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818453 上传时间:2024-06-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4.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52016湘潭市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试题带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湖南省湘潭市2015-2016学年高一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 1以下农作物最早由中国培植的是 粟 小麦 玉米 水稻 A. B. C. D.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最早种植的是粟和水稻,C项正确。美洲种植的小麦和玉米,A、B、D三项中都含有或,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进入繁荣时期是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时期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手工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古代中国青铜技术进入

2、繁荣期是商周时期,B项正确。A、C、D三项都不符合史实,均排除。 3“商人”。这一称呼主要来源于 A.中国人很早就懂得经商 B.商朝人善于经商 C.商鞅变法的规定 D.徽商和晋商的出现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商人来源于商朝人善于经商,B项正确。A、C、D三项都与题意无关,均排除。 4“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求以相补,而非求以相病。”这段话反映了什么思想? A.重视商业的作用 B.提倡重农抑商 C.重视农业的作用 D.提倡农商并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材料意指农商关系紧密,二

3、者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只能相补,不能对立,D项符合题意。A、C两项只是其中一方面,不能全面反映题意,均排除。B项与题意相反,排除。 5在世界步入近代时,中国日益落伍的直接原因是 A.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C.明清时期的闭关政策 D.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时,中国实施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致使步入近代的中国日益落伍,C项正确。A项与此无关,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之一就是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也与闭关锁国政策

4、实施有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6汤姆同学惊奇地发现:欧洲的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 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 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你对两者之间关系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理形势相同 B.殖民活动影响 C.关系世代友好 D.文化传统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意中指欧洲和美国等不同地区有着相似的地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与殖民扩张有关,B项符合题意。欧洲与美国地理形势不同,A项表述有误,排除。C和D两项不符合史

5、实,均排除。 7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国家是 A.英国 B.荷兰 C.法国 D.德意志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8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的是英国,A项正确。荷兰是在17世纪确立世界霸权,B项不符合时间,排除。法国在英国角逐世界霸权时失败,C项排除。德意志没有确立世界霸权地位,D项排除。 8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相对论的提出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

6、,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隐含的时间为18001856年,英国的煤炭消费量大增,联系所学可知,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与此无关,排除。C、D两项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9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的是 A.机器制造业 B.电力工业 C.石化工业 D.汽车工业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机器制造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A项表述有误,但符合题意,正确。此时出现的新兴行业是电力、石油、汽车工业,B、C、D三项表述都正确,但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7、10关于19世纪后期出现的垄断组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垄断组织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垄断组织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垄断组织的发达是德国、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垄断组织的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 A. B. C. 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西方国家的生产组织形式发生改变,即垄断组织出现,它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标志着西方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促进美德等国的经济迅速发展,也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A、B、C三项表述都不全面,均排除。 111876年,世界博览会在

8、美国费城举行,清朝官员李圭参加会议回来后,大声疾呼“机器正当讲求”。据其主张判断李圭应属于当时的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机器正当讲求”可知李圭呼吁在中国讲“机器”,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B项符合题意。顽固派反对中国向西方学习,A项排除。C、D两项主张向西方学习制度,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2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这一情况对近代中国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民族资本的总额大幅度增加 B.民族工

9、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C.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D.促成中华实业团等成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C项符合题意,正确。A、B、D三项都是其发展的表现,都与题意不符,均排除。 13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伟大转折,这次会议标志着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确立 B.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 C.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D.政治体制改革全面

10、启动 【答案】C 【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故选C。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D.又恢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是由集体经营改为个体经营,这种经营形式不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现代农业需要机械化大生产,A项表述有误,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土地制度未变,仍属于集体土地所有制,B、

11、D两项表述都有错误,均排除。个体经营是适应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C项正确。 15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 B.改拿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 C.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 【答案】B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及表格中的增长倍数,由此判断是改革开放带来的积极作用,故选B。从表格中无法看出现代化的发展,排除A;C错在度繁荣,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是21世纪初,排除D。 16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现在正在崛起的媒介是 A.印刷媒介 B.电波媒介 C.互联网媒介 D.电视媒介 【答

12、案】C 【解析】本题考查大众传媒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现在正崛起的媒介是互联网,C项正确。A项古代就存在,排除。B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出现,排除。D项出现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排除。 17斯大林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农业集体化 D.强调高速度,忽略经济发展质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斯大林模式的最主要特征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A项最符合题意,正确。B、D两项都是其特征之一,但都是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体现,均排除。C项是其内容之一,与

13、题意无关,排除。 18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建立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有助于建立诚信机制,B项符合题意,正确。A、C、D三项符合史实,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19“各个行星围绕着太阳转,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与此历史现象相关的事件主要是指 A.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B.美国所控制的世界银行成立 C.美国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成立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材料“各国货币围绕着美元转”可知“美元”的中心地位,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由美国所控制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最终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货币体系,A项正确。B、C两项表述都符合史实,但这两项都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D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0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是 A.世界经济集团区域化 B.经济全球化 C.世界经济多极化 D.美、日、欧三足鼎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5、。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当今经济发展的趋势是经济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最重要是全球化趋势,B项正确。A项是经济发展趋势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排除。世界多极化是一种政治格局,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20世纪60年代,美日欧在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领域三足鼎立,D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时间,排除。 21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一是对题干要求的“从经济的角度看”这

16、一限制要求的把握,二是对“近代前夜”的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这是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孕育的新事物,而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就是指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答案为C项,即雇佣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2清代商人地主“以末致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 A.导致手工业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 B.造成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 C.政府崇本抑末,限制手工业生产 D.影响海外贸易,导致闭关政策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商业的发展,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意指商人发财致富后,都转向购地守业,不再投资商业,致使商业领域缺乏资金,A项正确。B项

17、与此无关,排除。C项是导致此现象的原因,因果倒置,排除。D项是后果之一,但不是“直接”后果,排除。 23迪亚士说,他们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 A.传播基督教教义 B.传播近代自然科学 C.传播人文主义 D.传播先进生产方式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的思想因素是传播基督教的热情,可见材料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的主要含义是传播基督教,A项符合题意,正确。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24“英国是最先发

18、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材料认为黑人奴隶贸易停止的原因是 A.非洲黑人奴隶的反抗和斗争 B.英国对非洲殖民政策的调整 C.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推动 D.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根据材料信息“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可知,黑奴贸易停止的原因是把非洲变成英国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是导致,即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要求。故答案为D项。A、C两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说法错误,均排除。 25世界近代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经历了由手工工场、工厂制

19、度到大企业的演变。你认为出现这种演变的根本原因是 A.工业革命 B.资产阶级革命 C.世界市场扩大 D.殖民扩张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所学可知,“由手工工场、工厂制度到大企业的演变”都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A项符合题意,正确。B项是政治因素,不符合题意的“根本原因”,排除。C项是变化后产生的影响,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不符合题意,排除。 26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巩固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D.承认商品货币市

20、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B、C三项都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和认识,但不是理论意义,均排除。新经济政策之前,社会主义发展经济的理论认为只有资本主义社会才会有市场、商品和货币关系,但新经济政策承认了商品、市场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这就是理论的突破,D项正确。 27上个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时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所犯的错误”是 A.纷纷采取国家干预措施 B.都走上对外侵略的战争道路 C.纷纷削减政府开支,组织救济 D.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1929年至1933年资本

21、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旨在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上个世纪30年代”,欧美国家应对危机的正确做法是国家干预经济,A项表述不符合题意,排除。德、日国家走上法西斯道路,不是欧美国家,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是罗斯福新政后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是应对危机的正确做法,但不符合题意,排除。危机发生时,欧美国家采取贸易保护主义,以邻为壑,转嫁危机,使危机恶化,D项做法是应对危机的错误做法,符合题意。 2820世纪6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手机),这是对20世纪我国老百姓看时间方式的生动写照。这反映了 A.不同年代的人看时间有不同

22、的偏好 B.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提高了生活质量 C.中国老百姓一直有很强的时间观念 D.我国的科学水平已处于世界前列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的能力。从题意中可知,人们对时间的认识依靠的媒介逐步提升,这得益于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科技世界领先,但明清以后开始落后于世界,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说:“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黄金就能获得他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

23、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材料二 15世纪时,商人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和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世界各地。 材料三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说:“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给新兴的资产阶级开辟了新天地。东印度和中国的市场、美洲的殖民化、对殖民地的贸易、交换手段和一般商品的增加,使商业、航海业和工业空前高涨,因而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 (1)据材料一分析哥伦布探索新航路的主要动机是什么?说明哥伦布生活的时代与这种动机相关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分析新航路的开辟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

24、3)材料三中提到的“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指的是什么? 【答案】(1)获取黄金。西欧国家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作为货币的黄金、白银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人们对黄金白银的渴望也日益强烈。 (2)各地区生产的产品在世界范围内交流流通,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增强,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 (3)工商业的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资产阶级的力量逐渐发展壮大;封建主阶级衰落。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多次提到“黄金”,可见其动机是为获得黄金。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经济根源和社会根源两

25、个角度分析即可。 第(2)问,材料二中提及亚非欧美等地的商品之间的交流,可见其影响从世界产品的交流、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分析即可。 第(3)问,材料三中“使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指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使欧洲封建社会瓦解的因素体现。 3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毛泽东在回顾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史时说过:“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轻工业不能忘了张謇,化学工业不能忘了侯德榜,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1)列举张之洞创办的重工业和张謇创办的轻工业。 卢作孚是重庆人,目睹川江上外国轮船横行霸道,他发奋走实业救国的道路,创办了民生实业有限股份公司。1925年,民生公司以一艘70.6吨的小火轮起

26、家,以爱国救国为号召,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不得不退出川江航线。这是近代中国罕有的民族企业通过竞争取胜的范例。抗战时期,民生公司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完成了“中国实业史上的敦刻尔克撤退”,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抗战胜利时,民生公司已拥有船舶140余艘,航运势力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 (2)为什么说“运输航运业不能忘了卢作孚”? 1984年,卢作孚之子卢国纪在重庆重建民生公司,经过21年的发展,民生公司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营航运企业集团,服务领域涉及江海航运、公路运输、国际货代、国际船代、现代物流等。 (3)结合以上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在建设

27、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该怎么做。 【答案】(1)汉阳铁厂,大生纱厂。 (2)管理精良、营运高效,可资后人借鉴;使外轮退出川江航线,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航运势力及于海外,拓展了民族工商业的市场。 (3)要继承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经验;要有爱国之心;等等。 【解析】本题考查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和现代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的重工业指汉阳铁厂,张謇的轻工业指大生纱厂。 第(2)问,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以精良的管理和高效的营运”“仅10年时间就使外轮不

28、得不退出川江航线”“抗战时期将大量工业设备和军工物资抢运入川,构成抗战时期中国的工业命脉”“抗战胜利时航运势力及于日本与东南亚各国”,从中逐一概括即可。 第(3)问,从运输航运业的巨星卢作孚在近代的发展史可以看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总结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拥有爱国之心等,言之有理即可。 31在世界经济现代化历程中,钢铁发挥了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740年英国的生铁产量为1.7万吨, 1860年增至380万吨,产量超过了法、德、美三国总和的一倍。 (1)1740-1860年英国生铁产量为何增长如此迅猛? 1860-1913年,美国生铁产量由84万吨增至3 140万吨,钢产量由1.2万吨增

29、至3 180万吨,成为世界上钢铁产量最大的国家。 (2)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什么问题? 1949年,我国钢产量仅为15.8万吨,1957年增至535万吨,1958年达到1 108万吨,但其中合格的仅有800万吨。 (3)1949-1957年,我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是什么?1957-1958年,我国钢产量为什么差不多翻了一番?1949年以来我国钢产量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4)1949-1958年我国钢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的模式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模式? 【答案】(1)机器的普及、火车和汽船

30、的发明。 (2)内燃机的发明及应用。美国工业实力超过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重工业比例加大。 (3)民族独立、社会安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大跃进运动,全民大炼钢铁。为我国工业化建立了初步基础;1958年的全民大炼钢铁浪费了不少资源、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4)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党和政府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经验不足;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保障国防安全的必要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抓住时间“17401860年”,联系所学知识

31、,英国生铁产量增长如此迅猛,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 第(2)问,第一小问,抓住时间“18601913年”,美国钢铁产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回答问题。第二小问,美国钢铁产量的急剧增加反映出的问题是美国经济实力的强大,并超过英国;此时重工业比重较大。 第(3)问,第一小问,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491957年”,中国钢产量迅猛发展的原因与建国之初的政策有关,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由“19571958年”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大跃进,大炼钢铁,所以此时我国钢产量差不多翻了一番。第三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一五”计划的积极影响和大跃进产生的消极影响

32、入手分析即可。 第(4)问,从钢产量大增可知当时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原因从当时国内国外的政治经济形势分析。 32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多治麻丝葛绪捆布唬此其分事也。(墨子) 材料二 明朝末期,苏州“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出现“大户张机为生”,以增殖财富;而工匠“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 材料三 瓦特在改进蒸汽机后,于1775年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进行蒸汽机的商业生产。当时,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 材料四 美国企业家洛克菲勒从开办

33、一家小炼油厂起家,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石油大王”。1878年,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后来,在大家的一致反对声中,1911年,洛克菲勒被迫将美孚石油公司分成38家“独立”公司,但他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怎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你可以判定明朝末期,传统的生产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新变化?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新的生产方式有何特征? (3)从材料三说说瓦特开办的工厂有何特点? (4)美孚石油公司与瓦特开办的工厂相比,有何明显的新特点?两者分别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答案

34、】(1)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春秋时期。特点: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个体农耕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但是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容易破产。 (2)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发生在纺织行业,有拥有生产资料的机户和出卖劳动力的工匠,工匠对机户依赖性强,工匠生活没有保障。 (3)工厂的所有者又是工厂的经营管理者,规模不大。 (4)垄断了整个行业的生产与经营,是股份公司,财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瓦特的工厂反映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工厂时代,中小企业为主,生产规模小,企业的经营者与所有者没有分离;美孚石油公司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大企业时代的到来,

35、大企业垄断了行业生产,加剧了贫富分化。 【解析】本题考查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资本主义萌芽和工业革命等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耕稼树艺”“纺绩积”可知其生产方式为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其产生时间和特点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 “机户”“工匠”可知,明末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第二小问,从材料中“皆习机业” “大户张机为生” “趁织为活”“得业则生,失业则死”的现象逐一概括其特点即可。 第(3)问,据 材料三的关键信息,瓦特“与别人合伙开办工厂”,“瓦特要亲自为买主安装蒸汽机”,在机器出现故障时,他还要“背着工具箱四处维修”,从中概括其办工厂的特点即可。 第(4)问,第一小问, 由材料“通过侵吞、合并其他厂家而成为 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美国炼油工业资产净值的90%以上”“在每一个公司中都占有25%的股份”,可见其办工厂的特点是垄断。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瓦特办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代反映;洛克菲勒办工厂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的反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自的时代背景即可。20 20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