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研究—...以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例_吴倩.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5999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研究—...以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例_吴倩.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研究—...以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例_吴倩.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研究—...以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例_吴倩.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4/13Urban Design城市设计历史文化街区形态演变研究以中山市孙文西路步行街为例 吴 倩 崔天使 广州美术学院一、香山商业思想影响下的近代中山城市建设从宋代开始,中山已是商品的集散地。因地理位置特殊,中山逐渐成为中外贸易、中西文化的交汇点,也孕育而出特有的商业文明与华侨文化。中山古称香山,城市建设的开端起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 年),由陈天觉主持建造“铁城”,面积约为 300 亩1。辛亥革命后重商理念萌发,商业进一步繁荣。具有一定规模效应的商业街区逐渐代替传统的自由墟市;空间分布上,商业网点呈现出集中簇群发展的趋势,并沿石岐大马路向岐江边拓展,逐渐

2、形成近代中山最重要的商业地带以岐江东路和孙文西路形成的“丁”字型商业片区,奠定了近代中山商业的整体空间布局。古老的城墙已经明显阻碍了城市的发展,民国 10 年 中山县长吴铁城制拟了建设新县城的计划。拆城墙、二、孙文西路演变历程(一)孙文西路演变历程基本情况1.封建时期的传统商业街区(1152 1840 年)明朝洪武年间,西门外天妃庙至石岐埠出现十八个较大的商号,史称“十八间”,这就是孙文西路的前身。清朝废止禁海令后,香山商业稳步恢复,在鸦片战争前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县,此时的“十八间”街道两边形成大量上宅下铺的坊店,狭窄的街道和紧凑明确的边界,使该区域成为较强空间感的传统商业街区。2.近代殖民商

3、业街区的突变与繁荣(1840 1949 年)随着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临近石岐的广州、香港、澳门、江门等几个城市先后开放为通商口岸,位于石岐上的“十八间”得益于岐江成为国内外交易的纽带。随着香山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城市开马路、建码头、扩大市区贸易范围,引起了港、澳和海外侨胞的注视,中山商业得以进一步发展。民国 18 年中山县被国民政府确定为模范县后,各地商人来中山进行贸易,与之相伴的是石岐境内各类商业建筑的蓬勃发展。城墙的兴废不仅是军事管理和政治的需要,它也直接影响城墙内外城市形态的差异,与商业的发展趋势是城市发展的缩影(图 1)。摘要:在城市建设日益趋同的今天,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已经

4、成为城市文化复兴的突破口。本文选择中山市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为案例展开研究,以孙文西路形态结构和中山商业变迁为切入点,寻找与城市建设的内在联系。通过资料收集与实地走访等手段,梳理出孙文西路的传统风貌演变过程,并对变迁的动因进行了剖析。研究发现孙文西路的诞生与形态演变除了受到广州“市政改良”运动,以及骑楼形态等因素的影响,还和中山城市规划与商业发展息息相关,其中街道是城市发展变迁的产物,建筑作为商业的承载与中山商业业态紧密相连。关键词:孙文西路;历史商业街区;商业演变图 1 中山(香山)城市道路发展范围演变图(来源: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23.4 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14Urban De

5、sign 城市设计空间的不断扩张,1921 年对城墙进行了拆除。1925 年香山被评为模范县后,进一步吸引了大批商人和华侨的投资,中山县商业繁茂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同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原石岐大马路被改名为孙文西路。成为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仅次于广州的商贸中心3.计划经济时期商业街的停滞与衰退(1949 1978 年)计划经济时代,统销统购的方式让大量私人商店倒闭或者成为代销点。在之后“破四旧”的运动中,商业街上大量老字号的店铺被要求换上具有政治色彩的名称,商业文化在此期间受到了重创。孙文西路商业市场快速萎缩,商业氛围消失。4.改革开放初期商业街的渐变与衰退(1978 1997 年)改革开放后,随

6、着城市发展中心逐渐东移,以及西郊益华百货商业区的逐步发展,商业分布出现散点分布的趋势。许多大型商场都在孙文西路周边建设以及恢复营业,形成大规模的商业集群。孙文西路西端口建成当时中山最高端的消费场所华侨商业大厦,另一个入口处则是人民百货商店。孙文西路作为连接两大商业中心的步行街,上面聚集了各种类型的商店,例如服装、鞋业、金融服务业、小吃、五金、杂货、报刊等2。孙文西路大多数建筑都是在民国时期修筑而成,建筑的老化、街道杂乱的招牌以及道路的拥堵问题使得整体的商业水平逐渐低端化,街区风貌也透露出破败的景象。5.步行化改造后商业街区的兴衰(1997 2021 年)1997 年由政府主导开始了孙文西路的改

7、造项目,旨于将孙文西路建成具有文化地域特征的现代商业步行街。(1)沿街立面修饰1997 年孙文西路被列为一类城市保护区,按照保护为主,修复为辅的改造原则,将孙文西路上的建筑分为绝对保护型、一般保护型、整治保护型、新建保护型等几类。首先对街区内杂乱的招牌进行了拆除和整治,其次通过收集中山不同街区女儿墙资料,应用于沿街建筑的女儿墙改造。骑楼柱部分参考民国时期的骑楼老照片,着重对骑楼柱座、柱身、柱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节。在窗与窗线方面,进行了调整和修复。在建筑立面与建筑装饰上面,对原有改建过的住宅建筑加建骑楼,对外墙应用暖色涂料进行重点翻新,运用形态和色彩重复的手法来保证街区整体风格的统一。(2)环境

8、设计在城市规划上,因为将孙文西路改为步行街,所以在南北两侧拓宽了 5 7 米的单行车道,并新建平行于孙文西路的安泰路来作为主要交通要道。在步行系统设计中,置入垃圾箱、公共座椅、照明、电话亭等公共设施。并通过地面铺装以及景观设计来达到引导游客,以及美化的效果。运用公共文化雕塑,以及在沿街骑楼柱子上镶嵌孙文西路不同时期的老照片,来增加街区的历史文化感。建造完成后孙文西路商业步行街约长 500 米,呈现自然弯曲的形态。拥有怡人的外部空间尺度,南洋风格的骑楼林立在道路两旁。骑楼进深一般为 3 4 米,高度为一层楼高,面宽一般为 4 米;人行道宽度为两米,街道宽为 12 米,两侧建筑以三到四层的高度为主

9、,屋顶女儿墙到地面高度有 12 16 米,图 2 孙文西路历史变迁图(引自中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未来城市设计与运营 2023.4/15Urban Design城市设计街道空间高宽比为4353(D/H),比原来的街道空间尺度扩大,但高宽比仍然在 1 2 米,具有较强的内聚空间感。此次改造在短时间内吸引众多游客参观和商家们的入驻。但随着时间的发展,其地域表达性失当、步行空间设施服务滞后、业态固化陈旧等问题逐渐暴露,孙文西路的旅游和商业功能也走向衰落3。6.演变基本特征孙文西路在发展过程中,商业规模不断扩大,街巷形态逐渐由弯到直,业态也向着综合化趋势发展。其形成、发展、突变、繁荣和衰退都和香山的

10、城市规划息息相关。一个城市的商业形态和物质形态,组成了其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表达形式,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商业街区演变的内部机制,呈现出“形成-发展-成熟-衰落-复兴”的周期性特征(图 2)。(二)孙文西路近代更新动力机制孙文西路商业步行街特有的街道空间尺度和建筑风格样式,是各种历史事件交汇融合的结果。近代以前,孙文西路商业街区是中国封建传统商业文化的折射,建筑为砖墙结构“竹筒屋”,其功能格局基本为“前铺后宅,下铺上宅”;“前铺后坊,下铺上坊”的形式。沿街建筑大多为 1 2 层,街道宽度为6米,形成了有较强围合感的街道,沿街开敞的立面也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4。民国时期,铁城城墙周长只有63

11、6 丈。城里面积约 0.2 平方公里,而城外地区面积比城里大 6.5 倍,街道数多 4 倍,居民户多 10 倍。而且,商业、交通、集市的重点,都在城外。这表明:县城城区早已冲越城墙,向四方城外扩展,古老的城墙已形同虚设。在广东省“市政改良”运动的大背景下,香山县长吴铁城于 1921 年提出“拆城墙,建马路,以利商贸”的口号。同年,唐绍仪、孙中山、吴铁城等人商议将中山建成“县自治的模范”,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建设。过程中拆除了隔挡商业闹市的西门城楼,将铁城和石歧连成一片,将武峰里、怀德里、岐阳里、观澜街、大街市一线打通,并且计划修建十条现代化马路。将原来仅容两辆马车并行的石砾马路拓宽,建成宽阔的城西

12、大道,也就是今天的孙文西路,作为主干道的孙文西路被拓宽到 15 米。建筑在修筑的过程中广招广州骑楼工匠,将广州骑楼的建筑风格与构造,平行移入了中山。1997 年之后,因为历史街区保护和旅游业的发展需要,将原本的机动车道转化为人行步行街,这也使其形成了 4 3 5 3 独特的街道空间比例。在建筑风格上受广州骑楼的影响,有鲜明的岭南近代建筑特点,再加上南洋建筑风格的影响,形成了充满异国风情的现代骑楼商业步行街(图 3)。三、结语商业的发展不仅仅使城市繁荣,更是创造了新的商业空间需求,改变了城市的格局和面貌,商业建筑成为文化融合与变迁的承载。孙文西路传统风貌的变迁是特定历史时期文化变迁的一种映射,主

13、观的物质环境规划与设计虽然能一时改变外部形态,但不能决定变迁的趋势。在民国广东“市政改良”政策和中山模范县建设目标的影响下,开始拆除城墙,修筑马路的市政建设,直接促成了孙文西路商业步行街的形成,其上的商业建筑风格是南洋建筑和广州骑楼融合的产物。而商业街的兴衰演变过程,其实就是其商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相互促进和制约的发展过程,只有二者之间达成新的平衡,才能促进商业街区的繁荣和发展,否则,商业形态和物质形态的共同衰败将无法避免。参考文献:1 张华.近代中山城市发展研究 D.华南理工大学,2012.2 高明鸣.中山市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的时代价值及其复兴策略 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7)119-121+135.3 丁绍莲,保继刚.传统商业街区风貌变迁的文化诠释以中山市孙文西路为例J.中国林,2012(1):53-56.4 何俊文.孙文西路文化旅游步行街改造的探索 J.广东园林,1998(4):34-35+37.图 3 孙文西路近代更新动力机制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