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

上传人:wei****016 文档编号:282580 上传时间:2023-06-2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2年学习在陕西延安河南安阳考察时重要讲话心得体会范文稿(6篇)汇编(一)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要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回顾过去的十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奋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阔步迈向乡村全面振兴的道路上,容不得“歇一歇”“缓一缓”“等一等”的

2、心态,必须拿出“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气神,“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劲,使足劲、拉满弓、出满工,用拳拳之劲绘就乡村“斑斓图景”。以“党建起笔”,绘就“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合力图”。“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上级方针、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直接与人民群众打交道的“最近一公里”,只有把“地基”筑得坚不可摧,方能支撑起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梁柱”。因此,乡村振兴要以“党建起笔”,勾勒“组织之形”“思想之魂”,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让基层党建形神兼备。一方面,要立出标准“框”,聚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针对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乡风文明

3、等方面,新建、调整、优化党的基层组织体系,防止“一刀切”“一锅煮”,实现基层组织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另一方面,要建设规范“架”,从细处、小处、难处着手,着力破解基层组织问题,以“钉钉子”精神将组织生活、工作机制、活动阵地、党建任务规范,提升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以“产业运笔”,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民生富景图”。“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人民群众的“米袋子”“钱袋子”,一头连着共同富裕的“大梦想”“大图景”,必须找准“发力点”、寻求“突破点”、抓实“落脚点”,绘就“稻粱丰硕,猪肥鸡壮”的“民生富景图”。要强化规划引领,因地制宜,因产制宜布局特色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

4、上下游、左右岸产业协同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发展格局。要强化模式创新,积极探索“农户十公司”“农户十合作社”等模式,实行“订单收购十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十按股分红”等多种利益联结方式,促进资源整合,注入社会资本,提升产业质效。要坚持目标导向,将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作为发展产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在解决就业等方面下苦功夫、实功夫、硬功夫,确保产业发展真正利民、惠民、为民。以“生态落笔”,绘就“山水相依,琴瑟相和”的“乡村治理图”。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乡村兴和生态保护并非发展中的两个课题,而是

5、一脉相承的同一命题,必须做好两者“融合文章”,要像保护眼晴一样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一方面,要坚持系统性、全面性、前瞻性治理,持续打响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打赢山水林田湖草沙治理攻坚战,消除黑臭水体、劣类水质,让“河岸线”成为“风景线”。另一方面,要发挥人民主体、主责、主业,聚焦房前屋后、庭院坝里,敢啃“硬骨头”、消除“老大难”,开展美丽乡村行动,提升人居环境,补齐配套短板,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二)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河南省安阳市考察时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党的十八大以来,乡村建设进程犹如环环相扣的乐章,从打赢脱贫攻坚

6、战、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到人居环境提升、历史文化保护,不断鸣响动人的和弦。作为基层干部,既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时代的开拓者,当再接再厉、锐意进取,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圆梦新时代,奋力谱写出乡村振兴新乐章,为实现农村现代化不懈奋斗。这十年“上下同心,尽锐出战”,唱起脱贫攻坚团结之歌。以众人之力起事者,无不成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在“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号角声下,不懈奋斗,久久为功,从整体上消除绝对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第一枪”。这十年,伴随着各项扶贫政策的“春风”吹遍贫困地区的还有280万帮扶干部,他们扎根基层,联系

7、起各族人民,为乡村谋发展,为群众谋出路。有四十三年不改初心使命“愚公移山”的毛相林为贫困村凿出了一条“绝壁天路”、有开拓新路号召刺绣脱贫的白晶莹推动蒙古族刺绣产业“焕然新生”、有“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李玉“南菌北移”帮助3.5万余贫困户彻底脱贫。他们深刻诠释了“把使命放在心上,将责任抗在肩上”的精神。这十年通过精准识贫、资金倾斜、产业扶贫、人才帮扶推动脱贫攻坚“稳步”发展、圆满“收官”,为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筑牢了“基础桩”。在新时代,基层干部们仍不可掉以轻心,要“稳扎稳打”抓落实,要“同心合力”解难题,狠抓“返贫”现象,实现党的声音“无障碍”传递、团结群众“无距离”阻隔,不断汇聚奏响乡村

8、振兴乐章的磅礴力量。这十年“开拓创新,相辅相成”,唱出乡风文明繁荣之歌。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乡村文化振兴既要“革新”,也要“传续”。这十年党员干部们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号令下,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化,融合互联网科技、创新人才的力量推陈出新,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将乡村文化盘“活”,让特色文化、工艺品牌走出乡村、流向市场。借力打造出农家书屋、坝坝电影等精彩新潮的乡村文化惠民方式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将现代化新动能注入乡村文化“一池春水”。在融合时代主题发展乡村

9、文化的同时,不走“同质化”道路,保留了质朴本色,传承传统文化和手艺,糖画、刺绣、木雕、民歌又在地里田间“火”起来了,让乡村文化在走向大众化、开放化的同时又不失其天然本色。在新征程上发展乡村文化,基层干部们还需将先天优势与后天培育有机融合,在传承与创新中打造特色乡村文化品牌,挖掘红色文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让乡村文化在蓬勃发展中成为民族无形却有力的精神旗帜,以提振文化自信,夯实好中华民族的脊梁。这十年“披荆斩棘,不负人民”,唱好农村发展奋斗之歌。治国之道,富民为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员干部铆足干事创业精气神,始终从人民出发,积极探索现代化特色产业发

10、展之路,推动休闲乡村、精品民宿、直播电商等新业态入驻乡村,为广大农民提供发展新方式、就业新岗位,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心怀“国之大者”确保“粮食安全”,让老百姓“铁饭碗”端好端实。十年前,不少乡村还存在农业结构单一、农民生活无保障、农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现如今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农村焕然一新,从房子、村路,从基础设施到乡风村貌都与十年前的景象大相径庭。老百姓不光是基础生活得到保障,还能自立自强握好技术的“斧头”开垦出新的财富“田地”。在新起点,基层干部们要厚植民生底色,始终以人民为中心,贴近群众,聆听心声,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共建共治,共绘乡村美好生活“同心圆”。(三)“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

11、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把富民政策一项一项落实好,让老乡们生活越来越红火。”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延安市考察时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发扬延安精神和红旗渠精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不懈奋斗。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前进的关键时刻,各地要坚持党建引领,在特色产业、人才培育、乡村治理上靶向发力、久久为功,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四轮驱动”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党建引领驱动,组织赋能添动力。基层党组织是脱

12、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坚强堡垒,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同样离不开基层党建的引领作用。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各地要树立大抓基层、抓好基层的鲜明导向,持续强化基层党组织的主体责任和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进一步扩大党组织覆盖范围,拓展延伸服务群众链条,推动党群服务中心“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办”;要紧密结合基层实际,积极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工作,创新理论宣讲形式,丰富知识体系内容,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将“高大上”的“官方语言”转化为“接地气”的“群众方言”,让党的声音传入“千家万户”,接续奋斗乡村振兴新征程。特色产业拉动,富民强村增内力。产业是发展之本、强村之基、富民之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乡

13、村产业,不像过去就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猪,有条件的要通过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产业兴旺。各地要在牢牢守住农业基本盘的基础上,依托当地特有的文化、环境、地理等优势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明确发展方向,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努力培育农业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发展,主动借助互联网先进技术,让“手机”变“农具”、“直播”变“农活”,培植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就近就业创业,推动产业振兴落实见效。人才培育带动,头雁领航注活力。人才者求之则愈出,置之则愈匮。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既是源头活水,也是创新引擎,唯有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

14、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有希望、宏伟蓝图才会变成现实。各地要树牢“农村发展、大有可为”的聚集导向,坚持“外引十内培”的人才培育模式。一方面,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多领域拓宽人才引入渠道,以选调选派、驻村书记、挂职锻炼等方式将中坚力量放在乡村;另一方面,深挖本地乡土人才资源“富矿”,发挥“回引”政策优势,在“田专家”“土秀才”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带头人”,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乡村治理促动,干群同心聚合力。治国安邦,重在基层。推进乡村治理有效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业兴旺、农村发展的客观需要,更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基石。面对前进路上的新形势新挑战

15、,各地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广泛凝聚各方力量参与乡村治理,努力把单村“盆景”打造成连片“风景”,让乡村振兴既有“颜值”也有“内涵”;要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通过群众议事协商平台,强化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多维互动格局,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四)10月27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奔赴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峥嵘岁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

16、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延安精神是老一辈革命家和共产党人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赓续红色基因,传承奋斗精神,革命精神要传承更要发扬。作为新时代的年轻干部,要真学真悟伟大的建党精神,身体力行弘扬延安精神,在党的二十大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在重温历史光辉中把正方向舵、高扬为民帆、力挥斗争桨,用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人心、激励斗志、开创未来。坚定功崇惟志、业广惟勤的理想信念,把正“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的精神“方向舵”。延安精神的精髓就在于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十三载峥嵘岁月,百年建党历程,我们党一路走来,历经无数艰险磨难,但任何困难都没有压垮我们,任何敌人都没能打倒

17、我们,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旗帜鲜明讲政治、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党的生命,也是我们党能成为百年大党、创造世纪伟业的关键所在。年轻干部作为党和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接班人”,更要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清醒,永远听党话、跟党走,自觉用伟大建党精神和延安精神武装头脑,坚守“对党忠诚”这根“定海神针”,把正“旗帜鲜明”这个“信仰之舵”,在党的二十大奋斗目标的新征途中破浪前行。厚植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为民情怀,高扬“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群众“为民帆”。“治国有常,利民为本。

18、”延安时期,党提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写入党章。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时代年轻干部要传承好延安精神中的为民情怀,要常思“答卷”之策、寻“破题”之法、行“答题”之道,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做到“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要始终把责任压在肩膀上,把人民揣在心窝里,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高效高质回应群众诉求,切实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要始终高扬为民之帆,深入群众,倾听人民的真实心声,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心境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为

19、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不懈奋斗。锤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担当品格,练就“惊涛骇浪从容渡,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奋进“斗争桨”。延安时期,面对严峻的现实,我党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大生产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通过艰苦奋斗不断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变幻莫测的时局和潮流激荡的新时代,踏上充满光荣和梦想的新征程,斗争仍是最质朴、最有效的方法论。年轻干部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付出更为艰巨努力的准备,树立敢于斗争的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始终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在大是大非前敢于“出鞘”,在矛盾

20、冲突前善于“制敌”,挺起“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脊梁,涵养“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在“摸爬滚打”中练就可堪重任的“铁肩膀”,向着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久久为功、奋楫前行!(五)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陕西延安,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重温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在延安的峥嵘岁月,缅怀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宣示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向历史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的坚定信念。延安,是中国革命圣地,是无数人魂牵梦萦的精神家园。这里孕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这种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

21、党人前仆后继、奋勇前进,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延安精神,凝聚无穷之力,赓续奋斗之志,逐梦崭新征程。传承延安精神,凝聚信仰之力,赓续兴党之志。信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广大党员干部要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信仰、把牢政治方向,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之力、校准前进坐标。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确保在乱云飞渡的复杂环境中航道不偏、在泰山压顶的巨大压力下目标清晰、在糖衣炮弹的轮番轰炸下坚如磐石。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不以小节无碍放松自己,不以下不为例开脱自己,不以无人知晓放纵自己,旗帜鲜明讲

22、政治,遵循组织程序、遵守组织决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指挥,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时刻把对党忠诚摆在首位,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树牢为党之心、赓续兴党之志,自觉做到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传承延安精神,凝聚担当之力,赓续强国之志。突谈误国,实干兴邦。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我们不懈奋斗、久久为功才能实现,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延安精神”,用好我们党艰苦奋斗的传家宝,凝聚担当之力,赓续强国之志,谱写无悔青春。要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伟大理想之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一步一个脚印将工作一件件落到实处,将目标一点点变为现实。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

23、者进。要拿出滴水穿石的韧劲和一以贯之的拼劲,始终坚持躬下身子、放下架子埋头苦干,自觉抛弃“拿来主义”思想,摒弃“坐享其成”观念,丢弃“得过且过”姿态,舍弃“求稳怕乱”意识,增强想干事的态度、能干事的本领和干成事的决心,把“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把“不想干”变为“抢着干”,凡事冲在先、走在前,力求干出名堂、千出实效。传承延安精神,凝聚初心之力,赓续为民之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来自于民,植根于民,人民就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广大党员干部要传承延安精神,紧紧依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用心服务群众,永不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凝聚初心之力,赓续为民之志,学会在一枝一叶中始终把人民放

24、在心中最高位置。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深入基层、融入群众,与群众肩并肩、脚挨脚、心贴心地坐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用土话方言与群众拉家常、谈发展,用“零距离”服务架起党群干群之间的连心桥。站稳群众立场,树牢群众观念、走好群众路线,多沾些土气、多带些民气、多聚些人气,主动关心群众的安危冷暖,着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及时疏通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和盲点,用辛苦指数换取群众的满意指数和幸福指数。(六)10月28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河南安阳林州市的红旗渠。党的二十大后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国内考察,先是选择前往延安紧接着专程考察红旗渠,并强调提出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红旗

25、渠精神永在!这宣示着在和平建设时期继续传承红旗渠精神的重要性。迈向新征程,传承红旗渠精神更有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20世纪60年代,为改善恶劣生产生活条件,摆脱水源匮乏状况,河南省林县(今林州市)人民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修建了举世闻名的大型水利灌溉工程一一红旗渠,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的建成,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如今党的二十大已经吹响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

26、伟大复兴的冲锋号,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更应弘扬红旗渠精神,重温光辉历程,砥砺奋斗初心,谱写新时代的绚丽华章。自力更生,修筑如磐初心的生命渠。红旗渠开工之时,正值国家最为困难的时期,要彻底解决缺水问题,林州人民不依赖国家,不向上伸手,流自己的汗,修自己的渠。手挑肩扛,风餐露宿,粮食不够就吃野菜充饥,工具不足就动手制。因为他们的身后没有荣光闪耀只有一个沉重的嘱托,“一定要把水带回来!”历时十年的奋战,林县人民修成长达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创造了人类改造自然的伟大奇迹。他们用一双手践行了“一锤一钎干革命,愚公移山志如钢”的如磐初心,他们用一条精神长河映照了党的初心。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新征程

27、上,作为青年干部,要始终坚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精神支柱,不断补足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把稳思想之“舵”。要时刻高举“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伟大精神旗帜,挺起信念的脊梁,坚定心中的信仰,一心一意听党话,矢志不渝跟党走。艰苦创业,修筑苦干实干的奋斗渠。悬崖峭壁建“天河”,其困难的程度是我们所难以想象的,但林县人民硬是靠着“一锤、一钎、一双手”创造了太行山上的人间奇迹,削平1250座山头、凿通211个隧洞、架设152座渡槽一个个惊人的数字背后是林县人民愚公移山的意志、艰苦创业的奋斗、不畏艰险的拼搏。创业艰辛征战多,百年芳华胜蹉跎。从红船起锚扬帆到复兴巨轮乘风破浪,无数共产党人接续奋斗、艰苦努

28、力,终换来山河锦绣、国泰民安。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新征程上,青年干部一定要弘扬林县人民“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艰苦创业精神,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责任担当、“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紧迫感,在本职岗位上心无旁骛、埋头苦干,推动各项工作提速进位,奋力谱写新时代的新篇章。团结协作,修筑勁力同心的互助渠。众人拾柴火焰高。红旗渠这项盘绕林滤山长达1500公里的引水灌溉工程的顺利完工、造福后代,离不开各方团结奋斗。如果没有“前方有求,后方必应”的默契配合,就没有这项跨省跨县跨流域的引水工程的顺利实施。如果没有分工合理、科学调配,就没有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大的事,真正

29、实现团队作战、一致向前。正是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所有干部群众的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完成了这项看似无法完成的任务、创造了这个伟大的奇迹。前进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此刻,全面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广大青年干部更要继承和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小我”融入“大我”,以团结蓄势赋能,为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注入强大力量。我们只有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永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秉承“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魄,才能在奋斗的道路上共绘心手相依“同心圆”、共书蓬勃发展“精彩卷”,共答欣欣向荣“时代题”。无私奉献,修筑矢志为民的幸福渠。可以说,没有一腔热血为后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就没有“新中国建设史上的奇迹”。在红旗渠建设中,先后有30多万人次上山劳动,81人献出宝贵生命,涌现出了马有金、路银、任羊成等一大批红旗渠建设先进模范。无私奉献,薪火相传。迈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干部要时刻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牢记于心、践诺于行,时刻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盼人民之所盼,为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困难尽最大努力、花最大力气,始终与人民群众想在一起、站在一起、干在一起。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遇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勇气,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建设,攻坚克难打头阵,脚踏实地去奋斗,用真抓实干去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心得体会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