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_刘子蕙.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799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200.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_刘子蕙.pdf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_刘子蕙.pdf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_刘子蕙.pdf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DOI:10.3969/j.issn.16713079.2023.03.006收稿日期:20220922作者简介:刘子蕙(1989),女,江西抚州人,嘉兴学院平湖师范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中国音乐史学与音乐教育。网络首发时间:20230426 09:49:52网络首发网址: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331273z202304250918002html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史学内涵 评刘建东的 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刘子蕙(嘉兴学院 平湖师范学院,浙江嘉兴 314001)摘要: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一书,逻辑缜密、内容全面,鞭辟入里、研究创新,史

2、料翔实、结论公允;著作通过对丰子恺在音乐教育实践、音乐审美教育思想、西方音乐理论的中国化实践等方面的研究,全面、客观地展示了丰子恺为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转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揭示了丰子恺在我国近代新音乐发展转型中具有的开创引领作用。关键词:丰子恺;音乐;实践;理论中图分类号:J60925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3079(2023)03003804Enriching the Connotation of Music History Based on the Study of Cultural Celebrities A eview of Liu Jiandongs Feng Zikai

3、s Music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searchLiu Zihui(Normal School,Jiaxing University,Jiaxing,Zhejiang 314001)Abstract:The book Feng Zikais Music Practice and Theoretical esearch is logically rigorous,comprehensive incontent,penetrating,innovative in research,detailed in historical materials,and fair i

4、n conclusion The book compre-hensively and objectively demonstrates Feng Zikais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and transformation ofmodern new music in China,and reveals Feng Zikais pioneer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new musicthrough the research on Feng Zikais music e

5、ducation practice,music aesthetic education thought and adaptation ofwestern music theory to the Chinese contextKey words:Feng Zikai;music;practice;theory自 1925 年 11 月 小说月报刊登郑振铎的文章 子恺漫画序开始,丰子恺研究已走过近百年。近年来,丰子恺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如余连祥的 丰子恺的审美世界丰子恺美学思想研究、陈星的 丰子恺年谱长编 丰子恺佛教题材绘画作品的平民化意识与警世价值研究、朱晓江的 有情世界 丰子恺

6、艺术思想解读 一道消逝的风景 丰子恺艺术思想研究等即是突出成果。嘉兴学院学报的“嘉兴名人与嘉兴文化栏目”作为国内有着广泛影响的地方文化研究栏目和“教育部名栏”,几乎每年都发表丰子恺研究的相关文章。近年来,国内外还出现了多篇丰子恺研究的硕士、博士论文,这些都标志着丰子恺研究正向着纵深方向发展,但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很少有涉及丰子恺音乐实践与理论贡献方面的研究。检索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平台,仅有少量有关丰子恺音乐研究的论文,如缪天瑞的 集多种艺术于一身的音乐理论家丰子恺老师 纪念丰子恺老师逝世三十周年、徐文武的 丰子恺艺术教育实践中的音乐教育思想、陈净野

7、的 论丰子83嘉兴学院学报Journal of Jiaxing University第 35 卷第 3 期 2023 年 5 月Vol35 No320235恺任教春晖中学时的音乐教育实践、褚灏的 养成 健全人格造就 艺术的人生 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刘畅等的 丰子恺在音乐普及方面的贡献 以 音乐入门为例等。这些文章都侧重丰子恺在音乐教育实践方面的研究,然而,音乐教育实践仅是丰子恺音乐实践的一个方面,事实上,丰子恺通过出版大量音乐著作、发表数量不菲的音乐文论,在西洋音乐家及音乐作品的介绍、外国音乐教育思想的介绍、西方音乐美学理论的引介,以及促进西方音乐理论在中国的实践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对

8、上述丰子恺音乐理论贡献方面的研究还显得十分不足,研究的深度也远远不够。令人欣喜的是,刘建东教授新近出版的著作 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以下简称“刘著”),弥补了丰子恺研究的短板。刘著在梳理丰子恺的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上,对丰子恺的音乐理论成就与贡献率先展开了研究。全面揭示了丰子恺的音乐艺术实践和音乐理论成就对我国近代西乐东渐具有重要的贡献及意义。一、逻辑缜密,内容全面较国内以前个别、局部的丰子恺音乐研究,刘著内容全面、资料丰富、挖掘深入,基本涵盖了丰子恺的音乐实践及理论贡献,尤其是把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成就放置在近代中国西乐东渐与近代中国新音乐发展转型的背景之下,揭示了丰子恺在新音乐发展转型

9、中具有的开创引领作用,客观公正地还原了丰子恺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相应历史地位。全书结构分为绪论、上篇(丰子恺的音乐艺术实践)、下篇(丰子恺的音乐理论研究)三大部分。“绪论”部分的内容有三大要点。首先,介绍了丰子恺的生平。丰子恺自幼接受传统文化与新式学校教育、曾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求学,并有日本留学的经历。幼年至青年时期的音乐学习是丰子恺一生音乐实践的基础,这其中有他想从事音乐教育事业的萌动,有他后续音乐教育思想的萌芽,也是他研究、传播西方音乐理论的发端。其次,介绍了丰子恺一生的音乐教育实践与西方音乐理论探索。这种实践和探索是在近代中国西乐东渐的历史大背景下进行的,并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西乐东渐的

10、历史进程,所以,该部分附带对西乐东渐的历史进程进行了评述。最后,对丰子恺研究的已有成果进行了梳理,从中发现已有丰子恺音乐实践与理论方面研究的缺失,进一步说明推导出本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上篇”分三个章节,完整梳理了丰子恺的国民音乐教育实践、歌曲创编、音乐著作的编译出版及期刊编辑工作,阐明了丰子恺音乐艺术实践对我国 1930 年代前后社会音乐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首先是有力促进了我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其次创编歌曲丰富了学校和社会音乐生活,再次音乐著作的出版促进了西洋音乐在中国社会的广泛传播、进而推动了近代中国新音乐的发展。这部分内容的中心主题是围绕丰子恺的国民音乐教育实践展开的,无论是学校音乐

11、教育实践、创编歌曲还是出版普及类音乐著作,均是为了开展国民音乐教育实践,所以,作者精辟概括丰子恺为“国民音乐教育的先驱”。1 46除了详细阐述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音乐实践和贡献,刘著还梳理了丰子恺在上海东亚体育学校、上海爱国女学、上海城东女学、浙江春晖中学、宁波第四中学、桂林师范学校、浙江大学等校从事音乐教育的情况,丰子恺的音乐艺术教育实践有力推动了这一时期上海、浙江的国民音乐教育,繁荣了社会音乐生活。“下篇”三个章节分别从西方音乐家及西洋音乐作品的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理论的中国化实践以及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几方面审视了丰子恺的音乐理论成就,客观公正地评价了丰子恺的音乐理论贡献。刘著认为,

12、从西乐东渐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角度考察,丰子恺开启了国人了解与接受西方音乐的先河,他不仅在西方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播介绍方面作出了历史功绩,同时,在西方音乐史学、音乐社会学以及西方音乐美学理论的中国化实践等方面也做出了开拓性的创举,认为丰子恺是中国近代“西方音乐理论中国化实践”的突出代表。1 19093刘子蕙: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史学内涵二、鞭辟入里,研究创新1919 年,丰子恺自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此后即投身于国民音乐教育实践,先后创办了上海专科师范学校、上海立达学园等。刘著对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的办学实践用了较大的篇幅进行叙述、论述:作为我国近代艺术教育史上第一所规模较大、

13、且办学正规的私立艺术学校,不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艺术师资,更为我国近代艺术师范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成功示范。众所周知,我国第一所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音乐学校 国立音乐院(上海音乐学院的前身),创办于 1927 年,那已经是上海专科师范学校 1925 年停止办学两年以后的事情了,因此,可以说,丰子恺在上海专科师范学校进行的音乐教育探索,一定程度上开创了我国近代专业音乐教育的先河,1 26这在中国近代音乐教育史上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如前文所述,国内学者的已有研究基本上都聚焦在丰子恺的音乐教育实践,而刘著在梳理丰子恺音乐教育实践的同时,还精辟总结了丰子恺的音乐教育思想:丰子恺的国民音乐教育实践是推动

14、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丰子恺在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音乐教育思想,可“视为与专业音乐教育相比照的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烛照和指引了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1 46刘著的总结可谓鞭辟入里。1930 年前后,为倡导“艺术的平民化和实用化”2,丰子恺在 心之窗和 一般杂志发表了一系列介绍西方音乐家的文章,如 近世音乐大家 音乐的神童莫札尔德及其名曲 古典派单音乐家;后又出版了 近世十大音乐家 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两本重要著作。刘著指出,丰子恺的有关西方音乐家及西洋音乐作品系列著作,主要是普及性的介绍和引入,谈不上原创性的理论成就,也因此既往的研究并没有对这方面过

15、多进行分析与论述,但“客观公正地审视丰子恺的音乐理论贡献,没有必要非得将其上升到划时代的原创成果的高度,而是应该从西乐东渐和中西音乐文化交流的角度去认识他的理论贡献”。1 189丰子恺的重要贡献在于开启了国人了解与接受西方音乐的先河,他介绍西方音乐家的文字是客观的、全面的、丰富的,“环顾今天我们能读到的我国关于贝多芬的介绍文字,可以说基本上没有跳出丰子恺的框框”。3 20 世纪 30 年代,丰子恺所介绍到国内的西方音乐家,还不止贝多芬,自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海顿、莫扎特,到浪漫主义音乐时期肖邦、瓦格纳,再到印象主义时期的德彪西4,均是他阐述的对象,几乎囊括了西方音乐家的主要代表。刘著的创新点

16、还表现在客观评述了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美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探究音乐艺术本质规律及其总体目的的基础理论学科,20 世纪之前,我国尚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音乐美学学科称谓,传统的中国音乐美学就是指包含在哲学、道德、教育,以及各种文艺论述中的音乐思想。20 世纪以降,受西方审美观念、美育思想、美学理论的影响,传统的中国音乐思想开始了它的近代化转型,而丰子恺正是其近代转型的重要推手之一。刘著在论述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时,从音乐艺术独立自足的本质特征、音乐的功能、音乐的内容、论音乐欣赏,到论述审美的音乐教育,洋洋洒洒、从古论今、以西释中,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以及对近代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深

17、刻影响。对于丰子恺音乐美学思想的历史评价,刘著认为,一方面,丰子恺一生并没有大部头的美学、音乐美学著作诞生,有的均是在论述音乐、音乐教育的文章中的片段文字,显得不够系统、甚至是只言片语的表述,但却是那个时代音乐思想中的闪光点。另一方面,20 世纪 30 年代前后,正是学科意义上的中国近代音乐美学诞生、起步的年代,刘著概括道:“虽然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是蜻蜓点水式的、不见系统的论述,理论上也缺乏进一步深入的探讨,但这丝毫不能动摇或抹杀其在近代中国音乐美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丰子恺的音乐思想产生社会影响的时期,正是中国音乐美学由传统乐论向现代音乐美学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正是具有近代学科意义上的中国音

18、乐美学创始之时,因此,丰子恺的音乐美学思想,理所当然地影响到了我国近代音乐美学的发展,也丰富了中国音乐美学学科的内04嘉兴学院学报第 35 卷第 3 期 心之窗杂志是由上海艺术师范大学(前身为上海专科师范学校)校友会编辑、上海梁溪图书馆发行的半月刊,1925 年 2 月创刊,目前仅存见至 1925 年 4 月第 4 期。参见18331949 全国中文期刊联合目录(增订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 年。涵。”1 273作为全书最后的总结,这个概括是非常精辟并具创新性的,道出了丰子恺先生对我国音乐美学学科建设与成长的积极贡献。三、史料翔实,结论公允史论研究,史料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研究成果的

19、价值,一本近代音乐史方向的著作,是否取得一手资料、资料是否翔实,也是读者关注的焦点。有经验的读者,对于感兴趣的论文、论著,常常不是从头读到尾,而是首先直奔文末的参考文献,从中查找有没有新的史料发现、参考文献是否有价值?对此,笔者也与刘建东教授做过交流,刘著资料非常翔实,在 2018 年申请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时,评审专家组就给予了“观点鲜明、材料翔实、评论公允”的评价意见。刘著为了方便读者阅读、索引,书末“主要参考文献”列为三个部分:丰子恺著作、其他著作、论文。“丰子恺著作”,包括从 1920 年代出版的 音乐的常识 音乐入门,到 2016 年出版的 丰子恺全集,共 25部,基本囊括了丰子

20、恺的全部音乐以及艺术类著作。全书主要参考文献 152 条,丰富、完整的文献,确保了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由于年代久远,再加上经历了一次次社会动荡、社会事件,刘建东教授在部分文献的查找上费尽了周折:开明音乐讲义唱歌编委托其单位图书馆文献部工作人员,通过图书馆文献传递,找到了全部 6 册资料;口琴吹奏法一书,托人辗转最终在首都图书馆才找到了文献原件,等等,不一而足。结合作者的丰富音乐知识积累和精益求精的探索,刘著的研究结论也可圈可点:1)对丰子恺在音乐教育实践基础上凝练出来的音乐教育思想进行总结研究,是刘著的内容创新点之一;2)到目前为止,由于音乐学界少有对丰子恺的音乐理论贡献进行研究,刘著将丰子恺

21、的音乐实践与丰子恺的音乐理论贡献作为焦点,开创了国内丰子恺研究的新领域,并客观揭示了丰子恺在我国近代新音乐发展转型中的开创引领作用;3)6 个章节的内容全面、客观地展示丰子恺为我国近代新音乐的发展转型所作出的突出贡献,弥补了国内学术界在丰子恺音乐成就研究方面的短板,揭示了丰子恺在我国近代新音乐发展转型中的开创引领作用,客观公正地还原了丰子恺在我国近代音乐史上的相应地位。四、结语刘著是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成果,刘建东教授在“后记”中表示,从 2007 年开始发表的第一篇丰子恺研究的文章,到著作的诞生,前后历时 14 年之久!正所谓“板凳坐得十年冷”,充分反映了刘建东教授踏实的科研作风。当然,

22、金无足赤,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也存在一些瑕疵。丰子恺当年的著作,以今人的眼光看,往往没有科学规范的参考文献、引文出处,基本上是在著作的前言部分大致说明该著参考了哪几位日籍作家著作而成,而我们知道,明治维新后,日本较早完成了西方化的历程,日本音乐也深受欧洲音乐的影响。1920 年代,“近采日本,远效欧美”,正是广大中国学子东渡扶桑的真正目的,而丰子恺著作中“不规范”的引用,导致了刘著的研究很难细究其文献的欧洲来源,导致了刘著缺乏史学研究的欧洲音乐源头。另外,由于丰子恺著作中部分外文音乐译著的佚失,使得刘著对丰子恺音乐理论贡献中这部分的论述就略显单薄了一些,我们期待作者的后续研究在上述方面能够再有作为。但瑕不掩瑜,无论是从历史文化名人研究角度考察,还是从近代中国音乐史学学科建设高度来看,刘著都为此作出了相当的贡献!最后,学无止境,期待刘建东教授有更多的学术研究成果奉献于学界!参考文献:1 刘建东 丰子恺的音乐实践与理论研究 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21 2 王梦雅 从 一般杂志看丰子恺的美育主张 J 嘉兴学院学报,2016(4):4045 3 严宝瑜 贝多芬在中国的接受史初探 J,音乐研究,2007(3):4355 4 丰子恺 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 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17(责任编辑王连桥)14刘子蕙:立足文化名人研究,丰富音乐史学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艺术 > 理论研究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