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68971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中国特色术语学研究历程回顾刘 青(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北京 100717)摘 要:文章追溯了中国术语学研究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认为中国的术语学研究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从科技翻译理论探索、术语学本体研究,到系统全面健康发展,并聚焦其各具代表性的特点。文章从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分别描述了术语学发展历程及发展状况。术语学理论研究发端于科技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的工作需求,通过术语学理论指导与丰富了实践活动。在应用研究领域,将术语学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广泛地应用到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实践活动当中,并逐步深入到新闻出版、外文翻译、辞书编

2、纂等领域,取得很大成就。关键词:中国术语学;学科建设;历史回顾中图分类号:H083;C0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339/j.issn.1673-8578.2024.01.001A Review on Terminology Research in China/LIU QingAbstract:Based on tracing the risen and development of terminology research in China,the paper proposed that the research of ter-minology in China has gone

3、 through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1)the exploration of terminology translation theory,(2)the study of terminology ontology,and(3)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system.The paper also focuse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erminology research,and describes it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develop

4、ment status on 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and applied research.The theoretical research of terminology originated from the demand of terminology standardization,and enriched practic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guidance of terminology theory.In the field of applied research,the theory of terminology is co

5、mbined with the national conditions of China,widely applied to the practice of standardizing terms,and gradually deepened into the fields of news publishing,foreign language translation,dictionary compilation,etc.,achieving great achievements.Keywords:Chinese terminology,discipline construction,hist

6、orical review收稿日期:2023-05-14 修回日期:2023-11-270 引言术语学产生于 20 世纪中叶,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语言学、本体论、逻辑学等多个学科,涉及科学与技术各个领域,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由于科学技术的全球性,术语学又具有国际性,世界各国对此领域均有通用研究和自身特色描述。中国文字不同于西方拼音文字,有自己的独特性质。而术语学作为世界性的通用学科,在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方面有普遍规律。因此,极有必要研究中国特色术语学理论与世界各国术语学理论的共性及特性。中国学界对于术语学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经过近二三十年的发展,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及令人瞩目的成果1。1 背景与

7、起源1978 年中国迎来科学的春天,1995 年开始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标志着新一轮科学技术快速发展时代的到来。随着一系列科技政策的落实和体制改革的深化,以及有利于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制度的建立,各项科学技术工作迅速发展起来,也对科技名词规范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科技名词规范化有利于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有利于推进中国话语体系建设,有利于占领世界科技发展制高点。1.1 探索时期较早关注到术语学问题的是国内一些语言学3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家和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的专家。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国很快引入国外大量先进科学技术,其中名词术语的翻译问题成为当时的热

8、点。例如,究竟采取“音译”还是“意译”的翻译方式成为一个焦点。国内语言学家关注到自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以来,翻译的重点逐步转变到针对西方天文、几何、医学等科学技术方面的典籍,形成了名词术语翻译高潮。对比这一段时期的翻译理论,翻译界形成两种不同观点,一是走“民族化”道路,以意译为主,将外来名词术语融入民族语之中;二是走“国际化”道路,以音译为主,以加速引进外来名词术语的进程。另外有主张采取中间道路的,例如,周有光先生提出“民族化”和“国际化”兼容的“科技双术语”论题2。尽管有不同观点交织,但语言界和翻译界则注意到汉语术语已实际走上“民族化”的道路(既往含音译成分的仅占 0.5%)。叶蜚声先生关注到“

9、民族化”采取意译为主存在一定难度后,则提出意译应当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术语长度有限;二是内部形式透明,即能够“望文生义”3。当时,一些专家也就名词术语翻译问题提出另外一些方法和细则。1.2 从语言学、翻译学转向术语学本体研究时期1985 年 4 月及 10 月,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现称“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简称“全国名词委”)与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现称“全国语言与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简称“全国术标委”)先后成立,国内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得以更多地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特别是其第 37 技术委员会(ISO/TC 37,术语原则和协调)的工作。在此过程中,一方面积

10、极参与国际术语标准的制订、修订工作,另一方面也将国际上术语标准化工作的经验介绍到中国,同时也开始积极引进国外术语学理论与方法,并结合中国的名词术语工作加以应用。吴凤鸣先生作为中国唯一代表,参加了于 1984 年召开的 ISO/TC 37 第二届全体会议,并在会后撰文介绍了术语学的发展历史,以及当代国外术语学学派和术语数据库情况4。自此打开了一扇窗口,中国学界开始关注到国际术语学发展和动态,并有意识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1.3 健康发展时期2004 年,全国名词委联合黑龙江大学、国家语委、中国社科院语言所等机构和组织,召开第一届“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以改变中国术语学研究的落后局面,共同推动中国

11、术语学学科建设。自此,中国术语学研究成为有组织、有意识、成系统、专家学者广泛参与的学术自觉活动5。自 2004 年至今,在全国名词委有明确计划地组织和推进下,在各领域专家根据专业所长和工作需求的广泛参与和推动下,术语学研究逐步走上了稳健发展之路。2 理论研究状况术语学自创立发展至今,成为备受关注的学科。这不仅因其是一个跨越多领域的综合性学科,同时也因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们不可疏离的一门基本知识。根据目前学界形成的一般共识,术语学应包括理论术语学和应用术语学两个部分。术语学因人类社会实践需要而产生,其理论的逐步成熟又引导和促进了社会实践的发展,世界

12、各国情况皆为如此。通观中国的术语学建设发展之路,充分地印证了这一观点。2.1 术语学研究发端术语学研究首先起始于科技名词规范化、术语标准化的工作需求,以术语学理论为指导制定工作文件。1985 年 4 月,全国名词委成立,于 1987 年应用术语学基本原理并结合中国审定工作实际,制定了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用以规范审定工作程序,指导所属各分委会开展工作。该文件对订名基本要求、选词及定义的基本原则等做出了明确规定6。因此,最初的理论探讨即是围绕着工作实践开展的,是服务于审定工作需要的。1985 年 10月,全国术标委成立,于 1988 年等同采用 ISO/TC 37国际标准制定了国家标准确立术

13、语的一般原则与方法(GB 101121988)7。此后,根据国际标准变化情况,先后制定了术语工作 原则与方法(GB/T101121999)(GB/T10112-959)(GB/T101122019),用以规范和指导全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4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2.2 早期学术交流活动术语学研究离不开国内外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例如,早在 1984 年 11 月,应中国标准化协会的邀请,ISO/TC 37 秘书、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教授费尔伯(H.Felber)来华讲学,全国名词委邀请其做了术语科学和术语协调专题报告,以自然科学术语的统一原则和方法为主要内容,同时也介绍了

14、术语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和好评。1986 年 10 月,全国名词委在京举行了加拿大术语代表团访华学术报告会,术语学家迪比克(R.Dubuc)等介绍了加拿大术语学研究和术语数据库工作,并赠送了迪比克所著术语学实用手册一书。2.3 召开术语学研讨会1987 年 11 月 1119 日,全国术标委和全国名词委共同主办了“术语学和术语标准化研讨会”。参加这次研讨会的专家和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中央各有关部、委、局的标准、计量、情报、出版、教学、科研等领域 150 余人。此后,又分别于1991、1997、2006 年召开了三次“术语学,标准化与技术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内外众多

15、专家学者会聚一堂,交流和分享理论研究工作、吸收和引进国际术语学界研究经验,促进了术语学在中国的萌芽和发展。进入 21 世纪以来,全国名词委定期召开“中国术语学建设研讨会”,所涉及的研究议题范围在不断拓展,反映出国内术语学研究的快速发展。自2004 年12 月至2023 年11 月的19 年间,已成功举办了十届术语学建设研讨会;此外,针对翻译工作特殊需要,还召开了四届“面向翻译的术语学研讨会”。上述学术会议中,有四届为国际学术研讨会。黑龙江大学与俄罗斯科学院俄语研究所也联合举办过三次“术语与认知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些会议在中国术语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尤其是对中国的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学科建设与

16、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并使中国术语学研究工作取得国际同行认可与积极评价,在国际术语学界逐渐占有了一席之地。2.4 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1985 年之后,参加全国名词委规范化工作和参加全国术标委标准化工作的专家学者率先进入了术语学研究领域,结合自己从事的工作,理论结合实践地研究术语学理论,并发表了不少术语学研究成果。1997 年,冯志伟出版了现代术语学引论8,这是国内学者第一部关于术语学理论的专著,对普通术语学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介绍,对国内的术语学研究具有启示意义。1999 年,全国名词委与黑龙江大学共建术语学研究所合作开展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2004 年在首届“中国术语学建

17、设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如何开展术语学建设活动,怎样认识术语学的学科定位及其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对目前术语学理论研究现状的讨论与分析,术语学理论建设需解决的问题、方法和步骤等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研究。此后,通过全国名词委的组织和全国各相关机构、社会各界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中国术语学建设逐渐步入健康发展时期。20 多年来,参与术语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大规模增加,其中涉及科技专家、语言学家、翻译学家、术语学专业人士等各行业代表。目前,关心并亲自参与术语学研究的专家达到数百人之多,中国术语学研究也从理论输入为主的阶段转向理论本土化阶段,并正按照国家提出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的要求

18、,逐步建立中国术语学学科体系。2.5 翻译和出版国外术语学名著随着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影响扩大,国内不少专家学者关注并加入到中国术语学建设工作之中。黑龙江大学郑述谱研究团队率先进入这一领域,从翻译介绍国外术语学理论入手开展研究工作。郑述谱负责的课题组先后完成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两项重大研究课题,分别是“俄国术语学理论与实践研究”和“国外术语学理论研究”9,开启了向国内学界引介国外术语学理论成果的时期。此后,吴丽坤、邱碧华等又先后翻译了俄罗斯术语学家格里尼奥夫(C.B.)、奥地利著名术语学家维斯特(E.Wster)、费尔伯(H.Felber)、布丁(G.Budin)等人的术语学著作,促进

19、了国内术语学的研究活动。2.6 学科建设主要成果(1)研究队伍建设。经过二三十年来各相关5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机构的共同努力,广大专家学者的积极参与,逐步形成了以全国名词委、国内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科研力量。先后建立了以国内高等院校为主的 17 个研究基地,形成一支初具规模的研究队伍。在此基础上,确立了若干稳定的研究方向,包括术语学理论研究、名词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术语词典编纂、术语翻译、术语数据库建设、术语教学理论等。全国术标委在国际标准本地化领域也组织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为共同推动中国术语学建设,全国名词委联合国内相关高等院校

20、和研究机构,逐渐打造了一个开放、共享、协同创新的术语学研究平台,交流学术思想,总结研究成果,做出发展规划,为中国术语学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活动机制建设。积极参与国家语言文化建设,将术语学研究纳入国家总体语言战略,提升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全国名词委与国内相关机构持续开展术语学研究合作,取得大量的术语学研究成果。与此同时,踊跃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合作活动,同国际术语学界建立长期稳固的交流合作机制,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活动。(3)开展学术出版工作。全国名词委注重学术积累,多渠道开展学术出版工作,分别于 2009 年和 2016 年推出了“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和“中国科学技术名词规范

21、化理论建设书系”,迄今共出版了近 20 部学术专著。据不完全统计,由国内专家学者撰写及编著、相关出版社出版的术语学专著已近 60 部。另外,以术语为研究对象的博士学位论文 40 余篇,硕士学位论文 500 余篇。(4)坚持学术期刊建设。全国名词委于 1998年创办的科技术语研究(现名为中国科技术语)是目前全国唯一聚焦术语学研究的学术期刊。全国术标委也曾于 19962011 年期间创办了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刊物。这些工作在探索术语学理论与名词术语工作实践、促进和推动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5)学科地位建设。在术语学学术科研活动持续开展并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国名词委于

22、2008 年起草了“申请术语学学科独立代码”的文件,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申报并获得批准,于 2009 年 10 月出版的中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中,术语学第一次获得了独立的学科代码(740.3570)10,这为中国术语学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创造了可以依赖的基础和有利条件。(6)形成社会各界共同建设局面。近年来,在全国名词委和学界同人的共同努力下,逐渐形成全国一盘棋,共同致力于中国术语学建设的新局面。这既得益于国内外科技文化交流的快速发展,更借助于国内各领域专家学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支持。全国名词委与全国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通力合作,通过设立专门科研基金、建立术语学研究机构、联合培养理论人

23、才、推动学术期刊发展、组织召开学科建设研讨会等手段,尽力发展术语学学科建设平台,提升学科影响力。近年来,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国家语委也在增加对术语学理论研究的资助力度,许多学科领域的重要学术期刊都开始发表有关术语学研究的科研论文,有力支持了学科建设和发展。全国名词委还加大了对开展术语学研究的经费支持力度,迄今为止共立项支持了上百个科研项目。通过这些方式,促进中国术语学研究工作取得更大发展。3 应用研究状况术语学应用研究从名词术语规范化标准化领域发端,逐步进入到新闻出版、辞书编纂、外文翻译、计算机辅助、高校教学等领域。3.1 术语学理论先期应用于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自 1985 年 4 月成立后

24、,全国名词委迅即开展了各个学科领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卢嘉锡院士在致全国名词委成立大会的贺信中指出,“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审定统一工作,是一项学术性很强,而又争议较多的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使审定的名词术语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严谨的科学性”,明确了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具有很强的学术性,以及术语学理论应用的重要性。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严济慈院士在讲话中更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了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的重要性,以及术语学理论中“单义6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性”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名词委成立大会上通过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其中“审定原则”“工作任

25、务”“审定程序”等,均包括了术语学理论的基本原理11。全国名词委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首先进入自然科学领域,在审定公布的过程中不少专家学者总结出很多理论问题,均属于术语学理论范畴。例如,语言文字学家陈原在当代术语学在科学技术现代化过程中的重用和意义(1985)一文中介绍了术语学奠基人维斯特的术语学理论,并描述了“术语的定义、基本特点”,以及术语工作“定义、定名、定形”的三个步骤,将术语学基本理论介绍并应用于早期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物理学家赵凯华在总结物理学名词审定工作和经验时提出的“订名力求准确、简明、系统、约定俗成、符合汉语特点”等原则,均为术语学理论在审定工作中的体现。1987年 1 月 13

26、 日,全国名词委召开了术语学讨论会,会议首次提出“术语学要走中国道路,创立中国术语学派”的论题,并结合国家科技名词规范化工作实际,制定出指导审定工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方针。1987 年 3 月之后,科技名词审定工作遵循名词委“先基础,后应用”原则,开始进入工程技术领域,从而有更多的专家学者开始投入到术语学应用研究工作中,将术语学基本理论与各学科名词审定工作密切结合,使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在术语学理论指导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在这些工作基础上,全国名词委制定了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12,并于 1990 年 1 月召开的全国名词委第二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通过,这是最早期术语学应用于实践的工作文件。该原则

27、及方法依据术语学基本原理,制定了定名基本要求,包括“一词一义”“协调一致”“遵从科学性、系统性、简明性和约定俗成的原则”,以及定义方法等,将术语学基本理论作为审定工作实践的指导原则。此后,每一届委员会全体会议都对其进行修订,使其不断完善。3.2 术语学理论较早应用于标准化工作领域自 1985 年 10 月成立以来,全国术标委也一直十分重视术语学理论研究及应用工作,在术语标准化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现代术语学理论奠基者维斯特的理论研究始于工程技术学科术语标准化工作,因此术语标准化领域的专家学者也率先进入到术语学理论的应用工作。为使各专业领域的概念和术语统一,全国术标委参照国际标准,先后制定了标准化工

28、作导则-术语标准编写规定(GB1.61988)、确 定 术 语 的 一 般 原 则 和 方 法(GB101121988)、术语标准化项目管理指南(GBT190992003)等,使中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迅速与国际接轨,也使得国外术语学理论的普遍原则应用于中国的术语标准化工作实践,并形成中国术语标准化理论。与此同时,全国名词委和全国术标委的专家也积极参加和投身于国际标准化工作,不仅将国外术语学理论介绍到中国来,同时也以中国名词术语工作丰富了术语学理论,并为其做出了特殊贡献。3.3 术语学理论应用于新闻出版领域全国名词委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规范名词的应用推广工作,并得益于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对此项工作的

29、高度重视,新闻出版领域广泛应用了全国名词委公布的规范科技名词。1990 年 6 月,国家科委、中国科学院、国家教委、新闻出版总署联合发文对使用全国名词委公布的科技名词提出三项明确要求:“各新闻单位要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宣传名词工作的重要意义,并带头使用已公布的名词。各编辑出版单位今后出版的有关书刊、文献、资料,要求使用公布的名词。特别是各种工具书,应把是否使用已公布的规范名词作为衡量该书质量的标准之一。凡是公布的各学科名词,今后编写出版的各类教材都应遵照使用。”2004 年 12月,新闻出版总署在新修订的图书质量管理规定中对规范使用科技术语做出“使用科技术语不符合全国名词委公布的规范词的,每处计一

30、个差错”的具体规定。2006 年 10 月,全国名词委举办了第一期“出版物规范使用科技名词培训班”。此后,举办培训班成为常态化措施,至今已举办了近40 期,来自 1500 多家出版单位的 4000 多名业务骨干参加了培训。2012 年,国家设立了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将是否准确使用规范科技名词也纳入了质量检测中心的工作。2013 年,科技名词7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规范使用方面的试题开始纳入全国编辑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当中。2015 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其中 CY/T1192015 是关于科学技术名词的专项标准,对科

31、学技术名词的规范使用做出专门规定。新闻出版领域通过上述有效措施,宣传了名词术语工作,促进了术语学理论在新闻出版行业的应用和普及工作。3.4 术语学理论应用于辞书编纂领域中国辞书学会自 1992 年 10 月成立以来一直非常重视百科与专科辞书的术语规范化工作。中国辞书学会自 1995 年 7 月开展首届国家图书奖评奖活动之后,即将百科与专科辞书是否采用全国名词委公布名词作为评奖条件之一,并将此政策贯彻始终。中国辞书学会前后共举办了五届辞书评奖活动,推动了术语学理论在辞书编纂领域的实际应用。例如,有部双语词典在收录 sonar 一词时,将汉语名订为“声纳”,而全国名词委公布规范词为“声呐”,因此降

32、低了该词典获奖等级。中国辞书学会下设的“双语辞书”和“专科辞书”等专业委员会,与全国名词委的审定工作联系尤为密切,经常在专业会议和学术活动中交流术语学研究成果,探讨术语学理论。中国辞书学会举办的历届辞书编辑培训班,也都邀请术语学专家讲授术语学理论知识,使术语学理论在辞书编纂中得到更好的应用。在中国辞书学会的明确要求下,辞书学界也将术语学理论应用到辞书编纂工作中。在现代汉语词典(第 3 版)、辞海(第 5 版)的编纂过程中,均将其中涉及的科技名词交由全国名词委协助进行审定工作。商务印书馆在综合英汉科技大词典(第 2版)编纂工作中,全部参与者均为全国名词委审定工作专家,这些举措均提高了术语学理论的

33、普及和应用水平。3.5 术语学理论应用于翻译工作在明末清初的中西文化交流中,西方科技源源不断地输入到中国,术语翻译原则及方法等有关问题逐渐引发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例如,严复提出了“信、达、雅”三条翻译标准;章士钊则表示“音译还是意译,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异,必视制语时之情况为衡”。那时,术语学理论在国际上尚未诞生,翻译工作也不局限于名词术语,但当时专家提出的翻译原则中也包含了朴素的术语学思想,术语学理论与翻译工作有着密切和必然的联系。术语学理论应用于翻译工作领域并建立广泛联系,始于全国名词委成立后的科技名词审定工作,其中大量的科学概念和学科名词来源于西方,在选用汉字为其定名时,会遇到很多术语学问题

34、。例如,应从科学概念出发定名,还是根据外文源语直译;是采用意译为主,还是音译为主;是全盘采用日语片假名音译外来术语的方式,还是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以确保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等。尤其是在2006 年全国名词委参加中国翻译协会工作之后,更多地关注到将术语学理论应用到翻译工作领域的重要性。2010 年 10 月,全国名词委与南京大学联合主办的“第一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国术语翻译工作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双语词典中的术语及其翻译”“提高翻译工作中的术语规范化与标准化水平”等议题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讨论13。同时,会议还呼吁国内从事翻译工作的专家学者更多关

35、注和参与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面向翻译的术语学研究研讨会”前后共召开四届,很多翻译工作者陆续加入术语学理论研究工作,逐渐成为术语学理论与应用研究工作的一支重要力量。3.6 术语学理论应用于计算机辅助工作术语是一种专门化的自然语言,语法结构规整,语义及使用领域受限,比普通的自然语言更容易处理,可以利用计算语言学的理论、方法与工具对其加以分析和把握,并在计算机辅助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例如,术语学理论很早就应用于中国的术语数据库建设工作。中国的术语数据库工作于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建立,并于 90 年代获得较快发展。1989 年以来,许多部委或所属的研究单位陆续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术语数据库,如应

36、用语言学术语数据库(1991)、中国汉英、英汉科技术语库(1992)、科学技术名词数据库(1995)、机械工程术语库(1996)、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1997)等;术语学理论也广泛应用于术语的识别与提取,世界上最8中国科技术语/2024 年 第 26 卷 第 1 期早出现的术语提取系统是 1990 年法国的 TERMI-NO14,此后,大量的自动提取系统被开发出来,用于辅助术语工作。在中国,术语提取技术也在各行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全国名词委曾于 2012 年利用中文术语提取方法对中国知网上出现的科技新词进行提取,在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地理、生物等学科应用词条自动提取技术,提取了

37、31 000 条科技新词,并从中筛选 7928 条交予各学科专家进行审定和发布;又如,机器学习在术语工作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利用手工方式或半自动方式构建训练语料,并根据某种机器算法,对训练语料学习生成模型,再采用模型对测试语料进行术语提取实验,以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再有就是构建领域本体,获得领域中各种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这些成果表明术语学理论在计算机辅助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情景。3.7 术语学理论应用于高校教学工作在中国术语学研究取得积极成果的基础上,大专院校开展术语学教育与术语学培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梁爱林提出术语学教育领域的术语学教学侧重于应用性、可操作性、完整性;术语培训领域的术语学教

38、学可侧重于应用性、可操作性、针对性。术语学教学与培训对于术语理论的普及、术语学相关工作领域从业人员的术语意识和业务水平的提升有很大助益。2007 年 4 月,在参加全国大学校长论坛时,全国名词委会议代表介绍了中国术语学学科发展情况,并同时呼吁在大学试行开设术语学课程。此后,又在北京大学、黑龙江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开设术语学本科专业以及设立术语学公共课程的可行性调研。2015 年 10 月,全国名词委组织编写了国内第一部普通术语学教材中国术语学概论,填补了国内缺少术语学统一教材的空白。近些年来国内高校教师对开设术语课程的呼声渐高,一些专家从国外办学经验、术语相关行业岗位职责两方面讨论课程设置原则,从

39、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考核方式和师资培训等方面进行讨论,并且在一些高校实际开展了术语学教学和术语学培训活动。例如,中国矿业大学将“术语意识”“术语能力”“术语管理”作为翻译能力的构成要素,在翻译学教学过程中开设了“术语翻译”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术语实际应用能力;北京大学计算机辅助翻译专业开设了“术语学与数据库管理系统”课程,教学内容分为术语学基础、术语学研究、关系数据库、XML 技术、术语管理与术语管理软件、IT Workshop、术语管理软件 Workshop 等7 个单元,教学目标为介绍术语学理论和方法,讨论其在翻译工作中的应用,讲解数据库的入门理论和基本的数据库应用技术

40、,传授计算机辅助术语管理系统的应用方法等15;浙江大学外国语学院采取了“专家进课堂”的形式,请术语学专家讲授术语学理论。课程内容结合科技翻译教学,讲授术语翻译在科技语篇译文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在科技翻译中规范使用名词术语。4 展望从学科建设发展看,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术语学研究在中国起步,距今已有 30 多年,中国术语学建设状况已大为改观,预期今后一段时间内术语学研究工作将会得到更快发展。(1)术语学研究队伍将继续壮大。目前已从最初的数十人发展到数百人,在全国名词委积极呼吁和各学术团体的广泛支持下,今后将有更多专家学者参与研究工作。(2)研究领域将有新的扩展。根据国内外科技发展形势

41、,术语学工作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将会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领域得到更多重视,并开展更多工作。(3)研究成果数量可观。目前已出版近 60 部术语学著作,可达到新兴学科初始阶段的应有水平。沿此轨迹发展,术语学将有更多相关著作问世,逐步向成熟学科迈进。(4)形成较为完整的术语学学科体系。目前,术语学已充分体现出其跨学科性、开放性、综合性的特点。传统术语学表现出在语言学、本体论、逻辑学等方面的理论特色,目前更与信息科学、认知科学、哲学、历史文化等领域息息相关,将来还会有新的理论和学科认知加入进来。术语学体系已形9China Terminology/2024 Vol.26 No.1成开放系统,经专家

42、学者的广泛讨论和论述,将显现出较清晰的轮廓,形成较为完整的学科体系。(5)传承中华文化特色,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建立具有汉语特点和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才能在国际学术界得到更大关注,发挥更大作用。术语学将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传承中华传统,并走向世界的术语学学术体系。中国特色术语学建设事业是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术语学研究也需要几代人的摸索前行。当前,国家提出建立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概念体系和话语体系,对中国术语学未来发展趋向以及术语学的学科体系和理论框架提出了新要求。在前人积累的学术成果基础上,中国特色术语学建设事业将不断发展,也将获得国内外社会各界更多的关注,取得更多的研

43、究成果。参考文献1 全国社科办语言学学科调研组.语言学新视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21.2 周有光.漫谈科技术语的民族化和国际化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1(2):12-14.3 叶蜚声.汉语术语的合格性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1(2):23-25.4 吴凤鸣.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术语学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85(2):39-46.5 魏向清.“中国术语学”的名实之辨与学理之思J.中国科技术语,2021(2):3-10.6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名词术语审定的原则及方法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87(1):45-49.7 粟武宾.术语标准化应明确的几个相关问题J.自然科学术

44、语研究,1991(2):9-12.8 冯志 伟.现 代 术 语 学 引 论 M.北 京:语 文 出 版社,1997.9 郑述谱.术语学论集M.商务印书馆,北京:2014.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11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工作条例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85(1):55-56.12 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自然科学名词审定的原则及方法J.自然科学术语研究,1990(1):60-64.13 魏向清,裴亚军.术语翻译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

45、011.14 冯志伟.一个新兴的术语学科:计算术语学J.术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8(4):4-9.15 王少爽.翻译专业学生术语能力培养:经验、现状与建议J.外语界,2013(5):26-35.作者简介:刘青(1954),男,编审。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原专职副主任,现任中国科技术语副主编,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电工术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思想文化术语学术委员会委员,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等。主要研究领域为术语学、编辑学、汉语言文字学等。任中国术语学建设书系执行主编,中国术语学概论中国术语学研究与探索跨学科视野下的术语学研究等主编,中华科学技术大词典常务副总主编,两岸科学技术常用词典新编汉英维科技大词典两岸科学与技术名词差异手册等辞书主编。通信方式:liuq 。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