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47316 上传时间:2024-06-11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33.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4 年第 1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两个文件在国家政策层面将劳动教育正式确定为我国五育教育方针之一。辞海将劳动教育定义为“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通过日常生活培养劳动习惯和技能的教育活动”1。对“以就业为导向”和“

2、技术技能培养”的职业教育而言,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在职业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要开展劳动理念、劳动功能、劳动价值、劳动伦理、劳动法治和创造性劳动等系统的教育2,使学生真正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一、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实施困境分析教育部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职业院校开设劳动专题教育必修课,不少于16学时;主要围绕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组织、劳动安全和劳动法规等方面设计。”该文件强调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内容有“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和“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自2020年以来,职业院校将劳动教育纳入专业人才培养

3、方案中,已开设16个学时的劳动专题教育课,但效果并不明显,存在着知识空间“有教育无劳动”,实践空间“有劳动无教育”3的现象。深入剖析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劳动教育缺乏系统化设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没有明确的专业特色劳动教育育人目标、育人内容、育人组织形式和质量评价标准,劳动教育没有形成科学完整的教育体系和融入其他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随意性、碎片化较大4,没有固化劳动教育的组织范式和劳动教育实施运行的具体方案。二是劳动教育的育人机制尚未形成。学校普遍存在劳动文化建设不足、劳动教育文化氛围薄弱5、劳动教育场所缺失、劳动教育师资不全等问题,在劳动教育内容上重视技能类劳动教

4、育,忽视对学生人格塑造、价值观形成的教育,缺乏“劳动创造人、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6”的“育人”教育;劳动教育活动设计没有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没有融入学生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缺乏专业层面的劳动教育整体性架构,缺失系统性体系化建设,育人机制建设急需改进。三是劳动教育评价重形式忽视对“劳动精神”的评价。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现实困境和应对策略夏 磊1,刘 蓓2(1.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2.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摘 要:劳动教育是我国五育教育方针之一,职业教育中的劳动教育应有教育共性的特征,也应有其自身的类型特征。职业教育中的劳

5、动教育不是简单的开设一门课程,而是要建立面向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教育体系,要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融合统一,融入职业教育的各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实训实习教学中,建立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评价和教育运行机制,使劳动教育成为职业教育相关利益方都关注、重视和参与的教育,建立起规范的劳动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育人育才”的目标。关键词:职业教育;劳动教育;困境;应对策略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8689(2024)01-0015-04收稿日期:2023-11-15作者简介:夏 磊(1992-),男,安徽

6、庐江人,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理论与实践。刘 蓓(1980-),女,天津人,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高职音乐教育。15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4 年第 1 期许多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采用考试形式或劳动天数、劳动工作完成情况评分等方式,忽略了劳动教育过程中对劳动精神、劳动品质、劳动习惯等劳动素养的评价。四是劳动教育运行管理体系不健全。由于劳动教育缺乏完整“育人”体系、教育质量评价标准及专职教师团队的支撑,造成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长效机制的保障7,以及相应考核

7、监督机制和评价反馈机制7、体系化的运行管理制度等,使得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实施较为困难。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不能简单通过开设课程和增加课时来解决,需要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系统化地将劳动教育融入各类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中,从而使职业教育的各类课程都起到劳动“育人”作用。二、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育人目标的确立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应具有自身类型特征的育人目标,要将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融为一体,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教育教学各环节,特别是要融入专业“认识实习”和“岗位实习”等教学实践中。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中,必须确立明确的劳动教育培养规格和劳动教育效果评定标准;在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的素质教育目标

8、中,必须明确劳动教育可测可评的素质教学目标;在课程学业评价中,必须涵盖劳动教育的评价指标和权重,只有这样职业教育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化建设才能完整和取得成效。一是确立劳动教育的素质目标。劳动教育的素质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用严谨的工作态度追求完美的极致精神8,培养学生“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甘于奉献”8的“劳模精神”,“执著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8的“劳动精神”。二是确立劳动教育的知识目标。结合区域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基于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确立具有专业课程教育特色的劳动概念、劳动功能、劳动伦理、劳动法治和创造性劳动2等

9、知识性学习目标,让学生充分理解劳动能“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9。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劳动价值观的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在思想意识上对学生进行关于劳动的具体认知、观念澄清、品质雕琢和价值体悟的塑造10,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价值。三是确立劳动教育的技能目标。将劳动教育的技能目标和专业课程的技能目标融合统一,通过行业企业真实的技术性劳动,培养学生生产作业能力、设备使用和维护能力、技术革新能力、事故处理能力、节能降耗能力、质量保证能力、数字获取使用能力和安生生产的能力。通过生产劳动,学生可以真正发现劳动过程中技术生产存在的问题,寻找到分析问题和产生创造性解决技术问题的灵感,提高技术创新能力11。在

10、劳动教育实施的设计中,需要有学生劳动过程观察记录和实践反思11,培养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记录劳动过程、评价劳动成果和改善劳动品质的习惯,使课程实训实习学习融入真实的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达到劳动育人的目标。三、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活动内容的创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必须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构建“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文化熏陶”的劳动教育育人体系12。职业院校应从专门性劳动课程到融合课程、从知识学习到劳动实践、从职业技能训练到职业技能文化营造等多角度多途径开展劳动教育12,建立劳动理论课、劳动融合课、社会实践课、专业实习课

11、、校园劳动课等“五课”同行的劳动课程体系4,创建职业教育与劳动教育、技术训练与艺术创新、生产与生活、体力与脑力、实践活动与文化感悟相融合的劳动教育内容体系。一是构建劳动教育理论教学体系。定期开展职业劳动专题教育,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开展系列职业劳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职业劳动对职业发展的作用、职业劳动内容与劳动对象、职业劳动工具及操作规范、行业生产技术与劳动技能、职业劳动组织和职业劳动规范、职业劳动安全及风险防护、职业劳动法律及维权等11相关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理解职业劳动、尊重职业劳动和热爱职业劳动的意识和愿望。二是构建“日常生活劳动”育人体系。职业院校的“日常生活劳动”包括常规的校舍卫

12、生维护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等内容,学校还可以开发校园劳动的工作岗位和工作内容,制定第二课堂校园劳动课程教育教学实施方案,建立以学校“学生会”和“校团委”为执行机构的校园劳动课程教学实施团队,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的组织、实施和评价。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于“日常生活劳动”的学分要有最低的毕业学分要求,督促学生从身边事做起,树立处处有劳动、时时有劳动的观念。三是构建“公益服务性劳动”育人体系。学校要深入社区和附近企业,依据社区和企业需求,162024 年第 1 期新疆职业教育研究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基于周末和假期,开发系列

13、“公益服务性劳动”岗位和劳动内容,拓展社会实践基地、公益服务机构等实践平台,给学生提供更多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利用寒暑假学生返家时机,制定具有学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公益服务性劳动”课程自我教育实施方案,指导学生参加家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并将“公益服务性劳动”课程最低学分纳入专业毕业的基本要求之中。四是构建“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育人体系。职业院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要将劳动教育与专业实践育人融合建设与发展,创建基于“产品”“作品”和“创造”等的物化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的教学组织形式上,以项目和任务为主要形式,将价值塑造融入劳动过程13;在劳动教育的教学内容上,对接新经济、新业态、新技术、新岗

14、位要求,把“创造性劳动”理念和意识融入劳动教育体系7,重点培养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应当具备的职业技能知识、职业技能实践和职业技能创造能力12。职业院校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要根据合作企业的生产周期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以主动、实践的方式亲历劳动过程,突出劳动教育的实践性;强调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以解决劳动过程中实际遇到的问题为主,培养学生的劳动选择与就业能力、劳动分工与协作能力、劳动创新与创造能力,以及良好的劳动习惯等13,实现专业技能与劳动素养的同步提升、劳动素养与创新创业能力同步增强的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随着数字经济时代的来临,未来的劳动必然会走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3,因此,职业院校

15、还需要将数字空间作为实施劳动教育的载体,将数字劳动融入劳动教育的教学与工作空间3,建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数字资源库,实现各类空间劳动教育资源的“云融合”3,创建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的“数字”内容体系。四、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考核评价的建设劳动教育是一个多主体、多体系、多目标、多内容、多途径的复杂教育体系,是一个融德、智、体、美教育为一体的教育,这就决定了其评价是一个复杂系统。开发建设具有本校特色、本专业特色的劳动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是解决职业教育劳动教育育人效果的最佳途径,学校要认真研究院校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目标、内容和途径,制定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评价标准和评

16、价组织。一是建立学生劳动素养评价标准。职业院校要以创新理念构建从掌握劳动技能到创新劳动技能、从劳动习惯到劳动观念和精神的阶段性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12。职业院校教师要深入研究各类课程所蕴含的劳动教育元素,基于对劳动情感从“接收反应价值判断组织形成特质”的经历过程,形成课程层面系列可测可评的劳动素质教育目标,建立基于劳动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性评价体系和评价实施方式。二是建立基于学生劳动技能和劳动态度的评价范式。基于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目标、内容和途径,校企合作开发具有本职业本专业特征的日常性、行为性、物化性和选择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建立劳动教育评价的日积累机制,使劳

17、动教育评价时时呈现、数字呈现,融入学生校园学习生活各个层次和各个环境中。三是建立数字化、智能化的劳动教育评价平台。通过劳动教育评价的数字化体系建设,将学生劳动中的行为、表现、成果、成效、时长都转化为数字化的评价内容,使学生劳动教育的评价实现可视化、数字化和个性化,促使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评价日常化和普及化。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要遵循职业教育“以人为本”的发展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劳动技术技能为目标,使学生具备生存、生活能力、创新创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4,进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目标。五、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运行体系的创设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不能简单采用课程教学运行

18、管理模式,应创建适应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劳动教育运行管理机制。一是创建多元的劳动教育运行管理组织机构。职业教育的劳动教育包括“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管理要由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教学管理部门、校企融合管理部门和产教融合企业等部门组成,建立“全面覆盖、相互支撑”的劳动教育实施管理机构,系统化地制定专业层面劳动育人总体目标、学分认定和管理办法。二是创建多样化的劳动教育管理制度。根据“日常生活劳动、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学目标、内容和实施主体,分别制定具有学校特色、专业特色的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公益服务

19、性劳动实施方案,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实施方案,以及专业层面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创建专业层面“类型丰17创新与高质量发展Innovation and High-quality Development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24 年第 1 期富、深度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使职业学校专业层面的劳动教育有章可循。三是创建多维度的劳动教育质量监管体系。学生管理部门、后勤部门要创建基于“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的质量监管办法和学分认定办法;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合作企业要创建基于“公益服务性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的质量监管办法和学分认定办法,建立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劳动教育教学质量专项检查机制。教育教学管理部门

20、要制定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综合评价实施方案,对专业层面劳动教育育人效果进行年终综合评定,促进专业层面不断改进和创新劳动教育。四是建立多主体承担的劳动教育研究机制。职业教育不同专业的产学融合模式和企业实践教学模式都不尽相同,学校要鼓励各专业基于本专业人才培养规格和课程实践教学特色,激励教师、班主任、企业兼职教师、辅导员、学生家长和学生基于自身职业教育角色和利益,开展劳动教育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考核评价、文化建设、实训实习、组织机构等系列专题研究,解决专业层面劳动教育实施的现实问题,提高专业层面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职业院校要从民族复兴、立德树人、全面发展、职教强国四个方面重新审视劳动教育的理

21、论价值15,要从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和建立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角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创造性地将职业精神、职业技能、职业品德、职业规范融入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劳动精神及劳动习惯与品质教育中,建构具有中国职业教育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16。要正视学校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应用系统性思维,从劳动教育的组织、设计、实施、评价、监控和管理等方面,综合解决目前职业教育中劳动教育存在的目标不明、体系不清、队伍不齐、质量缺失、管理缺位等问题,使劳动教育方针在职业教育中真正得到落实。参考文献:1 夏征农.辞海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383.2 袁平凡.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历史思

22、考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7):38-44,64.3 曹渡帆,任捷.职业院校实施劳动教育的空间逻辑 J.职教论坛,2022(8):15-22.4 高文红.高职劳动教育评价改革的时代要求、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2(19):62-67,84.5 汪路艳,孙佳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实践育人导向的缺失及其复归 J.职业教育研究,2021(3):9-14.6 教育部印发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9)2023-11-15,http:/ 王东颖.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生发逻辑及实现路径 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

23、):86-91.8 张丹,李勇.“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职业教育中传承发展的研究与实践 J.机械职业教育,2022(3):43-49.9 王丽娜.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内涵、价值优势及实效性路径研究 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4):57-59.10 郭达,杨婷.论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障碍与推进路径 J.职业教育研究,2022(2):22-26.11 崔发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基本功能与有效形式 J.职教论坛,2020(8):38-43.12 张慧.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推进路径研究 J.职教通讯,2022(8):18-24.13 杨秋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

24、动教育课程体系设计探讨 J.职教通讯,2020(6):24-30.14 韩剑颖.职业教育视域下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与五育内在逻辑探析 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34-40.15 张雷,李美娜,陈惠军.新时代高职院校加强劳动教育的路径探讨 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21(3):67-70.16 李曦方,娄玉花,李新泉.基于跟岗实习的新时代高职学生职业劳动素养培育研究 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6):58-62.(责任编辑:张静)The Realistic Predicament and Countermeasures of Labor Education i

25、n Vocational EducationXIA Lei1,LIU Bei2(1.Xin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Urumqi 830002,China;2.Urumqi Vocational University,Urumqi 830001,China)Abstract:Labour education is one of the five educational policies in China.The labour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have its own charact

26、eristics as well as the common educational features.The vocational labour education is not simply an independent course,but it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moral,intellectual and aesthetic education,the teaching of various vocational education courses and the industrys practical training teaching i

27、n order to build a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system for studentsall-round development and to establish the objectives,contents,evaluation and operation mechanisms with vocation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which will make the stakeholders related to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pay attention to,value and participate into the labor education.As long as a standardized labor education system is established,it can truly achieve the goal of“cultivating talents”.Key words:vocational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predicament;strategies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