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_高小苏.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90763 上传时间:2023-07-08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20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_高小苏.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_高小苏.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_高小苏.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引用格式:高小苏,王琳,王新建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 J 航海教育研究,2023,40(2):4853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高小苏1,王琳1,王新建2(1辽宁师范大学 美术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2大连海事大学 航海学院,辽宁 大连116026)摘要:党性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法宝,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对某高校大学生党员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意识、理想信念、政治理论学习、参加党性教育活动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当前学生自身、高校、社会主体等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通过课程、家庭、社会实践等方式全面提

2、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志的效果。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实践调查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68724(2023)02004806一、引言“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特指党的阶级属性;“党性教育”指的是“党组织和党员运用党的理论、纲领、路线等,通过有效的教育方式和途径,教育党员增加对党的性质、宗旨和使命等的认识,培养党员思想觉悟和自觉意识”1。党性教育是以马列主义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改进和加强自身党性修养的过程。大学生党员是基层党组织重要而特殊的群体,是党的新鲜血液和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提升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党的政治建设的内

3、在要求,也是应对国际形势的迫切需要。从当前文献研究来看,学者们分析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建议。王荣2 指出,当前大学生党性教育忽视时政教育和党员的主体地位,要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大学生党性教育中,增强大学生党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陈娇3 认为,高校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存在把控不严、培养广度和深度不足等问题,要严格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严把关”“重培养”,创新党性教育新途径、新方法;朱希德4 提出,社会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00 后”大学生党员党性思想带来冲击,要优化党性教育环境,坚守社会思想阵地,营造良好的高校氛围。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内涵丰

4、富、意义深远,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党员党性修养的内涵、意义和途径等方面,多以理论和定性研究为主,实证调查不足。本文在充分调查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基础上,分析和整理问卷调查数据,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进一步探索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新途径和新举措。二、当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调查(一)调查背景及问卷设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节点,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会直接影响高校主流文化传播。同时,伴随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党员在接受党性教育的同时,也面临着多元文化带来的冲击,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大学生党员84思政探索航海教育研究2023 年第 2 期 第 40 卷

5、收稿日期:20230328基金项目:2022 年度辽宁省党建研究会课题“以伟大建党精神提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质量研究”作者简介:高小苏(1989),女,讲师,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价值判断,造成大学生党员党性意识淡薄等问题5。本问卷旨在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现状,探索提升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质量的途径,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涉及大学生党员的性别、党龄、年级、身份等基本信息,以便了解被调查人员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重点调查大学生党员的入党动机、对党性教育的重视程度、政治理论学习方式、参加党组织活动的情况、家庭和社会主体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发挥的作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活动

6、存在的问题,党性教育的活动途径,理论和实践教育活动的形式等问题,旨在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方法。(二)调查样本选取本次调查以某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党员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线上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总共发放问卷 300 份,回收问卷 297 份,有效问卷295 份,有效率为 9833%。被调查对象的性别、政治面貌、党龄和年级等背景信息如表 1 所示。表 1被调查对象信息分布情况(三)调查结果与分析1党性、入党动机和党性教育重要性本部分的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入党动机、党性现状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如表 2 所示。在“入党动机”的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党员的入

7、党动机较为纯正,以“想为社会作贡献”和“纯粹的信仰”为主;在“党性现状”的调查结果中,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的党性很强和较强;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影响”的调查结果中,多数党员认为影响非常大。通过调查结果可知,进行党性教育是大学生党员自身的迫切要求,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做好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对于巩固、夯实党在高校执政基石具有重要意义。表 2党性、入党动机和党性教育重要性的调查情况2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情况政治理论学习主要方式和参与党组织活动的调查结果如表 3 所示。思政课的课堂学习仍是大学生党员学习政治理论的主要方式,其次是党支部的“三会一课”,少部分选择校园活动及其他方式

8、;多数党员能够全部参加党组织活动,极少数不参加。高校要进一步发挥党支部政治理论学习的主体作用,建立健全教育教学体系,不断探索大学生党员政治理论学习方式的多样化途径。3家庭和社会对大学生党员党性影响情况大学生党员的组织关系在高校,但同时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员,党性教育也受社会主体的影94高小苏,等: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响。在调查结果中,有 2508%的党员认为家庭和社会主体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发挥作用非常大,有 2373%的党员认为比较大,有 3449%的党员认为作用一般,167%的党员认为比较小。由此可见,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中,家庭和社会教育发挥作用不明显。在被调查党员的后续访

9、谈中也了解到,家庭教育在大学生党员培养方面的作用相对弱化,家长普遍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即使父母双方都是党员,对孩子党性教育的培养也存在主观随意性,没有系统深入的理论指导,而社区、实习单位等基层党组织未能很好地履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这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党员来说是教育的缺失。表 3政治理论学习活动情况的调查结果4党性教育活动方式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活动方式的情况调查如图 1 所示。大多数党员认为党性教育活动的教育形式和方法过于单一,少部分党员认为教育内容陈旧;在建议的党性教育理论活动形式的调查中,大多数党员认为应进行理论自学和党员集体学习,其次是专题党课、专题讲

10、座的培训等;在党性教育实践活动的调查中,大多数党员认为应增加红色教育基地参观、公益志愿服务,其次是增加党史宣讲活动。在其他的建议方式中,大学生党员希望高校能够营造良好的党史教育学习氛围,以更加鲜活的方式开展常态化、规范化的党员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图 1党性教育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的教育方式5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总体趋势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可知,大学生党员对党性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高,尤其在入党动机、党性、政治理论学习、党性教育活动和途径等方面表现出较好的结果。同时,也希望通过党性教育不断提升自身的先进性和模范带头作用,进一步服务同学、服务社会,这也彰显了高校多年

11、来对大学生党员开展党性教育的显著效果。但个别党员仍存在党性意识淡薄、理论学习不深入、参加党组织活动不积极等现象,需要深入地分析和探究,并不断建立健全党性教育体制机制,丰富党性教育载体和方式,提高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效果。三、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影响因素分析(一)自身主观因素的影响当代大学生主要以“00 后”为主,特别是在网络信息多样化的背景下,受社会不良思潮和大环境影响,部分学生自我意识较强、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够成熟,对党的认识不全面,没有意识到党性要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和培养。问卷调查发现分别有508%和475%的党员“入党动机”是为了“增强就业竞争力”和“随主流”

12、,这说明个别大学生的入党动机不纯,忽视自我价值的塑造和思想意识的提升。05高小苏,等: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多注重学习成绩、学生工作和校园活动等方面,对自身党性修养的提升不重视,理论水平与入党前相比没有提高,党员身份意识淡薄。(二)党性教育内容不完善党性教育内容是开展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重要载体和依托,直接影响党性教育的质量。在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大学生党员认为党性教育形式单一、教育内容单调、缺乏长效性和实践性。在实践中开展党性教育时,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的挖掘不深入,对大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党章党纲教育

13、学习不到位,不能与大学生实际紧密联系,就难以在思想上引起大学生共鸣。此外,在教育形式上过多重视传统的灌输式理论教育。调查中发现多数大学生都是在学校的思政课、网络平台等进行集体学习或自主学习,内容多以专题讲座、党课和学术报告为主,而体验式、研究式教育教学模式很难在实际中展开,而这种开放性实践教育的缺乏,使得大学生少有机会亲身体验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史,这就导致党性教育缺乏实效性和感染力。(三)高校育人机制不健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主阵地是高校,但在调查中发现,部分党员认为高校在开展党性教育的形式、内容以及活动方面存在不足,这与高校的育人机制有直接关系。一方面,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压力较大,高校教

14、师从事党务工作多以专职组织员或辅导员为主,日常事务性工作居多,工作的重点主要放在掌握学生入党过程的规范性和入党材料的完整性,对于大学生入党后的教育管理和培养进度顾及不到位,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导致个别大学生入党后自我要求放松,在思想上、学习上都有所懈怠;另一方面,高校目前对党性教育未形成“三全育人”的理念,对“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贯彻不到位,部分思政课教师、专业教师更加重视课堂教学、课程成绩、课题论文等方面的撰写,对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理念重视不够,个别党员活动、组织生活等存在形式化、任务化,党性教育的育人理念仍有待加强。(四)社会主体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不仅是高校思想引领

15、的重要内容,也是家庭、社会应承担的义务。调查中发现,有 5119%的党员认为社会主体在党员党性教育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一般或比较小,这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当前家庭教育中许多家长存在看重学习成绩和分数,忽视孩子的思想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等情况,加之受家长的理论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影响,对于思想多元化的“00后”大学生来说,很难形成有效的党性教育方式,日常对价值观和个人行为规范方面的引导不到位,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一些利己、独断、冲动等性格特点;二是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以及受西方国家一些不良思潮的冲击,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容易受到攻击和腐蚀,被西方势力所利用,出现一些负面影响;三是社会资源对大学生党员党

16、性教育的支持程度不高,从实践教育角度来看,能够学习和参观的红色教育基地和资源较少,除了个别热门的景区外,很多公益红色资源宣传与开发不到位,吸引力不高,无法充分起到宣传与引导作用。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途径(一)强化教育主体,突出引领作用1发挥高校主导作用,增强党性教育感染力高校是大学生党员发展的主阵地,要牢牢把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方向,将党性教育的内涵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提升。一是要建立健全高校党性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要不断提升党性教育队伍的完整性和执行力,整合党委工作部门、思政课教师、组织员、辅导员、行政管理人员等队伍,并不断吸纳政治素质强、业务能

17、力精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充实到队伍中,及时开展党性教育培训和实践活动,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形成“三全育人”的良好局面。二是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将党性教育融入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思想建设、文化建设、作风建设中去,履职尽责、层层把关,严格审核大学生党员发展过程,通过构建“微联动”“微公益”的大学生党员培养体系,丰富服务大学生党员的形式6,实现教育常态化、规范化,将党员教育工作落到实处。2注重社会主体教育,提升党性教育实效性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 大学生党员在社会中发展,其世界观、15高小苏,等: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人生观和价值观时刻会受到

18、影响。家庭是社会构成的最小单元,家长应充分发挥“陪伴”作用,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对其行为进行及时干预和引导,不仅要重视大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更应注重大学生价值观的建立,将党的光辉历史、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及时传递给孩子,鼓励他们关注国家、社会时政要闻,并及时进行解读和引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念。此外,要加强其他社会主体与大学生党员的联系,政府应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作用,在规划、布局和模式上使其更加契合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建立红色教育基地、红色资源网站等,开展宣扬党史教育的实践活动;社区应主动挖掘和提炼能够与大学生党员相联系的社会服务活动,做好大学生党员与人民群众的对接,在实践中感受中

19、国共产党“不负人民”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二)健全育人体系,深挖教育资源1强化课程育人,整合党性教育教学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8。高校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大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在于课程,只有不断融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内容体系,充分挖掘党的光辉历史中所蕴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通过讲授、讨论和实践等方式融入思政课程中,比如在思政课中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形势和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9,提升思政课程的理想信念教育功能;此外,在专业课、选修课和综合素质课

20、中也要加入思政元素和育人元素,实现多门课程的协同效应和价值联动,创新教育场景和教学资源,全面提升课程思政的教育实效,多维度、多角度、全方位引导大学生将党性教育入脑入心,增强政治认同和理论认同,做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2坚持文化育人,发挥党性教育引领作用教育部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指出,要“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优化校园学风,繁荣校园文化,培养大学精神”10。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育人的重要载体和依托,具有先导性和时代性,将中华传统文化、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融入其中,是激发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动力和源泉。一是要不断挖掘校史

21、资源,从学校的发展历程中总结育人元素,并与学校实际和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从而形成具有本校特点特色的制度文化、环境文化和精神文化,营造“一草一木”“一筑一品”皆育人的浓厚氛围;二是要抓好重要的时间节点,在青年节、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和每月党日活动中,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的参与环境,与大学生党员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传播正能量。3用好网络育人,增强党性教育的传播力网络媒体是推动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动起来”“活起来”的重要渠道。因此,要不断推动党性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尤其针对“网络原住民”大学生这类特殊群体,要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及

22、时将党的知识、最新时事热点推送给大学生党员,让他们能够及时学习,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逐步形成“互联网+”教育学习平台,开设党性教育的专题网站、短视频宣传、微信公众平台专题推送、线上主题宣讲等,让党性教育以更加生动的图片、短视频、动画等方式传递给广大大学生党员;此外,高校教师也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增加与大学生的互动交流,及时回应大学生的诉求,增加关注度和影响力,让大学生能够以可观、可视、可触的方式深入领会学习党性教育内涵,不断契合网络时代下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教育方式“动”起来、“活”起来。(三)融合社会实践,彰显党性教育的时代性社会实践教育是大学生“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能够提

23、高本领、开阔眼界、增长学识。因此,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中融入党性教育,能够让大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党性教育的意义和内涵。高校可以通过体验式、现场式、互动式实践教学手段,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参观、“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重走长征路”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大学生的认同感和体验感。此外,高校应充分发挥“一站式”大学生社区功能,探索如何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校园素质拓展、文化墙体绘制、红色文化宣讲团等活动中去,全面提升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在实践中体会中国共产党的时代感和使命感,并以此为契机,让大学生体验“服25高小苏,等: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务基层、服务社会”的责任担当,激发大学生“

24、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五、结语做好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工作对于推动高校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在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自身主观因素、党性教育内容、高校育人机制和社会主体等方面对其党性修养产生直接影响,要通过不断强化教育主体、健全育人体系、融合社会实践等方式,探索出一条契合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新途径。大学生党员的党性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需要根据大学生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在实践中检验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并进行改进和完善。参考文献:1王佳燕革命文化融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研究 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21 2王荣高校大学生党

25、员党性教育研究 D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9 3陈娇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 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6 4朱希德“00 后”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研究 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20 5陈圆圆习近平青年观视域下“00”后学生党员党性教育路径探析J 湘南学院学报,2020,41(6):98101 6吕海宁,夏翰林,曲乐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机制研究 J 航海教育研究,2022,39(3):9094 7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8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N 人民日报,20161209 9刘有升,潘颖琦高校本科思政课开展国家安全意识教育路径研究J 航海教育研究,2022,39(2):9399 10教育部发布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J 高等职业教育探索,2017,16(6):3335高小苏,等:高校大学生党员党性教育提升的策略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