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控制
中铁十五局集团第一工程有限公司
水盘项目部QC小组
2011年11月15日
水盘项目部
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控制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六盘水至盘县高速公路第12合同段,位于六盘水市水城县境内,主线起于水城县营盘乡渡船寨K40+290,经三家寨设置营盘互通与X244相接后,路线伴水柏铁路左侧山坡近距离平行展线,设刘家寨特大桥后,与红梁子隧道相接,终点里程为K42+470,主线全长2.18公里。本合同段T梁共572片,其中30m T梁507片,20m T梁17片。(加入T梁尺寸情况)具体各桥工程量如下表:
表1 T梁工程量统计表
序号
工程名称
T梁规格
T梁数量(片)
1
三家寨大桥
30m
77
2
刘家寨特大桥
30m
402
20m
17
3
C匝道桥
30m
28
二、小组概况
表2 QC小组概况
QC小组 名称
水盘项目部QC小组
所属部门
水盘项目部
课题名称
预应力T梁外观质量控制
小组类型
攻关型
活动时间
2011年4月-2011年11月
活动次数
10次
小 组 人 员 情 况
顺序
姓 名
性别
职 称
文化 程度
组内 职务
顺序
姓 名
性别
职 称
文化 程度
组内 职务
1
陈光
男
总工
本科
组长
6
李金龙
男
技术员
本科
组员
2
刘德树
男
副经理
本科
副组长
7
赵慧鹏
男
测量 队长
专科
组员
3
侯世峰
男
质控部副部长
本科
副组长
8
张 伟
男
试验室主任
专科
组员
4
张永琪
男
工程部副部长
本科
副组长
9
代顺祥
男
物资 科长
中专
组员
5
王 洋
男
技术员
大专
组员
10
三、选题理由
1、水盘高速公路是贵州省2020年骨架公路规划方案“六纵七横八联四环线”公路网中的第三纵,建设完成后对贵州的交通有巨大的贡献。
2、该项目为我公司在贵州的第一个桥梁项目,对打开贵州市场有决定性的作用,公司要求创优质工程,质量标准高。
3、预应力T梁施工中,由于标号高,水泥用量多,砼硬化过程中产生巨大的水化热T梁施工过程中缺陷较多(蜂窝、麻面、砂斑)T梁的外观质量控制一直是一个难点。
根据以上因素项目部决定成立“T梁外观质量QC小组”攻克施工难关。
四、现状调查
我们QC小组有丰富经验的技术人员和操作人员,对影响T梁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分析,总结归纳整理了如下的调查表。
表4 因素调查表
序号
因素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百分比
1
蜂窝、麻面
30
30
30
2
梁体外观尺寸(该行去掉))
12
42
42
3
反拱值不符合要求(该行去掉))
3
45
45
4
表面不光滑
23
68
68
5
缺棱掉角
19
87
87
6
粘膜现象
5
92
92
7
模板接头处错缝
4
96
96
8
其他
4
100
100
图1 因素分析图
根据调查表做出图形,从图形中可以看出蜂窝麻面、表面不光滑及缺棱掉角这三个因素是影响T梁外观质量主要问题。
五、制定目标
通过对生产T梁的各道工序严格控制,消除各道工序中的质量隐患,从而减少T梁侧面出现麻花、气泡及错缝现象,保证T梁侧面光滑、颜色均匀一致。保证安全优质的完成预制T梁施工。
表5 各项质量目标一览表
项目
目标值
检查方法
检查人
端面尺寸
误差在+5,-0mm之间
尺量
张永琪
表面平整度
不大于5mm
2m直尺检查
侯世锋
预埋件位置
不大于5mm
尺量
王洋
外表颜色
外观颜色一直
目测
李金龙
混凝土外表光洁度
蜂窝面积不超过0.5%,气泡数量不超过30个/m2
目测
侯世锋
六、原因分析(利用鱼刺图)P阶段
结合我们实际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对影响T梁外观质量的原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共找出以下几点原因:(要因分析)
1、砼灌注顶面时,未认真检查灌注标高位置;
2、模板拉筋过紧或过松,拉筋过稀,造成砼表面不平;
3、混凝土配合比;
4、模板表面在砼浇注前未清理干净;
5、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6、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
7、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
8、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针对分析出来的各种影响T梁外观质量的原因,经过小组讨论分析,制定了以下的对策。
表6 解决措施一览表
病理现象
原因分析
预防措施
1.T梁顶面平整度有高差
1.测量工作不细,标高标志不清晰。
2.砼灌注顶面时,未认真检查灌注标高位置。
1.灌筑砼前测量技术人员应认真向工班交清灌筑位置、模板上的钉线位置和排水坡的要求。
2.砼灌至顶面标高要大致抹平和找出流水坡,砼初凝前要进行复测和二次压光。
3. 选派技术熟练的技术工人实际操作。
4.及时进行养护。养护时,特别注意保护压光层,防止破坏、变形。
2.T梁表面不平整
模板拉筋过紧或过松,拉筋过稀,造成砼表面不平。
1.模板拉筋要进行计算,拉筋松紧要适宜。
2.圆端型桥墩进行模板设计,加强支撑检查。
3.严格按规定串筒下料,减少砼对模板的冲击力。
4.采用整体模板。
3. T梁混凝土蜂窝、孔洞
混凝土配合比或浇筑工艺有误。
1.严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和和易性。
2.连续灌注,每次灌注量不宜太小,成梁时间不能太长。
4. T梁砼表面缺浆、粗糙、凸凹不平。
1.模板表面在砼浇注前未清理干净,拆模时砼表面被粘损;
2.未全部使用钢模板,夹杂其他类型模板;
3.模板表面脱模剂涂刷不均匀,造成砼拆模时发生粘模;
4.模板拼缝处不够严密,砼浇注时模板缝处砂浆流走;
5.砼振捣不够,砼中空气未排除干净。
1.模板表面认真清理,不得沾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全部使用钢模板;
3.砼脱模剂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振捣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振捣手在振捣时掌握好止振的标准:砼表面不再有气泡冒出。
5. T梁砼局部酥松,石子间几乎没有砂浆,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1.砼配比不准,原材料计量错误;
2.砼未能充分搅拌,和易性差,无法振捣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浇注砼,下料不当,发生石子与砂浆分离造成离析;
4.漏振造成蜂窝;
5.模板上有大孔洞,砼浇注时发生严重漏浆造成蜂窝。
1.采用电子自动计量拌和站拌料,每盘出料均检查砼和易性;砼拌和时间应满足其拌和时间的最小规定;
2.砼下料高度超过两米以上应使用串筒或滑槽;
3.砼分层厚度严格控制在30厘米之内;振捣时振捣器移动半径不大于规定范围;振捣手进行搭接式分段,避免漏振;
4.仔细检查模板,并在砼浇注时加强现场检查。
6. T梁砼结构直边处、棱角处局部掉落,有缺陷。
1.砼浇注后养护不好,边角处水分散失严重,造成局部强度低,在拆模时造成前述现象;
2.模板在折角处设计不合理,拆模时对砼角产生巨大应力;
3.拆模时野蛮施工,边角处受外力撞击;
4.成品保护不当,被车或机械刮伤。
1.加强养护工作,保证砼强度均匀增长;
2.设计模板时,将直角处设计成圆角或略大于90度;
3.拆模时精心操作,保护好结构物;
4.按成品防护措施防护,防止意外伤害。
七、措施落实(D阶段)
八、效果检查(C阶段)
经过我们大家都共同努力,对各种影响T梁外观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各个击破的方针对策,T梁的外观质量差的局面逐渐好转起来了。经过对实施QC小组活动后 生产的T梁中随机抽取了30片进行检查,以下是检查结果。
通过活动前后的两次统计,我们小组对两次结果进行了对比,用柱状图可以清晰度看出两次结果的对比。
2011年11月1日,水盘项目不组织开展了我标段预制梁场地现场观摩会,得到的业主、总监办、驻监办的一致好评。
表7 控制效果对比表
序号
因素
频数
累计频数
累计百分比
活动前
活动后
活动前
活动后
活动前
活动后
1
蜂窝、麻面
30
8
30
8
30
32
2
梁体外观尺寸
12
2
42
10
42
40
3
反拱值不符合要求
3
1
45
11
45
44
4
表面不光滑
23
4
68
15
68
60
5
缺棱掉角
19
4
87
19
87
70
6
粘膜现象
5
2
92
21
92
80
7
模板接头处错缝
4
1
96
22
96
85
8
其他
4
3
100
25
100
100
图2 控制效果对比图
图3 T梁成品外观
九、总结(A阶段)
十、巩固措施、今后打算
(一)制定巩固措施
1、严格用人制度,使用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操作工人。
2、严格管理制度,做到谁验收谁负责。不能把验收当作走过场。
3、加强过程控制程序,将质量管理切实做到:全员参与、全面展开、全过程控制。
(二)今后打算
QC小组成功地解决了本工程一系列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及混凝土质量缺陷。我们将再接再励,全面开展以QC小组为核心的质量管理活动,为以后创优质结构工程再创佳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