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 2理解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知道全面小康社会化的经济方面的新要求 4知道小康社会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二)能力目标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用联系的、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展示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经济建设的成就,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充分体会社会主义优越性。树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2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经
2、济建设的新要求 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三大区别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为主,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讨论,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课程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设计意图 复 习 提 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2、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有哪些? 复习旧课 引 入 教师引导:多媒体展示并讲解下列材料 “我国三步走经济建设的发展战略。” 引出课题,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讲 授 新 课 第十课第一框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一、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板书) 探究活动:(课本P85页) 结合你个人的感受以及和同学们的交流,你认为我们的家乡近几年有什么变化?
3、学生讨论,发表感受。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揭阳沿江路 揭阳站前大道 揭普高速公路 揭阳华侨高级中学 教师引导:结合探究活动,请同学们阅读教材85页内容,并联系图片思考现阶段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处于什么状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积极思考 教师点拨:到20世纪末,我国实现“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1)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温饱问题得到解决。消费结构从温饱型消费过渡到小康型消费,部分向富裕型服务类消费迈进。 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2007年中国的GDP世界排名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86页“名词点击:GDP的含义” 提问:结合课
4、本P86第一段内容,说明图片反映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2)宏观表现: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告别了商品短缺时代,国民生产总值和主要工农业产品总量居世界前列。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 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板书) 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板书) 多媒体课件展示: 材料一:2007年我国的人均GDP 世界排名 图片:水污染、环境破坏 山区的失学儿童 贫困儿童 材料二:东南部地区经济与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 探究活动:以上材料说明了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这说明总体小康社会的第三个表
5、现: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我国总体小康的表现(板书) 微观表现,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板书) 宏观表现,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大大增强。(板书) 从总体上看,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板书) 因此,本世纪初20年,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为此,我们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共同富裕。2.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远景(板
6、书) 党在十七大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二、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板书) 1.新要求的具体内容(板书) 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板书) 亮点一:国内生产总值人均翻两番 十六大报告表述: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 探究活动: 算一算:2000年,我国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约为800美元,如果翻两番,是多少? 想一想:要实现202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翻,关键是做好哪方面的工作? 亮点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说明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多媒体课件视频展示:人大代表谈技术创新 亮点
7、三:新农村建设 多媒体课件展示:华西村图片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板书) 亮点四: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 亮点五: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谈对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的认识 建设生态文明(板书) 亮点六:生态文明 十七大报告新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 探究活动:由学生课收集资料,说明建设生态文明重要性 2.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板书) 辨一辨:全面建设
8、小康社会是否等同于全面同步建设小康社会呢?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板书 )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得更快此,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率先实现现代化;相对落后的地区,则要奋起直追,加快发展。探究活动: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有哪些方面? 学生积极思考,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总结: 区 别 总体小康 全面小康 标 准 低标准,人均GDP只有800多美元 较高标准,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全面程度 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 不全面 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外,还特别注重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 民主权利、生活环境改善等, 实现社会全面进步
9、发展程度 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工农差距较大 缩小地区、城乡各阶层的差距,惠及十几亿人口 从本探究活动切入新课,让学生从家乡的变化,谈自己的亲身感受,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当前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了解总体小康社会的微观表现,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使学生了解GDP 的含义,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运用图片、说明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引导学生了解总体小康的宏观表现。运用材料、图片说明小康社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我国所处总体小康社会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从而引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对比十六大表述与十七大的新要求。 首先引导学生明白翻两番后,我国的综
10、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二是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三是让学生更深刻感受我国经济发展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播放视频材料,引述代表评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新要求。引导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探究活动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区别,加深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经济建设新要求的理解。课堂小结和课堂练习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小康社会的有关知识,知道了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发展的前景与目标,通过学习明确了总体小康是一个低标准的小康,偏重于物质消费的小康,一个发展不平衡的小康;全面小康则是一个较高标准的小康,更注重精神
11、、文化、环境质量等全面的小康,一个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大为缩小的小康。 课堂练习: (单项)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A、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客观要求 B、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是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客观要求 D、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 答案:A (多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新要求是: 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C、建设生态文明 D、人民生活同步富裕 答案:ABC小结本课内容,加深印象,课堂练习 巩固知识 课后探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什么必须坚持贯彻科学的发展观? 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密切,在学习中应该多引导学生联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产和人民生活发生的重大变化,从实践中理解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事实,展望全面小康社会的美好前景20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