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趋势分析_李慧慧.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4045 上传时间:2023-06-30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趋势分析_李慧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趋势分析_李慧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趋势分析_李慧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年 第3期北方BEIFANGJ INGMAO经贸摘要:2022 年新年伊始,人民银行即发布了 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全文,在回顾过去金融科技发展情况的同时,明确了创新边界和发展方向,提出“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十六字原则与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任务。在金融科技高速发展的同时,金融监管方面也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本研究通过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的回顾以及对已经暴露出来的监管隐忧的总结,在借鉴美国与新加坡监管沙盒推进措施的基础上,总结出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监管螺旋式上升的关系模型,并对我国未来金融监管趋势进行了展望。关键词:金融科技;金融监

2、管;监管沙盒中图分类号:F8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913X(2023)03-0089-05金融科技发展与监管趋势分析李慧慧(新疆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乌鲁木齐 830012)收稿日期:2022-07-06作者简介:李慧慧(1996-),女,乌鲁木齐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资本市场。一、引言2 月 8 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等四部门发布关于印发 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 的通知。规划提出,到 2025 年,与现代化金融体系建设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基本建成,标准与金融监管、金融市场、金融服务深度融合,金融标准化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质量效益和生态效益充分显

3、现,标准化支撑金融业高质量发展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规划指出,要稳步推进金融科技标准建设。加强云计算、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识别、物联网等标准研制和有效应用,引领金融科技规范健康发展。推动金融领域科技伦理治理标准体系建设。统筹金融数据开发利用、公共安全、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保护,加快完善金融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完善金融大数据标准体系,探索制定金融大数据采集、清洗、存储、挖掘、分析、可视化算法等技术创新配套标准。制定金融数据质量、脱敏、分级分类等标准。制定金融数据应用建模、元数据、算法评价等标准。这就要求在金融科技时代下,不仅要重视金融科技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4、,也不能忽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做到发展与监管两手抓。基于此,本研究在借鉴国内外已有文献对金融科技与监管论述的基础上,从金融科技的增长与隐忧、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现状与挑战、金融科技时代下的产物监管沙盒几个方面入手,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趋势进行分析。二、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一)文献综述当今,不管是金融向科技的发展,还是科技向金融的发展,两种发展模式的不期而遇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两种模式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路径。这两种发展路径从两个方向派生出一对新的概念:金融科技(FinTech)和科技金融(TechFin)。据上海科技金融博物馆的入口介绍,“科技金融”是一系列促进科技发展、成果转化和科技进步的金

5、融工具、金融体系、金融政策和金融服务。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由政府、企业、市场、中介机构等主体及其融资行为组成的体系。与科技金融不同,金融科技是金融业下一阶段的发展方向。英文 Fintech 是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新词,是指利用各种科技手段对传统金融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创新,提高效率,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将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区块链等应用于传统金融领域的过程。如在892023年第3期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会计和审计领域,现在的主要方向是研究如何将这些技术成功地嵌入到传统的会计与审计当中。持续审计就是传统审计和科技相融合的成果。直至今日,全球对金融科技概念的定

6、义并未取得一致意见。认可度较高的有金融稳定理事会(FBS)于 2016 年发布的第一个金融科技行业报告金融科技的描述与分析框架报告,该报告清晰地将金融科技定义为由科技企业研发为主对传统金融业务进行变革的新兴行业;中国人民银行在 2019 年 8 月印发的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中指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其中现代科技成果主要包括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区块链(Blockchain)、大数据(BigData)、云计算(Cloud

7、)等新兴前沿技术,又形象地称为 ABCD 技术;美国经济委员会认为,一切涉及金融领域的技术都可以归类为金融科技,其中包括的不仅仅是 IT行业,机械制造业、医疗行业都可以包含其中;英国金融行业监管局将金融科技定义为可以针对金融行业已出现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等问题作出应对措施的技术。本研究主要针对中国人民银行现有对金融科技的解释及定义对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现状作出简要论述,总结出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已经暴露出的或潜在的负面影响,借鉴国外的金融监管机制,对我国接下来面临的金融监管发展趋势进行阐述。(二)理论分析本研究在对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以及金融监管模式发展变化的论述中发现,金融科技创新发展与金融监管

8、模式演变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特点。监管沙盒就是在这种演变过程中、在金融科技时代下监管科技的重要创新,本研究在对美国、新加坡监管沙盒模式的解读中,总结出了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模式。三、我国金融科技的发展与隐忧从整体上来看,在金融科技方面,中国取得了显著成绩,在最新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第30 期)中,全球排名前 15 位的金融科技城市中有 4个中国城市上榜。表 1我国金融科技城市前四位排名排名金融科技4上海6深圳7香港9北京资料来源:LongFniance 整理所得。2021 年是全球金融科技发展的大年。各国移动支付企业投融资屡创新高,这不断提醒人们,全球金融科技发展在疫情推

9、动下如火如荼。在胡润研究院发布的 2021 全球独角兽榜 中,金融科技以约139 家公司领跑其他板块。在排名前十的独角兽中,有 4 家金融科技公司。此外,我国实际上也经历了各种金融科技公司的爆发式增长阶段,中国大陆金融科技独角兽的平均市值远超北美等地区。除去这些已经崭露头角的部分,我国的金融科技行业现已处于调整阶段,由于行业高速增长产生的安全问题在“十四五”规划报告中也得到了体现,许多可信科技也会在“十四五”规划期间内得到完善,从而使得各个层面的金融风险都得以降低。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22-2025 年)(以下简称规划)于近日印发,这是央行发布的金融科技发展第二阶段的规划

10、。规划 明确了创新边界和发展方向,提出“数字驱动、智慧为民、绿色低碳、公平普惠”的 16 字原则与8 大方向的重点工作任务。数据在本阶段的规划中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在当前“数据爆炸”的时代,金融数据的利用、治理、确权、存储、应用都需要国家各层面在效率和成本之间做到平衡。近年来,我国“双碳”目标催生了更多企业对自身 ESG、绿色金融等监测、分析、追踪的要求,金融科技可以集合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满足众多企业对自身绿色资产识别与监测的需求,满足金融机构在绿色信贷信息管理系统中对风险控制的需求。特金融与资本902023年 第3期北方BEIFANGJ INGMAO经贸别值得一提的是,有大数据支撑的智能

11、科技将为更多投资者赋能,未来“(类)机器人投顾”服务将成为新兴的投资顾问选择。对于上述发展趋势,我们喜忧参半。尽管金融科技的飞速发展给行业内外带来诸多便利,降低了金融成本、促进了金融循环、极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但同时,有越来越多的金融风险与隐患也暴露在大众视野中。金融行业本身便属于一个风险性较大的行业,在运用了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后,很可能会增加金融行业的操作风险、信用风险和信息风险,给金融机构传统的服务业务发展带来难题,也对广大金融用户的信息安全和传统金融机构现有的盈利模式形成挑战。目前的金融科技领域的安全隐患,正在从可识别的系统风险、行业风险、信用风险转变为更多的隐蔽性技术类

12、风险。如客户信息泄露问题,包括客户的身份信息、财富信息、其他生活信息等,都存在暴露在公共互联网环境下的风险。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一些金融行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发展起步较晚,未能很好地吸取国内外其他行业科技创新的经验,加之其运作时间不长,发展尚未成熟等特点,在科技创新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会暴露出较为明显突出的问题,容易造成系统性风险。在这一过程中,金融监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否调节好传统金融业务对科技的依赖度对金融风险的防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四、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现状与挑战从监管层面来看,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在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存在被不法分子钻监管漏洞的可能。不法分子利用监管中的漏洞来进行金融欺诈行为

13、,从而也影响了客户对金融科技的信任,造成了金融科技发展受阻。此外,现阶段我国金融科技的界定不清晰,连带了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在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监管空白。同时,伴随着近些年来网络金融欺诈事件的不断发生,以及借以金融科技名义的非法交易,也都在很大程度上损伤了客户的信心。基于此,一方面,需要对征信体系进行进一步的完善;另一方面,则需要对法律法规进行补充。金融科技本身是以科技为核心,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数字技术的创造与应用对技术创新的要求极高,需要一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来支撑,以大的技术创新力度助力金融科技的发展。然而,我国目前这类跨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较少,不能满足金融科

14、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势必成为金融科技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与互联网企业深耕金融领域的热情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从金融安全的角度,习惯于稳健低风险的渐进式数字化改革,习惯于模仿先进成熟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此外,商业银行缺乏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创新文化不重视,严重挫伤了商业银行员工对金融创新的积极性,难以形成良好、可持续的创新氛围。首先,互联网企业的参与角色逐步转型,强化科技属性而弱化其金融功能,从提供互联网金融服务到提供解决方案和技术支持。非金融性机构提供技术和科技服务比直接从事金融业务更有保障性。其次,相较于金融机构在纯金融业务上的竞争,互联网企业在前沿技术领域深耕多

15、年,优势明显。随着前沿技术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互联网企业强调科技输出是大势所趋。五、金融科技时代下的产物监管沙盒到目前为止,金融科技的发展尚未引发金融监管结构的巨大变化,所有的监管调整都是以打补丁的方式进行的。全球经济主体还未对金融科技发展采取更有效的监管措施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 2008 年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打击,此次规模如此巨大、影响如此深远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很多经济主体还未走出其阴影。尽管如此,在金融科技时代下诞生的新型监管模式监管沙盒,还是走进了我们的视野。2020年 8 月 24 日起,随着最后两个试点地区成都、广州912023年第3

16、期NORTHERN ECONOMY AND TRADE项目的公示,中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正式实施。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试点涵盖了北京、上海、深圳和重庆等九个试点地区,但是监管沙盒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办法。鉴于此,学习借鉴国外监管沙盒的实践经验,对我国监管沙盒相关制度设计的建立和完善大有裨益。现以美国和新加坡为例,对这种新型金融监管模式加以证明。(一)美国的监管沙盒实践相较于世界各国监管沙盒的实践方面,美国的监管沙盒独树一帜,无论是制度原则的设立,还是沙盒监管创新发展,都颇具特色。在金融监管机构的设立方面,美国有许多金融监管机构,不只是联邦层面的监管机构,在州一级方面,也设立了许多金融

17、监管机构,这使得监管沙盒的协调性更加充分;美国的司法体系和消费者保护体系相对完善,即使沙盒提供监管特赦,也未必能阻止消费者针对沙盒实验的潜在违规行为发起集体诉讼,从而阻碍了监管沙盒的进一步推广。上述两方面的特殊性导致美国监管沙盒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一是监管沙盒缺乏较为具体的实施措施。主要有两方面原因造成。首先,监管沙盒具有无形的特性,因此在如何进行沙河实施方面专家们各抒己见,无法达成一致意见。其次,监管沙盒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金融创新产物,其在全球范围内还处在一个试运行阶段,可作为借鉴的数据极其有限。二是对于沙盒规则与法律法规之间存在的矛盾还未找到融洽的解决方式。首先,就美国国情而言,监管沙

18、盒与现有的美国法律法规之间就充斥着矛盾。其次,在监管沙盒与法律法规相适应的方面,如何将沙盒与法律保护相结合也是现阶段依然存在的问题。三是创新的积极性可能由于监管者的地位而受阻。监管机构作为沙盒工作的推进者,扮演着看门人的角色,而其与被监管者之间缺乏沟通,这就造成参与者创新积极性欠缺。四是美国独特的监管模式导致监管沙盒的复杂化。美国的金融企业都是在联邦和州金融系统的共同运作中进行的,因此,其监管力度被大大削弱。(二)新加坡的监管沙盒实践作为全球金融创新发展和金融监管的最优实践地,新加坡金融监管局(以下简称 MAS)将聚焦点放在金融监管的政策和创新上,这为新加坡进化为全球金融重点地区与国家提供了重

19、要保障,也为新加坡创建全球智能金融服务中心保驾护航。MAS运用自己独有的风险评估体系,对各个金融机构作出清晰评级;带头对金融科技发展的管理制定出有效的原则;协助各大金融机构防范化解自身风险。(三)启示由于我国沙盒实践发展起步较晚,发展较之美国以及新加坡来说过于缓慢,由此我们应该借鉴国外沙盒实践的经验,将我国沙盒实践做得更快更好。从美国的沙盒实践发展来看,美国的沙盒实践相较于世界上其他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在发展初期遇到了许多阻碍和争议,这为我国更好地做好沙盒实践初期的起步阶段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通过对美国沙盒实践的经验总结,我们发现,美国并没有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在发展初期理论远远脱离了实

20、践发展,沙盒规则与相关监管法律法规产生许多矛盾,监管未能和创新做到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监管者权利甚至会阻碍创新的发展,这成为沙盒实践中监管与创新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起步阶段应该拿出解决对策,处理好监管与创新之间的关系。反观新加坡在金融科技监管领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和监管,为我国能够更好地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提供了诸多有益的参考。我国应遵从摸着石头过河的理念,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金融科技监管的宏观框架体系建设,规范金融科技创新在各个领域内与之对应的金融监管规则,加强不同领域、不同部门、不同机构之间的相互配合,推动金融监管在科技发展的关键领域的应用落地。此外,还要做好沙盒实践的起步工作,以此来更好地完善

21、沙盒实金融与资本922023年 第3期北方BEIFANGJ INGMAO经贸践机制建设,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做到完美融合,有效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可以看到,一方面,监管沙盒是金融科技时代下监管科技的重要创新,另一方面,它又作用于金融科技创新行业发展,对其进行监管。这种有效监管又反过来促进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与创新。由此可见,金融科技发展与金融监管之间不是简单的敌我关系,而是形成了一种螺旋式上升的模式,关系图如下:六、我国监管改革的发展趋势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科技产业高速发展,在全球金融科技产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中国金融科技产业迅速发展,规模也逐渐扩大。自 2013年中国“互联网金融”概念的提

22、出,众多第三方支付软件以及网络众筹,资产变更加密等许多业务获得高质量发展。在金融创新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就是金融监管领域相应政策的出台,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也使得金融监管从积极鼓励偏向温和的模式变为积极引导严格合规的监管模式。由于中国金融科技发展起步较慢,经验也相对欠缺,目前中国的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仍在搭建,相关处理机制对应原则和解决工具仍在不断升级和完善。除此之外,相较国外的金融监管改革发展,我国吸取了许多国外经验。在预防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坚持总体金融监管框架格局的稳定,严格把控不同领域的相关规则方面以及推动一系列金融科技沙盒监管等方面,我国的监管步伐与全球监管实践相对一致。在其他一些领域,我

23、国较之国际监管领域发展,也有许多创新和提高。如我国在为网络公司竞争所构建的框架,为不同企业建立共同的支付平台,为使网络小额贷款能做到更加规范全面所做的相关规定等方面,都做出了领先于全球的有益尝试。参考文献:1龚强,马洁,班铭媛.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风险与监管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2022(6):45-70+5.2王定祥,翟若雨.金融科技“监管沙盒”的国际经验与政策启示J.当代金融研究,2021(Z4):100-108.3何涌,谢磊.金融科技的内涵、风险与监管的中国方案:一个基于文献可视化的研究综述J.金融发展研究,2022(4):82-89.4赵大伟,山成英.新加坡监管科技创新实践与经验借鉴J.

24、南方金融,2021(6):69-80.5山成英,赵大伟.美国的监管沙盒实践及经验借鉴J.南方金融,2020(11):54-61.6赵大伟.监管科技的能与不能J.清华金融评论,2019(5):54-56.7李展,滕超,叶蜀君.金融科技行业发展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影响的测度J.征信,2022(5):73-79.8黄锐生,赖昊莹.加强监管科技应用 防范金融科技风险J.金融科技时代,2022(5):46-50.9孙国峰,赵大伟.监管科技的挑战与破局J.中国金融,2018(21):19-20.10 FSB,Financial Stability Implications from Fin Tech,2017(6):7.11 Johannes Ehrentraud,Denise Garcia.Managing the Windsof Change:Policy Responses to FintechJ.Vox EU PolicyPaper,Centre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2020(4).12 ASBA,Global Fintech Regulation,Supervision PracticesJ.Association of Supervisors of Banks of the Americas,2019(11):8.责任编辑:王旸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