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数学教学论文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创建高效课堂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采用有效教学手段、创建高效课堂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那么什么是“有效”呢?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平时教学中我们要努力探索,寻找一些教学技巧,以使我们的教学“有效”,课堂“高效”
2、。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精心挖掘教材,选取有效素材 进行教学。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把教材用好、用活、用实。”新教材是课改理念的文本体现,是一个载体,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需要认真研读、领悟,了解教材的基本精神和编写意图。在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或根据教学的需要,对教材进行改进和补充,使之更好地为教学、为学生服务。在教学中,选取的学习素材要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充满诱惑性和吸引力,学习材料要具有 “现实性、趣味性和挑战性”应是首当其冲的,无数成功的数学教学实践都已充分地证实了这一点。由“教材”变为到可供学生探究的“学材”。将数学知识本
3、身所承载的数学意识、数学方法、数学情感功能释放出来,就需要将“形式化”的数学改造成“教育形态”的数学,即把“现成”的数学问题变成“活动的”、可操作的”学生重新建构的数学探究活动,这样的学习素材才是有效的。 二、注重创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 新教材特别注意选取生动有趣、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素材,精心设计了单元主题图或重要课题的情境图,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又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应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如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
4、事情境、竞赛情境等。在课上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认真分析、发现问题的能力。 其次,积极开展合作探讨,交流探寻多种方法、多个结论。当学生所得的结论不够全面时,可以给学生留下课后再思考、讨论的余地,这样就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培养他们自主动脑、力求创新的能力。以“打折销售”这一节课为例,由于打折销售问题是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我在课前安排学生进行一次社会调查,让学生深入商店,感受有关打折销售的现实情景,了解成本、售价、标价、利润、利润率等之间的关系同时由于此类问题所涉及的数量关系及数据较复杂,在讨论数量关系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我给学生列出表格,帮
5、助学生分析,鼓励学生自己填表,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通过举具体事例说明关系: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本金等,然后引导学生交流填写的表格,开展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三、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开展有效教学活动,实现高效课堂。新课标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策略,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实施学案导学,打造高效课堂。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这样一句话:“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多学。” 通过“学案导学”
6、这一教学策略,力图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高、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分解教学难点,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习效率。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一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教学中一直坚持使用“学案导学”,学生学得比较轻松,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2、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学习过
7、程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同桌讨论、全班交流等学习形式,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我们要有目的地选择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三是合作交流
8、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3、实施分层教学,做到因材施教。“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整体素质”,是素质教育的宗旨。但这并不意味着“齐步走”和“削尖拉平”。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学生的个性、心理倾向、知识基础、接受能力,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差异,教师既要重视他们共同的发展水平和变化趋势,还要正视他们发展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原则是面向中等,兼顾优、差。针对学生差异性设计分层练习,如:基本练习、拓展提升练习、开放探索练习。
9、高层次的学生,思维敏捷,作业速度快,可以完成多层次的练习,满足孩子的认知需要;中等学生要求完成基础题和提升层次的练习,让他们有“吃饱”的感觉;低层次的学生,由于思维慢、接受能力较落,要求他们完成基本练习题,建构扎实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每一位学生都能和谐、有序地得到发展。同时,在数学作业课堂检测设计中,注意实施多样化的作业,如:判断、改错、选择、竞赛、抢答等等,通过这些形式新颖、趣味性较强的练习题,使学生变被动做题为主动参与,既增大了练习面,又能使全体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四、实施及时、适度、多样的激励性评价。课堂教学中实施及
10、时、适度、多样的评价,既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价所提供的大量信息,适时调整教学过程。课堂教学中,教师每时每刻都在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尤其在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时,教师应给予充分的肯定。同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 对“中间生和后进生”这两个群体而言,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赏识,需要老师对他们多一份关心和耐心,哪怕一句肯定的话,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目光,一个赞扬的手势等等,都会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我们的数学教师已经开始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无论课改进行到哪里,有效的数学教学、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让我们在新课程“有效教学”的理念下,把研究教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