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886584 上传时间:2024-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古代文学笔记第三册郭预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古代文学第三卷第五编 宋代文学、文学中古期第二段文学样式:散文、诗歌、词、叙事文学(话本、诸宫调、杂居、南戏)文化背景:1.重文抑武的国策(中庸文臣,科举考试规模的扩大化)2.理学的官方意识形态。(程颐、朱熹等)3.士大夫政治、学术上的使命感,重视诗文的教化功能(从韩愈的以文明道,到周敦颐的“文以载道”)4印刷业与教育业的空前发达,提高了文人的学识修养。文学主题:忧患意识(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与爱国主题(民族矛盾激化刺激爱国热情)性格与审美:1.三教合一的思潮,使得宋代诗人承担社会责任与追求个性不再互相排斥(仕与隐的统一)2审美的世俗化倾向,使得诗歌以“平淡”为美,以俗为雅。社会背景:1.城市的

2、繁荣、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滋养了各类文艺形式,词尤为瞩目。2词成为北宋社会文化消费的热点。一、 宋初文学(模仿)1. 白体诗人。宋初效法白居易、元稹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徐铉、王禹偁。内容多现实生活,风格浅淡清雅。2. 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诗风的诗人。代表有“九僧”,继承苦吟精神,反复推敲,内容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的隐逸生活,形式上注重五律。3. 西昆体。西昆酬唱集,代表作者:杨亿、刘筠,前惟寅。内容局限,仅有怀古、咏物、描写生活三类,艺术特征师法李商隐的雕润密丽,文字华美,对仗工整,但缺少神采与情感。 北宋中期文学一、 欧阳修的文学革新主张欧阳修,号醉翁。一代文学大家与政治名臣。苏洵、王

3、安石受其引荐,苏轼、苏辙、曾巩是一手提拔的后起之秀。1. 诗文革新本质上是针对宋初西昆体和五代文风。后又对矫枉过正的 太学体进行批判。2. 文道关系。a发展了对道的认识,不把道认为是纯理性的形上的理念,而是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的“百事”b文道并重。重视文采。3. 注重文学的情感因素,强调人情的作用。在司马迁“发愤著书”,韩愈“不平则鸣”的基础上提出“穷而后工”说。4. 严肃的创作态度,推敲琢磨,精益求精。二、 欧阳修诗歌的风格1. 矫正西昆体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良倾向,因此诗歌中有反映社会现实的题材。2. 受韩诗影响颇显著。以散文手法与以议论入诗。散文叙事手法的运用;议论往往与抒情、议论想融合。3.

4、 学李白,语言清新流畅,形成清丽婉转的风格。三、 王安石散文的风格欧阳修之后,王安石、曾巩、三苏,为宋代古文六大家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以“重道崇经”为指导思想。散文大多直接为政治服务,论点鲜明,逻辑严谨,很强的说服力。短文风格直陈己见,不枝不蔓,简洁峻切,短小精悍。提高了散文的使用价值,但艺术性不高。四、 王安石诗歌特点早期:反映现实社会,有抒情诗与咏史诗,借咏史表达自己的政治感情。后期:退出政治舞台,心情平淡,诗风趋于含蓄深沉,与悲壮于娴淡。总体:1.以工取胜。造字用具浑然天成。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2. 以才学取胜。王读书多,学识渊

5、博。3. 进一步将议论入诗。发展到绝句中,使议论诗、哲理定型。 北宋前期词五、晏殊、欧阳修对五代词风的因革因袭:晚唐到五代由花间鼻祖温庭筠与南唐李煜、冯延巳定型为小令的体式,与“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以柔软婉丽为主的审美规范。晏殊主继承:书写男女爱恋、相思、离愁别绪。但没有了五代的轻佻冶艳,而是纯净雅致。 表现对生命的优思,蕴含强烈的时间意识与生命意识。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下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欧阳修主革新:1.扩大词的抒情功能,进一步用词来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2.改变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与柳永相呼应。 3.在词

6、史上,主动向民歌学习,致使此风清新明朗。六、 范仲淹、张先对词意境的开阔范仲淹,边塞生活。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是豪放词的滥觞。张先:1.大量词来唱和赠答,扩大词的实用功能(以前只用诗) 2.用题序,将日常生活引入词。缘题赋词,题材取向贴近日常生活,加强了纪实性和现实感。后苏轼沿用“题序”,因此张为称“古今一大转移”张三影: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轻絮无影七、 柳永词的新变1. 大力创作慢词,从根本上改变五代以来小令一统的格局。慢词字数多扩充词容量和表现力2. 创用词调最丰富。词至柳永,体制始备。小令、近、慢、单调、双调等日益丰富。3. 创作方向上改变词的审美内涵和审美趣味。变雅为俗。

7、用通俗化的语言表现世俗化的市民生活。内容上从达官贵人生活转向市民生活,特别是青楼;增加对繁华都市的描写望海潮;语言多用俚语。4. 4.运用铺叙和白描的创作手法。为了适应词的内容和世俗化,在慢词用增加了敷陈其事(赋的手法)的手法。在词的抒情中含有叙事性和情节性。5. 讲究音调和格律。发展了慢词的音乐美。雨霖铃八声甘州八、 苏轼的人生观和创作道路人生观:以儒学体系为根本,侵染佛、道的哲学思想。面对人生中的不幸,把儒家的坚守精神、老庄情势时空、物质环境的超越态度以及禅宗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变故的观念结合起来,从而蔑视丑恶,消解痛苦。执着于人生而又超然物外的乐观、矿大精神,使得苏轼在逆境中依然保持浓郁的生

8、活情趣和旺盛的创作活力。44岁“乌台诗案”,59岁被贬惠州(海南)九、 苏轼散文的艺术成就其一,由长于议论到精于思辨。苏文也以议论见长,它的议论具有一种雄辩的气势和化隐为显的形象状述力,如苏轼的史论、政论,大多立意新警,善于翻空出奇,推倒旧案;在论证中,上下古今,援据赅博,雄辩滔滔,一往无前;而笔力纵横捭阖,腾挪变化,使文章具有一种滚滚不穷,浑浩流转的气势。东坡的议论,不同于某些政治家一味平正的开陈正见,他善于用形象化的手段,来阐述复杂的道理。 其二,由重在传道义到重在写性灵。北宋古文运动从倡导尊韩崇道开始,初期古文家多主张宗经明道,至三苏强调了写胸达意。苏轼说:“作文先有意,则经史皆为我用。

9、”(清波杂志)苏轼写人耿介旷达,敢笑敢骂,曾自谓“与人无亲疏,辄输写腑藏(密州通判厅题名记),故其文多写自我,见胸臆,显性灵。 其三,由容与闲易到灵动活脱,舒卷自如。欧文“修达疏畅”、“容与闲易”,是平易自然风格的典范。东坡沿着欧文的路子迈入了工巧与天然浑化统一的新境界。 苏轼散文不仅以议论见长,且贯于向思辩化的更高层次升华,不拘于明道议政,而尤长于写胸臆,见性灵,妙手生春,涉笔成趣;在手法和体制上,由单一化走向复合化,善于融众长于一炉,破旧格生新变,由此文风从自然平易一途,迈入了活脱灵动、仪态横生、出神入化、气韵天成的高境妙域。因此,我们说苏文集中体现北宋散文的特色,代表一代散文创作艺术的最

10、高成就。十、 苏轼诗歌的思想内容继承唐宋优良传统,内容博大,言之有物。1. 表现自我。描写个人际遇,抒发个人情怀,塑造自我形象。突出自我超脱、旷达的性格。2. 反映现实。以政治上的反对派自居,直接把诗歌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反对王安石变法。导致文字狱“乌台诗案”3. 歌咏自然。数量多,风格多样(细腻也豪放),有我之境(在景物中注入自己的感情)4. 品评艺术。5. 描写民风民俗。十一、 词的艺术成就1、 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建立了宋词的历史地位。词最初在民间产生,但后来文人词的大量发展,却把描写爱情或色情作为词的专业,自晚唐五代以来,词被称为“小道”、“艳科”,在人们心目中比诗“体卑”。词要继续

11、发展,就必须扩大内容,开拓题材,打破诗词的界限。苏轼认为诗词同源,本属一体,词“为诗之苗裔”“词自是一家”。苏轼以创作诗的态度来作词,使人发现了词这种文学形式的内在潜力。确立了词的独立抒情诗体的地位。 2 夯实了词的内容,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苏轼扩大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功能,苏轼不仅用词写爱情、离别、旅况等传统题材,而且还用词抒写报国壮志、农村生活、贬居生涯等,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苏轼登上了词坛。词的创作这才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以诗为词,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藩篱,以词怀古、感旧、记游、说理,将触角伸进了诗的题材。3高清的意境、豪放风格的创新。对词境

12、的开拓扩大词的表现功能,开拓词境,是苏轼改革词体的主要方向。他将传统的表现女性化的柔情之词扩展为表现男性化的豪情之词,将传统上只表现爱情之词变革为表现性情之词,使词像诗一样可以充分表现作者的性情怀抱和人格个性。4. 在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型的叙事方式,也是曲折的抒情方法。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作品,见后江西诗派十二、 黄庭坚诗歌的人文意向与苏轼并称“苏黄”。与苏轼的随意挥洒才情、敢怒敢言不同,黄作诗极其讲究法度,题材多写书斋生活。“黄庭坚体”“山谷体”(一)总体:黄诗的文人气和书卷气浓厚,诗歌中的人文意象密集。1. 黄喜爱吟咏书画作品,亭台楼阁以及笔

13、墨纸砚等物品。这些物品是文化活动的产物或与生活相关的东西,自然使其诗歌充满文人色彩。2. 黄诗中的其他题材诗歌,其中也努力发掘人文意象。如书写自然动物、茶等,并不从自然的角度,而是从古人书卷中寻找人文气质,使得诗歌中表现深刻的文化内蕴。演雅双井茶送子瞻“重用典”“生活气息与文人气并存”(二) 鲜明的艺术个性北宋诗人都在艺术上追求“生新”,追求唐诗之外的境界,黄更具有自觉性,诗歌求新求变。1. 章法回旋曲折,绝不平铺直叙,追求诗歌的张力。2. 修辞手法,出奇制胜。3. 声律奇崛。句子中音节打破常规;律诗中多用拗句,以避免平仄和谐圆熟的声调。 晚年趋于平淡、返璞归真 十三、 江西诗派的形成(一)

14、黄庭坚诗论及影响1.主张诗歌要有所兴寄,即能反映、批判现实;同意文以载道;诗歌要书写性情,以道德修养为根本(在文字狱后的内敛心态)2.重视诗歌艺术,主张循序渐进:第一,多学多读前人诗歌,吸取营养;第二,再力求打破技巧束缚,超越前人自成一体。3.“点铁成金”说。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积极借鉴,进而推陈出新。有剽窃嫌疑,但是在北宋面对唐诗的诗歌困境不失为一种策略。总结:黄庭坚的诗歌理论具有可操作性,有章法可循,易学且内容丰富,因此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二) 杜甫的典范地位到北宋,尊杜成为诗坛的共识,苏轼、王安石等都极力推崇杜甫。苏轼说“一饭未曾忘君”“杜甫集大成”;王安石“世间好语言、都被老杜道尽。”

15、黄庭坚也举起杜甫为诗家祖宗的大旗。黄重视杜甫的思想意义;在艺术方面,对杜甫炼字、造句、谋篇方面的特点有细致分析,更加追求杜甫晚年的老成境界。“杜甫”成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 江西诗派形成(北宋末南宋初)1. 黄庭坚的典范作用:a诗歌成就斐然,体现宋代诗坛的美学风格。B作诗字斟句酌,章法井然,有章可循,可模仿。c诗论循序渐进,宣传杜甫为诗宗。2. “陈师道”是率先脱颖而出,黄、陈成为诗歌流派的中心。3. 吕本中江西诗社宗派图,把以黄、陈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江西”是宋代的江南西路。这个诗派受到黄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和影响,题材及艺术手法接近。宋末,方回将杜甫称为诗派之祖,黄庭

16、坚、陈师道、陈与义称为“宗”,形成诗派“一祖三宗”之说。十四、 江西诗派的演变(南宋)背景:靖康事变(1127)内容上:靖康之前,诗坛吟咏书斋生活,推敲文字技巧是创作倾向。事变之后,诗坛风气为之一变,反映战争、现实生活,鼓舞民族气势。在诗论上:吕本中在黄“求新求变、自成一家”的精神上,提出“活法”说。“所谓活法者,规矩具备而出于规矩之外,变化不测而亦不背于规矩也。”主张摆脱现有的法则而自有所得。十五、 北宋中后期词苏轼之后。周邦彦,秦观(学柳永)、晏几道(花间,小令)、贺铸(豪侠与柔情)思想内容和表现社会的广度上不及苏轼。但是在风格上,词的艺术形式及表现手段上得到了一定的拓展。(一) 秦观婉约

17、词之正宗。承前启后的地位。前承花间、柳永,后启周邦彦、李清照、甚至陆游。最擅长带有伤感题材、惆怅悲愁的风格:男女恋情、伤春悲秋、离愁别绪;抒发羁旅之苦。风格:情辞相称,意蕴兼盛,语言清丽淡雅。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该词的风格是列外,开朗明快)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二) 贺铸宋词史上第一次表现出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和悲壮情怀。英雄豪气与儿女柔情并存。一方面沿着苏轼抒情自我化的道路,写自我的英雄气概,开启辛弃疾豪气词的先声。另一方面,语言上又承晚唐温、李密丽风格。六州歌头鹧鸪天(三) 周邦彦羁旅主题:用词的

18、法度、规范体现在章法、句法、炼字、音律上。法度井然。章法大多平铺直叙,按时空顺序的结构。兰陵王 柳音律:调美,律严,字工。音律和谐十六、 李清照的“别是一家”词论南渡词人。漱玉集词论,易安体,婉约正宗(一)词别是一家: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是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一样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五声、六律,分清浊轻重”,以便可歌。李清照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的独立的文学地位。(二)女性情怀对丈夫的相似情怀: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感受自然,陶冶情操:如梦令“尝记溪亭日暮”靖康之后的孤独哀伤:声声慢善于选取日常生活中环境,细节来表现内心世界。 南宋诗十七、陆

19、游诗歌的特点中兴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剑南诗稿1. 集大成的总成就。广泛师法前人,兼容多种风格,终成一家。诗经、陶渊明、屈原王维等,受影响最大是李白、杜甫。“小李白”“前身少陵”2. 爱国诗的高度抒情性。这些诗在感情酝酿和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诗歌富有想象。3. 农村诗的田园本色与时代精神。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4. 各体皆工,擅长七言诗,七古、七律、七绝成就高。最大成就善于对偶。5. 工力、锤炼。善于锤炼名句,善于用典,高度的语言技巧等。十八、 杨万里的“诚斋体”诚斋体:风格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到客

20、观事物上,使得笔下事物充满感情和灵性。要素之二是作诗想象奇特,但不用奇特的字句,用浅显的语言和流畅章法。 这种诗风,与北宋苏、黄、王等人的多用典故、人文意象等不同,具有独创性。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十九、 辛弃疾内容博大精深,风格雄健,确立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字幼安,号稼轩(一) 创作道路明确是创作主张,弘扬苏轼的传统,把词作为抒怀言志的工具。具有豪气纵横的英雄气质,追求雄豪壮大之美。爱国思想非常突出。(二) 词境的开拓1. 英雄形象的自我展示。建功立业,为民族事业奋斗。2. 对词的心灵世界有深广 的扩展。难度词人从个体的人生苦闷延伸到

21、民族社会的忧患。辛弃疾继承并弘扬了这一精神,表现出深广的社会忧患和个体人生的苦闷。3. 对农村田园生活和隐逸情趣的表现。清平乐“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明峰半夜鸣禅”(三) 艺术成就1. 意象的转换。军事意象的频繁出现:刀剑、铁马、折戟、旌旗、将军等。构成了雄豪的审美境界,反映男子气概。其中最注意点特色是:抒情意象的军事化。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2. 以文为词和用经用史。在苏轼“以诗为词”的基础上,进而“以文为词。从作诗方法与语言上进行变革。将古文词赋中常用的章法和议论、对话手法移植词中;创造性地使用散文化的语言及词汇。使辛弃疾的词无意不可入,无语不可用,合乎规范又极尽自

22、由。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3. 刚柔相济和亦庄亦谐的多样风格。内容的博大精深和表现方式的多样构成了多样化的艺术风格。刚柔相济:悲壮中有婉转、豪气中有缠绵。亦庄亦谐:会写不失庄重、严峻而不乏幽默。摸鱼儿第六编 元代文学(1234年1368年)叙事性文学第一次占据文坛主导地位。宋杂剧与金院本诗中国最早的戏曲,是戏曲的雏形。元代戏曲,包括北曲杂剧(又称乐府、传奇),南曲戏文(南戏)杂剧:是一种以北曲演唱的戏曲。北曲是在大曲(两汉乐府诗歌)、诸宫调等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北方民歌以及少数民族歌曲形成的。杂剧体例一般一本四折,部分有楔子。男主角为末、女主角为旦,一本戏有一个角色主唱

23、。南戏:亦称“戏文”。是在浙江温州(永嘉)一代流行的地方戏“温州杂剧”(“永嘉杂剧”)的基础上发展形成,最初的永嘉杂剧,只是地方戏。元代南戏兴起,形成完整戏剧艺术,7种角色:生旦净末丑、外、贴,每个角色都可以唱,对唱、合唱等形式。代表作有永乐大典戏文三种、金刘拜杀、琵琶记。元剧四大家:“关、王、马、白”四大南戏:荆、刘、拜、杀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一、 关汉卿的生平思想和创作旨趣 元杂剧的杰出代表:窦娥冤(悲剧)单刀会西蜀梦(英雄)救风尘(喜剧)认同儒家仁政学说。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生性开朗通达。创作旨趣:其一,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心,对大众文化很热爱。窦娥

24、冤。其二,在建立社会秩序的问题上他认同儒家仁政学说,向往仕途生活。陈母教子。 整体既贴近下层社会,敢于为人民大声疾呼,也不失后人伦、正风俗的儒学旨趣。总体风格:俗不脱雅,雅不离俗。二、 单刀会的艺术结构内容:关羽应鲁肃邀请,到江东赴宴。以鲁肃向关羽讨还荆州为契机,环绕鲁、关的冲突,刻画叱咤风云的英雄形象。构思:剧本第一二折,反复渲染、铺陈,通过乔公的主唱,追述关羽的应用业绩,使得关羽形象先声夺人。关羽第三折才出现,指点江山,博古论今,具有卓越的政治见识。第四折单刀赴会,通过曲子唱出视强敌如草芥的英雄气概。三、 窦娥的性格悲剧她的性格是孝顺与抗争的对立统一。自觉的伦理精神是窦娥性格系统里的一大脉

25、络;窦娥性格系统中的另一大脉络便是刚烈不屈的斗争精神。窦娥性格中既有温柔贤慧的一面,又有刚烈坚毅的一面。窦娥性格的这二重内容是由具体的性格元素构成,这些性格元素又分别组成一组组对立统一的联系。比如,接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和挣脱封建礼教的束缚就是一组对立统一的联系。窦娥出身于书香门第,接受儒家的思想和教育,她的父亲窦天章把“三从四德”当作教条来约束窦娥,把窦家“五世无再婚之女”当作美德来教育窦娥,所以窦娥把“好马不备双鞍,烈女不更二夫”当作信条来遵守,把孟姜女器长城、浣纱女投江水、贞妇化为望夫石这些典故作为典范来膜拜窦娥丈夫列后,她只有“侍婆守孝”,是个言词应口的孝顺媳妇。但她不是一个任人左右,逆来

26、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充满一种“力”,充满一股对正义追求的反抗精神。当张驴儿闯进她家并拉她堂结亲时,她断然拒绝,推张驴儿一跤,在张驴儿子面前,窦娥像一位凛然不可侵犯的女神。这都是受到了封建礼教的影响。而面对官府,进而是整个黑暗的封建制度,窦娥敢于痛斥天地,向不公正的现实社会进行控诉,使其成为元杂剧中性格鲜明的女性。四、 西厢记对崔莺莺故事的创新体制的创新:1.五本二十折。通常的元杂剧一般是四折,而王有二十折。每一本第四折结尾,有一个“题目正名”,标志故事情节到了一个转折的段落;且有“络丝娘煞尾”一曲,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2.突破了元杂剧由一人主唱的通例,广泛吸收了南戏、院本的体制。例如第一折就有

27、张生、莺莺、红娘的唱词,是为旦末的轮番主唱。题旨的改造:王的笔下,张生和崔莺莺虽然是才子佳人,但才貌并不是他们结合的唯一纽带。王更注重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情感一发难收,受到封建家庭阻碍,他们才做出冲破礼教藩篱的举动。王充分肯定爱情,关注男女的感情,明确提出“有情人终成眷属”。使得莺莺传的故事呈现新的面貌。唐传奇莺莺传(会真记):是在作者人生经历的基础上男女二人的故事,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张生背信弃义的过程。其故事主要冲突在于男女主人公之间。诸宫调董西厢改造了题旨:同样描写二人之间的情感经历,但主要冲突在男女主人公、红娘与老妇人、郑恒之间,这个改造使得主题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背叛封建

28、礼教的高度。张生的性格从“始乱终弃”充满封建意识的人物,变为对爱情坚贞,把功名置于次要地位,具有反抗精神的人物。其他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程度的变化。董西厢为王奠定了基础。五、 西厢记 (一)戏剧冲突1. 以老夫人与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矛盾为冲突,这是封建势力与礼教反抗者的矛盾;2. 莺莺、张生、红娘之间的性格矛盾为冲突。这组矛盾形成一主一辅的两条线索,相互交错,制约,此起彼伏。(二) 人物塑造王实甫的西厢记善于塑造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其获得艺术上成功的重要因素,这主要体现在对张生、莺莺和红娘的性格刻画上。 1张生:王实甫去掉张生对功名利禄的庸俗,以及在封建家长前的怯懦,突出了他对爱情的执着、诚

29、挚的追求。他是一个“至诚种”,“至诚”是他形象的内核。张虽然才华出众、风流倜傥,但王主要表现他在爱情前的痴情和痴魔。 2.崔莺莺。对爱情赤诚追求,大胆反抗封建传统。在她心中“情”是最重要的,功名利禄,是非融入都可不顾。在强烈追求爱情中,莺莺表现出热情而又冷静、聪明而又狡黠的特点。 3红娘,是剧中最光彩的人物。虽出身低贱,却显得比女主人更有主见,而且机智倔强、泼辣。富有正义感,为张、崔的自由恋爱穿针引线。在两人的婚事遭到老夫人反对时,她挺身而出,指责老夫人背义忘恩,又巧妙地将老夫人制服。她的名字成了那种不计个人得失而乐于成全他人的助人者的象征。(三)语言艺术个性化特点。考虑人物身份、地位、性格的

30、不同,使之呈现不同的风格。张生文雅,郑恒鄙俗,莺莺婉约含蓄,红娘口齿伶俐,质朴、活泼。六、白朴梧桐雨的意蕴内容:杨玉环、李隆基的爱情与政治遭遇的历史剧题旨:通过写二人的人生爱情政治际遇,揭示深刻、沉痛的人生变幻。梧桐在整个剧本构思中与很重要的作用。梧桐的形象本就包含着哀伤、孤独寂寞的意韵。白朴让梧桐成为世事变幻的见证,让萧条寂寞、寒雨凄冷的景象带动人物及读者的感受,从而使剧本获得独特的艺术效果。七、 白朴墙头马上的人物形象李千金:有胆有识、敢作敢为。不仅希望得到爱情,还把婚姻自主看做人生的权力。注重维护自己的理想与人格,敢于把封建道德和伦理炮竹脑后,掌握自己的命运,具有坚毅的品格。内容:李千金

31、在墙头遇见裴少俊,主动追求,后离家出走,在裴家后院躲藏7年,生一对儿女。在被裴尚书发现后,被辱骂,进而回家。裴少俊中中状元后,李千金表露宦官之女身世,裴尚书后悔请罪,千金强烈谴责裴家父子。八、 马致远汉宫秋的主题内容:历史上的昭君出塞为主题,强调民族之间的冲突和矛盾。通过对汉元帝、王昭君、毛延寿等形象的塑造,揭示出汉族统治集团的丑恶、无能、昏庸,是导致民族矛盾尖锐的根本原因。九、 南戏的兴起与发展 见上l 南戏在形式上与北杂剧有什么不同?(简答)a体制:1.(结构)杂剧一本四折,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南戏句末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 2. (角色)杂剧演剧脚色分末、旦、净、杂4类。

32、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7类。 3. (音乐)杂剧在音乐上,一折只采用一个官调,不相重复,而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曲词的官调没有规定,生、旦、净、末、丑等南戏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多种多样,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 b 唱腔: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合成。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十、高明琵琶记的悲剧意蕴(一)琵琶记的故事演变琵琶记被称为“南戏之祖”,代表了南戏创作的最高成就,它是高明根据民间流行的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作者对原本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创作主旨均进行了重新处理:蔡伯喈由三不孝(生

33、不能养,死不能葬,葬不能祭)变成了三不从(辞试不从,辞婚不从,辞官不从),由原来不忠不孝的被谴责对象变成了全忠全孝的正面典型,原先的悲剧也被大团圆的结局所替换。(二)琵琶记的思想内容琵琶记的思想内容相当复杂:一方面作者的主观动机是宣扬封建教化,“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这一思想贯穿全剧;另一方面,作品在极力歌颂主人公“有贞有烈”、 “全忠全孝”的同时,又真实地描绘了功名利禄和家庭幸福的冲突,“事君”和“事父”的冲突,理念和情感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就暴露出封建社会、封建道德本身的矛盾,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图景,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三)琵琶记的艺术成就1. 此剧在刻划人物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34、蔡伯喈是一个孝义两重的正面人物,他够不上“全忠全孝”,但又是既忠且孝,这样就揭示了封建伦理自身的不合理性;作品还写出了蔡伯喈的矛盾性格、精神痛苦,反映了知识分子的软弱性和复杂心态。赵五娘是剧中塑造得最为动人的形象,她温顺善良,吃苦耐劳,忘我牺牲,坚韧不拔,在她身上,体现了中国劳动妇女的传统美德及礼教制度下的女性生活。 琵琶记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摆脱; 单线类型化的写法,注意多角度展示人物性格及内心世界,具有开创意义。2. 结构严谨,两条线索交错发展,相互对照。自蔡伯喈离家赴试后,剧情就沿两条线索展开:一条是蔡伯喈中第、为官、招亲,在牛家尽享荣华富贵;另一条是赵五娘在家苦守、服侍公婆、糟糠自厌、祝发

35、买葬,陷入悲苦的困境。这样的结构方式使剧情发展有起有伏,场面安排有热有冷,在舞台上浓缩了人间的奢华与凄凉,于强烈的反差中深化了悲剧效果,同时也使作品展示了更为广阔的生活画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3. 语言的运用出色。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语言本色;蔡伯喈一线,辞藻华丽。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境,性格,心理的关系。同时,其语言也富于动作性,不少唱词,对白能与角色动作相结合,成为韵味深厚的潜台词。十一、 四大南戏元末四大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和杀狗记,被称为“四大传奇”,简称荆、刘、拜、杀。荆钗记与白兔记1. 荆钗记柯丹邱所作,写

36、宋代文人王十朋与妻子钱玉莲“贫相守,富相连,心不变”的婚姻故事,塑造了一对忠于爱情,坚贞不屈,富贵不能动其情,威逼不能屈其志的“义夫节妇”形象。在艺术上,它的最大特色是把主人公置于命运的风头浪尖上进行刻画,矛盾冲突此起彼伏,情节曲折跌宕,特别适宜于舞台演出。其次,结构颇为精巧,利用荆钗这一道具贯穿全剧,使得关目紧凑。再次,作者驾驭语言的功力较强。2. 白兔记刘知远通过后汉开国皇帝刘知远与李三娘悲欢离合的故事,表达了“贫者休要相轻弃,否极终有变泰时”的主题思想。在艺术上,首先成功地描绘出李三娘这一普通妇女的悲惨命运,刻画了她忍辱负重、忠贞不渝、坚韧顽强的性格。其次,以富有生活气息的细节刻划人物的

37、内心世界。再次,具有浓厚的民间文学色彩,充满朴野之趣。拜月亭与杀狗记1. 拜月亭作者相传是施惠。它是“四大南戏”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名剧。此剧以金末动乱为背景,描述了蒋世隆和王瑞兰、陀满兴福和蒋瑞莲两对年青人在乱世中流离失所,历经磨难,最终结为夫妻的离合悲欢。此剧谴责了嫌贫爱富的封建门第观念,歌颂了患难与共的男女真情,并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才子佳人戏的格局。2. 杀狗记。主要写封建家庭中兄弟、夫妻和叔嫂之间的矛盾冲突,对酒肉朋友的卑鄙势利暴露得较为充分,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祸少”的封建意识,道德说教气息较为浓郁,艺术上也比较粗糙。十二、 散曲的兴起及其体制风格(看书补充,不完整)散曲元代称为“乐府”或“今乐府”。是配合当时北方流行的音乐曲调撰写的合乐歌词,是一种起源于民间新声的音乐文学,是当时一种雅俗共赏的新体诗。散曲又称北曲。它包括小令、套数和介于两者之间的“带过曲”等几种主要形式。散曲从结构上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之所以称“散”,是与元杂剧的整套剧曲相对而言的。剧本中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特性:语言方面,注意一定的格律,吸收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艺术表现方面,更多的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十三、 元前、后期散曲创作(看书补充,不完整)前:马致远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后:张养浩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