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_李超.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1084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92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_李超.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_李超.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_李超.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1村庄原状分析某村庄位于日照市东港区北4.5 km处,距离日照市和莒县分别为30 km,村庄依山而建,西侧与河流相接,总人口约2 000多人。传统山区农村空间布局呈现出一定特点,村庄规模相对小但密度大,分布零乱不均,在经济、安全、使用规则下,更多的是顺应周边环境进行村落建设,顺山势展开,除了选址上的顺应自然,在建筑材料上,就地选择石块、木头等易获取的材料,形成了独特的建筑风格,虽然传统山区农村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稳定性,但布局零散,缺乏统一规划和控制,体现出明显的空心化趋势。另外,配套基础设施落后、建设难度大,存在很多安全隐

2、患,不利于人们生活居住水平的提升,所以,迫切需要根据村庄原状进行美丽新农村规划设计。影响新农村规划设计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水文状况、资源分布情况、区位交通情况、生活居住习惯、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地域文化特色等。为了保证规划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必须充分做好前期调研和分析工作,掌握村庄相关数据信息,了解当地农居模式,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2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2.1基本原则山区新农村规划设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统筹兼顾产业经济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根据山区城镇规划与山地建筑设计要求进行空间布置。1)在选址上,应该避开不利地质条件和生态脆弱区域,

3、顺应地形山势,尽量避免大范围的挖填作业,不能轻易改变地形,讲究显山露水,和周边的山水林田相呼应,构建更具立体感的聚落形态和生动和谐的天际线。2)在平面布局上,应充分尊重本地居民的生活习惯,延续传统山区农村聚落方式,依据用地情况垂直或平行等高线布置,竖向或横向铺开延伸,院落、街巷、节点空间有序展开,使空间层次更为丰富,同时,还应注重不同功能需求,完善竖向规划设计,根据小气候条件充分考虑光照、通风情况,合理规划给排水网络及其他基础设施,提升村庄的宜居性和便捷性。3)在农房建筑设计上,要体现多样性,涵盖新型院落式、联排式农房及单元式住宅楼房,满足人们高质量生活需求,预留产业发展空间,建筑风格要体现当

4、地文化内涵,积极利用乡土元素进行设计,在传统建筑文化符号的基础上加强创新,展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New Rural Planning and Design Based on Residential Habits and Local Elements李超(日照市土地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日照 276800)LI Chao(Rizhao Land Development Group Co.Ltd.,Rizhao 276800,China)【摘要】基于居住习惯与乡土元素的新农村规划设计进行研究,以实际项目方案为例展开分析,从设计原则、总体规划、平面布局、建筑形象、户型设计等方面着

5、手,阐述了规划设计要点,并总结反思,以促进新农村规划健康可持续发展。【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new countryside based on living habits and local elements,taking the actualproject scheme as an example,analyzes and elaborates the key points of planning and design from the aspects of design principles,ove

6、rallplanning,plane layout,architectural image,house type design,and combine with summary and reflection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ountryside planning.【关键词】居住习惯;乡土元素;新农村;规划设计【Keywords】habits of residence;local elements;new countryside;planning and design【中图分类号】TU98

7、2.2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7-9467(2023)06-0006-03【DOI】10.13616/ki.gcjsysj.2023.06.002【作者简介】李超(1988),女,山东日照人,工程师,从事建筑规划设计与管理研究。6现别具一格的时尚形象和精神风貌,提高农村辨识度和吸引力,促进第三产业发展1。2.2总体规划在高程分析和坡度分析的基础上,该村庄用地范围主要设置在5%坡度范围内,少量设置在8%范围内,通过少量的场地平整工作,再加上筑台、高勒脚、跌落等处理方式,营造出了高低错落、协调共生的山区农村形象。该村庄规划设计总户数为695户,户均用地221 m2/户,主要面宽进深为8

8、 m10.5 m,建筑间距1015 m,用地面积153 385.5 m2,其中,西区占地128 860.0 m2,东区占地24 525.5 m2,本着节约、集约用地规划的原则,为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居住需求,通过对一定区域内其他新农村规划设计方案的分析研究,共设计了3种住宅形式4种户型,其中,140 m2二层住宅510户,56 m2一层平房32户,120 m2小高层公寓77户,75 m2小高层公寓76户。根据新农村布局规划相关技术指导,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产业关联、有利于整合资源要素等基本原则,在服务半径合理的前提下,结合交通条件,优先选择被撤并乡镇驻地村、大村强村作为中心村,建设公共服务

9、中心,辐射带动周边基层村发展,人口规模在3 000人左右,该村庄人口2 000多人,因此,应该作为中心村进行建设,按照新农村设施配置要求,从社区管理与服务、公共福利、公共卫生、文化体育、教育设施、商业设施、环卫设施、交通设施、给排水设施、热力燃气设施、电力设施等方面出发,建设警务室、社区事务受理中心、文化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卫生室、幼儿园、餐饮店、超市、公园绿地、停车场等功能性场所,配套设施面积按照1 5001 800 m2的标准配置。图1为本项目新农村总体规划鸟瞰效果图。图 1本项目新农村总体规划鸟瞰效果图2.3平面布局该村庄住宅规划以低层农居组团为主、高层农居组团为辅,二层住宅采用一种

10、户型、两种母题、单栋组合、群体组团的设计思路。该村庄虽然购买汽车住户越来越多,但没有配套车库,大部分家庭选择将车停到大门洞或直接停在门口,既显得非常杂乱又存在安全隐患,农用车也是重要的生产工具,主要集中在农忙季节使用,所以在进行平面布局时,结合以往居住习惯,除了考虑楼间距、交通通行需求外,针对该村庄的用车特点,还应该合理设置停车位,可以采用集中与分散结合的设计方式,同时注重绿地设计。另外,该新农村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地势条件,营造了错落有致的山区村庄形象,尤其是在大范围的低层住宅组团尤为明显。为了保证居住安全,必须合理设置挡土墙,采用阶梯式挡土墙,科学设计高宽比,防止出现滑坡、垮塌等现象。在该设计

11、方案中,高层住宅组团由3排建筑组成,楼间距设计为36 m,道路宽度5.5m,具有较好的视野和通行条件。2.4形象设计在建筑形象设计上,秉承重塑美丽乡村、寻回失落乡情的设计理念,力求体现当地乡村特色,通过提炼乡土元素延续建筑文化,从院落、屋顶、墙面等部位出发,积极采用乡土材料+原村落立面构成模式提取相结合的造型风格设计策略,一方面,乡土的材料,如石、瓦、抹灰等,能够体现建筑的地域性和亲和性,并与基地幽静的环境相协调,另一方面,旧有的立面构成形式延续,加强了对旧村的记忆,并为新的生活空间添加丰富的文化感,屋面使用黛瓦覆盖,墙面以白色为主,砌石形式为勒脚,与原始的石头墙相呼应,这些处理手法的运用,不

12、但传承和延续了传统建筑风格,而且增添了新的时尚元素,实现了乡土元素的融合创新2。村民服务中心是重要的公共服务建筑,涵盖了多功能厅、幼儿园、村民活动室、商超、办公会议、村史馆、图书馆、服务大厅、警务室、邻里调解中心、村口广场等多种功能场所,在形象设计时,采用了2种设计思路:(1)源自地域特色,强调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屋顶采用柔和曲线设计,似连绵起伏的山脉,更具现代感和时尚感,院落、墙面采用传统石块材质,与自然无限接近。(2)采用根植于乡土的建筑元素,顺应环境的村落布局,屋顶采用概念化坡屋面,不使用屋面瓦,更加简洁大方,墙面使用带有记忆的乡土材料,结合大面积的落地玻璃窗户,实现了基于乡土元素的创

13、新。2.5户型设计户型设计是新农村规划设计的核心内容,直接关系到农户的切身利益,如果设计不当,可能会增加适应难度,激发人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建筑与结构设计7Construction&DesignForProject工程建设与设计们的抵触情绪,所以,户型设计必须尊重当地村民的生活居住习惯,在此基础上加以优化调整。除了典型的农居布置模式,还应该重点对村民生活习惯展开调查。据了解,当地住户依旧使用土灶台,在炒菜做汤、下水饺、蒸馒头时比较方便,能够满足多人口吃饭需求,但柴火堆放比较随意,影响了厨房的整洁性,在设计时要考虑柴火的放置位置,需要邻近厨房,对

14、于火炕,少部分预留,多数不再保留,厨房比较大,自家人吃饭主要在厨房解决,所以,厨房与餐厅要临近,这样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在夏天吃饭时,村民喜欢在庭院吃早饭和晚饭,而中午饭更多的是在大门洞里解决,因为大门洞十分通透、凉爽,在客厅餐厅设计时,要注意南北通风顺畅。农户家中通常有养家禽、家畜的习惯,一方面能解决吃蛋吃肉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增添许多农家乐趣,但散养或简单圈养的方式难以解决卫生问题,管理起来也不方便,所以,应该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家禽统一饲养,庭院中可保留狗窝等污染小的家畜设施。当地农村宅基地普遍偏大,院子开阔、敞亮,人们喜欢在院子里种菜、种花、种水果,满足自家蔬菜瓜果供应,有的多了还可以送人或

15、去集市售卖,节省了生活支出,增加了居民收入,在设计时要保留农民庭院生活习惯,但必须集约使用土地3。基于当地居住习惯总结分析,在户型设计过程中,本着尊重本土生活习惯、生产生活一体化、成长型可升级的基本原则,设计了4种户型,可以满足不同情况居民的居住需求。二层住宅是占比最高的户型,建筑面积140 m2,占地面积128 m2。1)一层建筑面积73 m2,二层建筑面积67 m2,3间卧室,1间书房,2厅2卫,前后双院落,按当地民居习惯,进门设置影壁墙,往里有花架、菜地、水池等,可以满足养花养草及种菜、种果的需求,客餐厅一体化设计,餐厅紧临厨房,南北通透,透而不穿,满足通风纳凉需求,布局合理,配比集约,

16、尽可能缩小走道空间,最大化利用面积。2)一层住宅占比相对较小,总建筑面积57 m2,占地面积87 m2,两室两厅一卫,设计有南院,这种户型主要针对老年群体,进门是影壁墙,往里是前院卫生间,方便居民及客人屋外入厕,同样设置有菜地、水池,能够自给自足生活需求,超大南院阳光充足,餐厅、厨房、火炕一体化设计,保留了原始睡火炕的就寝方式,同时,不必担心爬楼梯的困扰,实现了最大化的面积利用。3)120 m2大户型高层住宅为1梯2户设计,3室2厅1卫,户型、大气,南北通透,厨房、餐厅、客厅一体化设计,迎合当地生活习惯,卫生间干湿分离,飘窗、阳台较多,尽享充足阳光。4)75 m2小户型高层住宅为1梯4户设计,

17、2室2厅1卫,南北通透,动静分区明确,为了方便老年人居住,候梯厅设计尺寸放大,避免空间狭窄引起的出入不便。2.6总结反思自然环境是村庄规划设计的基础,必须因地制宜、兼容并蓄,延续传统村庄建设智慧,同时,还要体现居住文化,满足生活习惯,留住乡土元素,实现科学合理的再塑造。然而,在新农村规划设计时,依然存在许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不断探讨和实践进行优化,比如,行列式依然是主要布局方式,外部形态比较规整,交通动线井然有序,能够节约建设时间和成本,但是,这种排列方式容易营造僵硬、封闭的心理感受,难以产生持久的愉悦感。因此在规划时,需要充分论证自然环境影响,促进村庄布局的多样化。除此之外,新农村规划设计

18、不能适应产业转型需求,短期建设行为与自然环境矛盾,这些都是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不能仅仅为了规划而规划,而应该在基于居住习惯和乡土元素合理规划设计的同时,促进区域健康、可持续发展,能够实现多种功能和目的。3结语综上所述,“三农”问题成为现阶段国家重点关注方向,如何通过新农村建设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居质量、加快产业融合成为关键所在。在进行新农村规划设计时,需要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统筹兼顾多种需求,着重关注当地居民生活习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通过乡土元素符号设计留住乡情,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参考文献】1周雅馨.地域文化视域下的新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J.环境工程,2021,39(10):278-279.2陈文术,赵梦佳,王亚男.三亚新农村建设规划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绿色科技,2017(9):16-18.3郭艳荣,张俊伟,李莉萍.基于实证研究背景下的“乡愁”景观有机更新策略:以成都市新农村规划设计实践为例J.中外建筑,2016(12):102-103.【收稿日期】2023-02-0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