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_蒋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9182 上传时间:2023-07-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79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_蒋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_蒋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_蒋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 6 月第 3 期 第 23 卷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s)Jun.2023No.3,Vol.23收稿日期:2023 02 15第一作者:蒋旭(1990),男,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doi:10.16112/ki.53 1160/c.2023.03.343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蒋旭,高家佳(贵州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0)摘

2、要:习近平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民生大事,也是学术界深入探究的热点议题。通过 CNKI 的文献数据,以“农村”和“数字经济”为主题检索源,利用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通过关键词共现聚类等方式,再现新时代学术界关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相关研究情况。结果发现:学术界目前面临学者与研究机构缺乏合作精神、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过于局限、理论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因此,未来需加强学者与研究机构的相互合作,深入分析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思想来源,明晰农村数

3、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内涵与逻辑外延,提升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的系统性,构建完整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关键词:农村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新时代乡村建设;“三农”问题;CiteSpace中图分类号:G353.1;F323;F49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 1254(2023)03 0108 08eview and Prospect:A esearch eview on ural DigitalEconomy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 A Visual Knowledge Map Analysis Based on CiteSpaceJIANG Xu,GAO

4、Jiajia(School of Marxism,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Guiyang 550000,Guizhou,China)Abstract:The eport to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delivered by Xi Jinping proposes to develop thedigital economy and promote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the digital economy and the real economy While the mostarduous task

5、of building a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in an all round way is still in the rural areas,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as become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to the people s livelihood of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and also a hot topic for in depth research by the academic comm

6、unity ThroughCNKI literature data,taking“rural areas”and“digital economy”as the subject search source,using CiteSpacevisualization software,through keyword co occurrence clustering and other methods,the relevant research ofacademic circles on rural digital economy construction is reproduced The resu

7、lts show that at present,academiccircles are faced with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lack of cooperation spirit between schola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limited research perspectives and methods,and imperfect theoretical system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to strengthen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scho

8、la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deeply analyze the ideological source ofrural digital economy construction,clarify the core connotation and logical extension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construction,improve the overall system of rural digital economy construction research,and build a completeacademic sys

9、tem,discourse system and discipline systemKey words:rural digital economy,rural vitalization,rural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issues relating toagriculture,CiteSpace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既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内容,也是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前提。新时代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更赋予了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更多的时代内涵与现实意义,而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格局的构建也丰富了共同富裕的内容方式与发展导向。系统把握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现状与前沿趋势,

10、不仅有利于丰富相关理论体系建设,也有利于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展开。近年来,有关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学术研究一直持续不断,也产生了一批学术成果。但相应的文献梳理与定量分析还相对欠缺。本文利用CiteSpace 知识图谱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进行量化分析,从而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部分参考。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一)数据来源利用 CiteSpace 软件对 CNKI 数据库中关于主题是新时代农村经济建设的学术期刊进行梳理,以“农村”和“数字经济”为主题,搜索的时间范围为 2012 年 1 月 1 日2022 年 11 月 5 日,索引时间截至 2022 年 11 月 5 日,共索引到 87

11、6篇相关文献。(二)研究方法利用 CiteSpace(6.1 版本)软件以及中国知网文献计量作为本文分析工具,通过图表及可视化图谱展现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主旨与发展趋势,从而理清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发展脉络及演化进程。二、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回眸(一)文献数据分析1.研究年度发文量分析。通过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年度发文量的分析(见图 1),可以看出:2019 年之前学术界关于此类研究相对较少,2019 年后相关研究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一方面说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日益得到党和政府及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另一方面也说明农村数字经济作为一个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代性。

12、年份图 1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年度发文分析2.主要涉及的学科分析。如图 2 所示:876篇文献主要涉及 10 个学科,其中农业经济是研究关涉的主要科学,占 39.54%,其次是信息经济与邮政 经 济(31.71%),再 次 是 贸 易 经 济(8.03%)。通过以上分析可知,近年来学术界已从多学科研究视角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展开了研究,反映出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已成为新时代学术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之一。但学科分布单一化相对明显,主要集中在农业经济、信息经济与邮政经济及贸易经济上,其他学科虽有涉及但成果相对较少,且未形成学科联动效应。3.作者发文分析。利用 CiteSpace 软件,绘制出

13、作者共现图谱(见图 3)。图谱中共生成 224个节点,254 条连线,网络密度 0.010 2。其中,王小兵发文最多,为 5 篇。发文排名前 10 的作者(见表 1)还有张鸿(4 篇)、唐红涛(4 篇)、康春鹏(4 篇)、欧阳日辉(4 篇)、霍鹏(4篇)、殷浩栋(3 篇)、魏君英(3 篇)、赵春江(3 篇)、姜长云(3 篇)。通过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发文作者共现图谱的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出作者之间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低于 0.1 的有效中介性),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901第 3 期蒋旭,高家佳: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图 2新

14、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主要涉及学科分布图 3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作者发文分析表 1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作者发文分析序号作者频数序号作者频数1王小兵56霍鹏42张鸿47殷浩栋33唐红涛48魏君英34康春鹏49赵春江35欧阳日辉410姜长云34.研究机构发文分析。利用 CiteSace 软件,绘制出机构共现图谱(见图 4)。图谱中共生成173 个节点,59 条连线,网络密度 0.004。中国人民大学发文最多,为 16 篇。其他发文排名前10 的机构(见表 2)还有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11 篇)、安徽财经大学(10 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 篇)、西南大学(9 篇)、浙江大学(8 篇

15、)、中国农业大学(8 篇)、西南财经大学(7 篇)、哈尔滨商业大学(7 篇)、四川农业大学(7 篇)。通过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机构发文共现图谱的分析,可以很清晰地看出机构之间合作网络密度较低(低于 0.1 的有效中介性),未形成明显的合作网络,跨机构合作相对不足。5.高被引文献分析。文章的引用频次高,说明该文章在某特定研究领域具有较高地位,获得了一定的学术认可。通过对高被引文献的分析,“也能探索其知识结构和核心领域”1。利用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进行文献共引分析,共列出高被引文献 10 篇(见表 3)。改革农业经济问题等期刊在新时代农业数字经济建设研究方面影响力较大。011昆明

16、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图 4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机构发文分析表 2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机构发文分析序号机构频数序号机构频数1中国人民大学166浙江大学82农业农村部信息中心117中国农业大学83安徽财经大学108西南财经大学7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9哈尔滨商业大学75西南大学910四川农业大学7表 3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高被引文献分析序号篇名作者刊名被引1数字普惠金融、农村贫困与经济增长龚沁宜甘肃社会科学1762数字经济与农业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实践模式、现实障碍与突破路径温涛农业经济问题139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 基于经济增长与创业行为的中介效应分析 杨

17、伟明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354中国开创“新经济”从缩小“数字鸿沟”到收获“数字红利”胡鞍钢国家行政学院学报1305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现实表征、影响机理与推进策略殷浩栋改革966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王胜改革907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红利”与“鸿沟”星焱经济学家898信息鸿沟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症候陈潭电子政务799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再认识王小兵农业经济问题7510中国乡村数字治理的智理属性、顶层设计与探索实践刘俊祥兰州大学学报73(二)研究热点分析“研究热点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出现频次较多且有相关联系的一组论文所研究的主要问题”2。如图 5、表 4 所示:通过将 876

18、篇文献按年切分(切片年份设置为 1),共生成 326 个节点,893条连线,关联中心性为 0.016 9。排序前 10 的关键词依次为数字经济、乡村振兴、数字乡村、数字农业、农村电商、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农村经济、数字鸿沟、电子商务。通过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分析,发现当前学术界围绕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111第 3 期蒋旭,高家佳: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图 5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表 4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关键词共现分析序号关键词频数1数字经济3322乡村振

19、兴2243数字乡村1524数字农业455农村电商386共同富裕307数字金融248农村经济229数字鸿沟2010电子商务201.关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价值研究。赵星宇等3 认为,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对于解决当前三农问题,推进城乡一体化整体发展及提升农村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也成为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利器。沈锦浩4 则认为,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是推进数字中国的必然要求,也成为破解城乡二元制结构差异的有效途径,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齐文浩等5 认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创新了经济发展模式,促进了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瓦解了以往城乡二元结构的壁垒。王常军 6 认为,数字经济突破了传统城镇化的弊端,为新

20、型城镇化带来了创新动力和投资来源。师博等 7 认为,数字经济创新性、覆盖性及渗透性的特点,成为新发展阶段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不仅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还有利于优化分配制度,共同构建共同富裕的发展机制。李国英 8 认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为农业经济双循环提供了发展动能,推动了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双向融合,促进了农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赵德起等 9 认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提升农业发展竞争力,有利于健全城乡发展机制,有利于全面实现乡村振兴。冯朝睿等10 认为,农村数字经济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案,也为乡村振兴和乡村治理提供了新途径。2.关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困境分析。苏红键11

21、 认为,当前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困境是农村居民数字素养不足以及数字城乡统筹规划不完善。文丰安12 认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人才缺乏、支撑技术也难以保障。梁琳13 认为,农业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数字技术不完善限制了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邹辉14 认为,信息化基础建设滞后以及农村居民数字化素养不高等问题,制约了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纪丽娟15 认为,数字基础设施不均衡、金融生态环境不完善、教育发展不平衡,制约了我国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秦秋霞等16 认为,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人才缺乏以及政府供给不足等问题。吴迪17 认为,农产品品牌效应的缺乏、农村电商体系的不健全以及涉农企业积极性的不足严重制约了农

22、村数字经济的展开。姜长云18 认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加大了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宁杨19 认为,产业链下游配套服务缺失及互联网数据信息安全保护有待提高。王廷勇等20 认为,城乡数字鸿沟的存在、治理成本的提升是制约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3.关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提升路径研究。鲁钊阳等21 认为,首先应鼓励技术创新,其次应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最后应推动数字平台建设。吴海涛等22 认为,首先应完善农211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其次应推进金融服务共享化,最后应创新农村金融产品体系。李江涛23 从产业数字化的立场认为,在强化产业数字化的基础上,协同推进企

23、业数字化转型和产业数字化,同时完善数字治理体系,从而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薛秋童等24 从数字惠普金融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加大数字惠普金融服务,优化数字惠普金融环境,促进数字惠普金融绿色发展。董志勇等25 从基础设施建设角度出发认为,应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数字乡村顶层设计。李文睿等26 从创新技术、学科规训、数字治理共同体以及组织化水平等四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张蕴萍等27 认为,应创新政策体系,挖掘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的契合之处。文丰安28 认为,应以国情为根基,遵循发展规律,在弥合数字鸿沟的同时强化人才支撑。杨江华等29 认为,核心问题在于处理乡村与城市、市场、政府之间的关系。唐文

24、浩30 从数据安全的角度出发认为,应发挥数字化产品的中介功能,夯实数据安全保障功能。谢文帅等31 认为,应从体制机制、产品和服务供给、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提升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三)关键词聚类分析为更好地了解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热点的结构,本文运用 CiteSpace 可视化软件绘制出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关键词聚类图谱(见图 6)。其中,Q=0.520 4,S=0.793 9,说明图谱具有较高的可信水平。如表 5 所示:排名前 9 位的聚类分别是#0 数字乡村、#1 数字经济、#2 数字农业、#3 共同富裕、#4 数字化、#5digitaleconomy、#6 大数据、#7 农村经济、#

25、8 系统上线。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一是数字乡村是数字化在农村社会发展的具体应用,体现了现代农村的发展转型方向,既是乡村振兴的前进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内容。数字经济助力数字乡村建设不仅丰富了乡村治理的方式,也成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途径。二是将信息作为农业生产要素的数字农业,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管理的现代农业,均对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三是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发展,不仅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和数字鸿沟,还有利于发展数字金融,助力数字中国的建设。四是数字技术的应用破解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的诸多难题,使建立在现代网络技术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成为发展趋势。另外,乡村发展、农业发展、农村经济都是

26、当前乡村振兴首要考虑和解决的关键问题,体现出鲜明的问题导向和时代内涵。图 6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表 5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序号聚类名SizeSilhouettemeanTop Terms1#0 数字乡村570.7342020数字乡村;乡村振兴;乡村治理;智慧农业;电子商务2#1 数字经济560.7162019数字经济;数字乡村;乡村振兴;普惠金融;消费结构3#2 数字农业340.8722019数字农业;推进路径;大数据中心;全产业链;核心关键技术4#3 共同富裕280.7122020共同富裕;数字金融;数字素养;收入差距;数字鸿沟5#4 数字化260.8

27、282019数字化;路径;农村;农村电商;同比增长6#5digital economy2112020Digital economy;Chinese model;digital agriculture;agriculture;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7#6 大数据190.9312018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家庭;细颗粒物;保卫战8#7 农村经济140.9372020农村经济;融合发展;农村产业;市场化;产业扶贫9#8 系统上线512019系统上线;横向扩展;批处理;交易处理;农村信用社311第 3 期蒋旭,高家佳: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

28、数字经济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三、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前瞻(一)研究评价1.研究成果。经过学者们数十年的研究探索,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已逐渐成为多学科参与、跨机构合作、多主题呈现的研究领域,逐渐成为国家政策表达及学者文献聚焦的热点议题之一,且时代性日益凸显。不同学者以各自的角度审视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状况,从人力资源供给、城乡区域融合发展、产业资源优化以及乡村振兴等对其进行了全方位宽领域的研究;同时,已有学者从法治化基因配置及农村地区基层治理等新视角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提升方案。这不仅顺应了新时代数字中国的建设,也是全面推进乡

29、村振兴、推动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学者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的研究,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对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认识,提升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建设热情,也直接推动了新时代数字技术在农村经济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并为政府决策提供了参考。2.研究局限。一是从研究现状看,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思想研究前期发展较慢,但从2019 年开始呈爆发式增长态势,说明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正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大研究热点。从研究作者看,主要为作者校内合作,分布相对分散,并未形成明显合作网络。从研究机构看,高校、党校、社科院等均有参与,但跨机构合作仍然较少。二是从研究历程看,从“淘宝村”到“数字红利”,从“数字家庭”到“数

30、字中国”,从“云计算”到“数据共享”无不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及时代气息,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的研究趋势。但很多学者虽然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却很少进行实践验证,且部分观点建议脱离了农村地区的实际情况,其真实性和可行性有待进一步考量。三是从研究视角看,现有学术成果主要是从法学及政策科学等研究视角出发,难以全局视角纵览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发展状况。对农村数字经济建设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提升路径等方面的研究过于宏观而缺乏具体对策考量,且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经济学,未形成跨学科联动效应。四是从研究方法看,研究多以定性分析为主,或对政府数据给予政策性的定量研究,而缺乏对微观动态的把握,研究缺乏系统性和

31、整体性。(二)研究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作为一种新事物,呈现不断发展的态势。因此,未来对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可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深化。1.在理论研究视角上,应加强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理论深度。一是应深入分析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思想来源。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及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对马克思主义乡村建设理论的继承,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的延续,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因此,作为数字中国在乡村振兴的具体应用,更应把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建立在乡村振兴的特殊性上,大力挖掘其文化基因与历史演进脉络,从而开阔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视角。二是应明晰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核心内

32、涵与逻辑外延。农村数字经济建设作为一个多重复合型概念,包括乡村振兴、乡村治理、乡村发展、经济发展、网络化等。因此,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更应注重对其核心内涵的深入分析,以确保理论研究的方向性与精准性。另外,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研究还涉及到生态文明提升、乡村产业发展、农村产业升级、乡村治理格局重塑等多方面。因此,应在乡村振兴的基础上,加强其他外延的逻辑构成,形成完整性与时代性的认知反思;同时将多层次的认识反思内置于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的整体逻辑框架之中。2.在实践研究视角上,应提升研究的合作性和跨学科性。一是当前作者与机构之间应通过创新交流平台、分享前沿课题等形式实现综合理论研究与应用型研

33、究的交流互通,最终服务于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相关实践需求。二是针对研究涉及的主要学科应打破壁垒,交流相关知识方法,拓宽研究视角,提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从而突破地域和学科的限制,产出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三是应加大对地方成功实践案例的总结归纳,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总结经验,从而为各地农村经济建设实践的展开提供理论指导。3.在研究方法视角上,应注重创新研究方法,推动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在对新时代农411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 23 卷村数字经济建设进行系统研究时,可利用计量分析工具,也可利用 python 等编程软件实现分布云图的详细解析,从而更好地把握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的

34、研究热点和前沿趋势,同时构建完整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和学科体系。当前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学科系统,因此规范其理论体系的建设和前进方向,从政治纬度、经济向度、文化感染、乡村振兴等多方面对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进行整体研究,进而从思想、制度、实践等多层面构建起顺应新时代发展的的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三大体系。参考文献:1 杨书燕,吴小节,汪秀琼 制度逻辑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J 管理评论,2017,29(3):90 109 2 CHEN C M,CHEN Y,HOOWITZ M,et alTowards an explanatory and computational theo

35、ry ofscientificdiscovery J JournalofInformetrics,2009,3(3):191 209 3 赵星宇,王贵斌,杨鹏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数字乡村建设 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52 58 4 沈锦浩 数字乡村战略的理论框架与实践误区 J 图书馆,2022(10):91 97 5 齐文浩,张越杰 以数字经济助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J 理论探索,2021(3):93 99 6 王常军 数字经济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要点 J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9(3):116 124 7 师博

36、,胡西娟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数字经济推进共同富裕的机制与路径 J 改革,2022(8):76 86 8 李国英 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的底层逻辑及推进策略 J 区域经济评论,2022(5):86 93 9 赵德起,丁义文 数字化推动乡村振兴的机制、路径与对策 J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6):112 120 10 冯朝睿,徐宏宇 当前数字乡村建设的实践困境与突破路径 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53(5):93 102 11 苏红键 数字城乡建设:通往城乡融合与共同富裕之路 J 电子政务,2022(10):88 98 12 文丰安 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建

37、设现代化:重要性、梗阻及发展进路 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9(5):134 141 13 梁琳数字经济促进 农 业 现 代 化 发 展 路 径 研究 J 经济纵横,2022(9):113 120 14 邹辉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困境及解决方略 J 农业经济,2021(2):46 47 15 纪丽娟 中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关问题及政策建议 J 西南金融,2021(11):53 64 16 秦秋霞,郭红东,曾亿武 乡村振兴中的数字赋能及实现途径 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3(5):22 33 17 吴迪数字经济背景下农村电商发展困境与对策 J 商业经济

38、研究,2022(5):101 104 18 姜长云 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带动农业转型和农村产业融合 J 经济纵横,2022(8):41 49 19 宁杨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的实践成果、问题与治理路径 J 农业经济,2022(3):45 47 20 王廷勇,杨丽,郭江云 数字乡村建设的相关问题及对策建议 J 西南金融,2021(12):43 55 21 鲁钊阳,杜雨潼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证研究 J/OL 中国流通经济(2022 10 28)2022 11 05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11 3664 F 20221028 1007 002 html 2

39、2 吴海涛,秦小迪 数字金融、家庭创业与城乡财富不平等 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75(6):121 132 23 李江涛产业数字化的非均衡发展态势及其改善 J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2(18):22 29 24 薛秋童,封思贤 数字普惠金融、居民消费与经济高质量发展 J 现代经济探讨,2022(7):26 40 25 董志勇,李大铭,李成明 数字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关键问题与优化路径 J 行政管理改革,2022(6):39 46 26 李文睿,周书俊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变革:机理、矛盾与纾解 J/OL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06 16)

40、2022 11 05 http:/kns cnki net/kcms/detail/61 1329 C20220616 1718 002 html 27 张蕴萍,栾菁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理论机制、制约因素与推进路径 J 改革,2022(5):79 89 28 文丰安 数字乡村建设:重要性、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 J 贵州社会科学,2022(4):147 153 29 杨江华,王玉洁 数字乡村建设与乡村新人口红利的生成逻辑 J 人文杂志,2022(4):81 89 30 唐文浩 数字技术驱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理论阐释与实践路径 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2):1 9 31 谢文帅,宋冬林,毕怡菲 中国数字乡村建设:内在机理、衔接机制与实践路径 J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2):93 103511第 3 期蒋旭,高家佳:回眸与前瞻:新时代农村数字经济建设研究述评 基于 CiteSpace 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