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武汉科技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明显,我国吸引外商接投资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至今32年来,外商直接投资在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方面扮演了关键性的角色。而就业是经济发展一个很重要的方面。FDI的大量流入,对我国的就业也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商直接投资进入中国,其对我国的投资方式和投资的资本技术含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相对应的,FDI对就业的影响也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为了更好的认识FDI与我国就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好地促进其对我国就业的积极贡献,十分必要且有意义的。近年来,关于FDI促进中国国内经济发展的研究报告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中
2、的大部分主要是围绕FDI对中国经济的积极推动作用进行阐述的,围绕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关系的文献相对较少,大部分研究集中在定性分析上,很少有定量分析。本文根据现代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理论,利用1985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FDI与就业数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将带动我国就业增加0.095%。文章还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的短期波动及其调整机制。关键词: FDI; 协整理论; 就业; 实证分析Abstract Accompanied by the deepness
3、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and the obvious trend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total amount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has been growing rapidly. FDI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romoting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ina. The employ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conomic developme
4、nt. So the introduction of FDI also has a certain impact on the employment. As more and more FDI pours into China, its structure and the capital and technology composing are changing a lot. Such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doing more and more passive effects on employmen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
5、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employment, it is necessary and significant to do some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of FDI to employment. At present,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e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subject on how the FDI making effect on employment has
6、 not been discussed enough. Many studies limited on the normal research. And a few uses empirical research. We did an empirical research on FDI and employment in China according to modern econometrics and the theory of co-integration, using 1985-2008 annual dat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e
7、found that there was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FDI and Chinese employment: in the long term, employment in China goes up by 0.095% as FDI increases 1%. We also used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shot-term fluctuation and its adjusting mechanism between FDI and employ
8、ment in China.Key words: FDI; Co-integration; Employment; Empirical research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作 者 签 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
9、了解XX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作者签名: 日 期: 目 录1绪论11.1选题背景和意义11.2文献综述11.3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32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32.1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就业的动力机制42.2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42.3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53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83.1我国的就业现状8
10、3.2协整理论的说明93.3实证分析104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124.1基本结论124.2FDI对我国就业影响有效性政策建议124.2.1优化外资区域分布,改善就业的区域结构124.2.2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增加间接就业134.2.3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就业质量144.2.4完善竞争机制,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监管145结论15参考文献16致 谢18181 绪论1.1 选题背景和意义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直接投资空前发展的大背景下,进入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也不断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已经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我国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也日益增强,1992年起,我国实
11、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数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首次超越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成为全球最具吸引力的大国。据商务部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3435家,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00.33亿美元。就2010年 4月当月,全国新批设立外商投资企业2047家,同比增长21.34%;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3.46亿美元,同比增长24.69%。以就业来看, 2008年直接就业于外商投资企业的人数达1622万人,约占同期城镇就业总量的5.37%。但是,由于外商直接投资与东道国就业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既有因外资流入创造就业岗位而增加就业的效应,也有可能因对当地企业产生挤出而带来就业减少效应。而且
12、从目前国内外关于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数量的研究文献看,大多只是进行定性分析,而具体到外商投资的贡献到底有多大的文献少之又少。加之,由于经济时间序列数据一般具有非平稳性特征,直接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会产生“伪回归”现象,即表面上看两个经济变量呈现高度相关性,但它们实际上可能根本不存在任何有意义的关系。鉴于此,本文采用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建模的协整理论建模方法,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就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机制。1.2 文献综述一般而言,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都会给东道国带来较多的就业机会,对于缓解东道国就业压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矛盾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就业
13、的影响不仅只有投资拉动就业的创造效应,还要考虑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之间可能存在的挤入或挤出关系以及由此引起的间接就业效应。当外商直接投资与国内投资存在进入效应时,社会投资总量扩张,从而就业人数也会随之上升,这个时候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是创造效应;反之,挤出效应的存在将会迫使国内企业削减投资,进而导致失业增加,这个就是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道国国内就业的替代效应。目前,国内外学者对FDI与东道国发展的研究大多主要集中在技术进步、进出口变化以及经济增长方面,针对利用外资和东道国国内就业状况相关性的分析尚未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国外关于FDI与发展中国家就业的研究文献也较少,而根据中国国情具体
14、研究的文献则更是少之又少。UNCTAD在World Investment Report 1994中指出外商直接投资对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影响呈正效应,认为FDI在东道国的经济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创造了就业机会,提高了就业水平,改善了就业质量1。Magnus Blomstrom (1997)以美国和瑞典为例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的影响,作者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估计并得出结果,认为美国跨国公司在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国内就业有负面影响,而瑞典的对外直接投资对母国的就业有正面影响2。Edward M.Graham 和Erika Wada(2001)以FDI的来源以及在中国投入时分布的地区为分析
15、的切入点,指出了在90年代后期(1996-1999)FDI主要来源于欧洲、北美和日本,投资更加集中在本国市场、资金更加集聚在沿海省市,这使得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上的地区分布不平衡加剧,对中国整个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有一定的局限作用3。Tain-Jy Chen和Ying-Hua Ku(2003)以中国台湾省为例,用联立方程实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对台湾省内部就业可能产生的影响。作者认为对于台湾而言,在大部分情况下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台湾就业有正面影响,但是对于不同类型的劳动力的影响是不同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从对外直接投资中受益,蓝领工人可能不会受益,相反利益会受损。上述研究皆缺乏对中国具体情况的分析4
16、。国内专门探讨FDI与就业关系的文章也不多,大部分也主要集中FDI对经济增长、区域结构和技术外溢等领域。国内学者关于FDI与就业问题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桑百川(1999)认为,当外商以新建企业在东道国投资时,一般会带来新的就业机会,但如果外资采取兼并收购东道国原有企业的形式投资,外资能否增加东道国就业就是一个不确定的问题。如果它进一步扩大投资就有可能增加就业,但是如果它采用先进技术和资本替代劳动力则可能减少就业5。牛勇平(2001)对19861998年的FDI与中国就业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认为,在国内投资效率下降或相对下降的形势下,FDI对就业数量的增长具有不可低估的正效应;
17、港澳台企业创造就业数量效应较为显著6。邱晓明(2004)把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为1986-1995年和1996-2000年两个阶段,认为在第一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直接就业创造效应十分显著;在第二阶段,外商直接投资的资本含量明显提高,直接就业创造效应相应弱化。但是外商直接投资的间接就业创造效应有所增强7。王剑(2005)基于微观和宏观经济理论构建了FDI与东道国就业的联立方程模型,将外资对就业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纳入到一个理论模型中予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FDI一方面通过直接效应带动了中国就业,另一方面通过挤出国内投资和提高生产率水平产生了减少就业的间接效应,但总效应是积极的8。徐磊(2006
18、)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在长期还是短期,FDI都是中国就业的一个Granger原因;中国FDI流入量对中国的就业存在正向的拉动效应,提高了中国的就业水平9。沙文兵、陶爱萍(2007)应用协整及相关理论,利用19792005年的年度数据研究对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流入与我国就业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就业量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外商直接投资每增长1%,长期来看将带动我国就业增加0.13%10。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全篇文章共分4大章节进行:第1章导论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以及论文的研究主要框架。论文基于我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我国利用外
19、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长对我国就业与FDI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第2章介绍了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基本情况,包括从理论上分析FDI影响我国就业的动力机制,并阐述了FDI在我国的整个发展历程以及区域分布现状。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逐年增加,但在分布上主要集中于我国东部地区,造成区域分布差异。第3章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协整理论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就业影响。基于19852008年我国就业量与FDI的数据统计,采用针对非平稳时间序列数据建模的协整理论建模,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与中国就业增长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机制。第4章结论部分,通过前面3章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增长
20、具有一定的正效应,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更好的发挥FDI所带来的正面效应,尽量避免其对我国就业所产生的不良影响。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概况外商直接投资指外国企业和经济组织或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台胞以及我国在境外注册的企业)按我国有关政策、法规,用现汇、实物、技术等在我国境内开办外商独资企业、与我国境内的企业或经济组织共同举办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作经营企业或合作开发资源的投资(包括外商投资收益的再投资),以及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的项目投资总额内企业从境外借入的资金。2.1 外商直接投资作用就业的动力机制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开始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以来,外资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
21、用。外资引入带来的创造就业效应,在投资乘数和加速原理的作用下,曾经为中国的就业贡献了十分重要的力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引入外资的投资方式和投资资本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中国的外资,资本有机构成逐年提高。即,不变资本对可变资本的比值逐年增加。根据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投资等量资本,在资本有机构成相对提高的情况下,为使用这些生产资料所需要的劳动力会相对减少11。同时,提高了有机构成的资本,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另一方面,随着中国逐渐开始全方位实施入世承诺,市场竞争将随着更多外资的进入而变得越来越激烈,跨国公司凭借自身的雄厚实力对其所进入行业的投资,将
22、会对处于同一行业的内资企业的投资产生十分明显的挤出效应。根据菲利普斯曲线,内资企业的就业将受到影响,即产生就业的挤出效应。虽然在这个过程中,外资的投入会有一定的就业转移,但是由于有机构成相对较高的外商资本对劳动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直接决定了被外资挤掉的这部分国内资本所对应的劳动力无法真正实现全部的转移就业,其中的一部分只能进入失业的队伍。2.2 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概况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引进的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从零开始起步并快速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成为世界上引进FDI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今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仍然是中国参与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方式
23、。自1978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积极引进外资的政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规模不断扩大,1992年起,我国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连续数年居世界第二位,2002年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第一年,受加入WTO效应带动,我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500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利用外资最多的国家。从吸收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情况来看,1983年至2005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从9.16亿美元上升到603.25亿美元,增长了66倍。二是结构不断优化,以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界,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目标由弥补“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为主,转变为弥补“技术缺口”和“管理缺口”为主
24、,外商直接投资所转移的技术含量明显提高。12外资对促进我国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吸收外商投资大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1979-1986年的起步阶段;1987-1991年的持续发展阶段;1992-1996年的高速增长阶段和1997年以来的外资结构调整阶段13。(一)起步阶段(1979-1986)是我国直接利用外资从无到有缓慢发展时期,也是中国的关于利用外资方面的法律法规从无到有的初建阶段。这一时期,全国实际利用FDI仅有74.93亿美元。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于港澳地区,分布多限于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投资领域多集中在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和
25、宾馆以及服务设施等第三产业。(二)发展阶段(1987-1991)是我国引进和利用外资发展速度较快的阶段。在此时期,我国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利用外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也不断地得以建立和完善,这一切都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的信心,促进了FDI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国实际利用FDI167.54亿美元,平均每年33.5亿美元。外商投资产业结构的重心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台湾厂商开始对大陆进行投资并逐年增加。(三)高速增长阶段(1992-1996)1992年到1996年是中国利用FDI的高速增长阶段。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做出了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的决策,这一
26、政策极大地鼓舞了外商来华投资的积极性,FDI的增长速度和投资规模都达到空前水平。与1991年相比,1992年我国合同利用FDI金额上升了385.30%,实际利用FDI金额上升了152.13%。自1993年起,中国吸收FDI的流量已居世界第二,发展中国家第一,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吸收FDI最多的国家。此阶段,外商投资的规模和领域进一步扩大,西方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我国。(四)结构调整阶段(1997-2009)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我国直接利用外资受到较大的影响,一些西方跨国公司担心中国会卷入危机,暂缓了对华投资计划。与1996年相比,1999年合同利用FDI金额和实际利用FDI金额两项指标
27、分别降低了20.88%和11.32%。但从2000年以后这两项指标又呈稳健上升趋势,2002年我国实际利用FDI金额达527.4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吸引外商最多的国家。同时,我国利用外资质量也明显改善,欧美大型跨国公司来华投资明显增多,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得以优化。2.3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现状外商直接投资(简称FDI)作为资本、知识和技术的综合体,促进了外资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外资的流入可缓解资金瓶颈,促进资本形成,还可带来先进的技术、管理和营销经验,促进外资流入地区的经济增长,改善生产经营效率。此外,通过产业间的前向联系(为当地企业提供中间投入品)和后向联系
28、(从当地购买中间投入品),外商直接投资还能刺激外资流入地区相关产业的增长。总体上看,外商直接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增长。然而,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分布很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不平衡加剧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事实上,不仅存在在华外商直接投资数量分布不均衡的事实,还存在集聚程度、行业分布、行业的地区集聚及出口偏向度等不均衡的事实,这说明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类型在不同区域是不同的,有的区域的外资以出口导向型为主的,有的区域的外资以资源寻找型为主的,有的区域的外资以市场寻找型为主。投资数量和类型在各区域分布的
29、不同与不同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地理特征有关,也与不同区域的改革开放程度、工业基础、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环境、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区域因素有关。(一)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分布差异我国的对外开放,实行的是从沿海到内地的渐进式开放战略。正是由于这种梯度推进式的对外开放政策,再加上经济地理区位和软硬投资环境的差异,沿海地区的开放度要远远高于内陆地区。近年来,虽然外商直接投资在区位选择上出现了从南到北、由东向西逐渐推进的趋势,但是其高度集中分布的格局至今仍未得到改变。从表2.1可以看出,每年外商直接投资的85%以上流入东部地区,有些年份在90%以上;中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所占比重较小,但处于增加趋势,近
30、年来均在9%以上;三大地带中,流入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比重最小,而且处于下降趋势,1998年以来每年均在3%以下14。表2.1我国三大区域外商直接投资分布表年份投资金额(万美元)地区分布总计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19861312941121715857132660.8543 0.0446 0.1010 19871379031185163973154140.8594 0.0288 0.1118 198826983223331915620208930.8647 0.0579 0.0774 198931148928277811798169130.9078 0.0379 0
31、.0543 199031684129454411196111010.9296 0.0353 0.0350 19914125563864171673694030.9366 0.0406 0.0228 1992110040298644974473394800.8964 0.0677 0.0359 1993273417423003432342731995580.8413 0.0857 0.0730 1994332618028377872572622311310.8532 0.0773 0.0695 1995372154931968763371551875180.8590 0.0906 0.0504
32、1996418797136206453914061759200.8645 0.0935 0.0420 1997449010937679444714402507250.8392 0.1050 0.0558 1998452874238603994329402354030.8524 0.0956 0.0520 1999399348234414623682851837350.8618 0.0922 0.0460 2000403529334886493594341872100.8645 0.0891 0.0464 2001463670040343614101201922190.8701 0.0885 0
33、.0415 2002524712645457345008652005270.8663 0.0955 0.0382 2003529402845386225831461722600.8573 0.1102 0.0325 2004605209852097606679681743700.8608 0.1104 0.0288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各年份相关数据整理而的。 注:其中东部地区: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中部地区: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部地区:四川(包括重庆)、广西、内蒙古、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西藏。
34、 外商直接投资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原因:第一,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的区域主要在沿海,这些地区实行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投资环境较好,是外商首选地区。第二,投资者中,从事加工贸易出口的比例较高,因此倾向于选择在出口方便的沿海地区。第三,来自港澳台的投资者及其他国家的华人投资者,绝大多数祖籍是广东、福建等沿海地区,有在其祖籍优先投资的愿望。第四,东部地区有邻近港澳台地区的地理优势和交通便利等条件。第五,在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沿海地区建设的国有企业较少,计划经济的影响较少,容易形成有利于外商投资企业经营的环境。(二)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在20世纪90年代加快由于中国在布局上采取的
35、是先东部、后中西部的逐渐式对外开放战略,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大大落后于东部地区的发展,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79-1990年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直接投资不到全国总额的6%。针对这些情况,中国从1995年开始陆续调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地区政策,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扶持力度。1997年以来,制定一系列鼓励和引导措施,促进外商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随着中国政策的扶持和自身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直接投资明显增加。1992年以来,外商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项目占全国项目总数的比重和实际投资额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截止2005年,
36、外商对华直接投资项目数和实际投资额中中西部地区所占的比例上升到17.18%和13.5%15。(三)区域分布相对差异我们用极值比率来比较两个地区间的相对差异,极值比率是指为极大值与极小值的比率,极值比率=。16我们把西部每年的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基数,与东中西部分别对比,并将东部与中部每年数据对比作参考,可以进一步分析三大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分布差异,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在我国东、中部与西部间分布差距在 1997-2003 年间,一直在逐步扩大,从2004年开始这种差距又开始缩小;而与此同时,东、中部之间的差距则在逐渐缩小,虽然这种趋势还不是很显著。(见图2.1)FDI在区域分布上的显著不平衡性以及在
37、时间分布上的波动性势必对我国不同地区的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通过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揭示FDI的区域差异对就业的动态影响。 图2.1: 我国区域分布的相对比值 资料来源:根据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3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3.1 我国的就业现状自上世纪90年代起,我国劳动就业问题日趋严重。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隐性失业和显性失业并存,结构性与区域性就业矛盾突出。当前我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每年农村需要流入城市的剩余劳动力高达3亿,每年城镇失业人员、企业下岗职工保守估计为800万人,此外每年还有近300万大专院校毕业生涌入社会。2005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
38、827万人。最近几年内,国有企业每年大约有400万人下岗。以前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也越来越峻,2003年大约有30%的应届毕业生没有找到工作。中国社会面临的更为棘手的问题是,我国农村劳动力约有三分之一处于隐形失业状态,总规模达1.21.5亿人17。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每年新增人数在800-1000万人,给城镇就业带来巨大压力。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总经济活动人口79243万人,总就业人员合计77480万人。其中外商直接企业(包括港澳台商投资单位)就业人员1622万人。全国总失业人数达到750.2万人,全国平均城镇失业率为3.7%。图3.1勾勒出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我国就
39、业的关系的大致发展趋势。我国总就业量与外商直接投资量呈同一递增趋势变化。从1985-2008年,随着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不断增加,我国外商直接投资企业的就业量也在不断增长。外商投资企业就业人数从1985年的6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1622万人。我国就业总量从1985年的49873万人持续增至2008年的92395万人,但其中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量有多大程度作用于就业? 为了准确度量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就业的影响,下面我们对其结合相关数据进行定量的分析。 图3.1:19852008我国就业总量与实际吸收FDI量 资料来源:根据2009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3.2 协整理论的说明协整的思想萌于1978年
40、(Davidson、Hendry、Srba和Yeo),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被Granger(1983)、Engle和Granger(1987)所明确并发展起来。协整理论认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同阶单整的非平稳时间序列的某种线性组合可能是平稳的,从经济理论理解,说明这些经济变量存在长期均衡关系18。协整分析是在时间序列的向量自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动态相结合的建模方法与理论分析方法。与传统的以最小二乘法为基础的线性回归分析相比,在统计上更严格,更具逻辑性。在Engle 和 Granger提出协整理论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计量经济学家们在处理时间序列时,不得不采用平稳数据的分析
41、方法,如最小二乘法、自回归移动平均法(ARMA)等。但是采用这些针对平稳时间序列的方法对非平稳时间序列进行分析,则有可能产生“伪回归”问题,即表面上看两个经济变量呈现高度相关性,但它们实际上可能根本不存在任何有意义的经济关系。为了避免“伪回归”,传统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总是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差分,然后对差分序列进行回归。然而,这样做可能会导致所研究变量间长期关系信息的损失,而这些信息对分析问题又是必要的。特别是,某些时间序列之间具有某种长期的均衡关系,但是短期内的变动又毫不相干,这些传统的方法无法区分非平稳序列之间的这种不同的短期和长期关系。协整理论克服了传统经济计量模型依靠差分后的数据来满足平稳性
42、导致长期变化趋势信息丧失的弊端,使模型同时综合了系统的短期动态波动和长期稳定均衡,为经济分析和预测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如果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变量虽然是不平稳的,但它们都是同阶单整的,则称这些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协整关系表明变量之间的某种长期稳定关系,这一关系的存在可以说明一个变量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在短期内出现了偏离均衡的情况,则必须通过对误差的修正使变量重返均衡状态,误差修正模型将短期波动和长期均衡结合在一个模型中。3.3 实证分析(1)数据的选取说明本文所选取的样本空间为1985-2008年。外商直接投资采用历年实际利用FDI金额。就业量选取我国历年总就业量
43、数据。所有数据均来自于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由于对数据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可以使其趋势线性化,并能消除时间序列中可能存在的异方差现象,同时又不会改变原有序列的协整关系,我们对就业量和FDI进行自然对数变换,并分别用LNEMP、LNFDI表示自然对数形式的就业量和FDI。(2)变量数据的平稳性检验运用ADF单位根检验方法,对EMP和FDI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检验结果如表3.1。由表3.1可知,表3.1 变量EMP、FDI平稳性检验结果变量ADF1%5%10%结论EMP0.580779-4.571559-3.690814-3.286909非平稳EMP-43.50421-4.571559-3.69
44、0814-3.286909I(1)FDI-2.090963-4.440739-3.632896-3.254671非平稳FDI-3.129568-3.788030-3.788030-2.646119I(1)注:(1)I(1)表示存在一阶协整,是指时间序列差分一次后平稳(2)表示在5%的置信水平上显著,表示在1%置信水平上显著 表3.2 EMP、FDI的协整检验结果零假设特征值迹统计量5%水平临界值结论没有协整关系0.81242939.5245518.39771存在协整向量至少有一个0.1157132.7054093.841466至多存在一个(3)协整方程估计运用统计软件Eviews6.0,估计E
45、MP增长率与FDI增长率之间的长期趋势关系,即协整方程 LNEMP = 6.0019 + 0.09487*LNFDI (3.1) (140.0020) (12.0905)式(3.1)表明,从长期看,FDI对中国就业数量的提高有促进作用,FDI增长率每提高1%,同期中国就业数量增长率将增加约0.095%。(4) 误差修正误差修正模型(ECM)的原理是:两个经济变量之间经常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短期来看则可能是失衡的;借助于误差修正机制,一个时期的失衡部分可以在下一个时期得到修正。运用统计软件Eviews5.0,估计误差修正模型如下: DLNEMP=0.0154+0.1912*DLNEMP(-1)+
46、 0.0239*DLNFDI (3.2) (0.636336) (0.473779) 0.0222*DLNFDI(-1) -0.2514*ECM(-1) (-0.584161) (-0.953940) 由式(3.2)可知,各差分项反映了变量短期波动的影响。被解释变量(LNEMP)的波动被分解为两个部分:长期均衡和短期波动。长期均衡: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在长期内将引起就业量增长0.095%;短期波动情况为,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动在当期引起就业量相同方向的变化,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将引起当期就业量增长0.0239%;滞后一期的外商直接投资变动将引起就业量相反方向的变动,即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将引起下期就业量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