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_张晓宇.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7456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2.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_张晓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_张晓宇.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_张晓宇.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历史文化第13期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的主要聚居地,辽宁满族人口占全国满族总人口数的一半以上,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辽宁地区的满族与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杂居共处,呈现大分散、小聚居状况。境内满族人口主要分布于辽东山地,大辽河上游的苏子河、浑河、太子河,还有富尔江、鸭绿江、浑江、叆河、洋河流域的广大地区和辽东半岛丘陵地带,包括抚顺、丹东、本溪、铁岭、大连、营口等广大地区;其次是辽西山地、大小凌河流域和辽西走廊等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张晓宇(辽东学院 朝韩学院,辽宁丹东118001)摘要:辽宁是满族的发祥地之一,也是满族的主要聚居地,其拥有丰富的满族物质

2、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受到国内、国际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但仍存在开发深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项目开发缺少创新及亮点等瓶颈问题。该文从深挖满族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满族特色鲜明的旅游集聚区;创新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传播力3个方面入手,探索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新路径,旨在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关键词: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文创;创造性;创新性中图分类号:G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110(2023)05(a)-0088-

3、05A Study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Manchu CulturalResource Advantage into Economic Advantage in LiaoningProvinceZHANG Xiaoyu(North Korean College,Liaodong University,Dandong Liaoning,118001,China)Abstract:Liaoning is one of the birthplaces of Manchuand also the main residence of Manchu.It has rich m

4、aterial and intangible cultural resources.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Liaoning has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anchu cultural resources,which has been highly concerned andrecognized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tourists.However,there are still bottleneck probl

5、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depthof development,low utilization rate of resources,and lack of innovation and highlights in project development.In thispaper,we dig deep Manchu cultural resources and give them development potential,to build a complete industrialchain and form a tourism agglomeration area

6、 with distinctive Manchu characteristics.Starting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innovat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improving cultural soft power and cultural communication power,the paperexplores a new path of creative transformation and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Manchu cultural resources

7、,aim-ing at enhancing the cultural soft power of Liaoning,promot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old and new driving forces,andpromoting the economic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Liaoning.Key words:Manchu of Liaoning;Cultural resources;Preponderance;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Creativeness;Innovativen

8、ess基金项目:2020年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重点项目“辽宁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研究”(项目编号:L20AMZ001)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张晓宇(1982-),女,满族,辽宁丹东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朝鲜族传统文化研究。88ethnic groupethnic group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历史文化地,主要是锦州地区1。此外,地处辽河平原的故都沈阳、辽阳等地也是满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地。辽宁满族祖先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包括庄严肃穆的古建筑(群)、色味俱佳的饮食文化、高雅华丽的服饰文化、古老而神秘的萨满文化、技艺精湛的传统工艺、形式多样的传统节

9、日习俗,以及内容丰富的民间文学等。上述众多资源中,尤以满族历史遗存、民俗风情资源最为突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经济社会不竭发展的原动力。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作为我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满族文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发挥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不仅对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的发展理念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提升辽宁文化软实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促进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1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现状辽宁作为一个多民族省份,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建筑服饰、节日庆

10、典等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厚的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为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多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省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一直高度重视以满族为代表的辽宁少数民族特色文化的挖掘工作,在民族工作中注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先后出台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的意见 等文件规划,一些历史文化资源、民俗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文化资源、饮食文化资源、景观文化资源等在政府的统筹安排下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1.1“一宫三陵”迄今为止,辽宁省有“一宫三陵”(沈阳故宫、福陵、昭陵、清永陵)、“盛京四塔”(东塔、西塔、南塔

11、、北塔)、辽宁省博物馆、沈阳故宫博物院等陈列展示满族传统文化,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2个,二级博物馆2个,三级博物馆4个,无级别博物馆10余个。现存满族宫殿建筑资源具有密度大、保存好、级别高的特点。其中,沈阳故宫、清福陵、清昭陵、抚顺清永陵等不仅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还先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3,“盛京四塔”已成为沈阳地标建筑,各博物馆以实物展品、图片展板、文献推介等多元形式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多层面、多视角展现满族传统文化。与此同时,辽宁还构建以文化创意为主的满族文化产业园区,如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新宾中华满族文化风情园、宽甸青山沟满家寨等,这些集民俗文化、观光旅游、休闲度假、餐饮服务于一

12、身的特色产业园区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为各地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收益。1.2满族剪纸剪纸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依附于满族民间特定的文化背景与生活环境,在艺术上具有自己特定语言和风格4。辽宁满族剪纸艺术分布广泛、种类繁多,各地剪纸在表现形式上各具特色,但艺术实质却大同小异、一脉相承。剪纸见证了满族发展历史和民俗生活,具有民俗学、艺术学、地方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弥足珍贵5。医巫闾山、岫岩和新宾的满族剪纸,因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现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满族民间艺术。2006年医巫闾山满族剪纸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作为中国民间剪纸参

13、评代表中的重要一员,又入选世界“非遗”名录及“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岫岩被原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从此,岫岩满族剪纸艺术走出辽宁,走出了国门。2010年,新宾满族剪纸作为中国剪纸的合并项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1.3满族刺绣简洁明快、用色大胆鲜艳的满族刺绣是活态的满族灵魂,也是满族人民精神文化的体现。辽宁满绣根据地理位置可划分为锦州满族刺绣、岫岩满族刺绣、兴城满族刺绣和沈阳满族刺绣等,绣品以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门帘、围巾、荷包、枕顶、被面等日用品及服饰等为主,兼具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辽宁满族刺绣精湛细腻的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甚至可以与中国四

14、大名绣相媲美。辽宁满绣以锦州和岫岩较为著名,锦州地处满汉文化交融会合的辽西走廊,所以锦州的满族刺绣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2008年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锦州已建立多家刺绣工厂,主要设计制作大型壁画、婚庆服装、刺绣公关礼品、定做人物肖像、山水花鸟,完成传统的继承和技术创新,具有很强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6。岫岩满族民间刺绣的题材及纹样丰富多彩、配色醒目艳丽,展示89文化创新比较研究历史文化第13期了岫岩满族社会生活的主要风貌,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文化价值,以及社会学、民族学等方向的研究价值。岫岩刺绣在辽宁民间刺绣工艺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满族荷包是满族

15、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应用于婚恋定情、亲友馈赠、收藏把玩和装饰装潢,特别是端午节庆活动中,荷包用于消灾避邪、祈福呈祥,成为最具特色、最受欢迎的民俗标志性工艺品。独具民族特色的凤城满族荷包以其做工精致、香气袭人的特点,令人爱不释手,颇受国内外广大游客和收藏爱好者喜爱。目前,凤城满族荷包已形成五大类产品,共20多个品种,成为丹东地区节庆活动和旅游纪念品中的标志性民间工艺品,先后4次荣获全国和省内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作品金奖、银奖、优秀奖,并于2007年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1.4满族服饰满族服饰高贵典雅、色彩绚丽,充满浓郁的民族特点,在我国传统民族服饰类别中独树一帜。20世纪以前,满

16、族服饰不仅在本族中盛行,而且遍及汉、蒙民族。20世纪初盛行“西风东渐”,传统满族服饰受西方服饰造型的影响,原有的服饰形制逐渐消失,出现了不同以往平面结构造型的“装袖”,且结构更具立体化,经过改良的满族旗袍风靡国内外,现代生活中流行的“中山装”也是由马褂改进而来,仍是当今中国社会流行的服饰7。虽然花盆底鞋、长袍等满族民族服饰穿搭不再流行,但其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满族服饰元素仍被应用到现在的设计中,且不断继承、创新。2014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身着满族风格的服装出席威廉 亚历山大国王举行的盛大国宴,服装中的立领、盘扣、绣花元素无一不体现出中国传统满族服饰的结构、工艺特点,

17、展现出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1.5满族饮食饮食文化是人类饮食活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它揭示了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活动。满族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直到今天,辽宁满族饮食习俗依然保持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风味的满族饮食文化。辽宁满族传统主食以馒头、包子、饼子等面食为主,满族人喜食猪肉、牛肉、羊肉等肉类,尤其偏爱猪肉;火锅、全羊席、酱肉是满族人传统吃肉方法,白肉血肠、炖酸菜、酸汤子等是满族民间传统饮食。满族人尤其喜欢吃粘食和甜食,“驴打滚”“沙琪玛”是满族传统点心。饮食文化是生活民俗传承的主要体现,随着生活条件、地理位置和社会地位的变迁,满族饮食文化不断与其他民族文化交融,并逐步发展成为深受大

18、众喜爱的美食。满族菜系虽没有入围中国八大菜系,但在大江南北,乃至海外,都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2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辽宁不仅满族人口位居全国第一,而且满族文化资源丰富、门类齐全,涵盖了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自然风光等不同类别。满族文化的独特内涵、价值能够满足人们精神层面需求的特点,使其具有不可替代性,逐渐释放出更大的消费潜力。辽宁省委省政府始终把繁荣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摆在民族工作的重要位置,满族文化已成为辽宁重要的文旅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取得了较为辉煌的成绩,受到国内、国际游客的高度关注和认可,但也存在开发深度不足、资源利用率低、项

19、目开发缺少创新及亮点等瓶颈问题。2.1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深度不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在物质生活持续丰富和提高的同时,对精神文化的消费和需求呈现增长和多样化态势。游客在游览观赏旅游景点、旅游景观、旅游产品等有形文化资源时,已经不满足于资源的表象,更关注的是资源背后的文化内涵,如起源、演变过程、历史的沧桑、故事背景等。由此可见,只有深挖文化资源蕴含的丰富内涵,精准对接人们的文化需求,才能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吸引更多游客。辽宁积淀和保存了大量满族活态文化及丰富的满族传统民俗。但目前,很多地区的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尚停留在浅层次阶段,没有对深层次的文化底蕴进行深度挖掘。比如,故宫和盛京三陵

20、等古建筑群、陵墓,多以参观为主,辅以祭祀典礼,文化内涵的挖掘形式较为单一,古建筑百年沧桑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积淀等没有得到充分展示,满族悠久的文化未能得到很好彰显;对传统饮食、民族服饰、节庆习俗、刺绣等手工技艺的开发,更多的是静态或成品的展示,缺少动态的沉浸式体验,满族元素与现代文化的融合度相对不高,很难给游客留下深刻的文化印象,吸引游客。可见,缺少文化内涵的资源开发,无法完全凸显满族独特的文化魅力,也影响了满族文化的传承。90文化创新比较研究第13期历史文化2.2满族各文化资源之间缺乏有效衔接满族各文化资源本身就能够创造经济价值,同时也承担着文化传承、民众教化、国家形象塑造等社会角色,兼具重要

21、的社会价值。但是,单一的文化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强,无法满族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即文化资源“单打独斗”的开发模式存在单一性,缺少持久性、趣味性等问题,容易造成游客的流失。从目前辽宁满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来看,各文化资源之间缺乏联络,延伸性不够,没有形成有效的链接消费点。即核心资源次核心资源边缘资源之间缺乏空间、功能上的有机规划整合,各个资源之间也缺少有效衔接,重点资源主要以孤立的状态存在。要想吸引游客、留住游客,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迫在眉睫。2.3文创产品开发缺乏创意,特色不鲜明文化资源为文创产品开发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创意来源,也引领着文创产品的开发方向。而文创产品则是文化资源的载体,是文化资

22、源与现代技术融合的体现,是对文化资源合理利用的直观体现,两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文创产品不是简单地“照猫画虎”“移花接木”或是“新瓶装老酒”,要想开发出具有文化底蕴又受大众欢迎的文创产品,离不开“创新”。尽管目前辽宁满族文创产品开发势头良好,但因处于开发的初级阶段,当前绝大多数满族文创产品开发仍存种类单一、设计缺乏新意、“重文化轻产品”等不足,因此造成游客“过而不入”的尴尬境地。比如,单纯地将含有民族元素的图案直接印制在丝巾、抱枕、T恤、文具、茶具等文创产品上;文化产品内容空洞、形式雷同,既缺乏文化内涵,实用性和创新性也不强;做工不精细,不精美的产品很难激发游客的购买欲,高品质的产品价格又过于

23、昂贵,令游客望而却步。总之,不经过任何加工改良,将文化元素直接用于文创产品的开发模式,容易与现代人的消费习惯产生距离感,难以适应现代消费的需求。另外,辽宁满族文创产品在创意设计、制作生产、宣传营销、服务等一系列环节的衔接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价格适中、品质优良的高性价比文创产品有待开发。3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的途径及方法辽宁是满族文化资源大省,在新的发展阶段,辽宁推进高质量转型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文化大省的优势,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把文化“富矿”转化为推进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但目前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不足造成满族文化资源优势无法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不充分。想要把

24、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强势产业,进而升级为经济优势,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些问题。3.1深挖满族文化资源,赋能发展潜力新时代,要想传承好、利用好满族优秀文化,激活满族文化生命力,必须深耕辽宁满族文化资源沃土,精准对接民众文化需求,结合时代发展要求,推动满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满族传统文化“活起来”。首先,挖掘满族文化资源的丰富内涵和当代价值,寻找满族文化资源融入现代生产生活的契合点,是推动满族传统文化“活起来”的关键。其次,将满族文化资源蕴含的当代价值和丰富精神内涵进行现代转化,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场景、氛围,以自然、生动、亲近的方式进行展陈,让人们从内心深处予以认同

25、接纳8。最后,结合民俗文化、非遗等满族传统文化相关旅游项目的开发,本着“保护优先、活化传承、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的原则,通过沉浸式体验满族剪纸、刺绣等传统手工艺及体育项目的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的多元化消费需求,进一步推动满族传统工艺走进现代生活,从而打造品牌,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3.2打造完整产业链,形成满族特色鲜明的旅游集聚区辽宁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积淀了丰富多彩的满族文化,萨满祭祀、刺绣、剪纸、饮食、服饰、体育娱乐等被完整传承。抚顺、丹东、本溪等满族发祥地应充分发挥地域优势,依托独特的历史遗存、萨满文化、满族民俗、特色饮食、满族村落等人文资源,定期举行过大年等满族传统节日、满族文化艺术节、

26、满族风情旅游节、满族民俗风情节等活动,积极打造富有满族特色的文化品牌。力求将过去单一的满族文化活动转变为集文化、商贸、旅游、城市营销为一体,具有影响力的城市品牌节庆活动,并使其成为城市新名片。全国最热门的文旅景区西安“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完美复原了唐朝的鲜活人物、风土文化、美食习俗等,通过深耕文化内涵、多方联动及文旅商深度融合的方式,为游客提供可沉浸、可触摸、91文化创新比较研究历史文化第13期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新体验,是传统与现代共生、打造沉浸式文旅产业链的成功案例。沈阳、抚顺、丹东、本溪等满族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可借鉴“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的成功经验,打造集美食、服饰、手工艺、文创、

27、表演于一体的室内沉浸式体验,或在清原沙河子、本溪同江峪、青山沟满家寨等满族特色村寨中融入满族传统美食制作、婚丧嫁娶礼仪、踩高跷、大秧歌、骑射等传统习俗活动的室外沉浸式体验;还可以将天鹅仙女天池缘索伦杆的传说渔郎与红姑娘绣花女等满族民间文学以剧本杀的形式呈现出来,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当中了解满族文化。总之,打造满族文化旅游完整产业链,有利于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在传承弘扬满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还能提升辽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3.3创新文创产品,提升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传播力文创产业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在消费升级时代,文创产品作为新型文化符号,不断出现在大众

28、视野中。新时代背景下,同质化、庸俗化、过度商业化的文创产品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打造兼具历史性与时代性、故事性与传承性、艺术性与知识性、实用性与美观性的文创产品,是当前辽宁满族文创产业突围的关键。故宫及三星堆文创产品的走红,不仅在于其外观设计的精美,更重要的是善于制造社会话题、引领社会风潮,比如用“拆盲盒”“上新”等网络热词代替“文物出土”的常规话语等,让文创产品适应新的审美与潮流,让产品的使用者引以为荣,主动打卡分享,增进社交黏性。辽宁满族文创主要以香包、刺绣、服饰、剪纸为设计元素,产品包括冰箱贴、钥匙扣、明信片、邮票等家具日用品和办公文具。有创意的文创产品不是简单地把卡通形象、文物、

29、景区的图案直接印刻产品上,而是图案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以及在理念、设计、运营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将文化、技术、商业融汇于一体。辽宁满族文创产品可以参考故宫、三星堆文创的成功案例。一方面,打造满族吉祥物IP,吉祥物IP设计要符合辽宁满族文化理念,将满族传统历史形象特点与动漫、国画等表现手法有机结合,使之成为有故事、有情感、有文化、有群众基础的文化传播载体,后续还可以在IP形象的基础上,外延至表情包、漫画集,动画片、电视剧、电影等,让IP鲜活起来;另一方面,设计更多辨识度高、形象鲜明、实用性强,且能够丰富消费者五感体验的满族文创产品。产品设计应坚持“人文之心、艺术之眼、科技为体、商业为用”的理念,

30、更要立足现代,做到既接地气聚人气,又充分体现辽宁满族文化特色和资源特点,将无形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有形的文化产品。总之,文创产品在注重质量提升的同时,还要兼具商业价值,最终实现文创产业化、品牌化、体系化,促进文创产业发展。4结语辽宁兼容并蓄的满族文化,既有对传统习俗文化的扬弃,又有对其他民族习俗文化的吸收、丰富和发展,还有在特定环境下习俗文化的独创9。在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满族文化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与应用价值。科学地开发和利用满族文化资源,打造“满族”特色品牌,增强满族文化产业的竞争力10,对于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对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吴秋丽.辽宁

31、省传统满族村落空间形态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8.2庞云兰.让民族团结之花在校园绽放J.中国民族教育,2011(1):25-26.3乌凤琴,司廷才.辽宁满族、蒙古族文化与保护开发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6(3):61-66.4吕行.文化类电视栏目风物志创作反思D.沈阳:辽宁大学,2014.5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438-440.6陈永岗.锦州满族民间刺绣的区域性价值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7杨树彬.我国近现代服饰文化的变迁及其未来走势J.学术交流,2009(11):199-203.8张凤莲.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藏J.理论导报,2022(9):32-33.9孙鹏飞.浅谈满族习俗中的民族文化J.企业文化:中,2012(3):155.10赵茜.辽宁满族文化资源产业化策略研究J.满族研究,2012(4):20-21.92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