕业论文或结题汇报
设计/开发处理方案
1、了解和材料相关设计新方法、新概念、新设备,材料工程设计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2、含有针对复杂工程问题材料工艺和设备设计能力
3、对材料工艺和设备进行优化、调整和改善基础能力
4、能够在设计过程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等原因
材料科学和工程导论(英)、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材料成型原理、材料表面工程、材料加工工艺、模具设计和制造、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学、粉末冶金、合金和熔炼
考试、日常考评、作业、考勤、提问、试验成绩
1、毕业生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试验汇报、试验成绩
3、课程纲领、任课老师名单和最近三届学生成绩分布
研究
1、了解和材料相关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研发觉实状况、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2、掌握材料科学和工程研究科学原理、科学方法和基础创新方法,并用于设计试验
3、能够选择合理研究方法设计试验,搜集试验数据
4、分析并解释试验结果,经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材料学科前沿讲座
薄膜材料和技术、复合材料、半导体物理、材料制备/加工技术、电池材料、材料研究方法、材料科学基础、热处理工艺、大学物理试验、毕业设计、科研训练、钢铁材料、工程材料学
考试、日常考评、作业、考勤、提问、试验成绩
1、毕业生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试验汇报、试验成绩
3、课程纲领、任课老师名单和最近三届学生成绩分布
实用现代工具
1、掌握本专业现代工程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基础理论和基础方法,用于模拟复杂工程问题并求解
2、选择使用制图、模拟软件等现代工程工具和现代信息技术工具,估计和模拟复杂工程问题
3、利用常见制图、模拟软件等工具处理复杂材料工程问题,评价模拟结果正确性并指出其不足
VC++程序设计、工程制图、塑性加工设备、材料工程数值模拟、材料研究方法、毕业设计、材料工程综合训练、热工试验技术
考试、日常考评、作业、考勤、提问、试验成绩、程序设计汇报
1、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课程设计汇报、考评统计
外文文件翻译、开题汇报、中期检验、毕业论文或结题汇报
工程和社会
1、了解和材料相关职业和行业生产、设计、研究和开发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
2、分析和评价材料专业工程实践、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处理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和文化影响
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钢铁材料、电子陶瓷、工程材料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光电子材料、材料失效分析、无机生态材料、功效材料、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平时成绩、考试、平时测验、汇报、出勤
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环境和可连续发展
1、了解材料工程实践中环境和可连续发展关键意义
2、在材料工程生产实践中增强对环境和可连续发展意识
3、评价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连续发展影响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热工试验技术、电池材料和技术、无机生态材料、粉末冶金、无机非金属材料、材料加工工艺、材料成型原理
平时成绩、考试、平时测验、汇报、出勤
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职业规范
1、关心中国外大事、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科学世界观和正确人生观
2、对中国发展史和发展道路和个人历史责任有较正确了解
3、把握个人在历史、社会、自然环境中地位
4、了解专业就业情况、职业性质
5、含有健康心理,能了解职业伦理精髓
形势和政策
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
讲座、考察、考勤、课堂提问、讨论、
作业
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个人和团体
1、能够经过口头或书面方法和团体组员交流,正确表示自己想法
2、能在团体中做好自己负担角色,并能和团体组员进行有效沟通
3、含有组织管理经历,能够综合团体组员意见,并进行合理决议
4、了解一个多角色团体中每个角色对于整个团体环境和目标意义
大学英语、生产实习、材料工程综合训练、体育训练、毕业设计、材料科学基础试验、项目管理、科研训练、军事训练
口语考试、笔试、考勤、实习汇报、设计说明书
1、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材料工程训练汇报、考评统计
3、试验汇报
沟通
1、能够熟练利用材料专业术语就材料工程问题和她人有效交流和沟通
2、能按正确格式撰写材料工程技术方面汇报和设计文稿
3、含有利用英语进行读、写、听、说等方面交流、应用能力
4、了解材料领域及其相关行业国际前沿情况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材料工程综合训练、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大学英语、教授讲课研讨式课程
口语考试、笔试、考勤、实习汇报、设计说明书
1、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材料工程训练汇报、考评统计
3、试验汇报
项目管理
1、掌握材料工程管理及经济学相关基础知识,并利用于复杂工程问题建模中
2、在材料工程问题分析中利用工程管理和经济决议方法
3、将经济决议、管理原理应用于材料工程问题表述中
项目管理、生产实习、复合材料、电子陶瓷、合金和熔炼
半导体材料和器件、高分子材料、生物材料、有色金属材料、
科研训练、毕业设计
口语考试、笔试、考勤、实习汇报、设计说明书
1、各门课程学习考试试卷、考评统计及成绩分析表
2、材料工程训练汇报、考评统计
3、试验汇报
终生学习
1、了解材料科学和工程专业概况和发展现实状况,能将其和未来职业计划相联络
2、能够采取适宜方法经过学习发展本身能力,对终生学习有正确认识
3、能表现出自我学习和探索成效
学科前沿系列讲座、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生产实习、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科研训练、毕业设计
平时成绩、作业、汇报
考评、实习汇报
1、考评统计、章节测试试卷
2、工程训练汇报、科研训练汇报
三、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机制
(1)评价周期
专业会从三个方面对学生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进行评定,分别是学院教学委员会对于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毕业生能力达成度自我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学院教学委员会每两年对各课程满足毕业要求目标值情况进行评定,通常为学生二年级、四年级结束为评价年份;在学生二年级学习结束后评定中,关键评价课程对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依据评定结果,找到各课程和目标值差异,提出课程改善方法;在学生学满四年毕业时,完成各项毕业要求指标达成度评价,依据各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值,由此判定本届学生对于毕业要求达成情况。
(2)达成标准
毕业生在专业领域表现是学校教学效果真正表现,是对毕业生是否达成毕业要求最好评定。学校对学生在专业知识教学活动经过实施学分制管理,要求本专业学生完成在172左右学分课程学习,教学效果采取百分制成绩及成绩等级方法考评。依据《南京理工大学授予学士学位要求》,学生被授予学士学位必需条件之一是:“学生修满本专业指导性培养计划要求学分,学位课程平均学分绩点≥2.0”。因为2.0绩点对应于百分制成绩68~71.5,即相当于68%及以上满足度,所以将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目标值要求为毕业要求对应课程目标值总和,视为本项指标完成。其次,依据每项毕业要求细化分为数个指标点以后,本项毕业要求最终目标值为各分解后指标目标值总和中最小者。即要求各指标点均应满足目标值总和才能视为本毕业要求达成。表2是本专业12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
毕业要求
1
2
3
4
5
6
评价结果
0.682
0.721
0.711
0.689
0.691
0.751
毕业要求
7
8
9
10
11
12
评价结果
0.685
0.78
0.73
0.715
0.737
0.765
取以上12条能力达成度最小值即为本专业学生达成度,为0.682。依据“评价机制”要求,本专业合格标准为大于0.68。由此可见,本专业学生培养活动,对于毕业要求已经“达成”。
工程教育认证是一项全新而复杂系统工程,专业必需有明确、公开毕业要求,且能够支撑培养目标达成。专业应经过评价证实毕业要求达成,这就需要全方面了解和不停提升相关工程教育认证问题认识,全方面而正确地落实落实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制订《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以确保达成提升工程教育质量根本目标,这将有利于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顺应国际工程教育发展时尚。
参考文件
[1] 王孙禺,赵自强,雷环. 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制度构建和完善——国际实质等效认证制度建设十年回望[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23-34.
[2] 顾晓薇,王青,邱景平,孙晓刚,刘婉婷,林宣.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要求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47:7-10.
[3] 张学洪,张军,曾鸿鹄. 工程教育认证制度背景下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启示[J]. 中国大学教学,,6:37-39.
[4] 毕家驹.中国工程专业认证正进入稳步发展阶段[J].高教发展和评定,,1:1-5.
[5] 刘宝,任涛,李贞刚. 面向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自动化国家特色专业改革和建设[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5:48-52.
[6] 顾晓薇,王青,邱景平,孙晓刚,刘婉婷,林宣.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采矿工程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要求建设[J]. 教育教学论坛,,47:7-1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