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_新时代的关键抉择_张君.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90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10 大小:1.2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_新时代的关键抉择_张君.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_新时代的关键抉择_张君.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_新时代的关键抉择_张君.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东吴学术 2023 年第 2 期098政治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的关键抉择张 君 摘 要:全过程人民民主回应了国内民主发展需求与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两方面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围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作出的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作保障,推动人民群众深入持续开展完整的参与实践,充分支持和保证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原则得到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全面提升,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近十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之一。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

2、主大有可为,为人类民主事业提供了源自本土实践的中国智慧。关键词:人民民主;全过程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 “民主是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精辟论断,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作出的最好注脚。自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明确为自身的初心使命,为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开展了不懈探索和接力奋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的统治,建立了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国在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改

3、造基础上,让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性架构确立起来并获得不断发展。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带领人民成功找到并坚持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基础更加坚实。随着中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4 卷,第 258 页,北 京:外文出版社,2022。DOI:10.16100/32-1815/c.2023.02.0082023 年第 2 期 东吴学术099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程序更加趋于完整,人民群众的参与实践更为丰富多样,人民民主的理论和实践创新迎来了一个新的历史性时刻。一、民主的时代之问真正的问题往往带有时代的鲜明印记,是左

4、右同一时代一切个人的最强声音。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经过长期的艰苦探索和不懈实践,我国人民民主事业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发展阶段有新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民民主面临着内外部环境挑战叠加、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复杂局面,需要回答好新的时代之问。从国内看,民主发展的需求和实践快速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人民既对自身的物质文化生活抱有更多更高的期待,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也有远胜以往的需要。比如说,人民群众希

5、望通过人大选举、村(居)委会选举、企事业单位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等方式,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出自己信得过的人;希望通过平等广泛、充分有效的协商活动和民主监督,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的全过程,解决好决策失误、权力任性、机会不等、分配不公、发展失衡、贫富分化等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难题以及发生在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这些都对新时代如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新的要求,对如何推动人民民主事业继续前进产生了更多期待。在民主发展需求快速上涨的同时,形式多样的人民民主实践蓬勃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进一步高举人民民主的伟大旗帜,把人民当家作主理念具体落实在治国理政的制度安排

6、和政策措施上,推动人民意愿更充分表达、人民利益更有效维护。比如说,大力推进立法机制创新,打造立体多层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体系,推动法律草案网上公开征求意见常态化,广泛汇聚民意民智,将基层声音直接反馈到各层级立法工作中,实现人民群众更广泛的政治参与和更有效的民意表达;从传统政治文化和党的历史传统中充分挖掘协商议事的民主资源,不断从顶层设计出发打造协商民主体系,着力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形成全国范围内协商民主实践上下积极互动、各地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探索建立“街乡吹哨、部门报到”“马上即办”“接诉即办”等纾解民忧工作体系,健全12345 政务服务便民热线、领导留言板等纾困平台建设,及时解决人

7、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新时代人民民主的创新实践,为我国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在民主理论创新上呼唤着带有鲜明时代标记的提炼和概括。从国外看,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愈演愈烈,民主议题是备受关注的交锋焦点。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重心从大西洋两岸开始向太平洋两岸转移,国际格局和国际体系正在发生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进入深度变革阶段。近年来,为遏制中国综合国力的上升,美国在国际社会频繁炒作新兴经济体崛起、“逆全球化”、“修昔底德陷阱”等议题,轮番采用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等多种手段,持续从经济、政治、意识形态、公众

8、舆论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极限施压。就意识形态斗争而言,民主议题向来是美国在国际社会打压他国并且屡试不爽的惯用手段。事实上,2020 年春,拜登早在角逐美国总统选举民主党党内提名时就公开发文,强调重振美国民主、强化与世界各地的民主同盟,提出就职后一年内将组织一次全球民主峰会,实现打击腐败、反对威权主义和促进人权的三重目的。2021 年 12 月 9 日至 10 日,已经就任美国总统的拜登不顾全球应对新冠疫情的亟迫性,固执兑现了召开所谓“民主峰会”的竞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主 白皮书,第 41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Joseph R.Biden,“Why America

9、Must Lead Again:Rescuing U.S.Foreign Policy After Trump.”in Foreign Affairs,March/April 2020.东吴学术 2023 年第 2 期100选承诺,意图在国际社会继续垄断民主话语权,将意识形态作为大国之间的竞争武器,持续打压包括中国在内的任何挑战西方民主模式者。虽然“民主峰会”在国际社会反响寥寥,最终惨淡收场,但拜登仍想继续他的全球民主圣战,妄图策划第二次“民主峰会”,继续打着“民主”旗号打压中俄等世界各地的民主挑战者。国际意识形态领域这种常态化斗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民主理论创新,打造源自本土、于我有利的民主话

10、语体系。总言之,国内民主发展需求与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两方面的现实需要相互激荡、叠加影响,汇成了一股推动民主理念创新的巨大力量,期盼着中国共产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出又一个历史性抉择。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及发展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新形势、新特点、新要求,不断深化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规律性认识,极富创造性地提出了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作为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的新事物,全过程人民民主也是一个内涵外延不断丰富的事物,具有一个加速完善的发展过程,其间包含了多个关键节点。在这些关键节点的推动作

11、用下,全过程人民民主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关注、更为有力的支持。上海市虹桥街道古北市民中心是全过程民主的首提地。大型电视纪录片 领航 第六集人民民主 记录了这样的细节:2019 年 11 月2 日,初冬的上海,虹桥街道古北社区市民中心会议室里暖意融融,一场行政处罚法修正草案意见建议征询会正在热烈进行。傍晚时分,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会场和大家亲切交流,把讨论推向了高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今后每一个立法都是有一个很扎实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民意的基础,这是一个民主的充分的体现,我们这种民主是全过程的民主,希望你们能够再接再厉,为探索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化道路继续作出贡献。”此后,国内主流媒体对于

12、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视察活动都作了及时报道,但焦点放在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等方面,没有注意到全过程民主这一重要创新火花。只有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从全过程民主的角度作了活动报道,对全过程民主首次进行论述“我们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所有的重大立法决策都是依照程序、经过民主酝酿,通过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产生的。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继续作贡献。”从全过程民主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升华是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实现的。2021 年 7 月 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

13、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出发,面向全党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明确要求。这一重要讲话在过程稿中曾延续使用“全过程民主”的提法,后来专门在这一提法的中间增加了“人民”二字,形成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崭新表述。这样,新表述就不仅仅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运作机制的一种提炼概括,而是包含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意蕴,成为价值理念和运作机制的有机统一体。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的充分阐释是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召开前,媒体界和理论界已经掀起了一股宣传阐释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热潮。不过,由于宣传阐释过程中存在大而化之、片面泛化、机械对应等偏差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全过程人

14、民民主理念内涵、实质要义的准确把握,亟须从中央层面对如何做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宣传阐释工作提供及时必要的指导。从这样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 17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领航 第六集人民民主,中央电视台网站,2022 年 10 月 24 日,http:/ mOCLdM49wE9tkGR8221024.shtml。习近平:中国的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新华网,2019 年 11 月 3 日,http:/ 年第 2 期 东吴学术101总体考虑出发,2021 年 10 月 13 日至 14 日,党中央专门召开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表

15、重要讲话。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看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全面阐述了关于民主的立场、理念、观点,第一次系统阐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念,清楚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 民主观 和中国政治制度运行的内在逻辑。”这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新中国历史、党的历史、人大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对于我国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里程碑意义。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完整的制度程序和完整的参与实践,由此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四个方面的有机统一。这种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具备了突出的全链条、全方位、全覆

16、盖特点,在古今中外的民主实践中堪称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在新征程上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是“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提出绝不是历史过程中的一种偶然。它植根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是党带领人民持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时代产物,是推动人民民主与时俱进的奋斗结晶。2021年11月11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中先后三次提到“全过

17、程人民民主”,认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基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作出的战略考量,是从国内外政治发展成败得失中得出的深刻认识,是新时代新征程展现新气象新作为的实践要求。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永远在路上。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重要关键词。报告的最终文本总共九处提及“全过程人民民主”,涵盖了三类情形。具体来说,一是谈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时提到两次,认为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举世瞩目成就之一。二是谈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时,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纳入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并列作今后五年的主要目标任务之一,以及到 2035 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

18、之一。三是在社会主义政治建设部分明确提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阐明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等之间的逻辑关系,这就为新时代新征程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指明了行动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三、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论意涵民主的本意并不复杂,原本指人民的权力或者说人民的统治。在我国,民主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人民当家作主的途径和形式固然多种多样,但最根本、最重要的是由人民真正掌握国家政权、真正行使国家权力。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由社会上绝大多数人充分享有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这一新的更高类型民主的内在优越性。全过程人民民主让

19、人民有效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并由人民行使的宪法原则。全过程人民民主把人民的利益与意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反映与体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民主渠道、途径和形式,采用不断创新的民主机制、平台和载体,能够更充分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切实保证把人民当家作主的价值理念浸润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系统完整的人民当家 切实肩负起新时代新征程赋予人大的新使命新任 务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 理

20、效能,光明日报 2021 年 12 月 20 日。习近平: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求是 2022 年第 5 期。东吴学术 2023 年第 2 期102作主制度体系作保障。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探索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并日趋成熟定型的,是由国体、政体(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重要政治制度以及一系列的体制机制等有机构成的整体。我国毫不动摇地坚持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三项基本政治制度,同时不断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1、这样一整套全面广泛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有机地衔接在一起,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构建起丰富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参与渠道,并且在新时代发展得更加成熟、逐渐定型,这就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和根本政治制度,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中位置关键、作用重要。它是我国人民实现当家作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我国人民通过平等、广泛、普遍的民主选举,由下往上依次产生五级人民代表大会,共同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现行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行使国家权力,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严

22、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集体行使法定职权,充分代表人民意志,反映并维护人民根本利益。至于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均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并对它负责、受它监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过程中,我国着力于提升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水平,切实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作用,更好地将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优势转化为高质量的治理效能,用一系列富有针对性并且行之有效的法治成果充分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不断满足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在民主的所有环节、层级和领域等各方面形成了有机统一,实现了最

23、广大人民的制度化、持续性、深入性参与,呈现出很强的包容性、回应性和责任性,切实做到了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全过程人民民主贯通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五大环节。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完整的制度程序作保障,通过一系列不断修订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将包括选举、协商、决策、管理、监督在内的民主实践各环节内在贯通起来,实现了民主链条的闭环式运作和人民群众的全周期参与,确保了民主参与体现在所有环节。这其中的选举环节,人民按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通过选举制度设计和法定投票形式,在中央、地方及基层的各层级分别选出代表自己意愿的人,以这些代表为中介来掌握并行使权力。到协商环节,人

24、民就涉及改革发展稳定的所有重大问题以及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正式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以平等身份参与到广泛深入的协商活动中,尽可能地在反复商量讨论中寻找出最大多数人的共识。在决策环节,人民通过座谈会、听证会、论证会、书面函询、网络问政、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广泛而又直接地参与到决策过程中,确保了基层声音能够直达各级政府的决策圈。在管理环节,人民依法有序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以及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在各地基层更是直接管理自己身边的事情,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最后监督环节,人民有权对各级国家机关和公职人员提出意见、批评和建议,对近在咫尺的基层事项和重要干部实行近距离、全天候

25、、常态化监督,共同维护着全社会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从中央、地方到基层的各层级。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丰富多样的实现形式。这些实现形式之间不是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而是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有机结合的,共同推动了人民民主的全方位发展。在我国,人民通过直接或间接选举方式,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差额选举产生五级人大代表;全国人大有权选举、决定中央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地方国家机关的领导人员由同级人大选举产生;在基层,人民群众以直接选举形式产生村民委员会成员、居民委员会成员,企业、事业职工同样以直接选举形式产生本单位职工代表大会的2023 年第 2 期 东吴学术103代表。与此

26、同时,协商民主在中国有根有源有生命力,深度嵌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各方面。从中央、地方再到基层,七大协商渠道统筹推进,使广泛多层制度化的协商民主实践丰富多彩。全过程人民民主图景中的这些民主参与形式,促使人民的真实意愿既能充分表达,也会有效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以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形式和渠道,不断调动着各民族、阶层、群体、行业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群众自治组织的协同治理作用,覆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我国的全过程人民民主,既聚焦国家

27、发展大事,也研究社会治理难事,更解决老百姓日常琐事。可以说,涉及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等多方面议题都被摆到正式议事日程,都以回应性民主方式加以推动和解决。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过程中,我国始终聚焦人民所思、所需、所盼的突出问题,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原则,不断创新民主参与方式,积极拓展民主的实践空间,推动人民当家作主价值理念落到实处,充分彰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鲜明特征和突出优势。四、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是备受关注的一个重大理念,更是最广泛生动的实践。进入新时代以来,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根本原则得到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

28、规范化、程序化建设加快推进,人民民主制度体系更加成熟、渐趋定型,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体系化建设初见规模和成效,基层民主创新活力不断迸发,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清晰、越来越成熟,并且取得了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历史性成就。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领导作用不断加强。从顶层设计和高位推动的战略考量出发,中共中央近年来密集出台了一系列重要规范性文件,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协商民主体系建设、加强政治协商等工作作出重大部署、出台重要举措。比如说,2015 年 1 月,印发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对新的

29、时代形势下开展政党协商、人大协商、政府协商、政协协商、人民团体协商、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等七种协商作出通盘部署;2021 年 11 月,印发 关于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的意见,推动新时代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2022 年 6 月,印发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作为规范今后政治协商工作的第一部党内法规。除了加快制定带有指导性、规范性的重要文件外,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根本要求被明确写入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地方组织法以及全国政协章程中,党领导人民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能力和定力进一步提升。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政治体系中最正式、最权威的决策

30、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不可或缺的制度载体。在从上到下五级人大的履职实践中,人民民主的全过程属性得到最广泛最充分最切实的体现。从这一意义上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主渠道。2015 年 3 月,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立法法,着力加强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立法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发挥立法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在此同时,我国人大系统以更加强烈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担当,不断加强自身的制度化建设,制定出台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工作规范、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规则、向社会公布法律草案征求意见工作规范等一批

31、实施性文件,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原则和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到具体的立法实践中。2021年 3 月,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民民主是 王炳权、张君: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丰富人类政治 文明形态,人民日报 2021 年 12 月 15 日。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政治学研究 2021 年第 4 期。东吴学术 2023 年第 2 期104一种全过程的民主”的重要论述精神,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及时修改了全国人大组织法和全国人大议事规则,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坚持全过程民主”写入法律,将全过程民主的理念、原则和精神贯彻到立项、起草、审议、论证、评估、监督和宣传等立法工作及代表履职的各方

32、面各环节,明确要求全国人大代表在全过程民主实践中充分发挥代表作用,这就为后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提供了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2022 年 3 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 的决定,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成为此次地方组织法的修改重点和亮点。“坚持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不仅被写入地方组织法的总则中,还设计了一系列便于落地实施的配套制度机制。立法是国之大计,是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内容。从基本流程看,我国立法工作主要包括了立项、起草、审议、论证、评估、监督和宣传等一系列前后衔接的环节。全部立法流程都贯穿了全过程人民民主

33、的理念、原则和要求,人民群众能够高频度、高效能地参与其中,由此保证了立法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群众的声音、都能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利益。从中宣部举行的“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国累计有 205 件次法律草案通过中国人大网公开征求意见建议,参与人次共计超过 119 万,在提出的 350 多万条意见中有很多重要意见都被及时吸收。基层立法联系点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旨在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精细立法的重要创新举措,是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坚持走群众路线、广泛汇聚基层民意民智的“立法直通车”,是丰富民主实现形式、拓宽人民参与渠道、激发群众创造活力的鲜活实践。基层立

34、法联系点有着广泛坚实的群众基础,既显著提升了整个立法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精细化水平,更是充分发挥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真实、广泛、管用的特点和优势。从 2015 年设立第一批基层立法联系点以来,截止到 2022 年 7 月 30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共设立了四批基层立法联系点,包括 31 个基层立法联系点和 1 个立法联系点(中国政法大学)。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实现了对 31 个省(区、市)的全覆盖,涉及区域的总人口共有 5770 多万人。到 2023 年 1 月时,向这些基层立法联系点征求意见的法律草案等已达到 152 部,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累计达到 15000 多条。随着基层立法联系点实

35、践的不断发展,其被立法机关赋予的职责和任务不断增多,事实上已经涵盖了立法意见征询、协助开展立法调研、法律法规实施情况反馈等多个方面,作用已从最初的参与立法逐渐向监督执法、促进守法和宣传普法等全方位延伸。国家层面设立的基层立法联系点对地方的创新实践起到了显著的示范带动作用,已经辐射带动全国各地设立了 509 个省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和 5000多个设区的市级基层立法联系点,形成了中央、省、市三级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在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下迸发出强大的民主活力和创造伟力,推动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民主立法的广度和深度上持续走向深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新时代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充分保障了人

36、民群众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 2021 年上半年到2022 年 6 月底,我国 10.64 亿选民通过一人一票形式直接选举产生了 2629447 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全面完成最新一轮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其中,参加县级人大代表选举 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坚持和践行全过 程民主 推进新时代立法工作高质量发展,求是 2021 年第 13 期。彭东昱、施林:地方组织法修改:制度建设再现全过 程人民民主勃勃生机,中国人大 2022 年第 6 期。十年来有 205 件次法律草案在网上征求意见 参与 人次逾 119 万,新华网,2022 年 4 月 25 日,http:/ 2022 年全国

37、人大立法工作成效,法治 网,2023 年 2 月 13 日,http:/ 台,光明日报 2023 年 1 月 12 日。梁晓辉: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国已实现基层 立法联系点 31 个省(区、市)全覆盖,中国新闻网,2023 年 1 月 10 日,http:/ 年第 2 期 东吴学术105的投票选民共有 9.21 亿人,在登记选民中占比为 86.49%,总计选出 670563 名县级人大代表;参加乡级人大代表选举的投票选民共有 6.23亿人,在登记选民中占比为 85.63%,总计选出1958884 名乡级人大代表。从代表结构看,新选出的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群体更具包容性、代表性,一线工人、农民、

38、专业技术人员等基层代表的比例在县乡两级分别为 52.53%和 76.75%;妇女代表比例则分别是 31.64%和 32.36%;少数民族代表比例分别为 15.42%和 17.18%。这是当今世界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基层选举实践,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广泛性和真实性的具体体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协商民主是实践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协商民主近十年来备受重视,成为新时代全过程人民民主蓬勃发展的一大亮点。实际上,协商民主除了作为一种重要的民主形式外,更有着民主精神层面的深层次意涵,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起到了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有事好商

39、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这种民主精神层面的协商民主,可以说是渗透在中国民主实践的方方面面,并且表现出一种鲜明而又独特的商量取向,在平等广泛深入的互动讨论中反映和体现着人民民主的真意,这正是保证人民群众在日常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现广泛、持续、深入参与的有力支撑,因而使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具备了不同于以往的全过程特征。这种关键性的支撑作用集中体现在协商条件的成熟和协商成效的提升两方面。展开来说,我国已经颁布了修订后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信息主动公开的范围和深度不断扩大,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公民、法

40、人以及其他组织依法获取各类政府信息的渠道更加畅通,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得到更好保障,这就为开展全过程的协商民主实践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同时,借助于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商量讨论,人民群众能够充分地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这对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方面的水平提升都能够发挥实质性作用。协商民主体系建设是新时代以来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一个实践成果,也是新征程上全面发展协商民主的一个总抓手。从2015 年起,中央层面加大了协商民主的顶层设计力度,出台了 关于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 这一总管的指导性文件以及 关于加强城乡社区协商的意见 关于加强政党协商的实施意见

41、等一系列对应某一协商渠道的规范性文件,统筹推进七大协商渠道协调发展,促使各地在开展协商民主实践创新上保持高度的热情和积极性。全国政协双周协商座谈会就是我国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的典型实践之一。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民主协商的有关精神,全国政协研究制定了 政协全国委员会双周协商座谈会工作(试行)办法,聚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和重点、热点、难点问题,弘扬原有的双周座谈会优良传统,组织双周协商座谈会,进行研讨并建言献策,为省、市、县三级政协组织推进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作出了成功示范,构建了人民政协所专有的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并起到了专门协商机构的引领作用。自 2013 年 10 月

42、22 日到2022 年 12 月 9 日,全国政协已累计召开 144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协商讨论的议题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国家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发展难题,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具有的鲜明商量取向以及寻找最大共识的比较优势。人民群众是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主体力量和各层级、各类别协商讨论的重点焦点,基层协商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各地结合自身实际和所处发展阶 王比学:全国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全面完成,人民日报 2022 年 10 月 10 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第 19 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43、 2 卷,第 292 页,北 京:外文出版社,2017。张君: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时代人民民主的新形态,政治学研究 2021 年第 4 期。东吴学术 2023 年第 2 期106段,积极开展了丰富多样、行之有效的基层协商活动,推动了村民代表会议、议事会、恳谈会、院坝会等协商形式创新,充分发挥了协商民主在汇聚民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实现了人民群众更广泛、更深入、更持续的政治参与和更直接、更畅通、更有效的民意表达,推动了我国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进一步提升,由此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蓬勃发展的重要例证。五、人类民主事业的中国智慧马克思主义认为,民主是历史的、具体的、

44、发展的。这里面至少包含着两层意蕴:一方面,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国家形态的民主不是永恒的,终究会随着国家的消亡而走向消亡;另一方面,这种民主没有所谓的完美范本,始终处于有待改进而且必须改进的状态。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全过程人民民主恰逢其时、大有可为,正在为人类民主事业提供源自本土实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认识和把握民主政治发展规律所取得的重大创新性成果,也是我国在国际意识形态常态化斗争中进一步坚定民主自信的底气所在。民主对于中国人民来说,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的装饰

45、品,而是有着鲜明实质导向的必需品,是要用来解决人民群众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从实质民主观的一贯立场出发,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否定了将民主等同于竞争性选举的形式性标准,认为各国实现民主的形式必然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囿于某一种刻板僵化的发展模式,更不能允许堂而皇之地鼓吹存在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适性评判标准及其示范样本。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人类民主的发展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八个能否”、“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一系列新标准,强调从制度运行和实践效果来评判政治制度是否民主、有效,进一步明确了评判一国民主与否,关键看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的落实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国际会议、会见外国领导人时多次提出,

46、“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在一个国家如何实现民主的方式上,应该由所在国家的人民来决定,而民主与否及实现程度同样应由这一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至于该国在国际社会上是否被视作民主国家,理应由同处国际社会的大多数国家共同评判,而不应该任由惯于自我标榜、自吹自擂的少数国家来指手画脚。遵循实质民主观的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从来不会停留在抽象的价值原则层面,而是不断推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以及人民群众广泛持续深入的参与实践,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人民群众有血有肉的关系协调和利益增进过程中。全过程人民民主增强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也

47、显著提升了其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民主是近代以来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然而,民主的实践在很长时间里却被局限在政治领域,普通民众的政治参与更是仅限于周期性的选举投票,投票后的政治运作,国家治理完全成了精英们 2014 年 9 月 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 表大会成立 60 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八个能否”评价 标准,即:“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主要看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 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 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 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 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

48、能否通过公平竞 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 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 到有效制约和监督。”2021 年 10 月 13 日,习近平总 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重申了这一评判标准,并进一步提出“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新标准,即:“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关键在于是不是真正做 到了人民当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 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 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 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 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 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 权力是否真

49、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第 4 卷,第 259 页,北 京:外文出版社,2022。2023 年第 2 期 东吴学术107的“闭门会”。民主的这种偏狭实践,造就了普通民众不断降低的政治效能感,催生出日益普遍的政治冷漠现象。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类民主谱系的后来者,具有显著的后发优势。在借鉴人类各种优秀民主成果基础上,全过程人民民主通过丰富多样的民主形式、渠道和手段,让普通民众全过程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理过程中,由此显著拓展了民主的实践场域和发展空间。这是因为,中国人民期待的不是可有可无的形式性民主,而是能够真正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实质性

50、民主。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成功实践充分表明,全过程人民民主是人民民主的迭代升级,通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参与热情和诉求期盼,不断增强了其在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政治参与感和效能感,同时也提升了其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全过程人民民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独特作用,成功续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这正是当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中国政府备受人民认可支持的奥秘所在。2022 年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报告显示,在民众对本国政府的信任度排名中,西方国家的信任度出现了断崖式下跌,中国政府则达到 91%,是唯一一个信任度超过 9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