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_陈苇杭.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83153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_陈苇杭.pdf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_陈苇杭.pdf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_陈苇杭.pdf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78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陈苇杭摘 要:契诃夫的戏剧海鸥具有静态性特征,而这一静态性特征在剧中玛莎、特里波列夫与妮娜三位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在剧中,三位人物都在个人情感或者个人事业方面陷入僵局,而三人的静止性又各有其特点。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剧中三位人物的生存状态,更好地理解作家戏剧创作的主题,从而把握作家对于人类荒诞的生存状态以及对人类命运的冷静思考。关键词:契诃夫;海鸥;静剧;静态性【中图分类号】I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7756(2023)02-0078-07一、引言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契诃夫

2、(.)的戏剧海鸥()完成于 1896 年,是契诃夫最具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之一。海鸥的故事情节集中在特里波列夫、妮娜与玛莎三人的感情与经历上,从这三位人物的生存状态中可以看到契诃夫戏剧创作的一大特征静态性。关于静态性,可以追溯到比利时象征主义剧作家梅特林克(M.Maeterlinck)提出的“静剧”(或称“静态戏剧”,Static drama)理念。梅特林克认为,不是在宏大冒险的悲剧中,而是在日常生活静止的瞬间才更能够看出生活真正的悲剧元素。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悲剧性(The Tragical in Daily Life)一文中写道:“在幸福中,在静止的瞬间,不是比在激情的旋风中有着更深刻的危机因素和

3、稳定因素吗?”(梅特林克,2009:83)他提出,内在的心理活动比外在的物质活动更为重要,生活的本质不是在一时的激烈冲突事件中展现,而是展现在持久平静的日常生活中。静态性是契诃夫戏剧的本质特点,如董晓所言:“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呈现为人物行动的阻滞、对话交流的隔阂、言语的停顿,以及人物行动之环境的抒情氛围的烘托等方面”(董晓,2011:58)。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行动和言语受阻,在人物对话中常出现“停顿”现象。剧中人物往往倾向于谈论自己的生活,忽视他人的话语。这是作家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方式,体现了作家对于现代人生活状态的把握,他笔下的人物难以相互交流,沟通多以中断结束。静态性在

4、戏剧中的另一表现是事件本身的静止不动,缺少进一步发展。故事中的人物无法通过行动来完成自我转变。关于这一点德国学者沃尔夫施密德(W.Schmid)有过论述:“在契诃夫的小说中,“物质活动”指人物出于短暂激情或世俗欲望而采取的行动笔者注。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78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78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79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虽然人物努力追求根本性的改变,想要按另一种方式生活,但事件终究没有发生。”(施

5、密德,2017:5)虽然这一评论说明的对象是作家的小说创作,但它同样也适用于描述作家戏剧创作的特点。本文在“静剧”理念的视角下描述海鸥中人物特殊的生存状态,即剧中人物在情感、事业、理想等方面陷入僵局时的危机状态。本文的“静止”与时间的流逝相关,是一种比喻:海鸥这部戏剧剧本设定的故事时长为两年,这是时间的流动,剧中人物的理想生存状态是“流动”,即人物能够随着时间的流逝完成积极的自我转变,在恒常的生活里找到自己的道路。但在剧中的两年生活中,几位人物在感情与事业上却几无进展,他们身上体现的是“静止”的生存状态。人物不变的生存状态与持续流逝改变的时间构成了对立关系。“静态性淡化了人与人之间外在的冲突,

6、强化了人与环境、人与时间的冲突。这是契诃夫戏剧静态性特征的内在本质。”(董晓,2011:61)在海鸥中,契诃夫将日常生活故事带到了舞台,削弱了人物间的外在冲突,并安排了三四幕之间两年的时间间隔,从而展现了现实生活中人类面临的潜在生存危机。从玛莎、特里波列夫、妮娜这三位人物的个人命运以及他们生存状态的静止性中,可以更深刻体会契诃夫戏剧创作的主题,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隔绝与无法沟通。二、玛莎的静止性:自我逃避在海鸥情节发展的两年中最能直观体现“静态性”的人物就是玛莎。玛莎是最早停止行动的人物,她在故事的开头就深知并深信自己爱情的无望,因为她知道在她所爱的特里波列夫的眼里只有妮娜,且自己的爱情甚至没有

7、被他所察觉。玛莎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点,因而早早放弃了求爱。在整个戏剧中,玛莎所做出的唯一行动就是嫁给了她不爱的小学教员麦德维坚科。她所选择的是对爱情僵局的逃避,希望通过嫁给麦德维坚科来忘记注定无果的恋情,除此之外玛莎没有再采取任何行动。她一次也没有尝试向特里波列夫表白自己的内心,仅仅是向母亲波琳娜和她尊敬的医生多尔恩等人倾诉过内心的痛苦。玛莎的行动始终受到她自己内心的阻滞,因而放弃了行动,结果是她一直处在与特里波列夫无法对话的隔阂状态,这是玛莎在现实层面行动上的静止。玛莎的静止性更多还体现在心灵层面。在故事的开头,玛莎在向麦德维坚科解释自己为什么穿着黑衣服时说:“我在给我的生活挂孝啊,我很不幸

8、。”(契诃夫,1980:96)这一句台词表达了玛莎内心的不幸状态,即想要被爱而不可得。这一不幸状态从开头延续到了剧本的结尾:尽管时光流逝,她已嫁给了麦德维坚科,还生下了孩子,但是玛莎却始终对他不冷不热,对自己的孩子也不关心。身份与时间的改变对她的内心毫无影响,她还是对特里波列夫念念不忘,每天守在他身旁。第四幕她的丈夫麦德维坚科在央求她一起回家时,曾讲起他们的孩子,说:“可怜的小东西。一连三夜没有看见母亲啦。”(149)在最后,她寄希望于改变住处来忘记特里波列夫,而这无异于自欺欺人,因为在时光流逝的两年中她没有完成真正的自我改变,她所设想的新方案与开头相似,仍然是逃避。只有通过采取有效的行动,她

9、才能够让自己摆脱心灵的静止状态,但是由于毫不奢望特里波列夫能够接受自己的感情,她选择了逃避,最终被绝望所困,陷入了静止。这一静止状态随着特里波列夫的自杀而成为彻底的绝望。玛莎的静止性表现为缺少行动力、缺少同主人公的交流,她没有采取任何行动去追求所爱之人。她的静止性与特里波列夫和妮娜有一定差别,她是心如死灰之下主动让自己陷入了“静止”的状态。而另外两位人物则是被动地陷入这一状态,为了摆脱“静止”一直在积极采取行动。契诃夫.契诃夫戏剧集 M.焦菊隐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 年,第 96 页。下文征引该书时只用阿拉伯数字标明页码,不再另注。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

10、第2期)5校.indd 79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79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80三、特里波列夫的静止性:没有出路玛莎的“静止”主要体现在感情方面,而特里波列夫的“静止”则更加复杂,他的“静止”不仅涉及情感经历,他所遭遇的还有事业方面的停滞。特里波列夫认识到了自己的处境,但与玛莎不同的是,他在不断行动,寻求自救。特里波列夫的“静止性”表现为他在剧中流动的时间中最终没能找到自己的出路。在爱情方面特里波列夫陷于困局。第一幕中,特里波列夫与妮娜这对情侣在

11、开演前见面时就显示出彼此间的隔阂。妮娜称赞作家特里果林的创作,批评特里波列夫的剧本,说:“你的剧本很难演。人物都没有生活你的剧本缺少动作,全是台词”(104),理应相爱相知的两人的兴趣、思考与追求并不一致。特里波列夫不喜欢特里果林,他认为这位作家只是按照固定的套路写作,虽然有一定成绩,但是称不上伟大,他评价说:“有才气只是读过了托尔斯泰和左拉的作品,我想谁也不愿意再看一点点特里果林的小说了。”(101)然而妮娜却不理解特里波列夫的哲学思考与艺术理想,而是极度崇拜特里果林,第二幕中她更是当面称特里果林为“天才作家”(126)。从这幕起,特里波列夫在爱情发展方面就陷入了“静止”,这之后更是遭遇了情

12、感危机。两位人物艺术观点上的分歧实质是两人精神理念的分歧:特里波列夫的理想是打破老套的创作方式,创造新的艺术形式;而妮娜却把注意力投入到了作品的表演方面,她想要通过演戏来体验生活。特里波列夫的创作无法满足妮娜的需求,他请妮娜演出,却无法让妮娜理解他的创作精神。他对妮娜的认识一直停留在一个较浅的层面,对所爱的人并没有足够的了解,因而他在爱情上无法取得进展,找不到与妮娜共同的艺术追求道路。在剧本的第二、三幕中,妮娜移情别恋,追随作家特里果林而去,在第四幕中特里波列夫向妮娜吐露真心,恳求她留下来,最终遭到拒绝。由于没有进展的恋情,特里波列夫绝望之下选择自尽。这样推测是合理的,但是恋情的断裂只是特里波

13、列夫在感情经历上陷于静止状态的原因之一,对这一情感状态产生影响的还有他与阿尔卡基娜二人的母子关系。从故事开始,特里波列夫与阿尔卡基娜的关系就一直处在矛盾状态:特里波列夫对母亲怀有复杂的感情,一方面他不欣赏母亲那一派的艺术理念与表演方式,但另一方面他又爱着自己的母亲,在母亲面前甚至怀有自卑心理。为了改善母子关系,他想用独具个性的艺术风格来向母亲证明自己的天赋与才能,可他没能向母亲传达自己的真实意愿与感情。结果是他的母亲不但不欣赏他的才华与创作,觉得儿子只是在做“颓废派”的愚蠢把戏,而且对他努力的动机一无所知。因此她不愿动用财产,供特里波列夫离开农庄在外界做一番事业。阿尔卡基娜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了

14、包养的情人特里果林身上。“契诃夫在海鸥中有意识地引用哈姆雷特并做出标注,简短的引语同时承载三种功能:1.突出母子关系在第三者面前遭遇的危机”(荀波淼,2012:8586),“第三者”特里果林的介入让特里波列夫更加难以得到母亲的关爱,无法与母亲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交流,第三幕里母子吵架的冲突情节或许就是剧本中母子二人唯一一次面对面的真情实感的流露。停滞不前陷入僵局的母子关系让他感到痛苦,产生了危机感。为了摆脱情感方面的“静止”,特里波列夫采取了行动,在剧作文本直接叙述的情节之外,从他人的台词中,我们间接了解到一段故事:特里波列夫曾向特里果林要求决斗,这一行动并不是偶然,应该 指特里果林笔者注。SJ0

15、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0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0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81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看作是一次自救行为:在特里波列夫看来,特里果林同时夺走了母亲与妮娜的爱,他想要通过这种极端的、毁灭性的方式打破他遭遇的爱情与亲情的困局。这一行动被周围人所阻止,特里波列夫也因此受困。与玛莎类似,特里波列夫同样很早就预见到了自己的不幸命运。第二幕中,他无意之下打死了一只海鸥。这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但是特里波列夫却对此若

16、有所思,并对妮娜宣称也许有一天他会像打死这只海鸥一样打死自己。俄国文论家米尔斯基(.-)这样评价契诃夫的创作:“契诃夫擅长追溯情感过程的初始阶段,他能指出偏离的最初征兆。”(米尔斯基,2013:92)剧中特里波列夫从偶然射杀海鸥这一事件中预见未来命运的情节就体现了作家这种创作特色。特里波列夫从无意射杀的海鸥身上看到了自身危机的征兆,为此他不仅做出了要求决斗、开枪自杀等极端举止试图打破僵局(这些行动如果成功,那将导致消极的毁灭),同时也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他隐约感受到了自己的危机来源之一在于他的行动范围被局限在了庄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这个剧本的前三幕中,城市空间象征着未来时间的维度而乡下

17、则是一个存在于现实的空间,这个空间里只有现在,没有未来。”(,2013:517)在情感方面他未能寻得解决之道,而在乡下他又无事可做,于是便开始动笔写作,想要通过在事业上有所成就来寻求出路。两年间,特里波列夫博览群书,刻苦创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他成了一名作家,成功发表了作品,还引起了外界的注意,但是这反而令他更加苦闷。长期写作并没有使他感到满足,因为他发现自己并不能像他理想中的那样创造新的形式,与此相反,他在写作中遇到了瓶颈,感到自己越来越陷入陈旧的(即传统的)写作方式与套路之中,正一步步远离自己所追求的新形式,这对他而言是最大的不幸。特里波列夫感到自己在事业方面无法取得突破,只能原地踏步。最终

18、,他与妮娜爱情无果,与母亲的关系未能缓和,在事业方面的理想也同样破灭。他付出了许多努力,然而无论是在感情方面,还是在创作方面都没能找到出路。“特里波列夫不是因为无果的爱情而自杀,而是因为他走投无路,感到自己什么也无法改变。”(,2013:518)在感情与事业双重停滞的打击下,特里波列夫陷入了空前的绝望,再次选择了自杀,这一次是彻底的毁灭。上文所述的是特里波列夫个人静止状态的诸多表现,除此之外,他的静止状态实质上还体现在周围人对他的看法上。特里波列夫成为作家,变得小有名气,他的母亲却对此事兴趣寥寥,她从未读过儿子的作品,而特里果林也只是表面上评价了一番他的创作。敏锐的特里波列夫注意到了一个细节特

19、里果林没有裁开杂志上载有他作品的书页,这表明他认定的对手特里果林对他的创作同样是漠不关心。剧作结尾,特里波列夫开枪自杀时,其余人都在桌前忙着打牌。在他死后,也仅有医生去看了看,其他人继续打牌。这与一般悲剧的表现方式不同,激烈的冲突被淡化,自杀的情节发生在了幕后,而在台前仅仅是有一群人在忙日常琐事。按照悲剧的逻辑,这之后的情节应当是发生一场大的变动,人物之间的关系与人物的个人生活会因为一名重要角色的毁灭而发生变化,“在死亡之后通常伴随着某些物质或精神力量的重新分配”。(威廉斯,2007:46)但是在这里,情节骤然中止,人们只是坐在那里,对特里波列夫的变化甚至死亡丝毫不关心。年轻人的死亡这一重大事

20、件在剧中被描写得无足轻重,这就构成了一种情境反讽,暗示特里波列夫周围的人甚至他本人所处的世界自身都处在一种荒谬的静止状态中,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特里果林写不出真正想写的作品,波琳娜追求多尔恩而不得,索林终其一生也没能实现恋爱和创作的梦想看似随着时间的流动,有新的生命诞生,有年轻的生命逝去,人们在生活、创作,但是在时间长河里的每个人的真实状态都像是静止的石块。他们本质上从未发生过任何改变,甚至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1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12023/4/24 11:17:592

21、023/4/24 11:17:59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82也不期望于改变。人们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中,如果他们看起来是在移动,那也仅仅是被时间的河流捎带着被动地移动。人与人的真实距离从未改变,“人们彼此接触,却又生活在隔绝中”。(张变革,2010:19)少有人尝试改变自我,尝试与他人缩短距离,寻找出路,然而做出尝试的人却也一无所获,只是在被流水裹挟,像是折翼的海鸥,遭遇不幸的毁灭,玛莎如此,特里波列夫如此,妮娜亦如此。四、妮娜的静止性:追求幻想“静止”这一特性在妮娜的身上表现得似乎最不突出,因为她勇敢而坚定地追求爱情与事业,向着理想而努力,离开了束缚她的乡下。在最终幕

22、中当特里波列夫找不到自己的出路,不知如何继续创作时,她却对未来生活抱有信心,自称学会了忍耐,懂得要背负十字架,明确了应当如何做一名演员。从这点上来看,妮娜身上所体现的是积极的“流动性”。“流动性”表现为两年里她拓宽了眼界,不像先前那样天真,而且有了新的生活目标,似乎随着时间的流动完成了积极的自我转变,摆脱了“静止”的处境。但是从深层次来看,她的身上体现的依然是静止性,并且某种程度上她的静止性甚至强于特里波列夫和玛莎。在剧本中她是最努力的角色,但同时也是做了最多无用功的角色。一系列的行动非但没能让她改善处境,反而使她越来越不幸。剧本结束时她都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未来能否实现仍是未知。剧中妮娜的

23、身世与命运是借助其他角色的话语叙述的,这也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从侧面观察妮娜这个人物。在第一幕中通过阿尔卡基娜之口道出了妮娜的梦想,介绍了妮娜的家世,而此前妮娜并未言明她的理想。阿尔卡基娜在演出后称赞妮娜,对她说:“有这么一副容貌和这么美妙的声音,绝不可以长久埋没在乡下,那可是犯罪呀。你确实有才能。你听见我的话了吗?你应当演戏!”(111)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阿尔卡基娜或许并不是在全心全意称赞妮娜,但是妮娜听后却极为欣喜,她立刻肯定道:“啊!那是我的梦想啊!”(111)但随即叹了口气说:“然而这是永远不会实现的。”(112)这声叹息与妮娜的身世有关。妮娜退场后,阿尔卡基娜对其他人物讲起了妮娜的家庭

24、:妮娜的生母在去世前把财产都留给了丈夫,但是丈夫却再娶,把钱都给了妮娜的后母,家里对妮娜的管束极为严苛,这就是她外出演戏都要偷偷出来的原因。由此我们也明白了妮娜行动的动机,她想要摆脱生父与后母的束缚,成为一名演员。为了进一步理解妮娜的理想与她所采取的行动,需要再次审视她与特里波列夫的恋情。笔者认为,与特里波列夫交往,在庄园中出演恋人创作的戏剧,是妮娜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这个行动在剧本开幕前就已经开始。妮娜与特里波列夫的爱情与剧中“海鸥”的象征有一定联系,第二幕中特里果林在听说了被射杀的海鸥后,构思出了这样一个故事:“一片湖边,从幼小就住着一位很像你的小女孩子;她像海鸥一样爱这一片湖水,也像海鸥

25、那样的幸福与自由。但是,偶然来了一个人,看见了她,因为没有事情可做,就把她,像这只海鸥一样,给毁灭了。”(131)关于“海鸥”的象征寓意已经有许多学者做过论述,而笔者认为,这个故事还可以理解为暗指剧本中妮娜与特里波列夫的故事:无事可做、被束缚在乡下的特里波列夫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因此他开始写作。剧本中没有讲述妮娜与特里波列夫如何相识、相爱,我们可以推测,正是特里波列夫的剧本将妮娜这位乡下地主的女儿引入了戏剧与演员的世界,让她见识了一种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于是在她内心深处萌生出了做演员的梦想。开演前,妮娜更多地还只是出于兴趣出演恋人的戏剧,体验别样的、自由的生活,而与特里果林的见面让她的理想有了进一

26、步发展。而特里波列夫还不够成熟,成绩还不显著,妮娜也不能够完全理解他的想法。但是特里果林不同,指妮娜笔者注。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2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2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83静止与流动试论契诃夫戏剧海鸥中人物的生存状态他是一位成名已久的作家,有能力与条件帮她实现理想,再加上众人的称赞给了她信心,所以她采取了剧本中最果断的行动追求特里果林,随他去外地演出。这次行动给她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她这两年的经历在剧中是由特里波列夫讲

27、述的:妮娜确实得到机会,站上了大舞台,但她却并不像自己想象的那样具备演出的能力,她的追求与其说是理想,更像是一厢情愿、不切实际的幻想。事业上她没有进展,表演水平比起两年前毫无进步。在这方面她比特里波列夫还要窘迫得多,特里波列夫至少有了一定成就,而两年来妮娜却没有在舞台上成功演出过。在爱情方面妮娜同样受阻,她大胆地追求特里果林,为作家生下了孩子,却没能与特里果林建立起坚实的情感联系,未得到其积极的回应,后来孩子死了,特里果林又回到了阿尔卡基娜的身边。为了爱情她付出了惨痛代价。在最终幕中,妮娜自称懂得了如何做一名演员,然而就在说出这段台词后,很快她就又提起了她自己对特里果林的爱,这表明她旧情未忘。

28、她本人或许并不像她所宣称的那样有信心:她在先前谈起她要继续演出时说“我签了整一个冬季的合同,我必须去”。(164)她要继续演出似乎还有受契约束缚的原因,而不是真正地认识到并想要实现演员的梦想。在她的内心深处依然残留着静止的一面,她像是重新张开翅膀,开始朝着认定的新目标飞翔,又像是依旧停在原地,不是真正地有所成长。“在这里,作家又为刚刚出现的理想的亮色涂上了绝望的灰色:她所描述的幸福接受信仰并在舞台上体验到生命的享受只是个未知数”(张变革,2010:18)妮娜的自述像是自我欺骗,让人怀疑,“妮娜的内在矛盾并没有被解决,她与自身实际并不吻合的表现具有悲剧的性质。”(,2015:232)“在表白自我

29、后她依旧回到所有人执迷自我的主旋律,以对特里果林的无望的爱情击毁了特列普列夫和自己精神升华的希望。”(张变革,2010:20)在妮娜身上既体现了希望,但又隐藏着更深层的绝望,这是她身上静止性的本质体现。五、结束语海鸥这部戏剧有着明显的静态性特征:剧中,外在的冲突被淡化,激烈的冲突事件被隐藏在幕后,然而在看似平静的生活氛围下却暗藏着生存的重大危机,作品的主题在时间的流逝与人物不变的生存状态的对立中得到揭示。剧中的三位人物玛莎、特里波列夫、妮娜所展现的是一种特殊的生存状态。玛莎的静止性表现为她基本放弃了行动,而特里波列夫陷入僵局则是因为寻找不到自己的出路,妮娜的静止性表现为她无法最终实现她所追求的

30、理想。时间流逝,两年间三位人物或多或少地采取了一定行动,意在打破僵局,与身边的人建立联系,摆脱自己陷入的静止状态,但是他们所做的一切却又像是徒劳无功,自寻烦恼,三人都无法相互理解,也得不到身边人的理解。由此,契诃夫在海鸥中展现出了现代人生活的荒诞一面:每个人都心怀希望,想要改变自己,想要同他人交往,但是人与人难以相互理解。人更多关注的对象是自我,无论做出多少次尝试,无论经过多久的岁月变迁,这些尝试在现实生活中都可能只是无用功,即使是勇于尝试的人也可能会像剧本里的那只海鸥一样遭遇无端的毁灭,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希望似乎是存在的,但是追求希望却可能使人陷入更深的绝望。可以看出,在海鸥中隐含了契诃夫

31、对于人类命运的关怀以及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冷静思考。即特里波列夫,不同译本译名不同。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3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3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84参考文献德斯米尔斯基.俄国文学史(下卷)M.刘文飞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董晓.论契诃夫戏剧的静态性 J.外国文学研究,2011(5):5764.雷蒙威廉斯.现代悲剧 M.丁尔苏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7.莫里斯梅特林克.

32、谦卑者的财富:梅特林克随笔 M.马永波译.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9.沃尔夫施密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智事件 J.张变革译.俄罗斯文艺,2017(2):49.荀波淼.哈姆雷特背景下的海鸥解读 J.俄罗斯文艺,2012(4):890.张变革.绝望的艺术与艺术的绝望 J.俄罗斯文艺,2010(4):1720.C/-2015.:,:XX ,2015:224233.,J.,2013(5):516524.作者简介:陈苇杭,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欧洲学院,研究方向:俄罗斯文学。(责任编辑 孙磊)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4SJ00087421 欧

33、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4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88 :.,.20-,.,.,20-.,.:;:,.,-.,.:;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8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88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92Being static and flowing:an analysis

34、on the living states of characters in Chekhovs The SeagullBeijingInternationalStudiesUniversity ChenWeihangAbstract:Chekhovs play The Seagullpossessesastaticfeature,whichisembodiedinthethreecharactersoftheplayMasha,Treplev,andNina.Intheplay,thethreecharactersareallexperiencingemotionalorcareerdilemm

35、as.Yetthestaticstatestheyfacearedifferentfromeachother.Byanalyzingtheirlivingstates,thispaperaimstobetterappreciatethethemeofthisplayandunderstandthewriterssoberreflectionsontheabsurdexistenceandthefateofhumanity.Keywords:Chekhov;The Seagull;staticplay;beingstatic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92SJ00087421 欧亚人文研究(中俄文)(2023年第2期)5校.indd 922023/4/24 11:17:592023/4/24 11:17: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