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罗英:“豌豆尖仙子”的返乡创业事_向淳.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1846 上传时间:2023-07-0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罗英:“豌豆尖仙子”的返乡创业事_向淳.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罗英:“豌豆尖仙子”的返乡创业事_向淳.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人物简介 罗英,1978 年生,贵州省龙里县湾滩河镇人,曾辗转省外多地打工、经商,从事水果等批发生意多年。2013年返乡创业,规模化种植豌豆尖,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豌豆尖仙子”。2022年罗英夫妇的家庭农场入选贵州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名单。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淳小家庭的梦圆,见证着大时代的变迁。“黔妹子”罗英与“川大哥”王明强跳出农门又回乡种植豌豆尖,当起新农人,凭借品质优良实现产销两旺,豌豆尖畅销粤港澳大湾区,带领乡亲们一起致富。产自龙里县的豌豆尖,运到香港能卖多少钱?答案是:180元一斤!这个价钱堪称天价,但在多年前,当地的豌豆尖还只是提篮小卖。今昔对比,身价暴增的背后,离不开挑起农业

2、现代化“金扁担”。这一切,龙里县罗英夫妇家庭农场负责人罗英和丈夫王明英,既是见证者、亲历者,更是参与者。“黔妹子”罗英,“川大哥”王明强,各自家乡相隔千里,青年时代为了过上好日子,不约而同外出打工、经商,人生的轨迹由此交汇。相识于异乡、相知于异地、相守于贵州,小家庭的梦圆,见证着大时代的变迁。外出:“黔妹子”恋上“川大哥”52岁的王明强老家在四川资阳,而45岁的罗英则是龙里县湾滩河镇土生土长的农家妹子,两口子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从外出打工到自己当上老板,励志故事背后是跳出农门又返回乡村的两口子,不服输、不认命的奋斗史。湾滩河镇,一个水土俱佳、风光秀美的地方,是罗英的老家,也是她

3、过上好日子的追梦起点。说起罗英的少年往事,与其他同龄人一样,做不完的各种繁重农活。20 岁不到的年纪,罗英就跟随当地其他年轻人外出打工,那时候在农村年轻人眼中,留在小山村只能吃饱肚子,打工才能鼓起腰包。广州是打工生涯的第一站,也是最后一站,七八年的时间里,接触到新事物和新信息的罗英不再满足于替别人打工,自己做点小生意的念头逐渐萌发。打定主意,罗英回到省城贵阳,准备开个小店,先后找到不少批发商打听行情。就在这一过程中,一个幽默热情的四川人彼时在贵阳搞批发生意的王明强和罗英逐渐熟悉起来。互有好感的两人,走到了一起,并很快领证结婚。随后,两口子前往成都,投身水果行业,慢慢地打响了名气。两人相识于异地

4、,组成家庭后辗转多地经商,今年24岁的儿子也是在这期间出生长大的。“儿子在成都出生,那时做生意早出晚归、风吹日晒,从小娃儿就跟着吃了不少苦。”笑容爽朗的罗英回忆着过往,眼中隐约闪烁着泪花。水果批发生意越来越红火,罗英想家的念头也愈加浓烈。归来:回老家唱起“天仙配”当罗英和丈夫在大城市里辛苦打拼的时候,罗英的家乡湾滩河镇发生着巨变。在水果生意风生水起的时候,一次次回家乡探亲,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发生在贵州乡村的巨变让两口子动了心。“老王,我想回老家做生意。”“行,听你的,家里你做主。”罗英:“豌豆尖仙子”的返乡创业事山里山外贵州人/山里山外贵州人几次沟通下来,罗英回家的想法得到

5、王明强的支持。2013年,两口子带着儿子回到了罗英的老家湾滩河镇,继续从事水果批发、劳务输出等生意。2016 年,“龙里豌豆尖”成功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识,紧接着2017年,湾滩河镇获得“中国豌豆尖之乡”的称号。“国字号”金字招牌加持,当地政府在上级支持下,抓住机遇推动规模化种植豌豆尖,全产业链发展之路由此起步,豌豆尖越来越好卖。湾滩河镇所在的龙里县紧邻省城贵阳,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山地农产品资源,近年来,贵州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各地“一县一业”纵深推进,畅通出山路、铺就畅销路,龙里县“公司+合作社+种植大户+农户”的组织方式,打造了豌豆尖等富民产业

6、。看准机会,2018年开始,两口子拿出多年辛苦积攒的积蓄,流转土地种植豌豆尖,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2021年1月,一家三口又办起家庭农场,建起示范种植200亩豌豆尖核心基地,科技种田,当上应用新农具、新技术的新农人。凭借多年经商练就的销售本领,两口子主动对接大型超市、蔬菜供应商,经过快速发展,这个当地颇有名气的家庭农场还在湾滩河镇园区村开设配套冷库的分拣车间,形成种植、采摘、仓储、购销、技术服务等全产业链条,向周边农户提供一条龙服务,架起全镇8000余亩豌豆尖销往北上广等地的桥梁。“准备争取项目资金,改造升级分拣车间,来年这里全部装上玻璃窗。”从主动出击四处跑市场时心里没底,到现在底气十足准备

7、大干一场,两口子信心满满。心愿:带领乡亲过上好日子“小小的豌豆尖蕴藏大能量,土特产比洋玩意儿还值钱”3月2日,阳光明媚。一见到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农艺师罗秀,王明强赶忙上前报喜:“没想到两叶一芯在香港卖出了如此天价。”“这些天订单不断,早上刚发一车货去上海呢,我们承诺从采摘到端上餐桌不超过24小时。”话没说完,王明强举起手机,拨打电话给开着冷链车送货去贵阳龙洞堡机场的儿子叮嘱了几句“注意安全,开慢点”之类的话语。“回来搞家庭农场搞对了哈!”罗秀和罗英夫妇是老熟人了,说话直接,“在栽培管护上再加把劲,带头示范,提高亩产量,增产的效益会非常可观。”车间里,数十名村民正麻利地分拣豌豆尖。“平均一天挣 1

8、00 来块钱。”湾滩河园区村村民罗正群今年60多岁,一边干活一边说。每年,在高峰期,家庭农场用工需求保持在400人以上,多数为60岁以上的老年妇女,仅每年发放的劳务费就超过100万元。“采摘 1.5 元一斤,分拣 3 元一斤 一 斤 人 工 成 本 在 10 元 左右。”罗英拿起一根刚刚采摘的豌豆尖向记者示范道,“像这样采摘下来,掐头去尾处理后的豌豆尖,当天就能空运到上海各大商超市场,价格可卖到30元到50元一斤。而卖到香港市场的两叶一芯,价格可到180元一斤。”近年来,龙里豌豆尖种植规模迅速扩大到3万亩,成为带动百姓增收的一项特色产业。龙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智琴表示,龙里县将借助“龙里豌豆尖”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品牌,依托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保供基地和标准化蔬菜种植基地,大力发展特色蔬菜和精品蔬菜种植,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标准、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引领示范县。“过上好日子的梦想成真了,得益于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农业部门的支持,我们家庭农场发展很快,自己的担子更重了。”罗英语气充满感激,要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献一份力,带动更多村民鼓起腰包。(责任编辑/阮丹)罗英(右)指导村民分拣豌豆尖(龙里县融媒体中心供图)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