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n湖南城市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为了实现学校下一步发展计划目标,保障本科教学水平评定,努力建设一支学历、职称、年纪结构合理师资队伍,依据教育部相关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意见、湖南省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计划和我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学生规模建设和现有师资情况,特制订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一、老师队伍现实状况和存在问题截止底,我校有专任老师563人,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共161 人,占老师总数 24.6% ,其中教授 23 人,占3.5% ; 讲师210人,占 32.2% ;专任老师中含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共 108 人,占老师总数16.5% ,其中博士 5 人。我校是4月由原湖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2、和原益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升本,升本以后,专业学科进行了调整,老师队伍人数是逐年增加,师资队伍职称、年纪、学历、结构得到了改善。老师教学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也在不停加强,确保了学校逐年扩招正常教学需要。但从学校发展计划来看,我校师资队伍和本科教学水平评定仍有一定差距,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教授所占百分比低现有教授23人,仅占老师总数3.5% ,这将严重影响学校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本科教学水平评定。第二,中青年老师学历层次偏低含有博士学位老师只有 5 人,硕士学位 103 人。第三,老师专业结构、学科结构不合理,高水平学科、学术带头人匮乏;有影响科研结果甚少。原益阳师专中部分师范教育类专业萎
3、缩或停招学生,老师要转型;省级关键建设学科少,学术梯队还未形成,学科建设后继乏人。第四,现有师资队伍中,一是双高人员不稳定,二是部分老师工作责任心和价值取向还存在问题,不求上进,满足于现实状况。二、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指导思想师资队伍建设计划指导思想是以提升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为关键,以培养和造就一批含有城市特色学科带头人为关键,带动老师队伍整体水平提升,立足培养,主动引进,加大投入,营造良好学术环境,建设一支结构优化、素质良好、特色显著师资队伍。三、师资队伍建设计划目标1、总体目标依据学校计划目标,到,学校将发展成为一所城市特色突出,紧紧围绕城市建设计划、建设、管理、经营,文理渗透,理工结合,多学
4、科协调现代化、开放性、教学型全日制本科院校。学校在校招生规模16000人,其中本科生1人;老师队伍达成900人,其中正高专业技术人员108人,副高285人,中级342人,高级职称占老师总数43.7%;博士70人,占老师总数7.8%,硕士学位510人,占老师总数56.6%,硕士及以上学位占老师总数64.4%。 2、分年度分类目标-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年份按职称分按学历分引进和培养自然减员生师比累计正 高 级副 高 级中 级初 级无 职 称累计博士硕士本科专科及 以下累计其中:高学历高职称学术带头人56323118210179335635106436164532519:0164535140245177
5、486458170454136745619:01710501702601785271019205473137350618.5:1780652352951454078030296444108270518:01840782453081793084047355428106558718:0187095260350126338705841538984239218:01900108285342130359007051031554037318:01四、具体方法人才是高校生存和发展决定性原因。我们要牢靠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观念,以人才机制、人才环境和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基础,以人才总量增加和学院发展相适应、师资素
6、质提升和管理体制改革相适应、人才结构调整和学院学科、专业、课程建设相适应为目标,以高层次人才和急缺人才开发为关键,抓住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步骤,努力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为推进我院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实人才确保。1、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稳定高层次人才继续推进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湖南城市学院岗位聘用和岗位津贴实施措施。全方面引进竞争机制,在学院全方面推行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和人才市场选聘,建立健全以考评评价为基础,和岗位责任和工作业绩相挂钩,短期激励和长久激励相结合激励机制。建立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关键内容人事管理制度。主动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充足发挥分配机制对人才激励作用。教学系列岗位津贴要真正表现
7、多劳多得,优劳优酬,激励老师敬业、勤业、精业。建立健全考评奖惩制度。对在教学科研中做出突出贡献人员给予奖励,充足调动广大教学科研人员工作主动性,推进教学科研事业发展。对于不努力工作、不推行职责、违反校纪校规者,要给予处分和处罚。2、主动引进,优化老师队伍结构首先要发挥政策优势。以宽广视野、开放理念,大胆突破身份、户籍等政策难点,对高层次人才,可实施“户口不迁、身份保留”灵活政策和机制。深入完善人才引进,从简从速办理引进人才相关手续。其次要拓展引进领域。在人才引进,尤其是“双高”人才引进中,要打破人才全部制和地域界限,充足利用社会人才资源,建立一支相对稳定流动老师队伍。采取调入、聘用、借用、合作
8、研究、学术交流等措施,吸纳社会人才智力资源。深入提升高层次人才引进待遇和现有高层次人才待遇,逐步形成结构优化、充满活力学术梯队和学术群体。引进人才不仅能够优化师资队伍结构,而且能够为我院注入新活力,全方面促进教学科研水平提升。要切实落实学院人才引进优惠政策,千方百计经过多种形式主动引进人才,加大对关键学科、专业和含有高学历高职称老师引进力度。以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纪优异人才支持计划和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芙蓉学者计划”、湖南社科“百人工程”等重大培养计划、重大科研项目、关键学科和关键专业和学校优异老师、教学十佳等为导向,主动推进教学、科研团体建设,加大学科带头人
9、、青年骨干老师培养力度。建立开放、流动、竞争、协作教学科研机制,造就一批中青年高级教授。健全和完善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系,努力改善工作条件,大力营造激发创新发明工作环境,在关键学科、关键专业造就优势人才群体。3、立足培养,实施“教授、博士工程”坚持以能力建设为关键,深入加大对中青年老师培养力度;以造就学术名师和教学名师为目标,健全学科带头人选拔培养机制。激励和支持含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老师,尤其是中青年老师,主动参与中国外学术交流、科研合作。重视老师“双语”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校每十二个月有计划地拨专款关键支持青年老师攻读博士、硕士学位。从开始每十二个月选送15名老师攻读博士学位,
10、组织40名左右中青年老师脱产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努力争取到,实现青年老师硕士化。4、优化环境,为人才创新提供良好条件建立各类人才建设载体,为人才搭建创业平台。加大为人才服务力度,为人才排忧解难,努力在全校营造人人尊重人才、人人珍惜人才良好气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提供创新、激励拔尖良好气氛,形成爱才、重才、容才、护才环境。做好政府特殊津贴、“湖南省优异教授”、“教学名师”、“十佳青年老师”等评选表彰活动,加强对优异老师表彰奖励。切实改善老师工作生活条件,构建老师良好事业、生活平台,处理老师实际困难。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政策留人、感情留人。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和师资管理明确人事处、教务处、
11、科研处、各系部及后勤基建处、资产管理处职责,建立良好服务意识,树立强烈责任感。人事处负责师资队伍建设编制、计划、老师资格认定、职称评聘、工资福利、老师调配、师资培训、青年骨干老师选拔和培养等;教务处负责老师讲课资格认定,教风建设,教学过程管理,教学评定和教学质量考评检验,外聘老师聘用管理和老师奖罚等;科研处和学位办负责学科尤其是关键学科、关键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老师科研工作组织和指导,科研结果评审和奖励,校级、省级学科(学术)带头人选拔和培养;后勤和资产管理处等相关部门要为师资队伍建设做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老师住房、办公用房、办公设施、办公用具等落实到位,职责到人。各教学系、部、要采取对应方法,认真落实师资队伍建设计划。学校要逐年增加师资引进、师资培养经费预算,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投入,确保师资队伍建设计划顺利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