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954519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陷分析及其处理方案样本.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录1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点分类22蜂窝22.1现象22.2产生原因22.3防治方法22.4处理方法33麻面33.1现象33.2产生原因33.3防治方法43.4处理方法44孔洞44.1现象44.2产生原因44.3防治方法44.4处理方法55露筋55.1现象55.2产生原因55.3防治方法55.4处理方法66外形缺点(表面不平整 错台、翘曲不平、)66.1现象66.2产生原因66.3防治方法66.4处理方法77缺棱掉角77.1现象77.2产生原因87.3防治方法87.4处理方法8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点分析处理方案1 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点分类为预防结构外观质量缺点问题发生,特编制此方案。常见现浇结构外

2、观质量缺点有:漏筋、孔洞、蜂窝、错台、漏浆、外形缺点(缺棱掉角、表面不平整、翘曲不平、飞边凸肋等)、外表缺点(麻面、掉皮、起砂、玷污)2 蜂窝 2.1 现象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类似蜂窝状窟窿。2.2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配合比不妥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 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 下料不妥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混凝土离析; 4) 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 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漏浆); 6) 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7) 基础、柱、

3、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注上层混凝土; 2.3 防治方法1) 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常常检验,做到计量正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2) 混凝土下料高度超出2m时应设串筒或溜槽;3) 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预防漏振;4) 模板缝隙应堵塞严密,浇灌中随时检验模板支撑情况预防漏浆;5) 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2.4 处理方法1) 对于数量不多小蜂窝混凝土表面,关键是保正钢筋不受侵蚀,采取表面抹浆修补,可用1:21:2.5水泥砂浆抹面修整。在抹砂浆前,须用钢丝刷或加压力水清洗湿润,抹浆初凝后要加强养护工作。2) 当蜂窝

4、比较严重或露筋较深时,应除掉周围不密实混凝土和突出骨料颗粒,用清水洗刷洁净并充足润湿后,再用比原来强度等级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补并仔细捣实。 3 麻面 3.1 现象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很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3.2 产生原因 1) 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 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 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 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混凝土表面和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 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3.3 防治方法 1)

5、模板表面清理洁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足湿润。模板缝隙,应用油毡纸、腻子等堵严,模扳隔离剂应选择长久有效,涂刷均匀,不得漏刷;2) 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至排除气泡为止; 3.4 处理方法 表面作粉刷或作防水层,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应在麻面部位浇水充足湿润后,用原混凝土配合比水泥砂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4 孔洞 4.1 现象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尤其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 4.2 产生原因 1) 在钢筋较密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 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

6、又未进行振捣。 3) 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 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粗骨料被卡住。 4.3 防治方法 1) 在钢筋密集处及复杂部位,采取细石混凝土浇灌,在模扳内充满,认真分层振捣密实。2) 预留孔洞,应两侧同时下料,侧面加开浇灌门,严防漏振,砂石中混有粘土块、模板工具等杂物掉入混凝土内,应立即清除洁净; 4.4 处理方法将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和软弱浆膜凿除,用压力水冲洗,湿润后用高强度等级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灌、捣实 。 5 露筋 5.1 现象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部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 5.2 产生原因 1) 灌注混凝土时,

7、钢筋保护层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 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3) 混凝土配合比不妥,产生离折,靠近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 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振捣不实,或浇筑混凝土时工人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 模扳未洒水湿润,混凝土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造成漏筋。5.3 防治方法 1) 浇灌混凝土,应确保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验查,钢筋密集时,应选择合适粒径石子,确保混凝土配合比正确和良好和易性;2) 浇灌高度超出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预防离析;3) 模板应充足湿

8、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模板内杂物清理洁净;4) 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立即调整直正;5) 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预防过早拆模,碰坏棱角。5.4 处理方法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凿去微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洁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 。 6 外形缺点(表面不平整 错台、翘曲不平、)6.1 现象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 6.2 产生原因 1)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租糙不平; 2) 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

9、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 混凝土未达成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 。6.3 防治方法 1)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注混凝土后,应依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2) 模板应有足够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支承面积,以确保不发生下沉;3) 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验,凝土强度达成1.2Nmm2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 4) 要求模板和模板之间及模板下部和老混凝土之间加固紧密,确保模板接合处不留缝隙。5) 采取常规小模板仓号,以确保模板和模板之间拼接紧密,模板加固支撑刚度足够,以免浇筑时出现漏浆、跑模或模板

10、变形过大。6) 加强混凝土浇筑过程控制,随时进行模板变形监测,发觉模板变形应立即调整。7) 依据一般大模板浇筑层厚3 m使用经验,浇筑至0.5 m、1.5 m时,分别紧固一次模板支撑系统,收仓时再紧固一次模板支撑系统,每次紧固量可依据大模板使用经验确定,能有效地预防错台、“鼓肚”等缺点发生。6.4 处理方法1) 对错台大于2 cm部分,用扁平凿按130(垂直水流向错台)和120(顺水流向错台)坡度凿除,并预留0.51.0 cm保护层,再用电动砂轮打磨平整,使其和周围混凝土保持平顺连接;2) 对错台小于2 cm部位,直接用电动砂轮按130(垂直水流向错台)和120(顺水流向错台)坡度打磨平整。依

11、据现场施工经验,对错台处理通常在混凝土强度达成70%后进行修补效果最好。3) 混凝土表在不平整现象较严重,而且未来上面没有覆盖层,必需凿除凸出混凝土,冲刷洁净后,用1:2水泥浆或减石混凝土抹平压光。7 缺棱掉角 7.1 现象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点。7.2 产生原因 1) 木模板未充足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 2) 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 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 4) 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7.3 防治方法 1) 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足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时,混凝土应含有1.2Nmm2以上强度;2) 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3) 吊运模板,预防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 7.4 处理方法缺棱掉角,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洁净充足湿润后,被破损部分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細石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现浇结构外观质量缺点分析处理方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包罗万象 > 大杂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