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9004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5.4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理论前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2023年第3 期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逻辑理路洪涛1 維敏?(1,2.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国情的现代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至上”可以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三个不同的逻辑理路进行探索。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持人民性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百年来中国宏大的历史进程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逻辑;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遵守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这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逻辑。【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人民至上;逻辑理路中图分类号 D26【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 6 7 1-1 7 5 0(2 0 2 3)0 3-0 0 0 1-0 7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了“坚持人民至上”的观点方法。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为了人民、造福人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百年来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也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要站稳人民立场,发挥人民主体地位

3、,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断奋斗。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坚持“人民至上”从理论逻辑上看,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及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性初心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其中,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坚持“人民至上”奠定了深厚的文明基因,坚持人民性的初心使命为坚持“人民至上”提供了不竭的源泉(一)理论基础: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本质体现“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这里的“众”是指人民群众,自古以来,国家的

4、发展与人心的向背息息相关。坚持“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本质体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马克思主义具有十分鲜明的人民性,主要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对人民主体地位及无产阶级政党价值观的认识上。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主体。“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马克思作为唯物主义的创立者,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在其与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一书中,深刻批判了青年黑格尔学派所宣扬的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充分肯定了广大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通过社会实践不仅创造出丰硕的物质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经济基础,还通

5、过不断参与【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研究(2 1 XKS020)。收稿日期 2 0 2 3-0 7-1 5【作者简介1 1.洪涛(1 9 7 4-),男,四川西昌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2.雒敏(1 9 9 9-),女,甘肃陇南人,兰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前沿2023年第3 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社会体系制度的构建、生产关系的改革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另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的人民群众观体现在二者对无产阶级政党价

6、值观的认识上。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与人民群众在感情和利益上有着天然的联系,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一书中强调:“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2)。为此,无产阶级政党必须联系人民群众。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无产阶级才能实现其自身与人民群众谋取现实利益的一致性。中国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的无产阶级政党,来源于人民,根植于人民,因此,我们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不能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中国共产党在推进自我革命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中国化、

7、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坚持立足于广大人民的立场,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实践理论创新的不竭动力,也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鲜明特征。(二)理论根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的文明基因决决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昭昭若日月之明,离离如星辰之行,翻开任何一卷都是历史的镜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千年历史的浓缩,是对历史的传承、对文化的升华,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民贵君轻,

8、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富民利民,恕民教民”的执政理念为我们进一步理解“人民至上”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原料,为我们今天坚持自信自立,增强理论创新的底气和勇气提供了坚实的历史支撑。回望不同朝代的历史发展,不论是从“民贵君轻,政在养民”的民本思想中探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还是从“任人唯贤,选贤与能”的用人标准中探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或是从“富民利民,恕民教民”的执政理念中探寻“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不难发现,国家的兴衰离不开人民的支持。人民是一个国家真正的主人。尚书提到:“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人民是国家稳定繁荣发展的根本,安居才能乐业。秦朝施行的严刑峻法激起

9、了广大人民的愤慨,由此而爆发了秦末时期的农民起义。汉初,社会处于一个动荡的时期,经济也由于战争而遭受到严重破坏,因此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治一一“文景之治”。唐贞观时期,统治者吸取隋末乱世农民起义的教训,痛定思痛,经过数年和平发展,政治、经济、文化都得到蓬勃发展。宋代的农民起义推动着宋代儒家的变法革新。明末农民起义激发了民本思想的发展,推动着制度的不断创新,一定程度上为“康乾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以史为鉴,不同朝代从兴到衰的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违背人民意愿,贪图享乐,脱离人民群众最终会被人民和历史所抛弃。由上可见,中国传统民本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所坚持的人民群众观有异曲

10、同工之妙。中国近现代历史之所以从苦难走向辉煌,正是因为我们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激活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提供了文化沃土。踏上新时代的征程,我们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增强理论创新的底气和勇气,这个底气和勇气从哪里来?它来自对自己国家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来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只有切记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不忘初心,石砺前行(三)理论武器: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人民性的初心使命的不竭源泉回望百年党史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经历了由小及大,由弱到

11、强的发展历程,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的背后,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来自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的理论来自人民,任何脱离人民的理论都是苍白无力的,一切不为人民造福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民立场是我们的根本立场,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初心的不竭源泉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理论前沿2023年第3 期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在中共一大通过的纲领中,党明确提出“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

12、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1 4 ,这明确了党的无产阶级的人民立场,宣布了党“实行社会革命”的目的。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必须紧密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党的二大引人了“人民”概念,划定了人民范围:“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或农民)最大的痛苦是帝国资本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5 新中国成立之前,人民群众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苦苦求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但由于各种原因,革命都以失败而告终。其中没有与人民群众密切结合起来,没有动员起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中国共产党继承前人遗志,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全新的、符合中国实

13、际国情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功,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我们党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中国共产党所取得的伟大成就离不开人民。“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在过去一百年里,紧紧依靠人民,牢牢扎根于人民,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新征程上,我们更要坚持“人民至上”,深人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进一步保障人民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只有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政治誓言牢记于心,中国共产党才能走好第二个“赶考之路”,才能再一次为党、国家和人民交出满意的答卷,才能不负人民,不

14、忘记初心和使命二、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贯穿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一条重要价值理念。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扎根,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交融,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得到了巩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得到了深化(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完成了救国大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中国的发展极为艰难。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反动统治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的愿望相当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这为后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条件。1 9 2 1 年,中国共产党成

15、立之后,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积极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人民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力军。毛主席晚年会见一位非洲国家领导人时,这位外宾称赞他是超越拿破仑的“有史以来唯一的天才”,毛主席答道:“我是地才,地就是土地吧都是人民群众的经验,我作的总结。没有人民,啥事都干不成啊!”6 毛主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简明要地阐述了人民是水,执政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执政党这叶方舟也不能行稳致远的道理。中国革命要想取得胜利,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同时,还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走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6、在当时中国特殊的国情下,中国要想革命取得胜利,一方面,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毛泽东在深人了解中国具体国情后,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并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7。不仅如此,毛泽东同志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曾在不同的场合、针对不同情况多次深人论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引导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七大把“为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另一方面,要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走适合我国革命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这为革命的成功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离不

17、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在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下,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得到了扎根。党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完成了救国大业(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了立国大业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由于我国经历了长期的动乱与战争,经济水平落后,社会矛盾十4理论前沿-2023年第3 期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尖锐,同时又遭到了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当时的新中国整体处于一穷二白的状态。尽管当时国内外的处境举步维艰,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至上”,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改变一穷

18、二白的国家面貌,让百姓过上幸福生活作为奋斗目标,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得人民在经济上、政治上成为真正的主人。同时,也完成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继而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这一时期,坚持“人民至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政治建设方面,创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独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以加强对党自身的监督,废除了西藏农奴制度,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民族团结奠定了基础。第二,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为人民当家作主推进法治保障。第三,在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党通过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

19、升科学文化水平为人民幸福生活奠定了基础。第四,在外交建设方面,我们党确立了“独立自主”的方针政策,同时,带领人民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得到了真正交融。中华民族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深刻的社会变革。党带领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成了立国大业。(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完成了富国大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又正视现实、放眼未来,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在这一历史关键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首先,解放和发展生产

20、力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确定把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一路线的确立使得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人民生产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人民收人比之前翻了一番。其次,解决好“三农”问题是巩固“人民至上”的关键之举。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建设与广大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党中央连续多年出台了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持续推进“三农”政策的调整与改革。这一政策的实施,使农民提高了收入,农业发展也开启了新篇章。最后,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人民至上”的重要枢纽。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党和国家高度

21、重视对人才的培养。九年义务教育的实行,为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不断提升国民素质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奠定了基础。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得到了巩固。中华民族实现了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带领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完成了富国大业。(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完成了强国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并分别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问题,多次提出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22、党的十八大闭幕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提出了“中国梦”。“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十九届六中全会上把“坚持人民至上”列为党的百年奋斗第二条宝贵经验,成为我党新时期新阶段不断取得新胜利的法宝。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经过长期努力,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体现在方方面面。第一,在经济方面,鲜明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

23、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旨在缩小人民收人差距,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物质基础。第二,在政治方面,坚持和完善各项民主制度,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提供政治制度保障。第三,在文化方面,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弘扬向上向善的风气,以此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第四,在社会方面,带领人2023 年第3 期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深入学习贵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前沿-民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不断改善民生水平,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人民赢得稳定的社会环境。第五,在生态方面,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格局,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24、山”的发展理念,为人民提供优美宜居的生态环境。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得到了深化。党带领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完成了强国大业。事实充分证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胜利离不开人民。只有紧紧依靠人民,国家的发展才有希望,民族才有未来,才能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执政规律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实践逻辑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国家、民族亘古不变的价值追求。坚持“人民至上”必须符合中国实际国情、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及必须遵守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一)坚持“人民至上”的基础必须符合中国实际国情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

25、大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基础必须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的问题。在一个人口巨大的国家实行现代化,这是一项极其繁重、极其复杂,但同时也是充满着机遇的系统工程。这也意味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始终从我国是一个人口规模巨大的国家这一实际国情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正致力于现代化建设,一些发展中国家在建设本国现代化的过程中,盲目追随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完全不考虑本国的实际国情,就好比“邯郸学步”,既弄丢了自己原有的特色,也并没有学习到别人的发展经验,结果

26、发展过程极为艰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上既不存在定于一尊的现代化模式,也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现代化标准。”8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将打破“现代化等同西方化”的思想,极大消解西方国家定义的现代化话语体系,为世界提供形式多样的话语体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坚持“人民至上”的基础必须符合中国实际国情,我国的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这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

27、走。因此,我们要始终立足于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想问题、办事情,既不好高远,也不因循守旧,保持历史耐心,循序渐进。集中精力办好每一件事,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势而为,在一步一个脚印中扎实推进问题的解决,实现我国长期的目标。(二)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坚持“人民至上”的核心必须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9 我们要实现的富裕并不是少数人的富裕,而是全面富裕、共建富裕和共同富裕。“富裕”强调发展,“共同”体现公平。首先,我们要

28、实现的共同富裕是以人民立场摒弃资本立场,坚决克服西方现代化少数人的富裕,贫富悬殊、两极分化的弊端。其次,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全面富裕,坚持“人民至上”就要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再者,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共建富裕,所有人通过共同努力,不断奋斗,进而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以及收人分配差距。我们不仅要把“蛋糕”做大,同时要将“蛋糕”分好,使全体人民共享现代化成果。最后,我们要实现的共同富裕是分阶段、允许适当差距的全过程的“逐步富裕”,而不是整齐划一,没有丝毫差别的共同富裕,要将其视为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的帮扶方法进而促进共同富裕。(

29、三)坚持“人民至上”的关键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中国在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既要着眼于物质文明的提升,也要加强精神6理论前沿2023 年第3 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文明的建设,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的关键必须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面向新征程,进一步发展中国式现代化,必然要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1 OI坚持“人民至上”既需要有力的物质基础来支撑,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匹配。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促进

30、两大文明同频共振。一方面,要不断夯实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人民幸福生活的物质条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通过让人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菜篮子”丰起来,“米袋子”饱起来,从人民最基础的需求着手,切实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人民幸福感和获得感。另一方面,要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人民理想信念的精神条件。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伴随着娱乐方式的逐渐多样化,我们要提高警惕,以防掉进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物质主义的圈子不能自拔。这就要求我们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探寻加强精神文明的精髓,建设符合时代需求,反映中国特色,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文

31、化。(四)坚持“人民至上”的要求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转变是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是将绿色发展纳人普遍形态的发展。坚持“人民至上”的要求必须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更加绿色的生活环境、更加健康的饮食要求、更加舒适的居住环境等条件成为人民的共同追求。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生态兴则文明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让,关乎民族未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坚持“人民至上”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选择。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

32、做到以下四个坚持:第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好空间发展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及生活方式。第二,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促成重效益、重持续、重保护的发展。第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第四,坚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自然和生态系统,正如孟子一书中所提到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署不人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由此可见,我们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向好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不断

33、奋斗。(五)坚持“人民至上”的正道必须遵守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回眸历史,中华民族经历了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中华民族仍然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中国人民始终秉持热爱和平的民族精神,成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维护全球和平发展的重要力量。历史证明,坚持“人民至上”的正道必须遵守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从一个积贫积弱的国家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靠的不是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人民勤劳、维护和平。”川亲身经历过战争所带来的苦难与流离,中国人民深知和平来之不易,热爱和平、渴望和平是无数中国人民内心的共鸣。坚持“人民至上”,必

34、须遵守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人新时代,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走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一些国家奉行扩张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题为力战疫共创未来的重要讲话,讲话中强调:“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1 2 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是,中国式现代化是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而不是“国强必霸”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将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

35、合作、共赢的旗帜,走出一条既发展自身,又造福世界的现代化新路。唐鑫责任编辑2023 年第3 期中共桂林市委党校学报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前沿-四、结语深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领会坚持“人民至上”所蕴含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3 踏上新征程,我们要始终坚持“人民至上”,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坚持人民性的初心使命中紧紧把握坚持“人民至上”的理论逻辑,从百年党史中探寻坚持“人民至上”的历史逻辑。同时,坚持“人民至上”还要牢牢把握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特色,从中国实际国情出发,实现人民共同富裕,做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成人与自然

36、和谐共生,走和平共赢的发展道路。深刻领悟坚持“人民至上”所蕴含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将三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三者的辩证统一,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坚持“人民至上”的真理才会焕发出闪耀的光芒。参考文献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0 9:2 8 6.【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 0 1 2:4 1 1.3 钟君.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J.红旗文稿,2 0 2 3(1 4):19-22.4 魏烈刚,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 9 2 1 一1949)J .

37、苏区研究,2 0 1 9(5):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 9 2 1 一1 9 4 9):第一册 G.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1:1 3 2.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 9 4 9 一1976):第六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483.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9 1:1 0 3 1.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2 2:1 2 3.9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 0 1 7:1 3.1 0 习近平.在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 2 0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5.1 1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 0 1 7:5 4 5.1 2 本刊编辑部.习近平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五次峰会第一阶段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二十国集团应该在后疫情时代国际秩序和全球治理方面发挥更大引领作用中国将始终坚持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中国宗教,2020(11):2.1 3 郑元景,许振煜,历史理论实践: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三重逻辑 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4 7(3):1-8.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