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0716 上传时间:2024-06-0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TTHEORETICAL HORIZON2023.09现代化作为推动人类社会历史阶段发展和社会形态变迁的重要动力,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必然趋势,因而,在世界各国发展实践中,现代化代表了新的文明形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这就意味着,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基础之上,无论从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还是政治结构和形态上的变迁,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共生关系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独有意义。基于此,笔者在本文试图要探讨的问题是: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学理关系如何体现?

2、党的领导需要如何嵌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又如何充分发挥自身影响力?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学理阐释“现代化”作为一种概念和政治实践,反映的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由现代生产力引起的社会生产关系变革对于社会形态变迁、转型与发展趋势的思考。近代以来现代化理论往往与国家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对国家建构与转型的驱动来源、发展空间、步骤调整、效率节奏等相关要素的揭示,创设出观察国家现代化发展形态的依据。因而,对于任何国家的建构与发展来说,现代化作为一种崭新的模式,体现了社会历史运动和向前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美好坚持党的领导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逻辑*胡柳娟【提要】中国式现代

3、化作为中国社会发展形态的追求,无论从现代化的价值追求,还是政治结构的变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现代化之间始终呈现出了共生关系,即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是促进中国共产党成长的重要粘合力量,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释放了政党领导力和影响力。这一双重作用是以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者和执政者为前提的,因而,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培育、民族复兴为重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这一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展示了对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培育社会现代化的能力、以及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能力,并通过这三个方面把党的领导转变为了切实的执政能力和政治影响力,完成了对国家、社会和中华民族的引领。【关键词

4、】中国共产党 中国式现代化 民族复兴 执政能力【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47(2023)09-0077-06【DOI】10.19632/ki.11-3953/a.2023.09.012*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新时代增进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2FDJB012)的阶段性成果。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77TTHEORETICAL HORIZON2023.09的社会发展形态。尽管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问题”,体现的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对于国家政治发展模式的变革进程,但是,受各国历史情境和国家发展现状差异的影响

5、,现代化发展的开启逻辑也各有差异,这也就意味着,现代化的话语主导权并不是以最早开启工业化革命中的欧美国家为中心。对于这一问题,在马克思看来,现代化的最终使命是要实现人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因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而这种本质特征总会在社会生产和交往领域中呈现,即人都是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活动的,这就进一步把人与社会的关系激发出来,即:“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3。换句话说,现代化发展在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人在经济和社会领域的解放提供了可能,所以,在很多落后国家,或者民族国家,其现代化的逻辑并不是内生

6、的,而是外在推力的结果。这些国家形成了一条与欧美国家完全不同的现代化基本逻辑,即:通过转型,形成现代权威力量,并由国家这一主体引入现代化的经济和生产要素,进而培育现代化的经济政治社会。由此看来,这些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权威力量成为支撑现代化发展成功与否的关键力量。对此,美国学者亨廷顿提出:“处于现代化之中的政治体系,其稳定取决于其政党的力量那些在实际上已经达到或者可以被认为达到政治高度稳定的处于现代化之中的国家,至少拥有一个强大的政党。”4中国作为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后发现代化国家,其现代化发展的独特性也体现在这一点上。历史地看,现代化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呈现出了共生关系:现代化变革了生

7、产力和生产关系,并融入到了国家和社会的各领域;反过来,现代化在推动国家发展形态改变的同时,也推动了政党政治形态的发展。这是因为,在中国的国家转型与发展历程中,一个重要的标志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千年农业古国上自主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启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道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独有伸展半径:一是历史层面,侧重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责任的担当;二是现实层面,侧重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体现于外在的执政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从事实上还原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政治结构中所建构的一套相当成功的领导体系,成为承担领导和执政双重任务的重要力量:既体现在与国家机器发生联系过程

8、产生出的有机关系,即执政实践;也体现在联系过程中衍生的不断调试能力和总揽能力,即领导能力。在这一过程中,党对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也随着国家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而凸显,“党是无产阶级的直接执政的先锋队,是领导者”5,“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6成为必须要把握的重大原则。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呈现出来的蓝图是发展。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诠释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即: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种基于中国现实国情的现代化所催生出的发展结构

9、,所着眼的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国际关系等要素和谐统一的有机体。中国共产党在其中所寻求的更大空间,是在组建权威和秩序的同时,创造和体现更大的实际政治作为,即党的领导涉及到了国家建设、社会发展、民众思想形态、民族发展复兴等要素,是一项复合、立体的整体行动过程。同时,也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衍生出了全面体现坚持党的领导的三大有机载体,即:国家治理、社会培育和民族复兴。换言之,中国共产党的政党领导力和统领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大潮中一分为三。反过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78TTHEORETICAL HORIZON2023.09中国共产党就是要以强大的国家治理能力、社

10、会组织能力、民族复兴能力,铸就出强大的领导能力,进而积攒强大的社会威望和政治认同,构建一个与政党同质的“国家社会民族”发展体系。在这个体系中,中国共产党所要推动和解决的是如何探索和实践出既遵循中国政治发展规律,又不同于西方国家现代化运行方式的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个问题,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才有直接动力基础,而在这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扮演的角色始终是国家发展支撑者、社会转型主导者和民族复兴推动者。显然,党的领导与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之间呈现出的是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7。二、党的领导与提升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国家治理能力在中

11、国传统政治的演进过程中追求国泰民安的价值取向,既来自中国的政治文化,也来自近代中国的政治现实:一方要实现传统的政治文明向现代民主政治文明转变;另一方面国家发展形态要从传统农耕向现代工业迈进。而这些突破性转变必须通过一种全新的国家形式来实现,由此,便决定了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首先要从全面建设国家的角度考量。但是,从现代化的历史演进看,近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并不是那么顺利,从1800年至1949年,在这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里,中国一开始就面临国家分裂和国家领导力量衰败、缺失的现实问题。正是因为面临这样的政治窘迫,“建立一个独立统一的现代国家”8成为极具历史主动性的选择。除此之外,还在立国战略上作

12、出了重新选择:一是在国家管理形式上,从中国国家性质出发提出了民主共和制;二是在国家结构形式上,从全局发展的结构出发提出了单一制结构。在这样的立国战略指引之下,形成了一条“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国家建构现代化”的独特发展路径。其中,政治革命是在国家主权不完整条件下通过革命手段完成的;社会革命在完成政治革命之后通过国家机构这一实际载体实现经济、社会转型完成;在此基础上,二者把现代性发展中具有现代化特征的诸要素联系起来,并依照现代化发展规律发展各自的逻辑体系,便成为了现代化的国家发展逻辑。由此,在现代化的推进过程中,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是现代化的逻辑基点和首要问题。那么,在具体设计上: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出了

13、“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1979年,再一次明确实现“四个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战略目标;1982年,提出了“两步走”,实现小康社会的设想;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战略,标志着党对如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有了更为深入的思考。直到1997年,中国提前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并将第三步进一步细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的目标。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起点,中国式现代化又有了新的安排,即“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基本实现主义现代化;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9,并从“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4、“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新局面”等方面描绘了推进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规划。这些无疑是现代国家发展中浓墨出彩的一笔,构建出了一个具有长远政治效力和现实效力的保障体系:一是长远的规划布局,现代化发展不是盲目的,有其规律性;二是展现了长远国家发展道路在国家发展各领域的深化过程;三是展现了从初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长远强国发展行动逻辑。中国共产党通过把相对独立、分散且复杂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中的要素以发展规划的形式充分整合起来,很自然便成为了能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79TTHEORETICAL

15、HORIZON2023.09够始终统领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轴心力量。这样一来,现代化过程无疑成为了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成长的重要粘合力量,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在与国家发展的融合中再度释放了自身活力,从而使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获得再生。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构建出了与国家运行机器的良性关系架构,从而使党的领导实质性的嵌入到国家发展方向和建设内容上。这也直接决定了,党的领导将因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而增强,同时国家现代化将因党的全面领导而不断发展:既能体现各要素自身的运行规律,又要把党的领导影响力渗入其中,并把一般意义上党的领导权转变为了切实可行的执政权,完成了对国家的引领与整合、重塑了现

16、代国家政治结构。由此,“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10。三、党的领导与培育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治理能力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在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形态等方面的要求,实现政党对国家、社会的双重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发展逻辑。这一逻辑在社会发展层面,把“为民造福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11根植于社会发展中,让社会共同体通过政党获得社会关系的变更。这个时候,国家的现代化已经从宏观的政治结构和国家发展形态中剥离出来,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式现代化这个生命体的把握,不仅仅体现在外部的生产空间上,还

17、体现于内在的生活空间。由此,在现有政治要素相互影响的有机状态下,随着党领导国家发展过程的成熟,很快就会在成熟的国家中催生出一个成长性的社会。当社会开始发育后,便在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政治结构中,产生了与国家并行的社会结构,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发展力量。这个时候,中国共产党为了维持稳定的政治局面,就必须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到社会运转中,甚至参与到社会的主体人民群众之中,并依据人民的需求而进行资源整合与政策执行,依据人民需求的变化而进行领导体制和自身建设的创新。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不只是单纯对国家建设的反映,更是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而给出实质性回应的根本所在,因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让党的领导与

18、社会培育、发展产生直接联系并清晰提炼。为此,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坚守的“以人民为中心”理念,运用到了社会治理领域的方方面面,这既中国共产党自己对自己的要求,也是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解决大党独有难题、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关键。具体而言,其行动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2。新时代十年,中国共产党对社会系统中的领导始终以准确把握社会主要矛盾发展态势为主线。由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政党对人民的运行重点和空间也从追求领域、覆盖层次等方面进行了转移,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发展阶段中的具体目标。在这样的情势下,便可以通过集中式的资源整合并

19、且集中运用党的领导权,初步完成对社会基本发展机构和形态的改造。例如:党的十八大以来,就业方面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超过1300万;高铁运营里程达到4万公里,提高了人民出行便利度;医疗保障方面构筑起来覆盖14亿多人口的世界上做大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85%的县级医院具备二级医院服务能力,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更有保障,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了77.93岁;为改善人民群众住房条件,进行了惠及九千多万居民的住房改造工程建设。在吃、住、行、养老、就业、医疗上,实现了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向高品质方向转变。第二,追求共同富裕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培育社会发展中,也充分到:实现共同富裕,意味着要本着公平正义原则完善

20、制度体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80TTHEORETICAL HORIZON2023.09系,促进系社会协调发展;否则,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前提发展的现代化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共同富裕。因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十年的新时代新发展阶段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理念,构建不同区域、领域之间的平衡发展格局。在宏观发展层面,中国共产党以处理发展重大关系为主;在微观层面,补足发展短板、克服发展瓶颈,挖掘发展潜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就有多个方面关系到坚持共同富裕的问题。例如:实施区域发展中推行的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推进乡村振兴中坚持农

21、业农村优先发展;把发展实体经济作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重点等,所体现就价值原则就是共同富裕,中国共产党在这些以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战略部署中,实现了领导和执政的交叉互动:通过党的集中统一领导集中优势资源“做大蛋糕”,同时通过执政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分好蛋糕”,二者兼顾起来,便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政治势能,推动中国共产党走向中国政治舞台的中心。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破解了资本主导的现代化”13。人民群众构成了中国政治系统的“江山”,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政治权威就是建立在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这“江山”的责任上。在强国富民的目标追求之下,与西方国家已经成熟的社会主体条件下催生出的政党

22、领导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路径。也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作为引领中国社会进行的领导核心,不仅要具备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动员、联系、凝聚能力,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共产党“守的是人民的心”14,以人民为本位坚守政党的初心使命。在这一原则下,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被抽象为一套价值和实践体系,因而,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在不断发挥引领作用的同时,又能保持与人民的有机联系,持续推动社会的发展。于是,党的领导就与推动人民利益实现就有了共同的目标追求,同时政党也在这一促发力量中找到了更广泛的社会基础,并为持续完善和发展自身明晰了方向和基本路径。所以,从人民中找到中国共产党的定位,并从这一定位出发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

23、展路径,不是简单地体现为党在社会发展中的牵引作用,而是意味着要更多地把党的政治权威转化到对人民需求的有效满足、社会发展的有效作用上来。四、党的领导与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民族复兴能力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一书中论及城邦的初级来源动力之时,提出:“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因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着他们所认为的善),很显然,由于所有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15这就是说,在任何政治发展形态中,追求某一理想价值已经成为确立和巩固

24、这一政治形态的基本体现,甚至是拥有政治主体地位的现实条件。那么,在社会主义国家构建和社会培育中,中国共产党在这一理论和原理的意义上,客观上就把这些理念从本质上表达了出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用以表达在发展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目标追求。这个目标属于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是关系社会发展前途的目标。“这个目标属于中华民族的所有成员,是关系社会发展前途的目标。”16其内在关联有三:第一,从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存形态看,由于中国式现代化是建立在两千多年的民族交融基础之上,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17,那么在迈入国家发展结构的过程中,全民族都在为尝试构建新的

25、“一体”即现代化国家而努力,以维系中华民族的血脉。因而,在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之间既存在价值上的一致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81TTHEORETICAL HORIZON2023.09性,也存在文化上的一致性,二者相互之间各自影响着具体进程。第二,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形态看,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民族复兴大业的实践一开始就是建立在国家发展现代化的前提下,尽管辛亥革命后,国家陷入了内忧外患状态,但是中华民族追求民族复兴的行动并未停止,这种行动更多是从满足国家发展运动的现代化需求为出发点,即如何在保持千年古国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各民族和人民平等、自由、繁荣、幸福,这就造就了名副其实的民族复兴

26、理想。第三,从中国式现代化的政治特性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上说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由此决定,社会主义现代化所体现的民族共同复兴是要激发整个中华民族的内生动力,以实现民族自立自强,且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里才有现实的实现价值。毋庸置疑,现代政治文明对于中国的意义,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不可复制的。中国的土壤培育了从高远的民族大义出发,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融入到现代原则重塑下的政治发展结构中的独特气质。在这一结构中,出于保持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内在一体的一致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导力量。于是,现代化大潮冲击之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其信念、

27、追求和奋斗,动员了整个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同时也塑造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对国家和社会的现代性动力,成为了轴心力量。这种现代性的逻辑归纳起来,贯穿其中的主线是,中国共产党在实现民族复兴战略中推动了政党的现代化价值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现代性价值相融合,二者双向奔赴的过程主要体现于政党整合与民族发展的大循环。在这个大循环中,中国共产党从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出发,不断创造新的国家和社会现代化发展局面,并成为实现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式现代化成长的重要粘合力量。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在与推动民族复兴的融合中再度释放了自身活力,这种活力把党的领导与民族复兴的战略通过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很实际地联系了起

28、来,在朝什么方向、为什么要走这样的方向、怎么样实现这样的方向等问题上有了明确的规划。反过来是同样的道理,如果缺少强大的领导力量来推动和支撑,那么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必然缺乏支柱性力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也无法进行,甚至连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都会成为空谈。所以,在现实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有一个核心共识,即“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8。注释167911121418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人民日报 2022年10月17日。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24

29、4页。4【美】塞缪尔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王冠华等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341页。5 列宁选集 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57页。8许纪霖、陈达凯:中国现代化史 ,上海三联书店1995年版,第9页。10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年版,第7页。13盖军静、李永杰:比较视野中的中国式现代化研究,河南社会科学 2023年第5期。15【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16宇文利:新时代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新视野 2023年第3期。1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人民日报 2017年10月18日。(作者为中共北京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讲师)特约责任编辑古虹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8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