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2新闻文化建设 2024.3 下报 刊 出 版 研 究作者简介:杨小娟,女,土家族,重庆人,西藏日报社,记者,硕士研究生,媒体融合。笔锋转向 屏界开拓传统记者在全媒体时代的转型杨小娟摘要:近年来,传统新闻媒体持续受到新媒体的冲击,置身其中的传统新闻记者同样面临着巨大的角色转型压力。众多新闻媒体开始实践融媒制度改革,启动新型的绩效考核方式,鼓励、鞭策记者朝向一专多能型的方向有所转变。笔锋转向新屏界,如何能够一手握住笔杆子,一手拿稳摄像机,产出符合全媒体时代要求的新闻作品?基于全媒体时代新闻媒体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了几点转型发展建议以供参考。关键词:传统记者;全媒体;记者转型当下,随着媒体融合不
2、断向纵深发展,已经进入到了“无孔不入”的全媒体时代。对于出身于传统媒体的新闻记者而言,角色转型之路注定充满了荆棘。无论是拥有丰富“爬格子”经验的资深记者,还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记者,都要面对顺应碎片化、可视化报道要求的新挑战。为此,树立融媒体思想,掌握新媒体技术,是加快职业角色转型、践行媒体融合目标的必要举措。一、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的职业现状(一)面对新媒体力不从心在充满新技术、新理念、新规则的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经常能够感受到一种“力不从心”的挫败感。高速化的信息传播给传统记者的工作模式带来了冲击。曾经,他们习惯于深入调查和缜密构思,现在,信息的传播速度往往压倒一切,“急促”的新闻节奏使深
3、度报道成为一种奢侈。传统记者身陷于速度与质量之间的拉锯战中,倍感压力;从文字信息到多媒体形式的转变。传统记者不仅要精通文字表达,同时还要掌握视频制作、网络直播等各项新媒体技能,对于很多传统记者而言,这是一项难以跨越的技术门槛1;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大范围普及,记者的角色身份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不再是单方面的信息传递者,而是要亲自“下场”,在社交媒体平台中与受众展开互动。这对已经习惯于传统媒体运作模式的记者而言,无疑是一次颠覆性的改变。很多传统记者在刚刚接触新媒体时,由于需要面对不同背景、不同需求、不同特点的受众,因此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对原有的新闻采编与报道风格做出革新,这会加剧“水土不服”现象的发生,
4、甚至引发抵触心理。(二)在高压环境中疲于应付全媒体时代中的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座快速运转的新闻工厂,日常工作已经从深度挖掘、缜密报道逐渐转变为大量产出、迅速传播的状态。身处于高压环境中,很多记者每天都忙于应对来自新媒体的冲击,却很难留下具有辨识度的个人印记。另外,全媒体时代中的记者已经逐渐从新闻讲述者的身份中脱离出来,并迅速适应“技术人员”的角色。从传统的文字、图片报道,到当前的视频、直播报道,传统记者想要在行业内走得更远,就必须在短时间内适应、精通各种媒介工具,完成职业身份的重塑。在这样的环境中,传统记者的职业发展面临独特的双重挑战:一方面,要在瞬息万变的全媒体生态环境中保持专业素养;另一方面
5、,需要主动拥抱新媒体技术,并不断增强自身技能,用专业能力坚守新闻底线。(三)职业角色内的职业倦怠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的工作模式和内容要求发生了显著变化,面临着从单一媒介到多平台输出的转变,同时还要应对日益增长的互动性和即时性要求。这种转变迫使传统记者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技能和工作方式,而这种迅速的调整往往伴随着对传统新闻价值和个人角色定位的重新审视。83NEWS CULTURE CONSTRUCTION 新闻文化建设报 刊 出 版 研 究全媒体时代带来的另一大职业挑战是从“单一媒介”到“多平台输出”的转变。传统记者需要同时应对当代受众日益增长的互动性、即时性要求,在角色转型初期,很多变化的发生速
6、度都非常快,迫使传统记者在短时间内适应新的工作节奏。面对排山倒海般的工作压力,传统记者容易在个人角色与新闻价值之间产生一定的割裂感,从而引发职业倦怠情绪2。在自我审视的过程中,很多传统记者都会出现职业范围内的失落感。他们曾经被视为社会中的“灯塔”,引导公众理解复杂事件,但在全媒体时代,这种角色特质似乎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速度和流量成了评价新闻工作的主要标准,而深度思考和批判性报道则显得较为次要。这种转变不仅使传统记者感到困惑,也导致职业倦怠感的产生。同时,有关于个人生活和职业生活的界限模糊化,也加剧了这种倦怠。他们经常要在非工作时间处理工作事务,尤其是社交媒体的管理和互动,这种持续的工作状态
7、使得他们难以从工作压力中完全解脱。二、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的转型目标(一)“把关人”角色在“把关人”角色中,传统记者承担着验证信息真实性、挖掘新闻事件背景的关键任务,需要用“侦探”的标准要求自己,对每条新闻素材进行仔细甄别,保证所传递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此种职业实践方式,使传统记者在习惯于浅尝辄止的信息时代中,成为新闻领域中的质量堡垒。同时,作为“把关人”,应利用专业知识与丰富的采访经验,在新媒体技术的辅助下,进一步提高新闻内容的深度与质量。除要完成信息传播外,还要用匠人精神的标准鞭策自己,赋予新闻故事以艺术化特质,提高新闻产品吸引力的同时,引发更加深刻的新闻话题讨论。(二)意见领袖角色传统记
8、者转型为意见领袖,意味着不仅要重塑新闻的传播边界,还要建立全新的新闻观。身为意见领袖的记者,在全媒体时代要扮演好“信息策展人”的角色,不再单纯追求速度和数量,而是在信息海洋中筛选、整合、呈现最具价值与影响力的内容。这要求传统记者具备独到的采访视角,能够在复杂的信息流中洞察趋势,策划并传播能引发公众深思的议题;意见领袖角色的塑造还涉及新闻叙事的革新。传统记者要通过故事化的手段来展现新闻事件,让复杂的新闻内容更易被公众理解、接受。在此环节,媒介工具就成为好帮手,如影像、音频、互动图表等,让新闻不只是冷冰冰的事实陈述,而是一种引人深思的艺术表达。在信息碎片化和虚假新闻泛滥的时代,转型为意见领袖的传统
9、记者,要始终坚持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和深度性,成为公众信赖的信息源,做好捍卫社会价值观与新闻伦理标准的充分准备。(三)观察者角色观察者角色的塑造超越了传统记者的职业身份,将他们定位为时代变迁中的“解读者”和“预测家”。身为观察者的传统记者,要掌握文化密码的解密方式,不应只是满足于对新闻事件的浅层报道,同时还要深层次探究社会现象背后的根本动因,提高公众的全球视野及文化敏感性;传统记者要主动承担起信息连接者的身份职责,通过新闻报道,在不同受众之间建立起沟通桥梁,促进观点交流与思想碰撞,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推动性力量。全媒体时代让传统新闻记者呈现出更大的职业魅力。扎实的专业基础,让原本单薄、扁平的信息数
10、据经专业记者处理后,以更具吸引力的状态呈现给受众。这是自媒体新闻难以到达的高度,也是传统记者的职业底气所在。三、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的转型策略(一)巩固理论,捍卫新闻底线全媒体时代中的信息量激增,传统记者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信息甄别与筛选工作,保证新闻内容的准确报道。因此,传统记者必须加强对新闻学理论的理解和运用,特别是关于新闻伦理的部分。理论知识的巩固不仅提高了传统记者处理复杂新闻事件的能力,还能确保在快速发展的媒介环境中工作方式不偏离新闻职业的核心价值。理论的巩固还意味着持续学习和适应新技术。传统记者要掌握数据新闻学、多媒体制作等新技能,以适应数字时代的新闻报道要求。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11、能在多样化的平台上呈现深度报道。另外,捍卫新闻底线成为传统记者职业转型的关键。在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时,需要坚守新闻的真实性和客观性原则,这不仅是职业道德的体现,也是赢得公众信任、维护新闻职业声誉的基石。以“2018 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的报道为例。在这一事件中,记者面临着巨大的公众压力和信息不对称的挑战。不仅要迅速响应事件,还要确保报道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在这种情况下,记者通过深入调查,揭露了长生生物疫苗的造假事实,结合实地走访、数据分析、信息核实等方式,将此次疫苗事件的“前世今生”呈现给大众,从根源处入手避免虚假新闻的大肆传播,引导社会舆论的正确走向3。此外,新闻媒体还通过多平台发布,联合社交
12、媒体、新闻网站、电视报道等建立新闻传播矩阵,实现了新闻传播的全覆盖,提升公众对该事件的正确理解与认知。(二)媒介联动,贯通融合采访全媒体时代,传统记者面临的挑战不只是技术的更新换代,更在于如何在不同的媒介间实现内容的有效转换和衔接。媒介联动策略要求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报道方式,而是需要结合视频、音频、文字、图像等多种媒介形式,提供更加丰富、立体的新闻报84新闻文化建设 2024.3 下报 刊 出 版 研 究道。这种策略的实施,不仅提高了新闻媒体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也使新闻内容更加贴近现代受众的信息消费习惯。在实践中,传统记者需要掌握各种媒介工具的使用技巧,如视频拍摄、剪辑,社交媒体的有效运用等。同时
13、,还应学会如何将不同媒介的传播特点融入报道内容中,相互补充、互为促进,构成完整的新闻故事。以长治日报的半个多世纪的入党新路为例。这篇报道讲述了山西省平顺县岳家寨村一位老供销员 60 年如一日地服务村民的故事。记者采用了“文字+视频”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媒介联动策略的效力。在完成基本的采访工作后,记者撰写了详细的文字报道,细致描绘了老供销员的生活和工作场景,将他坚守岗位、服务村民的感人事迹展现出来。随后,记者用手机将这位老人的工作常态拍摄下来,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记录、捕捉日常工作中的点滴,让整个新闻故事更加生动、直观。短视频在长治新闻网发布后,迅速被人民网、新华网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转发,让老人的故事
14、被更多人看到,温暖社会、慰藉人心4。(三)客串主角,敢于出镜拍摄传统记者的工作重心,历来围绕着采集、整理和撰写新闻展开,但在全媒体时代,记者角色正在发生着根本性转变,他们不只是文字报道的创作者,而是成为新闻故事的讲述者与呈现者。通过“客串主角”,传统记者要具备直面镜头的勇气,在视频或直播中讲述新闻故事,消除自身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全媒体时代的受众更青睐于视觉化、个性化的内容。记者的出镜不仅为新闻故事添加了可信度,也赋予了报道内容以人性化触觉。此外,记者亲自参与视频制作,能更好地掌控报道的节奏和风格,使其更贴合受众的需求喜好。以苏州医保政策的宣传报道为例。记者针对苏州市推出的便民医保措施,如“一卡
15、通”服务、长期护理保险升级等,制作了一系列专题视频。在此次报道任务中,记者的笔锋一转,不再满足于采访和撰稿等基础工作,从幕后成功转战幕前,同时担任了视频的编剧和主角。经过系统化的任务安排,记者根据采访内容精心撰写脚本,安排拍摄的场景和人物,亲自解说政策的细节和影响。在护士节、医师节等重要节日的宣传活动中,记者更是掌控了视频的制作流程,从内容创意到故事挖掘,再到拍摄和制作,全程主导。通过这种方式,记者将枯燥的政策解读转变为生动的故事,使复杂的医保政策更易于被公众理解。随着视频的大范围传播,使医保政策的知晓率与公众的支持度均有了显著提高。(四)考察市场,了解网红经济网红经济的崛起标志着信息传播和消
16、费模式的重大转变。职业记者与公民记者之间不再是楚河汉界,传统记者更加要主动出击,了解网络红人的影响力,以及他们与粉丝群体之间的互动方式。这要求传统记者不只关注信息本身,还要重视信息的传播效果,通过与网络大 V 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自身知名度的同时,拓宽新闻报道的受众群体,让新闻内容更具吸引力。以 2020 年网络主播李佳琦与央视名嘴朱广权的合作为例。在湖北战“疫”行动中,他们组成了“小朱佩琦”组合,共同进行了一场公益直播,旨在帮助湖北省销售当地产品,他们各自的影响力和“破圈组合”方式,创造了超高的直播热度。这场公益直播的累计观看次数达到了 1.22 亿,销售额更是高达 4 014 万元。朱广
17、权的传统媒体背景与李佳琦的新媒体影响力,在相互融合、碰撞的过程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既为湖北地区的商品销售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支持,也为传统新闻媒体的破圈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5。四、结束语面对全媒体的挑战,传统记者的转型绝非逆流而上的孤舟。相反,这是他们乘风破浪的号角,是在数字浪潮中探索未知、书写传奇的起点。通过技术与创新的结合,传统记者不只是时代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引领者。要求他们超越传统的新闻采写模式,融入多媒介、多平台的信息传播体系。转型策略的实践,不只是技术层面的调整,更是对新闻传播方式的全面革新。在不断变化的媒介环境中,传统记者通过这些转型方法,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以创新的方式讲述世界,展现新闻力量。参考文献:1 汪毅.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创新策略思考 J.新闻研究导刊,2023,14(2):165-168.2 夏宇.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的转型与定位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3):139-141.3 孙艳雪.全媒体视角下电视编辑记者的角色转型与功能拓展 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23(11):119-121.4 吴爱华.全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记者的新闻采访工作创新策略思考 J.广告大观,2023(8):34-36.5 白佳冰,李姗.融媒体时代传统记者出镜报道转型策略探析 J.今传媒,2023,31(1):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