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85612 上传时间:2023-07-04 格式:PDF 页数:78 大小:2.5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学位论文-高中英语戏剧课程开设研究-以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为例.pdf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中文摘要Y2525577摘要随着高考英语改革在全国各地逐渐铺开,英语教学的现状和将来的发展趋势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着语言环境不足、教学理 念走向误区、选修课资源匮乏等问题。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选 修课的设置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 发展个性的空间。在弱化应试教育,提倡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探 索和开发优质的英语选修课程可以成为解决当前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在英美国家将教育戏剧运用于二语习得已取得一定的成就,Stem和Rad in 等研究者发现戏剧活动可以帮助语言学习者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

2、机,并使其目 标语言运用得更加自然等。Krashen在其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中强调,在为 学习者提供大量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的同时,还要降低情感因素对其产生的过 滤。Swain等研究者提出要使学习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不仅需要语言输入,还要 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言输出练习。Kol b认为体验式学习是将体验、观察、认知与行为全部融入学习过程,这样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本文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语戏剧表演校本课程的创建者和开 设者之一。本文针对当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一些问题,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以教育戏剧、输入理论、输出理论和体验式学习理论为依据,通过科学的研究和 论证,提出在高中阶段开设

3、和推广英语戏剧课程的可行性方案,为高中英语教学 提供新的思路。本次研究对97名参与英语戏剧表演课程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主要采 用了访谈法和问卷法的研究方法。研究结论为,大部分同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进 一步提升了英语学习的兴趣,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情感态度、文 化意识、现代素养等方面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和提升。关键词:教育戏剧,输入假说,体验式学习,课程标准,英语戏剧表演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英文摘要AbstractWith the reformation of the National Matricul ation Engl ish Test,the probl ems with th

4、e current Engl ish teaching and l earning in senior high,such as l ack of l anguage environment,misl ed teaching phil osophy and insufficient resources for sel ective courses,need to be d eal t with.In the National Engl ish Curricul um Stand ard s for general High School,it is cl earl y stated that

5、introd ucing sel ective courses is crucial to the curricul um reform in senior high school s,whose main purpose is to provid e a variety of choices and space for personal d evel opment for stud ents.Therefore,the introd uction of qual ified Engl ish sel ective courses wil l be a sol ution to the pro

6、bl ems.Drama in Ed ucation has proved to be effective in SLA in Britain and America.Stem and Rad in state in their research that d rama activities hel p l anguage l earners buil d confid ence,get motivated,and use the target l anguage more natural l y.Krashen stresses that comprehensibl e l anguage

7、input in sufficient quantity and a l ow affective fil ter are crucial in SLA.Swain ad vocated pushed coiq)rehensibl e output is as essential in SLA.Kol b maintains experiential l earning invol ves experience,observation,cognition and behavior,which hel ps stud ents,personal d evel opment.The author

8、has cond ucted a series of research to prove the practical ity of establ ishing and opening the Engl ish d rama course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years of cl assroom practice of the Engl ish d rama course,the issues of the current Engl 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s,the D

9、rama in Ed ucation Theory;the Input and Output Hypotheses,and 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 Theory.The research has taken a sanpl e of 97 stud ents who have attend ed the course in the past two years.They have gone through several interviews and fil l ed out a series of questionnaires.The resul ts prove

10、 that the stud ents have gained notabl e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l anguage knowl ed ge,l anguage skil l s,stud y strategies,emotional attitud e,cul tural awareness,and mod ernistic qual ities.Key words:d rama in ed ucation,the Input Hypotheses,the Experiential LearningTheory;Engl ish curricul um sta

11、nd ard s,Engl ish d rama目录目录第一章导论.11.1 研究的背景.1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3 论文框架.2第二章教育戏剧及其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32.1 教育戏剧概述.32.1.1 教育戏剧的概念.32.1.2 教育戏剧在国内外的发展.32.1.3 教育戏剧在英美国家语言教学中的运用.42.1.4 教育戏剧对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启示.52.2 理论基础.62.2.1 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漉假说.62.2.2 输出假说.82.2.3 体验式学习理论.9第三章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123.1 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123.2 教学理念存在误区.123.2.1 忽视语言的有

12、效输入和输出.123.2.2 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够.133.2.3 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存在误区.143.3 英语选修课程开设的问题.15第四章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开设的实践.174.1 实施背景.174.1.1 上师大附中的校本课程开设情况.174.1.2 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课程的软、硬件条件.174.2 课程设置.184.2.1 课程目标.184.2.2 课程计划.184.2.3 教材选编.294.2.4 教案设计.304.2.5 考评方案.354.3 课程实施一以音乐剧剧院魅影选段排演始末为例.354.4 课程开设的重点和难点.404.4.1 课后的台词背诵.404.4.2 教材的更新

13、.404.4.3 教师专业素养的定位.41第五章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开设效果分析.425.1 研究假设.42目录5.2 研究对象.425.3 研究方法和过程.425.3.1 访谈.425.3.2 问卷.435.4 研究结果及分析.435.4.1 学生对于英语戏剧表演课程的反馈.435.4.2 学生取得的成绩.495.4.3 公开课展示情况.495.4.4 教师的反思.50第六章结论.52Bibliography.54附录一:.57附录二:.58附录三:.62附录四:.71附录五:.72致谢.75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章导论1.1 研究的背景近日,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高考英语改革的浪潮,社会各界

14、开始反思近二十 年的英语教育改革的成效,对于英语学科的性质、教材、课堂、评价等方面提出 了不少意见和建议,值得引起英语教育工作者的思考。当前的高中英语教学存在 着语言环境不足、教学理念走向误区、选修课资源匮乏等问题。在弱化应试教育,提倡自主发展、个性化发展的大背景下,探索和开发优质的英语选修课程可以成 为解决当前矛盾的一个有效途径。笔者系上海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上师大附中)英语戏剧表演校本课 程的创建者和开设者之一。针对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诸多问题,笔者以数年的 课程实践经验为基础,以相关的教学理论为依据,通过科学的研究和论证,提出 在高中阶段开设英语戏剧课程的可行性方案,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

15、新的思路。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开发一门优质的选修课程对于学生的发展意义深远。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 准(2003,以下简称标准)中明确指出选修课的设置是高中课程改革的一个 重要举措,其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选择的余地和发展个性的空间。选修 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规划人生提供实践的机会。随着国际交流的 深入以及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教师应该给予学生更多机会去接触和了解西方 国家的社会与文化,给英语语言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英语戏剧包括音乐剧、舞台剧、情景剧、课本剧等,内容包罗万象,既是欧 美历史和文学的缩影,又有对当代社会的写实和思考。英语戏剧表演选修课 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拓展视野、

16、培养兴趣、提升素养的机会,在寓教于乐中潜移 默化地提升英语技能,挣脱了“为学而学”的桎梏,实现了以兴趣为出发点、以 人为本的学习。上师大附中是上海市教委与上海师范大学双重领导的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 高级中学。学校以“一切以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本”为指导,始终走在课改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前沿,多年来致力于打造一系列优质的特色校本课程。英语戏剧表演选修 课程在上师大附中的成功开设可以为高中英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尝试,具有一定 的参考和借鉴意义。1.3 论文框架第一章为导论,简要说明了本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介绍了教育戏剧及其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阐述了教育戏剧的概念、教育戏剧在国内外

17、的发展、教育戏剧在英美国家语言教学中的运用、教育戏剧对 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启示,介绍了 Krashen的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Swain的 输出假说以及Kol b的体验式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第三章着重于对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包括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忽视 语言的有效输入和输出、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够、对教材的认识和使用存在 误区、英语选修课程开设等问题。第四章为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开设的实践,阐述了本课程在上师大附中开 设的条件和背景,说明了课程设置中的课程目标、课程计划、教材选编、教案设 计、考评方案等问题,并以音乐剧剧院魅影选段排演始末为例详细介绍了课 程的具体实施过程,最后分析了课程开设

18、的重点和难点,包括课后的台词背诵、教材的更新、教师专业素养的定位等。第五章为英语戏剧表演课程开设效果分析,概述了研究假设和研究对象,介绍了访谈和问卷两个研究方法及过程,并对研究结果做了具体的说明和分析,包括学生对于英语戏剧表演课程的反馈、学生取得的成绩、公开课展示情况、教 师的反思等。第六章为结论部分,通过研究结果对于研究假设的验证情况得出研究的结 论,指出本文未能探讨的相关问题,提出今后需要进一步研究的方向。2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二章教育戏剧及其课程开设的理论基础2.1 教育戏剧概述2.1.1 教育戏剧的概念教育戏剧(d rama in ed ucation,即DIE)和戏剧教育是两个

19、截然不同的概念。戏剧教育是以戏剧艺术作为教育内容的教育,包括以培养专业戏剧人才为目的的 专业戏剧教育和以普及戏剧艺术为目的的通识戏剧教育。教育戏剧则是指在教育 中所采用的带有戏剧与剧场性质的教学方法与教育模式(徐俊,2011)o国内外 学者对教育戏剧有如下的定义:Cottrel l(1987)认为,教育戏剧是儿童将自己融 入到经验学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儿童运用想象力,增加创意表达,通过动 作、手势、临时创作、角色扮演等活动探索多面的人类经验。台湾学者陈韵文(2006)认为教育戏剧是指在教育场域中的戏剧活动:它通常由教师指导,将戏 剧视为教育工具,由师生共同参与并创造,不以最终展演为目的。台

20、湾戏剧教育 家张晓华(2003)认为教育戏剧是一种教学上的应用戏剧,不是训练,不是表演 娱人,而是教与学之间的新关系。综合多位学者的定义,教育戏剧可以理解为运 用戏剧与剧场技巧用于教育功能的一种教学应用媒介(张生泉,2009)2.1.2 教育戏剧在国内外的发展戏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最初为一种纯艺术表现形式。18世纪法国浪漫主义 大师卢梭(Rousseau)在爱弥尔中提出“在实践中学习(Learning by d oing)与“由戏剧实践学习“(Learning by d ramatic d oing)两个概念,开启了戏剧教育的 先河。19世纪末美国教育学家杜威(Deway)提出,装扮(pl a

21、ys)、游戏(games)、模拟(mimicefforts)等戏剧技巧都可以被运用到教学之中。20世纪20年代,由 于受到杜威等教育先驱有关教育实践应该与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紧密相连的教 育理念的影响,许多西方教育工作者将戏剧这种艺术形式融于普通教育之中,教 育戏剧得以最终确立(杨柳等,2013)o较早的教育戏剧研究者是英国教师哈里特琼森,她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实 3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践戏剧化教学,取得显著成效,在欧洲产生了较大影响。1930年,美国戏剧教育 家温尼弗瑞德瓦尔德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编写了创作性戏剧技术一书,提 出了“创作性戏剧教学方法”的概念,在美国教育界引发巨大反响,成为

22、当时校 园教育戏剧实践的指导性文献。二战之后,更多欧美戏剧教育家开始推广校园戏 剧教学法,在50年代发展为成熟的DIE方法,80年代末,西方发达国家逐步建立 了完整的研究和实践教育戏剧的体制,教育戏剧被纳入正规教育体系。如美国从 幼儿园开始就设置了教育戏剧课程,贯穿小学、中学、一直到大学乃至研究生阶 段,“形成了一个系统的、逐级递进的、金字塔形的教育戏剧体系”(范益松,2010)。在美国近3000所大学和学院里,一半以上的高校设有戏剧赏析与实践课程,足见 戏剧在美国普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受英美等国家的启发,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纷纷采取措施鼓励将戏剧融入教 育体系中,目前东南亚各国、我国的香港和台

23、湾地区也已经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 成熟的体制。如台湾在2000年首度将戏剧纳入国民义务教育的整体教学之中,台湾的大学纷纷成立教育戏剧研究所,倡导在教学活动当中融入戏剧技巧并付诸 实践。我国大陆自上个世纪初期以来,已经有一些教育家如张伯苓、陶行知、晏阳 初、卢作孚等开始了将戏剧融入教育的尝试,然而这种尝试并没有得到全面的推 广。教育戏剧活动至今被很多教师视为文化课的对立面和累赘,校园戏剧在中国 始终未能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纵观中国的现代教育制度,戏剧从来没有在 全民教育的课程表中得到正式的承认”(孙惠柱,2002)。总体而言,我国普通高 等院校只有极少数学生受惠于戏剧的教育功能,戏剧实践只限于

24、戏剧专业的学生 和极少数戏剧社团的成员(岑玮,2011)。2.1.3 教育戏剧在英美国家语言教学中的运用20世纪80年代由英国教育家Bol ton和Heathcote提出了过程性戏剧(process d rama)这个概念,与教育戏剧同属一个范畴。与传统的剧院演出或正式的公众 表演不同,过程性戏剧强调学生在课堂戏剧活动中的学习过程,而不是重在评估 最终的表演结果。它为二语教学创设了一个互动的、有意义的课堂环境。同时,过程性戏剧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尝试不同的途径 4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的能力、质疑及协商的能力等。在任何一项角色扮演的活动中,语言是最直接也 是最必要的

25、一个组成部分。戏剧可以激发一种强有力的言语的动机。这样的言语 并非孤立存在,而是基于一种条理明确的语境之上的(ONeiU&Lambert,1982)。因此,在一个以戏剧表演为中心的课堂上,语言是作为一种交际的载体,而不是 一个单独的教授对象(Savignon,1983)ONeil l和Lambert同时指出,戏剧表演 的意义是建立在个人的贡献之上的,这些贡献必须让小组中的其他成员进行观 摩、理解、接受和反馈。这里的小组指的是课堂中所有的成员,包括教师。二语教学专家Stem(1981)指出,从心理学的层面上讲,过程性戏剧可以 为学习者营造一种“毫无威胁”的氛围,并在此氛围中进行目标语言的习得与使

26、 用。当参与者们沉浸于这样一种取材于现实世界的臆想情景中时,他们的语言表 达会变得更加自在(Smith,198 4)o Stem(1981)的研究发现戏剧活动可以帮助 语言学习者建立自信、激发学习动机,并使其的目标语言运用得更加自然。Rad in(1985)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她发现戏剧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并在使用目标语言时更加富有自我表现力。Di Pietro(1982,1987)和ALKhanji(1987)对于在大学里开展的一项互动英语项目中使用“场景教学”有详细的报 告。场景教学指的是模拟现实中的各种协商的场景,使用目标语言来解决问题。他们发现一些戏剧技巧可以提升学生的交

27、际能力,并且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自然 地、有创造性地使用目标语言。2.1.4 教育戏剧对于国内英语教学的启示2010年7月国家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明确指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探索适应学生身心 特征和课程要求的有效教学模式,改进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乐于探 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教育戏剧作为一 种即兴式、反省式、问题化式的培育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全新教育方式,在未 来的课堂教学中有其可作为的空间(杨柳等,2013).徐俊(2011)指出,在基础教育的课堂中,教育戏剧最简单的形式就是语文 与英语

28、课堂中经常采用的戏剧教学法,如角色扮演、情景对话、课本剧排演等。戏剧教学法对解放学生天性、启迪学生心智、完善学生人格以及发挥学生创造性 上海部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等方面都能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在我国推进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 也是经常被提及的话题。杭州师范大学黄爱华教授(2009)将中小学戏剧教育分为三个层面,其中的 一个层面叫做渗透性戏剧教育。渗透性戏剧教育的内容,是指在语文、英语等课 文中直选入剧本,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戏剧文本来实施戏剧教育。渗透性戏剧教 育的方法,可称之为“戏剧教学法”,是指把戏剧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渗透 于学科教学之中,使之同时达到戏剧与科目的教育目标。教师借由

29、经过设计的戏 剧活动,如扮演、模仿、想像、游戏等,让参与的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发展能 力,不仅可用在艺术课程、语言类课程、社会科学课程,甚至还可以应用于自然 科学课程。2.2 理论基础2.2.1 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渡假说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198 2:9)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了著名的 二语习得监察模式,它包括了五大假说,即习得与学习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 控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Krashen将他的五大假说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和论证,尤其肯定了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的重要地位。他认为,输 入假说”也许是当今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唯一最重要的一

30、个概念“,因为它回答了 语言学习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即怎样习得语言,尤其是外语。Krashen(1982)认为,人类习得语言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comprehensibl 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 解性的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的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料的难 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可理解性的语言输入有四个特 点:(1)可理解性(comprehensibl e),是指对意义的理解,而非对形式的理解。学习者所接受的语言材料必须稍微高于学习者所掌握的。(2)既有趣又有关联(interesting and/or re

31、l evant),是指语言的输入能够引起学习者足够的兴趣且与生 活息息相关。(3)非语法程序安排(not grammatical l y sequenced)学习者不需 要严格按照语法程序的习得顺序去习得一门语言,语言习得是在一个自然的环境 中产生的。(4)足够的量(sufficientquantity),只有大量的语言输入才有语言习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得,也就是大量的听或读。Krashen同时指出,输入假设与“习得”(acquisition)相关而不与“学得”(l earning)相关,学习者的口语不是教会的,只有通过接受 大量的可理解的输入来提高语言能力,他们才能自然而然地的获得口语

32、能力OKrashen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 段定义为i+1的水平,如果语言交际获得成功,语言输入可被理解,输入量充 足,那么语言输入才能对学习者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如果语言材料中仅仅包含学 习者已经掌握的知识或者语言材料太难,对语言习得都没有意义。语言输入的作 用就是激活大脑中的习得机制,而激活的条件就是恰当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学 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i与下一个发展阶段i+1之间的“缺口”,是靠语言环 境所提供的相关信息以及学习者以往的经验来弥补的。罗立胜(2001)认为克拉申的输入假设对于中国的外语教学可以有以下几方 面的启示:一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设使我们

33、从理论上认识到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该 充分重视从不同途径,不同环境下的语言信息的输入量(包括课内和课外),并 且在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应该为学习者提供较为真实的语言使用环境;二是外语教 学可在特定的学习阶段遵循i+1输入原则,如教材难易度的选定以及教师在课 堂上使用语言的难易度。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 ter Hypothesis)最初是由 Dul ay 和 Burt 于 1977年提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释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过程的影响。他们将 情感过滤定义为:一种内在的处理系统,它潜意识地通过情感因素来阻止学习者 对语言的吸收(Dul ayetal:1982)。后来,Kr

34、ashen在他们的基础上发展了这一理 论。Krashen(1982)认为,有了大量适合的输入环境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 目的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input)必须通 过情感过漉才有可能变成语言的摄入(intake)。Krashen认为,习得能够获得足 够的语言摄入。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krashen称之为情感过滤 假说。Krashen认为影响习得语言的情感因素有以下三个方面:(1)动机(motivation),学生的学习目的是否明确,直接影响学习效果。目的明确则动力 大,进步快;反之,则收效甚微。(2)自信(sel Monfid ence)。性格外

35、向,乐于 置身于不熟悉的学习环境,自我感觉良好的学习者在学习中进步较快。(3)焦虑(anxiety)o焦虑感较强者,情感屏障高,获得的输入少;反之,则容易得到更 多的输入。在外语学习过程中,输入是语言习得的起因。情感因素会阻碍或加速 7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语言的习得,如果这些因素不利于语言学习,输入的信息就会丧失。薛荣(2005)根据情感过漉假说,结合国内英语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如何创 设一个低情感过滤氛围的课堂的几点建议,即分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 求知欲;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忍学生的错误,保护学生参 与的积极性;增强学生外语学习的信心,降低学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感;

36、创造模 拟语境,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等。2.2.2 输出假说输出假说(The Output Hypothesis)是Swain等研究者长期以来研究加拿大法 语沉浸式教学(French Immersion Program)的结晶。加拿大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 始对部分说英语的学生进行法语沉浸式教学。法语作为学校的教学语言,教学目 的是既要使学生掌握所学科目的知识,又要达到较高的法语水平。在这种教学环 境中,学生得到的可理解输入相当丰富,但是Swain(1985)在对教学效果进行 评估时发现,尽管学生在语言理解的听力和阅读项目上与法语本族语学生水平相 当,但在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输出项目上与本族语学生有显著

37、差异。大量丰富的可 理解性语言输入并没有导致相应的准确的语言输出。Swain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 真正原因在于学习者缺乏使用第二语言的压力,没有足够的机会使用目的语进行 交流,学习者的语言水平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对语言进行理解的层面上,在沉浸式 教学中教师没有迫使学生使用正确的语法和符合目的语语用要求的方式进行语 言交流,以至于学生不能准确地使用语言。由此,Swain(1993)提出了输出假 说,她认为可理解性输出(comprehensibl e output)是语言习得过程中不可或缺 的关键环节。语言输入是实现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要使学习 者成功地习得语言,仅仅依靠语言输入是不够的

38、,还要迫使学习者进行大量的语 言输出练习(pushed output),可理解性输出在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过程中起 着重要的作用。Swain(1993)认为输出假说对语言习得有三大功能,即注意(或触发)功 能(the noticing/triggering function)、假设检验功能(the hypothesis testing function)和元语言反思功能(the metal inguistic(refl ective)function)o注意功能指语言输出 能促使学习者意识到自身语言的不足,以及对新信息的注意。Swain(1993)发 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现学习者在说或写目

39、的语时,如果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会迫使他们将要输出的语 言进行句法加工。这样的语言输出才更加准确、更加恰当和更加完整。Swain(1993)同时提出外语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对目的语做出各种假设的过程,而说、写目的语是检测假设的最好方式。根据交谈对象的反馈,学习者会进行不同程度 的调整。Pica(1989,引自Swain,1993)证明语言学习者在澄清和重申自己的观 点时,往往会调整先前的话语。他发现三分之一的回答经过了语义或句法上的调 整。Nobuyoshi和El l is(1993,引自Swain,1993)的实验表明,这种调整有益于 话语的准确性,同时还能提高学习者的中介语(interl ang

40、uage)水平。元语言反 思功能是指学习者运用语言来思考自己和他人的语言使用、分析语言的形式、结 构和语言系统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的学习起着中介(med iation)的作用。当学习 者反思自己的目的语用法时,他们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对语言进行反思,有助于 加深对语言的形式、功能和意义三者之间联系的理解,这种元语言活动能够促进 学习者对语言知识的控制和内化。Swain(2007)认为语言产出(l anguaging),即通过口语和写作等语言输出活动来协调复杂的认知任务,可以使个体在认知和 情感两方面都得到发展。输出假说的三大功能对语言习得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多说 和多写目的语有利于

41、培养学习者语言运用的流利性和自动性(automaticity);(2)语言输出迫使学习者从语义加工过程转移到句法加工过程;(3)说、写目的语能 让学习者检测自己对目的语学习所做出的假设;(4)语言输出能获得相应的反馈(Swain,1993)o李萍(2006)基于我国外语教学现状,结合输出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提出 了几点思考,其中包括我国的外语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协商意义,合作 互动的学习任务中,以语言输出为目的,改变传统以老师为中心,以应付考试为 目的的教学方法。她同时指出,Swain后期针对输出假设设计的那些合作学习活 动其实更加适应年龄小的学习者,因此我国的外语教学改革应从中小学做起

42、,尽 快改变中小学外语教学和大学外语教学严重脱节这一现象。2.2.3 体验式学习理论体验式学习思想(experiential l earning)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苏格 9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拉底和我国的孔子,但较为系统的体验教育概念产生于20世纪初。杜威、罗杰 斯、布鲁纳等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分别对体验式学习进行了巩固和发展。到了 20世纪80年代,David Kol b等人更进一步充实了体验式学习理论。Kol b(1984;2000)在美国教育家杜威、社会心理学家勒温和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 相关理论影响下,将体验学习的模式分为四个步骤:具体经历(Concrete Exper

43、ience)、思维观察(Refl ective Observation)、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ual ization)和积极体验(Active Experimentation)0 这四个步骤既没有一 个固定的开始,也没有任何固定的结束,即学习者可以从任何一个步骤开始,也 可以在任何一个步骤结束。但在一般情况下,学习者会从一个具体的行为开始,并了解到这个行为的影响。然后通过观察,了解到如果人们在相同情况下重复同 样的行为,则可期待获得同样的结果。这样学习者便可以总结出适合于这一特殊 情况的一般性原则,并能够将这一原则运用于其他类似的情况。这四个步骤形成了两个相互交叉的连续体

44、,即积极体验思维观察,抽象 概念一具体经历。与这两个连续体相对应,Kol b还为我们描绘了具有四种不同 学习风格的学习者,即汇聚型(偏好积极体验与抽象概念);适应型(偏好积极 体验与具体经历):同化型(偏好思维观察与抽象概念):发散型(偏好思维观察 与具体经历)。由于体验式学习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而具有不同学习风格的学 生在完成体验式学习的四个步骤时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学习者和教师都应对此 有清楚的了解(Kol b,2005)oKol b将体验式学习的主要特点总结为:(1)学习应该被理解为一个过程,而 非结果;(2)学习是一个基于体验的不断延续的过程;(3)学习的过程即处理主 体与客体、具体体

45、验与抽象概念等矛盾统一体之间关系的过程;(4)学习是一个 全身心适应世界的过程;(5)学习是一个学习者与环境交互的过程;(6)学习是 一个创造知识的过程(Kol b,1984)。体验式学习不同于基于认知的学习理念,因为后者在强调认知的同时忽略了 情感。而体验式学习与行为主义学习理念的不同之处则在于后者否认主体的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Kol b,2000).但需要强调的是,体验式学习理论不是要 取代认知或行为主义学习理念,而是将体验、观察、认知与行为全部融入学习过 程(Kol b,198 4).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体验式学习更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能更好地帮助他们适应社会变化。体验式学习接受学

46、习者个体之间的差别,努力 10上海帅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Kohonen,1992)。体验式外语学习所提倡的教学理念将学习者置于语言教学的中心位置,强调 学习者的个体需求和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强调合作式学习,强调课堂交际情境对 校外社会现实的再现,这与其他多数交际外语教学理念是完全一致的。但同时,体验式语言教学更强调学习者与同伴、教师,以及学习材料之间的协商。通过协 商,学习者自行确定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评价方式。这种具有真实交际意义的 协商有助于“交际能力”的发展(Eyring,2006)。南京大学外语部教授王海啸(2010)综合已有的与体验式外语学习相关的教 学原则,从教学

47、大纲、学生与教师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对体验式外语学习的教学 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补充。在教学大纲方面,王教授指出应采用基于内容和过程的教学大纲,采用动态 的、松散的、开放式的教学大纲;将语言和文化教学相结合,注重交际能力的发 展,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同时提高其外语应用能力;教学内容和方法应该与学 生的实际需求相一致;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同时学习教材 的来源要多样化;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学习策略的学习。在学生与教师方面,学习者应积极地参与到语言使用中,拥有足够的可理解 性输出,提倡自主式学习;教师应激发学生外语学习的内部动机,减少其外语学 习中的焦虑;学生要学会了解自

48、己,评价自己,正确对待新的自我形象,以积极 的态度体验成功与失败,利用交际中的反馈提高语言能力;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 体的关系;同时,教师的教学与教学研究也是一种体验。在教学过程方面,课堂语言活动应该具有真实的交际意义,学生通过体验来 发现、使用和内化语言规则;教学活动应由易到难,从已知到未知:教师应创造 语言互动的机会,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促进合作式学习;应对语言形式 给予适当的关注,并且正确对待母语的作用;要整体设计体验式学习过程,将课 内外语言学习活动融为一体,同时合理运用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11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三章高中英语教学问题的分析3.1 英语语言环境的缺失要学好

49、一门语言,营造一个适当的语言环境至关重要。对生活在母语环境中 的学生来说,缺少学习外语的语言环境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他 们并不需要为了交流而去实践所学的英语,也不必借助英语来满足购物消费等生 活需求,一切完全可以用母语沟通,英语学习的社会环境缺失。在英语课堂中,虽然全英语式或半英语式的课堂教学已逐步推行,然而受到教师素养、学生接受 程度、具体教学内容、文化差异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 很难完全摆脱母语的束缚。这表现在课堂上经常出现中式英语或中介语,以汉语 的特点来套用英语语序、语音、用词等现象,真正有效输入的语言比例较低,英 语学习的课堂教学环境缺少。在家庭中,

50、英语使用更加罕见,即使是有英语背景 的父母,在家庭生活交流中也很少用英语和孩子沟通,英语学习的家庭环境缺失。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推进,以英语为载体的欧美文化 和潮流逐渐渗透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英语歌曲、电影、新闻等各类媒体越来 越为年轻一代所关注甚至追捧。这对于英语教学环境可以说是一种极大的改善。教师应顺应时代需求,适当地将这些优势运用于课堂教学中,重视语言的实际运 用,改善英语语言环境缺失的状况。3.2 教学理念存在误区3.2.1 忽视语言的有效输入和输出现今的高中英语教学中,体现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的听、说、读、写环节虽然 都有所涉及,然而若对其进行仔细探究,仍能发现不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成人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